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通知的将校们很快赶了过来,等所有人都到齐之后,赵子良拿起晋升名册和奖赏名单说道:“晋升和奖赏名册下来了,现在本将军叫人,叫到谁,谁就站出来!第一个哥舒翰!”

    已经四十多岁的哥舒翰此时正值壮年,一身铠甲披在身上极为魁伟,他起身走到中间抱拳躬身行礼:“属下在!”

    “哥舒翰在刺探吐蕃军军情、守卫番禾城的过程中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今晋升为游击将军、领大斗军第三营都尉,继续驻防新城、兼任新城县令,赏钱一千贯”。

    哥舒翰连忙道:“多谢将军提拔!”

    赵子良摆了摆手,继续念道:“高秀岩、张守瑜!”

    二人立即起身走到中间行礼,“末将在!”

    “你二人在守卫番禾城、击溃吐蕃军的战斗中不畏生死、血染战袍,今晋升为游骑将军,各赏钱两千贯、布二百匹、粮食一百斗!”

    虽然没有升官,但升了品级,这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还有钱财和物资方面的奖赏,两人大喜,再次行礼道:“多谢将军提携!”

    “马璘!”

    “属下在!”马璘立即站出来道。

    “马璘英勇果敢,在守卫番禾城和救援凉州的战斗中重伤而与敌死战到底,今晋升为大斗军第一营都尉、游击将军,赏钱一千贯!”

    “多谢将军!”

    接下来赵子良又念了其他一些将校们的名字,发下了大笔的奖赏,唯独没有念道王难得。

    就在众人疑惑为何没有王难得的奖赏时,赵子良放下升迁和奖赏名册,拿起另外一份官文看向王难得,笑道:“王将军,你斩杀悉弄参、击败达扎路恭,圣上对你很欣赏,上头来了命令,要调你去陇右道出任河源军使一职!河源军的规模要比大斗军大得多,某在这里恭喜你,河源军所距离我们这里并不太远,日后还请王将军多多关照一二啊!”

    河源军是陇右道第二大军镇,有兵一万四千人,骑兵只有不足七百,除了骑兵方面比大斗军弱之外,步兵的兵力规模要比大斗军足足多出两倍还多。

    其他将校听了赵子良的话,也都露出笑容,纷纷起身向王难得拱手,恭喜他升迁河源军使,河源军有一万四千人,而大斗军只有七千二百人,兵力上整整多出了一倍,两相比较之下,可见河源军使的地位肯定要比大斗军使高得多,尽管这两个军镇分属两地管辖,而实际上河西从前就归陇右道管辖,尽管此时已经分割开来,但陇右道的地位依然要高于河西。

    赵子良和将校们这么一说,王难得连忙谦虚道:“将军这么说可真是折煞我了,我王难得顶多也只是有一把子力气,与将军比起来差得太远,就算我王难得出任河源军使一职,也依然是将军的部下,将军日后若有差遣,只管招呼一声······”。

    这时酒菜都已经上齐,赵子良笑着压了压手:“行了行了,我知道了!这位是节度使府的行官贾校尉,就是他送来了晋升和奖赏名册,我等一起敬他一杯!”

    众将校闻言端起酒杯纷纷向贾林敬酒,贾林喝了一杯又一杯,喝得伶仃大醉一场,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而此时赵子良、马璘、哥舒翰、高秀岩和张守瑜等人正在给王难得送行。。

第356章 再起战事() 
送走王难得之后,赵子良等人返回,看见节度使府行官校尉贾林已经醒来,便笑道:“贾校尉醒了?某已经让人准备了膳食,咱们继续喝,来来来”。网≯> ≯

    贾林昨夜差点喝死,此时一听到还要喝酒,脑袋顿时摇得像拨浪鼓一般,连忙推辞:“别别别,多谢赵将军盛情款待了,只是卑职今日必须要返回凉州,现在时辰也不早了,卑职等就要启程。哦,对了,还有一件东西忘记交给赵将军了,这段时日以来,赵子良功劳甚大,其他人都有升迁和奖赏,大帅当然不会忘记赵将军了,朝廷决定在祁连山以南设立西海都督府和西海郡,任命赵将军为西海都督府都督、西海郡太守,兼任大斗军使,受河西节度使府辖制,这是朝廷的任命书,将军拿好,卑职就告辞了!”

