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光弼道:“这许多年来不曾聆听大帅教诲,实乃憾事也!”

    赵子良笑道:“如今尔等都身居节度使高位、已经是封疆大吏、朝廷肱骨之臣,我还有什么教诲你们的?子仪倒是跟了我几年,光弼没在我身边待过,却是王忠嗣将军对你很看重!好了,叙旧的话以后再说,今日你们到来,我却是要了解你们如今的实情,麾下有多少兵马、军械粮草还充足否、战力和士气如何?你们都一个个说说看!”

    郭子仪、李光弼和来瑱等人分别把自己的情况都说了一遍。郭子仪的朔方军在后方留守的还有一万五千多人,在河东一带有兵马近三万。

    李光弼麾下也有近三万人,但这已经是河东的全部兵力,历次大战损失了不少兵员,而河东之地经常发生战乱,百姓逃难严重,想要征兵比较困难,除非抓壮丁,但是这种事情李光弼又干不出来。

    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兵马在战斗力方面都还不错,毕竟久经战事,而且又是在边疆地区的兵员,战斗力比内地都要强横一些,而来瑱的麾下兵马就要差了不少,兵力也只有两万,想要守住淮南等地都有些困难,主动进攻基本上不可能。

    赵子良对郭子仪比较了解,郭子仪这个人带兵有他自己的一套,他待部下比较宽厚,部将和兵士们只要不犯死罪,他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经常给将士们发下赏赐,他麾下军队的军纪就不敢恭维了,军中经常有人干些偷鸡摸狗、挖坟盗墓之事,他也当做不知道,久而久之,兵将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再加上他的年纪比一般人都要大,部将们和兵士们也都很尊敬他,作战时只要指挥得当,兵士们打仗都很勇敢,也能卖命!但是他的军队在作战意志方面就不行了,战局一旦出现不利,军队很容易垮。

    郭子仪的统兵思想与他本人受到的封疆教育有关,他把军队能否打胜仗的筹码压在他这个最高指挥官和部将们身上,也就是说将帅的能力决定了他这一支军队的能力,重视将校的培养而不重视兵士的战力。

    郭子仪跟在赵子良身边的时间不短,却只学了赵子良有些行军作战的战术,没有学习赵子良的治军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赵子良也不能强迫郭子仪学习他那一套。

    赵子良是既重视将校的培养,又更注重普通兵士的训练,更注重军队的思想教育,他麾下的将校每一个都有单独领兵作战的能力,兵士们即便是被打散了,也能很快自行聚拢在一起。

    李光弼的治军思想跟郭子仪差不多,但他也同样有自己的一套,郭子仪是老成持重,指挥作战喜欢堂堂正正,而李光弼则是正奇相合,因此从安禄山叛乱开始一直到现在,李光弼与叛军交手的次数不但比郭子仪要多,而且打的胜仗也多,兵力损失较少。

    了解了各人麾下的兵力战力情况之后,赵子良心里有了谱,他想起一事,问李光弼:“哥舒曜到了你那里做得如何?”

    李光弼回答道;“哥舒曜不错,他做事很认真,虽然他没有继承哥舒翰的武艺和兵法,但在文职上做的很好,我把后勤方面的事务交给他做,他都安排得很好,我也很放心!”(。)

第741章 劝降计() 


    天宝十七年十二初一,赵子良召集各地节度使、边疆大吏们在陕郡元帅府召开全局战略部署会议,此次会议确定了先南后北、先主后次的战略方针。

    先南后北就是稳定北方、拖着史思明和蔡希德部,先集中兵力攻打洛阳一线的叛军;先主后次就是先打叛军的主要军事力量驻防区域,再打其他零散势力地区,等打掉了安庆绪这个叛军主要人物,其他叛军人物也就没有了效忠的对象,再打就容易得多了。

    会议结束之后,各节度使、军政大员们纷纷赶回各自辖区驻地,赵子良把郭子仪、李光弼、张守瑜俩人单独留下来。

    赵子良首先向张守瑜询问了漠北的形势,张守瑜说道:“如今中原大乱,我等在漠北得不到朝廷支持和增援,兵力得不到补充,不得不把原本到了年限需要退役的老兵留下继续服役从军,漠北各族见我中原大乱,又有些蠢蠢欲动。另外,我部在兵器、盔甲、弓弩和弓箭这些作战必须的装备上也得不到朝廷的补充和支援,只能自行锻造,但工匠们技艺都不如朝廷这边,锻造出来的兵器杀伤力都小了很多,盔甲防御力也比朝廷制式盔甲不如,弓弩、箭矢就更不用说了!还有一事,史思明见我军长期占据长城一线的军事关隘可以随时南下对他造成威胁,因此在几个月之前出兵强行攻打,我军因都是骑兵,不善守城,也缺乏守城器械物资,因此长城一线已经被史思明夺回,如今想要南下攻击是史思明的地盘已经不太容易了!”

