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将军烈-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召举行武举会试的目的是在为朝廷选拔将才,而不是让他们来长安闹事的,现在他们的食宿由微臣派人统一管理,就能够最大程度的防止他们闯祸,还请陛下明鉴!”

    梅妃在一旁听了赵子良的话不由连连点头,对玄宗笑道:“陛下,赵将军是有才能的人,如此有才之人如果不被人嫉妒和弹劾,那就不正常了”。

    玄宗指着赵子良点了点:“你每次总是有一大堆理由,行行行,这此朕把那些奏章压下来,你一定要下点功夫看紧那些武举举子们,别让他们在长安城内搞出什么事情!”

    “微臣领旨!”赵子良行礼,又道:“陛下,此次武举会试结束之后,臣请外调,这京城的百官们都恨微臣恨得牙痒痒,微臣在这京城实在是待不下去了了,还请陛下准允!”

    玄宗笑骂道:“谁让你做事不留余地,四处得罪人的?”

    赵子良正色道:“陛下,大唐在陛下的带领下出现了盛世,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抹杀的功绩,但很多问题也开始出现了,尽管这些还只是一些苗头,但如果放任不管,时间长了迟早会出问题,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微臣既然领了陛下的旨意,拿了朝廷的俸禄,就得竭尽全力做事,陛下如果认为微臣做得不对或者不好,可以下旨撤了臣的职务,但微臣绝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微臣做任何事情都有原则,那些人做的事情损害了大唐利益、甚至动摇了大唐的根基、危害了陛下的统治,这是微臣不能容忍的最低底线,只要微臣是陛下的臣子,还拿着朝廷的俸禄,就绝对不会与那些企图或无意中损害大唐利益、动摇大唐根基、危害陛下的统治之人同流合污,除非陛下撤了微臣的职务,让微臣解甲归田”。

    良久,玄宗摆手道:“你先把此次武举会试办完,外调的事情等武举会试、殿试结束再说,你先回去吧!”

    “微臣告退!”赵子良行礼后退出了御花园。

    在赵子良走后,梅妃忍不住道:“陛下,为何对赵将军如此苛刻呢?好像我朝并未有律法规定官员不能收取钱财吧?从赵将军进京以来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为朝廷着想、为陛下尽忠!陛下不但不升他的官,每次有人弹劾他,陛下就把他找来训斥一顿,到现在,他还是定远将军,一级也没有升,如果换做其他官员,以这种功绩,只怕早就升了好几级了吧?陛下这么做,难道不怕让忠臣寒心?”

    李隆基摇头道:“以赵子良所做这些功绩,确实可以让他连升几级了,但是他的年纪太年轻人,升得太快了对他不是好事,到时候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朕又该如何对他呢?他很聪明,知道自污,朕知道他家里做起了很大的生意,赚了不少钱财,他希望以此来让朕认为他也是有缺陷的人,从他做的这些事情来看,他很懂得分寸,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梅妃啊,朕老了,朕得为后来的皇帝留下几个可用之才,赵子良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在还不适合身居高位,让他以定远将军衔先后接掌左监门卫、左金吾卫、兵部武选司郎中,这种低衔高就的履职是大唐从来没有过的,朕这样做一方面是想看看他的才能,另一方面也是对他的一种磨砺,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到现在为止,他虽然得罪了不少人,但却没有一个人与他有私仇,只是政见不同罢了!”。

第286章 开考() 
在礼部贡院举行的文举科考进行了三天,从九月初一一直到九月初三结束,这三天对于大唐所有来长安赶考的士子们来说是决定命运的三天,是否能够金榜题名就看这三天的发挥了。

    这三天是极为沉闷的,考生们在考场内吃喝拉撒睡,不许交谈、不许交头接耳,更不许营私舞弊,一旦被发现有营私舞弊,立即赶出考场,取消资格。

    九月初三科考结束的那一刻,贡院大门打开,考生们一个个从考场内走出来,那一刻,真正是众生百态,有微笑不语的、有喜不自胜的、有面无表情的、有如丧考妣的、有垂头丧气的、还有大哭大闹的。

    士子们考完之后还不能回去,还要留在京城等待十来天,等此次科考结果出来,因此长安城此时依旧是文风鼎盛,有些自认为考砸了的士子当天就收拾行李启程互相,不确定和信心十足的士子们则留下来,在各酒楼、酒肆、大谈科举题目如何如何。