    “等等!”赵子良接过任命书,当即命勃勒罕给贾林等人准备一些干粮和酒水,让他们在路上用。

    送走了贾林等一行人,赵子良这才打开任命文书看了起来,所谓西海郡,就是青海湖周围地区,而这些地区除了祁连和氐池县已经被赵子良的大斗军占据,其他地区都还在吐蕃人手里,想要让西海郡真正成为一个郡,赵子良就要出兵把这些地区都打下来,而他又是西海都督府都督兼任大斗军使,可谓是集中军政大权于一身。

    作为西海郡太守,赵子良有义务和责任把青海湖周围地区都打下来,让西海郡名副其实,成为唐朝的一个郡,而作为西海都督府都督,他又有自主出兵吐蕃而无须事事都向节度使王倕请示的权利,而且他还有经略和安抚该地区少数民族的权利。

    以前赵子良作为大斗军使,尽管已经是独当一面,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当一面,因为他如果要出兵,还必须要向王倕请示,有王倕的允许才行,但是现在却不同了,虽然他还是受王倕辖制,但如果现机会就可以不必请示王倕而直接出兵了。

    还有重要的一点,西海郡太守是地方长官,西海都督府都督不仅是地方长官,还是军事长官,说明赵子良已经有了独立财政权,在这样的边疆地区,朝廷不但不收税,还要大力进行财政补贴,所以赵子良可以把所得钱财留下来进行招兵买马和扩充军备。

    看到这份任命书,赵子良踌躇满志,当即大声道:“回营,准备召开扩充兵力和军备的军议!”

    ······

    王难得被调到陇右道出任河源军使两个月后,正值天宝元年十一月,不甘失败的吐蕃人再次卷土从来,吐蕃赞普犀德祖赞派大论莽布支再次领兵五万进攻大唐,不过这次莽布支把攻击方向放在了陇右地区,陇右道节度使皇甫惟明率军迎击,双方在西海(青海湖)大战一场,唐军大获全胜。

    十二月,莽布支不服输,再次领兵三万进攻陇右。

    在两个月以前,赵子良已经把西海都督府和西海郡治所设在了祁连山以南的祁连地区,并在这里设县,而祁连山脉东段以南的新城依旧由哥舒翰驻防,有三千人马。

    大斗军主要兵力已经全部前移到祁连县这里,在以前的驻地大斗拔谷只设有一个戊所,驻军二百人。

    赵子良把治所搬到祁连县之后,在这里设县,任命县官和其他官吏管理民政,指导辖境内的各族百姓做好生产,兴修水利,为了获取足够多的粮草,大斗军又在他的指示下开荒种地,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这日要吃腊八粥。赵子良正在校场上操练兵马,侍卫长勃勒罕握着刀柄快步走过来拱手道:“将军,哥舒翰将军派快马来报,说是有紧急军情,现在人在都督府”。

    赵子良把操练事宜交给张守瑜等人,带着勃勒罕返回了都督府,为了便于办公,都督府和太守府设在一处,既是都督府,又是太守府。

    刚走进都督府大堂,就见一个身形魁梧的兵士站起来行礼:“小人左车,是哥舒将军的家奴,拜见将军!”

    赵子良见这左车身形高大远常人,四肢粗壮、一副孔武有力的样子,就知道此人是力大之辈,他点了点头,走到堂上坐下,对左车道:“你且起来吧,说说哥舒翰让你来有何事要向本将军禀报?”

    “将军,我家将军得到消息,三日前吐蕃国大论莽布支又带着三万人马向陇右节度使治所鄯州而去,看来是想再跟皇甫惟明一决高下,不拿下鄯州不罢休了,哥舒翰将军认为这是我军出击的一个好机会”。

    赵子良立即问道:“莽布支大军现在在哪里?”

    “应该在西平郡的湟水河以北的西平亭一带与皇甫惟明的大军对峙!”

    赵子良皱眉道:“西平郡?不是鄯州吗?”

    左车拱手道:“将军,今年夏初,朝廷下旨把鄯州改名了,改为西平郡!”

    西平亭就是后世的西宁城区,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在这里筑造西平亭,在西平亭以西的湟水源头处设立了临羌县,才有了西平这个名字,到了北宋年间,宋朝设立了西宁州,地点就在后世的西宁,西宁这个名字才真正见于史册。

    此时的西平亭也就是一个戊所,掌握在陇右道的河源军手里,这里也是吐蕃和唐朝的边疆分界线,双方曾数次在这里大战。

    赵子良听了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走到大堂左侧的墙壁下,看着墙壁上挂着的地图,很快找到了西平亭的所在位置。

    赵子良现,在西平亭的北方被吐蕃人控制的长宁县有五千人马驻防,而在青海湖西北岸(今刚察县)有六千人驻防,在青海湖以北的原龙耆城故地(今海晏县)和原临羌县故地共有一万人驻防,其中原临羌县故地(今湟源县城)驻防七千人马,因这里是莽布支大军的粮草后期囤积之地,同时也是北面长宁县的后援点,一旦长宁县遭到唐军攻击,从这里可以直接兵北上救援。

    顺着这个吐蕃军的粮草囤积地点,赵子良的目光向南移动,很快便找到了一个醒目的地标,就在赤岭的山脚下不远处,有一座堡垒耸立着,这就是石堡城,一年多以前就是因为前河西节度使盖嘉运的疏忽让吐蕃人攻陷了这座石堡城,从而使得唐朝失去了战争主动权。

    赵子良想了想,对勃勒罕道:“安排左车下去休息,另外派人找几个羌人和吐谷浑中的老人过来!”