    赵子良听了张守瑜这些微微点了点头,思索片刻就对张守瑜说道:“关于兵器装备和其他作战物质的问题,这样吧,我让尽快筹集两万套,然后派人给你押送过去;长城一线被史思明夺回的事情,我想了想,你和子仪二人应该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子仪可以派一支人马过去,主要是步兵,可以帮你打一些骑兵打不了的仗,例如攻城和守城,子仪你觉得如何?”

    郭子仪说道:“属下早就有这种想法和打算,只是担心提出来之后张将军会有其他的想法!”

    张守瑜道:“如今叛军猖獗,我等通力合作理所当然,郭大人愿意派人过来协助,我欢迎都来不及,怎么会有其他的想法?”

    赵子良这时说道:“那行,此事就这么定,至于如何加强联合和合作,你们两个下去之后自己商量。对于漠北诸部又有些蠢蠢欲动的情况,守瑜啊,我给了你一个建议:要想让漠北诸部没有实力挑衅我大唐就不能让漠北诸部的人口增长过快过多,要定期削减他们的人口、减少他们的牛羊马匹等牲畜,至于如何去实现这一点,这就要靠你自己去想办法了,毕竟是你现在全面主持漠北事务,我只能给一点建议!”

    张守瑜抱拳道:“属下明白!”

    赵子良又对郭子仪和李光弼说道:“史思明和蔡悉得手里有近三十万兵马,以你们二人如今的兵力要拖住他有些困难,而且你们手里大多是步兵,攻城守城都还不错,但如果在野外与叛军交战,只怕会吃亏,史思明和蔡希德手里有不少骑兵,你们不是对手!”

    说完之后,赵子良拿出一封信递给郭子仪说道:“这是我写给高秀岩的书信,你回去之后派亲信之人秘密去见高秀岩,相信以我对高秀岩的了解以及和他的交情,他会听我的劝,审时度势,与叛军划清界限,重新回到大唐治下,成为大唐之臣。如果他同意了,你就找机会亲自和他见见面,再派人来告诉我,我这边再与皇帝和朝廷商议,争取给他一个好的待遇,让他为朝廷效力!”

    高秀岩一直卡在郭子仪进军的路线上,郭子仪虽然能够做到不败,但也始终胜不了,特别是高秀岩麾下的骑兵,实在太厉害了,来去如风、战术灵活多变,郭子仪根本就想不到对付这支骑兵的办法,每次对阵,他都被这支骑兵搞得焦头烂额。

    在原本的历史上,高秀岩虽然悍勇,但绝对没有现在这种军事才能,只是赵子良在河东那些年,他一直跟在身边学习了不少新奇的战术,又受到赵子良言传身教,在军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启发,高秀岩虽然没有统帅全局的军事才能,但是在局部战役上,对战术的运用少有人能比。

    郭子仪对赵子良所说的这件事情极为重视,连忙把信件收起来贴身放好,如果说这世上还有谁能够让高秀岩给面子的话,只怕只有赵子良了,如果能策反高秀岩,那将会对北方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大帅,属下一定妥善办理此事,争取早日与高秀岩见上一面!”

    送走郭子仪、李光弼和张守瑜之后,赵子良找来杜甫,让他代写一份奏章派人给朝廷送过去,奏章上奏明了他准备派人连续高秀岩,把高秀岩策反过来的事情,此事极为保密,为了防止泄密造成策反失败,赵子良在奏章上专门提到,让皇帝最好不要跟任何人讲,同时他希望皇帝给高秀岩一个投诚条件,他在投诚条件上给出了建议,官职上可以略微提升或维持不变,重点在军阶上进行提升和爵位上进行封赏,同时让高秀岩继续统领大同军,以示皇帝和朝廷的恩宠和信任。

    函谷关一线的十一万北庭军很快完成了整编,开始了两个月的加强整训,利用这寒冷的冬季无法作战进行大强度的训练,让兵士们尽快恢复、甚至增强作战能力,同时在军纪上更加严格和规范,赵子良始终都坚信,一支军队的能否打胜仗其主要因素不仅仅在于将领的能力,还与将士们能否彻底贯彻执行将领的作战意图和将士们本身作战能力有关。一支拥有良好军纪的军队能很好的执行指挥官的战略战术意图,良好的军纪不会让战况变得更糟,只会变得更好,它能让军队即便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也不容易溃败溃散,甚至能反败为胜,很多战事一旦胶着,拼的就是双方的作战意志,在作战意志方面,绝对是军纪更好的军队更胜一筹。