    而此时前来参加武举会试的各地举子们也都在进行紧张的准备之中,要调整身心让自己保持最佳的状态。

    九月初八这一天,武举会试正式开始,在禁军大校场内,上午首先进行的就是武举第一个考试项目——笔试。

    参加笔试的武举举子不多,只有两千余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剩下那百分之七十五,基本上只会武艺,不懂排兵布阵、军事谋略,甚至大部分都不识字,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人,当然不能参加笔试。

    笔试时不允许观众入场,因此整个禁军大校场上除了两千余张桌椅、两千余考生和几百个考官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人。

    笔试的时间为一个时辰,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些时间,当考生们在考官们的要求下坐好后。赵子良、陈玄礼两人和兵部武选司一些官员走了点将台上。

    赵子良对陈玄礼笑着说道:“陈将军,你给考生们说几句吧?”

    陈玄礼脸色一红,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是大老粗一个。半天闷不出一个屁来,当着如此之多的人说话,某还从来没有干过,待会说话结结巴巴岂不丢脸?赵将军还是别难为某了,再说赵将军你才是此次武举会试的主考官。某只是奉命从旁协助罢了,还是你上前给武举举子们说几句”。

    “既然如此,那某就不客气了!”赵子良点了点头,说着上前几步。

    他气运丹田,开口发出高亢的声音:“诸位武举举子们,你们能参加笔试,就说明你们比其他没有参加笔试的武举举子们高了一个起点,至少你们有当智将的潜力和机会,而其他没有参加笔试、只懂得武技的武举举子只能做一个冲锋陷阵的勇将。当然,也不排除可能会有武举举子本身不识字。不懂排兵布阵、但通过耳目渲染却胸怀韬略,我们不排除有这样的人存在,但这次的笔试明显不是为这样的人准备的,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么希望他有机会进入军队并且有机会被上司发现。此次,本将军受皇帝陛下所托全权主持此次武举会试,某不管你们来参加武举会试的目的是什么,你们可能是为了荣华富贵、可能是为了功名利禄、可能是为了一展胸中抱负、可能是心怀杀敌报国之志,无论是哪一种,本将军都希望尔等记住。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皇帝陛下、是大唐给了你们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没有皇帝陛下和大唐给你们机会,你们就算有再高的军事才能、有再高强的武技,也只能终老于乡野。所以等你们日后接掌兵权、身居高位之时,要记得精忠报国,不可妄图叛乱,否则必定不得善终、遗臭万年!本将军希望尔等记住,‘今日,尔等以身为大唐子民为荣;他年。大唐以拥有尔等为荣’。好,现在由各考官们宣布笔试考场规矩!一刻钟之后开始笔试!”

    考官们纷纷拿着笔试试卷开始给每一个考生发放,每一个考生的桌子上都已经有了磨好的笔墨,只等试卷发下就可以开始做题。

    笔试试卷用的是最上等的纸张,试卷上写满了题目,这是一百多个刀笔吏花了几天几夜抄录而成的。

    郭子仪接过考官发下来的试卷摊开在桌面上,试卷上的题目让郭子仪有些惊奇,只见整张试卷分为五大类,第一是填空;第二是判断;第三是计算题;第四写出自己所会的对敌阵法布置以及当敌军进攻时的各种应对之法;第五是,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考虑如何攻伐吐蕃。

    这份试卷是赵子良捣鼓出来的,由于是第一次让武举举子们进行笔试,因此赵子良也没有出太难的题目,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是几本兵书中的理论部分、征战途中将领需要必须要懂得的计算粮草耗费情况和行军事项,另外就是如何派兵布阵,如何应对敌人的进攻、无论是野战还是守城、或者是进攻方面都有涉及,最后一题的难度颇大,不仅仅要从军事角度上来考虑,还要从政治上考虑,这也是目前朝廷最为头疼的问题。

    填空题对于郭子仪来说非常简单,他熟读兵书,填空题上的内容他一看就知道该如何做,不过接下来的计算题就让他有些抓瞎了,例如其中有一题,“吐蕃军距离河源军所二百六十里,每日以四十五里的行军速度向河源军所进发,我军援兵距离河源军所三百五十里,问我军援兵需要平均每日行军多少里才能与吐蕃军同时赶到河源军所进行增援,我军援兵没有可能走捷径拦截吐蕃军”。