    “诺!”勃勒罕答应一声领着左车出去了。

    一个小时过后,勃勒罕领着六个穿着各式民族服饰的老人走了过来,这几个老人当中既有吐谷浑人,也有羌人、还有吐蕃人和汉人。

    “我等参见将军!”几个老人颤颤惊惊下拜高呼。

    赵子良转过身来,笑道:“诸位老人家请起,请坐!”

    “不敢不敢!我等岂敢在将军面前就坐?”几个老人连声推辞。

    赵子良也不勉强,问道:“有一个问题,某想请教极为老人家,你们看,我们现在在这里,祁连县!如果某要率一支军队前往原龙耆城故地,是否有捷径可以避开驻扎在西海西北岸的吐蕃军?”

    众老头都顺着赵子良手指指的方向看去,不过他们也看不懂,有一个羌人老头说道:“将军如果要去原龙耆城故地,老头子倒是知道一条捷径可以前往,还可以避开西海西北岸的军队的骑兵耳目!前些天吐蕃还没有与大唐打仗的时候,老头子还经常赶着牛羊马匹前往临羌县的茶马市场贩卖”。

    赵子良急忙道:“哦,就请老人家快快道来,如果本将军大事可成,必定有重赏!”

    那羌人老头说道:“从磨勒村渡过大通河,而后向东南方向顺着一条小河一直向南,直到与哈什河交汇处,再顺着哈什河向东南方向行走就可以抵达西海岸边,向东很快就到龙耆城故地了!”

    赵子良问道:“你赶着牛马去临羌县用了多长时间?”

    “十天!”

    赵子良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算了算,路程大约有近五百里,这个羌族老人赶着牛马日行五十里,十天之内才能赶到龙耆城。不过赶着牛马走路,度肯定比不上军队行军,如果全部是骑兵的话,度还会快。

    精锐骑兵日行三百里不在话下,但是想要保持战斗力就难说了,日行二百里还能保持战斗力,对于赵子良手下的骑兵来说已经不算难事,不过这里地处高原,山川河流纵横,很多地方地势险峻,骑兵万万做不到日行二百里的,如果日行一百五十里,三天时间应该可以抵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吐蕃人不可能察觉到什么,只要悄声无息击溃龙耆城吐蕃驻军,距离达到他的目的不远。

    赵子良扭头问道:“如果本将军全部带骑兵前往,老人家估计多久可以抵达?”

    羌人老头子想了想,说道:“如果都是骑术精湛的骑兵,在不携带更多的东西的情形下,三日应该可以抵达”。

    赵子良大喜,连忙道:“还请老人家为我们带路,事成之后,本将军送你五百头牛羊、一千贯钱财,如何?”

    羌族老人苦瓜着脸道:“将军大人,老头子老了,经不起这么折腾,如果将军不嫌弃,老头子的儿子奈噶可以为将军领路,每次赶集,他都跟着老头子一起去,熟悉路径”。

    赵子良当即道:“行,那就把老人家的儿子奈噶请过来!”(。)8

第357章 雪夜突袭() 
十二月初八深夜,校场上八千人马整装待发,其中五千步兵,四千骑兵,五千步兵和一千骑兵由新任大斗军副使刘贡统领,高秀岩为副将,却打着赵子良的旗号,而三千骑兵由赵子良统领,副将是马璘,这三千骑兵当中有一千人是有马的步兵,三千骑兵却有六千匹战马。

    刘贡策马过来向赵子良抱拳拱手道:“将军,全部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启程出发!”

    赵子良对刘贡道:“刘将军,明日天亮之后,你部就不必隐藏行踪,要大张旗鼓的打着本将军的旗号大摇大摆的快速向新城前进,抵达新城之后,立即汇合哥舒翰向长宁县逼近,从北方向吐蕃军造成压迫之势,分散吐蕃人的注意力!”

    刘贡抱拳道:“末将明白!”

    “出发吧!”

    刘贡向前挥了挥手,策马向前走去,身后的五千步兵或举着旌旗和大纛,或举着长枪挎着弓箭,或背着盾牌跟在后面,一队一列,整齐而又井然有序,大军就这样悄悄的离开了大营。

    待刘贡领着五千步兵和一千骑兵离开营地之后,赵子良对留守的第三营都尉张守瑜吩咐道:“张将军,我等离去之后,你部留守之兵要每日操练不停,声势要浩大,要做出大军还在营内的假象,不可让吐蕃军细作发现营内已经空虚”。

    张守瑜拱手道:“将军放心,末将省得!”