    在送往长安的奏章上,赵子良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建议朝廷派人去联系史思明,争取策反他,就算不能策反此人,也可以让叛军内部内讧,这对平叛是有利的,又不用花什么大本钱。

    ······

    长安,华清宫,冬天天气寒冷,玄宗年纪大了,怕冷,因此天气稍微转凉他就和杨玉环搬到了华清宫,华清宫有温泉,宫殿内温度比室外高,冬天也如春天一般。

    接到赵子良密奏的玄宗派人把几个宰相都找了过来,说道:“日前赵子良派人送来密奏,建议朝廷派人前往范阳联系史思明,希望能说服他向朝廷投诚,如果史思明能投诚朝廷,叛军就等于失去了老巢,等于是斩断了安庆绪最重要的一条臂膀,即使史思明不愿意投诚,这次行动也可以造成安庆绪对史思明的猜忌,让他们内讧,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张镐站出来抱拳道:“陛下,安禄山一死,安庆绪上位之后就逐渐对叛军内部失去了控制,各地叛军大将都纷纷拥兵自重,安庆绪早已经对各叛军大将们不是很信任了,但他有名分,叛军大将们也不敢公然违背或不遵他的旨意,如果我们派人去劝降史思明,这确实是一招妙棋,微臣赞同!”

    其他几个宰相也纷纷站出来表示认同,这个办法确实好,这个如今这个时机很恰当,正是叛军人心不稳、士气低落的时候。

    韦见素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老臣也赞同此计,但是老臣认为朝廷不可真正把史思明当忠臣和好人对待,这种人已经没有什么忠心可言了,他如果率部投诚我朝,那是因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一旦出现状况,此人势必会再反!”

    玄宗问道:“那韦卿的意思是?”

    韦见素道:“先招降他,如他真投诚,朝廷再想办法夺了他的兵权,届时再如何处置他就任由陛下发落了!”

    招降史思明一事是赵子良提出来了的,玄宗虽然认为韦见素的提议不错,但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没有当场作出决定,这是说道:“此事朕要好好考虑一下,尔等先回去吧!”

    “臣等告退!”

    玄宗立即让高力士派心腹太监去陕郡询问赵子良,关于招降史思明的事情,如果招降成功之后,该给史思明什么待遇,是否要处理史思明,赵子良对此事倒是无所谓,史思明这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也毫无忠诚度可言,是杀是刮,他全然不在乎,他只是告诉皇帝派来的太监,事情要保密,如果泄密,问题就大了!

    玄宗得知赵子良的态度之后,马上又同几个宰相商议,秘密派出一个太监去范阳面见史思明,劝其纳降。(。)

第742章 设计蔡希德() 
招降史思明计划制定之后,玄宗很快派人去执行,同时还派了不少朝廷官吏秘密前往相州、魏州一带,秘密劝降安庆绪麾下的大臣和将领。

    安庆绪和手下大臣严庄等人有所察觉,得知麾下有不少大臣和军中将领私下与唐朝派来的官吏秘密往来,担心这些人出卖他们而投降唐朝,因此安庆绪和严庄商议,把各级将领、官吏和士卒全部进行调换,纵容他们自相屠杀,燕军中各级将校官吏和兵士们归顺的念头才瓦解了。

    玄宗把招降史思明的任务交给了李光弼负责,因河东距离范阳最近,由李光弼负责是最恰当和方便的,李光弼派往范阳的人叫乌承恩,此人的父亲曾经是史思明的老上级,而此人的儿子又是史思明的心腹,李光弼认为由乌承恩来执行这个招降计划是最可靠的。

    此时恰逢安庆绪担心史思明自立,因此派人从洛阳把安守忠和李立节二人招到相州,让他们二人统带五千兵马赶往范阳以征兵为名,实则欲察看情况,准备偷袭。

    史思明本身早就有自立之心,心里有鬼,现在安庆绪派安守忠和李立节领着五千兵马过来,他如何不怀疑此二人到范阳的居心?于是便在营帐之外设好埋伏,然后自己率领几万士兵迎接安守忠和李立节。见到安守忠和李立节之后,立即下马行礼,握手叙旧,十分殷勤。安守忠等人不好下手,只好随其进了范阳城。史思明于是将他们领进客厅,命令奏乐设宴,盛情款待。酒酣耳热之际,史思明掷出一只酒杯,发出动手的信号,埋伏的士兵一拥而入,将二人一一拿下,同时围住二人带来的五千人马,给了些钱财,收编了他们。

    早已经抵达范阳,并且与史思明有过接触,正在对上表归降之事进行谈判的乌承恩得到消息之后立即来见史思明,说道:“听闻将军今日把安庆绪派来的安守忠和李立节二人拿下关入了大牢,还收编了他们带来的五千兵马?”