    看到这样的题目时,郭子仪才意识到行军打仗并非那么容易,将领需要懂得的绝不仅仅只是排兵布阵、兵法谋略那么简单。

    考试开始之后,很多人不时地咬着笔头,皱着眉头苦思冥想,有些人则抓耳搔腮,有些人则左顾右盼,但很快发现考官凌厉的眼神扫过来。

    笔试时间只有一个时辰,很快就结束了,当时间到了,考官们立即令所有人都起身空手离开考场,考官们将桌面上的试卷一一收起来,先封住姓名和籍贯、年龄一栏,然后装入牛皮纸袋封存。

    智谋类剩下的考试例如实际排比布阵、实际领兵作战演习需要等笔试结果出来之后在行公布,有资格参加的人被公布出来,榜上无名者则被淘汰,不过可以继续参加武技类考试。

    上午接下来考试就是武技类的步射考试,武技类的考试是允许百姓、官员、勋贵和皇亲国戚们买票入场观看的,笔试考试结束后,大队兵士排着整齐的队伍跑进考场内搬走所有的桌椅板凳放在周围的以供观众就坐。

    禁军大校场非常之大,可以同时容纳三万人操练,可见场地有多宽敞,为了可以让观众们观看,赵子良还专门让兵部官员们组织一些木匠打造长条形阶梯椅子放在大校场四周,这个工程确实花了不少钱,但赵子良弄来的钱足够支付这笔费用。

    随着百姓、官员观众们陆续入场就坐,为了抓紧时间,赵子良立即命令进行第一项武技考试——步射。

    武技类的考试基本上是所有武举举子都参加的,要不然就算通过了所有的智力军事谋略考试也无资格竞争最后的大比,只能做参军和判官,而无法成为军事主将。

    八千人同时进行步射考试,为了加快速度,赵子良早已经做了部署,分为四个考区同时进行,分别为东南西北四个考区,每个考区每次有五十个人同时参加,距离一百步,每人射十箭,八箭没有正中红心者被淘汰出局,也就是说不能再参加下面的考试了,此次武举会试对于这样的人也算是结束了,可以大包袱回家,这一项武技考试可以淘汰相当一部分,如果原地立定步射都无法做到八成以上的命中率,那么这样的人做武将也会让下面的兵士们不服。

    这项考试没有一个时辰就全部结束了,成绩当场就出来,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考试的人被通知下午继续参加开始,没有念到名字的人则自动淘汰。

    吃完午饭后,下午未时正式开始进行第二项武技考试——骑射,骑射当然不是坐在马背上原地不动射箭,这样与步射没什么区别,所谓骑射,就是骑马奔驰中射箭,距离一百步,骑马横向奔驰中开弓射箭,一排十个箭靶,命中八个算合格,进儒下一步步战的考试。

    这两项武技的考试基本上可以淘汰混迹在考生中的江湖好手和相当一部分考生,江湖中人步战还可以,但是要说道步射和骑射,这没有一定时间积累和训练是不可能达到要求的,很多人可能步战很厉害,但是步射和骑射不是所有人都精通,只有真正励志要从军为将之人才会专门练习射箭和骑射。。

第287章 残酷的淘汰() 
下午的骑射考试结束后已经是傍晚时分,考生们被各自的领队带回住处吃晚饭和休息。

    南霁云拿着饭碗和筷子正要去军营饭堂打饭,看见白孝德在前面走,连忙加快步子走上去打招呼:“白哥,今天考得如何?笔试咱不清楚,但是步射和骑射可是你的强项,应该成绩都不错吧?”

    白孝德扭头一看是南霁云,笑道:“是南兄弟啊,怎么说呢,其实不论是笔试还是步射和骑射,只要达标就算是过关了,比如步射和骑射,前者要求有八箭命中靶心,或者要求八箭命中箭靶,都只是最基础的要求,只要达到要求就算是及格了,可以进入下一个考试项目,目的就是淘汰一些滥竽充数的人!”

    南霁云明白了,点头道:“明白了,那白哥你对明日上午的步战和骑战有没有把握?”

    白孝德笑着摇头道:“天下英雄何其之多?要说过关应该是没问题,可要想进入前三甲却是不敢想啊!”

    两人正说着话,后面传来声音:“前面是南兄弟吗?”

    南霁云和白孝德两人听见声音停下,回头一看,南霁云见是郭子仪两兄弟,笑道:“是郭家兄弟啊,你们这是去饭堂?”

    郭子仪点头道:“是啊,看来你们也是去饭堂,要不一起?”

    “正好,一起走吧!我给二位介绍一下,这是白孝德白兄,他是龟兹王族后裔,是副主······”

    “咳咳······”白孝德打断了南霁云的话,马上接过话题道:“我是付诸了很多努力才来到京城参加此次武举会试的,我原本是安西军中校尉!”