    随后,赵子良带着三千人马也悄悄离开了军营,由于军营设在城外,大队人马在深夜离开,城内百姓一无所知。

    次日中午时分,赵子良的三千骑兵抵达了磨勒小村,没有停留直接渡过大通河,如今是冬季,河水水位很低,三千人马和快渡过大通河沿着河岸向东南方向,下午顺着一条支流向南前进。

    河流两侧是高山峻岭,地势险要,如果有吐蕃军埋伏在这里,赵子良就只能哭了。

    大军在军营的时候一切正常,但是在渡过大通河之后,海拔开始一路增高,从两千多米逐渐增加到三千多米,不少将士都有些脸色发白,开始喘不过气来。

    好在这段时间赵子良经常带着兵士们在高山上进行适应性训练,帮助将士们克服高原性反应,在行军途中,虽然很多将士都陆续发生高原反应,但很快适应过来。

    十二月初九夜间,天空开始下起了雪,在海拔三千六百多米高的高原上下着大雪,寒风凛冽,大军根本无法前行,赵子良只能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各营和各团寻找木材生活取暖,并将战马赶在一起,在战马群周围生火,并搭建简易的马棚,防止马匹冻死冻伤。

    赵子良从扳指空间内拿出大量的新鲜牛羊肉,让伙夫们给将士们烧羊肉汤喝,给每一个将士发一块肉,让他们自己用孜然和胡椒烤牛羊肉吃,去去寒气。

    将士们原本以为要在这冰天雪地里受冻挨饿了,却没想到不但没有受冻挨饿,还有肉吃,有肉汤喝。

    一块烤肉和一碗羊肉汤下肚,将士们全身都暖和着,大家十几个人一伙围着一堆大火挤在一起睡着了。

    十二月初十清晨,大雪停了,不过寒风依然呼啸,要抢时间的赵子良没有再让大军停下,下令大军继续启程。

    中午午时左右,赵子良和马璘统领三千骑兵抵达了哈什河边,此时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哈什河河面上全部结冰了,不过赵子良可没有让大军踩着冰面前进,骑兵不适合在冰面上滑行。

    全军将士在河边简单的吃着干粮,渴了就抓起地面上的白雪就往嘴里塞,大军很快又上路起行沿着哈什河河边向东南方向前进。

    在队伍的最前面,羌族年轻人奈噶向赵子良说道:“将军,按照这样的行军速度,明日午间就可以抵达西海北岸了,明日傍晚时分就能抵达原龙耆城故地!”

    随着大军向青海湖靠近,地势越来越低,将士们的高原反应的后遗症状也逐渐消失,不过这里的海拔依然很高,湖面海拔有三千二百多米,气温依旧寒冷。

    十二月十一,中午时分,大军如期抵达了青海湖北岸,从昨夜开始一直到现在下着大雪,湖边一望无际白茫茫一片,看到一个生物的影子。

    马璘的嘴唇都冻裂了,他搓着手,策马跑过来向赵子良说道:“将军,让将士们休息一下吧,再这样下去,就算抵达了龙耆城故地,将士们也没有战力了!”

    赵子良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又掏出地图看了看,然后说道:“这里不行,传令全军,再往前走一走,到苦拔海进行修整吧!”

    “诺!”

    青海湖边原本就有大片天然的牧场,周边有很多牧民生活,有原居民羌族人,有吐蕃人,还有吐谷浑人,现在是下着大雪,一旦大雪停了,这些牧民们肯定就会出来给牲口收集草料,届时再想隐藏大军行迹就不可能了,赵子良只能趁着大雪下令大军继续前进。

    抵达苦拔海之后,大军距离原龙耆城的距离就不远了,只有几十里路,不要一个时辰就可以抵达,做好外围警戒,就让将士们好好休息,养足了精神,等待夜幕降临向龙耆城的吐蕃军发起进攻。

    雪花依然在天空飘着,丝毫没有停止的趋势。未时,赵子良领着大军正穿过西海北岸的日月山西北段峡谷向龙耆城靠近。在这种天气下,驻扎在原龙耆城故地的吐蕃军警戒侦骑不见踪影,许是躲在哪个角落里避风雪去了。

    随着夜幕的降临,气温开始下降,变得更加寒冷,行进之中的大军没有任何说话,整个队伍默默而又快速的向前。

    这时前面出现了一个岔道口,赵子良拿出地图看了看,骑马在旁边的想到奈噶说道:“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