    史思明抬头瞟了乌承恩一眼,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乌兄难道有什么话说?”

    乌承恩说道:“之前将军就与那安庆西有了嫌隙,如今他派安守忠和李立节带兵五千来征兵,表面上是征兵,实际上是想趁机杀了将军,谋夺将军的基业,而将军现在又抓了他们,收编了他们的五千精兵,等于是公然与安庆绪撕破了脸皮,现在不归降朝廷,更待何时呢?”

    史思明有些犹豫:“这······”

    乌承恩见状立马抛出诱饵:“在下来之前,朝廷曾给了明确调节,如若将军愿意归降,朝廷就册封将军为归义王,任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将军的子女也各有封赏!”

    史思明一听,心想反正投降只是一个名义,既有封赏,又何必在乎这么名义呢?于是他马上答应。

    史思明归降的消息传来之后,叛军方面更是军心动摇,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玄宗得知此事之后很是高兴了一把,因这个提议是赵子良提出来的,他还特意下旨对赵子良嘉奖了一番。

    赵子良得知此事之后也很高兴,如今安庆绪势单力薄,尽管兵马不少,但都是乌合之众,不足为虑,剿灭安庆绪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可是这事还没有过半个月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天宝十八年,正月初十。

    陕郡元帅府。

    军情司司长王灿急冲冲向赵子良报告:“大帅,河北局势再度发生变化,有消息传来,朝廷招降史思明的计划被人泄露了,史思明得知了招降计划的真相,逮住了这个计划的执行者乌承恩与其儿子密谋杀死史思明的现场,乌承恩却是一个怂包,他被抓了现场之后当场下跪,并说是受李光弼指使的!次日一早,史思明集合了所有部众、官吏和幽州百姓,面向西南,痛哭流涕:‘臣以十三万众降朝廷,何负陛下,而欲杀臣?’说完之后就下令把乌承恩父子杀了,随行的二百余人也一个没放过,事后史思明上表向皇帝鸣冤,朝廷为了皇帝的脸面,把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给史思明回信说都是乌承恩父子所为,并非陛下和朝廷之意。今年正月初一,史思明自立为大圣周王,复叛朝廷!”

    赵子良听了之后说道:“我就知道史思明此人不是良善之辈、忠勇之人,也没有指望他真的投降朝廷,只不过让他和安庆绪的关系更加恶化罢了!”

    王灿又道:“还有一事,蔡希德在得知了史思明自立称王之后,立即带着自己手下十二万人马南下,归了安庆绪!”

    赵子良惊道:“哦?这事我倒是没有料到,这蔡希德还是忠诚之人?”

    王灿拿出一份折子递过去说道:“这是属下让人整理的关于蔡希德的消息,此人性格刚直、颇有才略,部下皆精锐之士,属下以为安庆绪麾下大将其他人都不足为虑,唯独此人大帅应当予以重视,如果说叛军之中还有谁的人马战力不俗,只有这蔡希德一人而已!崔乾佑虽然善战,但此人秉性执拗乖僻、麾下将士都不怎么服他,而蔡希德此人赏罚有度,破得军心!”

    赵子良有关蔡希德信息的折子翻开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此人确实不好对付,而且这人手里有十二万人马,皆是精锐,难怪李光弼在他手里吃了好几次败仗,不过赵子良的眉头很快舒张开了,笑着对王灿说道:“此人也不足为虑,我们对付他不容易,但有人要对付他却很容易!”

    王灿问道:“是谁?”

    赵子良招了招手,在王灿耳边低声嘀咕:“你这样······”

    “大帅高明!”

    ······

    天宝十八年正月二十,相州。

    这一天夜里,安庆绪手下大臣独孤问俗的府邸门前来了一个中年文士敲门,门打开之后,门内露出一个脑袋:“你找谁?”

    中年文士拱手道:“学生杜鸿鸣求见独孤大人!”

    “你等等,我去问问我家老爷!”脑袋缩了回去。

    中年人只能把手缩回袖子里,在大门前走来走去慢慢等待。

    不久,大门再次打开,刚才那脑袋又伸出来:“先生快请进!”

    杜鸿鸣当即一脚跨了进去,大门再次被关上,他被领到一间书房坐下,下人送来了两杯茶。

    独孤问俗很快到来,把下人都打发走了,整个内院只剩下他和杜鸿鸣两人。

    “学生杜鸿鸣拜见独孤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