    郭子仪兄弟点了点头,对此表示理解,安西距离长安太远,想要从安西赶来长安参加武举会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上司还不一定准假。

    四人来到饭堂打好饭菜后出来找草地上找一块空地围成圈坐下,一边吃饭一边闲谈。南霁云问郭氏兄弟:“两位郭兄,今日的三项考试考得如何?应该都不错吧?”

    郭子仪正吃着一口饭,郭幼明说道:“我的步射和骑射还行,都是命中九箭。笔试考得不怎么好,心里没底!”

    此时郭子仪也咽下了口中饭食,说道:“这次的笔试好像挺难的,特别是第二大类的算术,某倒是没想到为将者竟然还需懂得算术。某在这几题方面可能考砸了,考兵法和排兵布阵这方面,某觉得答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最后一道题,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考虑如何进攻吐蕃,这道题估计朝中大臣们都不知道怎么解,要不然我大唐立国一百多年了,却仍然拿吐蕃没什么好办法,难道说太宗和高宗皇帝都是无能之辈?某估计这道题应该没有准确的答案,应该是考官想要看看举子们是否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为将者连这个问题都没有考虑过,估计也没什么资格为将了!至于步射和骑射,某在这方面不是很擅长,仅仅只是勉强达到要求”。

    郭幼明叫道:“嗨,大哥,小弟也没想到这武举笔试竟然也考算术,早知道这样,以前就应该学一些算术,也不至于上午考笔试时差点把笔头都咬烂了!还有什么填空题,大多是兵书上的内容。可惜某平时看书不认真,今日看了明日就忘了,有把握的也没几个,还有派兵布阵。我只写了一字长蛇阵和鱼鳞阵,其他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的,特别是最后一题,某根本就不知道啥意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分析如何进攻吐蕃,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政治和军事?”

    郭子仪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拍了郭幼明的脑袋一下训斥道:“让你平日你多读些书,你就是不听,那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真是气死我了!好在你在两项武技考试中表现还不错,要不然你今日就被淘汰了!对了,二位兄弟今日考得如何?”

    南霁云和白孝德对视一眼,南霁云摇头苦笑道:“笔试方面,某感觉只能算是一般,某也跟郭兄一样,也没想到会考算术,简直一窍不通,最后一题也只能凭自己的一些简单的想法胡乱写了一点,也不知道是否符合考官的意思,至于步射和骑射这两项,某自信还算可以,都是十箭十中,不过天下英雄何其之多?十箭全中的只怕也不在少数!”

    其他三人各自说了自己的考试情况后,都看向白孝德,白孝德笑道:“我的情形也差不多,也没想到会考算术,这真是出乎意料,只怕绝大部分举子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吧!”

    实际上白孝德是被赵子良临时要求参加武举会试的,他此前从来就没有想过,因此根本就没有任何准备,只能临时抱佛脚,笔试方面却是考得一塌糊涂,在别人都十分意外的算术考题方面他倒是考得很好,算是一共三道题,他都答了,而且自信答得没错,因为他这一年多一直待在赵子良身边,耳目渲染之下,对军事上需要计算的东西也很用心,因此试卷上的三道题对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难度,相反是试卷中关于兵书上的内容,他答得非常差,后面的几道大题也是全部抓瞎,看来笔试方面是没什么希望了,唯一有希望的是武技项目方面的考试。

    会试第一天,除去参加笔试的两千余考生之外,参加步射和骑射两项武技考试的考生就被淘汰掉了一大半,只剩下三千六百多人有资格参加第二天的步战和骑战考试。

    次日上午,有两项武技项目考试,分别是步战和一个时辰的长途急行军,首先进行是步战,所有考生都领到一柄横刀,三千六百多人抓阄进行两两对决的淘汰赛,这一场因为是单淘汰赛,因此有不少人实力非常不错,可对手的实力却更强,这就叫高手碰到了高手,也算是运气极不好。

    郭幼明的运气非常不好,他恰巧就抽到了南霁云,三千六百多人当中,他与南霁云被分到了一组抽签,恰好与南霁云作为步战的对手,郭幼明的步战实力虽然不错,可比起南霁云却是差了一大截。

    看着擂台上的郭幼明,南霁云却是一脸的苦笑:“想不到会抽到郭兄弟,这种几率都被我们撞上了,真是······哎······”。

    郭幼明也是满嘴的苦涩,他虽然不知道南霁云的真实实力,但他却感觉得到南霁云的武技绝对不低,自己只怕不是他的对手,不过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