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67年,德克斯特公司(Dexter pany)在康涅狄格州的温莎洛克斯地区以磨坊生意起家。225年后,该公司仍在运营,只不过不再经营磨坊生意。如同杰·伊·罗兹父子公司一样,德克斯特公司的长盛不衰依靠的是其机敏的领导者和与时俱进的洞察力。碾磨已是夕阳产业,于是,德克斯特公司转型开始生产文具。从生产文具转为生产茶包,从生产茶包又转为生产胶水。时至今日,该公司在生产专为飞机制造的高科技涂料和黏合剂。
  在巴尔的摩经营蔬菜种子的迪兰垂斯蔬菜种子公司()成立于1784年,它曾为托马斯·杰斐逊在弗吉尼亚州的土地提供过种子。两百多年过去了,今天它仍在为杰斐逊的土地提供种子。由此看来,如果一家公司提供的产品可以经久不衰,那它可以永远依靠这个行业生存下去。
  由于先前的这些公司都不是上市公司,因此人们无法持有它们的股票。德克斯特公司在1968年,也就是它201岁周年时才公开上市。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没有一家本土公司上市。独立战争以后,最早发售股票的是成立于1781年的北美银行,1784年上市的纽约银行则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第一只上市交易的股票,时至今日它的交易仍在进行。
  波士顿银行紧随纽约银行之后开始募集股票。随后,旨在偿还独立战争债务的美国银行也加入了募集队伍。
  在殖民地时期,英国禁止美国设立银行,美国是在独立战争后才改变这一局面的。尽管如此,关于联邦政府资助银行的争议还是很大。美国早期的一些奠基人,特别是杰斐逊,从不信任银行家和他们发行的纸币。
  也许是从欧洲祖先那里得到的所谓“机宜”,我们早期的股票投资者对银行股情有独钟,尽管他们对自己购买的银行股票知之甚少,却仍然愿意支付高价,且叫价越来越高,直到股价高得离谱。在华尔街,任何东西必定物极必反。就在1792年,银行股的股价“轰”然崩塌,那是华尔街历史上的第一次崩盘。尘埃落定后,纽约州立法机关立即通过了类似于英国早期的相关法律,将股票交易定义为违法,股票交易因此转而走入地下。
  这对于新兴国家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也给我们今天的年轻投资者上了很好的一课。当你投资一家公司时,你只有在公司成功时才能赚到钱。而大多数公司的经营并不成功,这就是购买股票可能面临的风险:你投资的股票可能会变得一文不值。正确投资后获得的丰厚回报,必须是以承担相应风险为前提的。
  持有查尔斯河大桥(Charles River)公司的股票,投资者们显得很兴奋,该公司承担在马萨诸塞州建造查尔斯河大桥的工程,约翰·汉考克 (John Hancock)是公司创始人之一。1786年,在第11届邦克山周年纪念日(Bunker Hill Day)上,查尔斯河大桥公司举行了股权发售仪式。在隆重的阅兵典礼和礼炮后,公司设宴款待了83位原始股股东,宴会上宣布将第一次公开向大众发行股票。那是一个欢乐的盛典,多年以后,当投资者获得股本分红时仍然享受着这份欢乐。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8)
这些稳定的分红来源于征收的过桥费。对于过桥的顾客而言,他们可不像大桥的投资者那么快意。终于,在查尔斯河上造起了第二座大桥—沃伦大桥(the Warren Bridge),与查尔斯河大桥开始了竞争。当第二座桥征收的费用达到收回建桥成本时,建造方计划废除收费站,使人们能够免费过桥。第一座桥的拥有者们反对该计划,并且将一纸诉状直接递到了最高法院。最后查尔斯大桥公司以败诉告终,并且结束了他们营利性的“垄断”。
  另一个与查尔斯河大桥公司命运相同的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兰卡斯特高速公路(Lancaster Turnpike)。兰卡斯特高速公路公司(通过抽签方式)出售股权,股东也拥有丰厚的分红。同样,分红来自于费城到兰卡斯特60英里的“过路费”。过路客和过桥客一样,不喜欢这种收费方式,后来,他们选择绕道,驾驶他们的汽车穿过田野和丛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来出现的有轨电车公司、铁路和地铁公司承袭了高速公路公司、桥梁和运河公司原来的商业经营模式。
  金融体系之父
  我们都知道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国父,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则可称得上是美国金融体系之父,但这一事实却从未在美国的历史书中提及。如果没有金融体系,那么,美国的政治体系也将无法运转,因此,汉密尔顿理应获此殊荣。尽管他枪法不精,只是艾伦·伯尔的手下败将,但是,汉密尔顿在经济规划方面成就卓著,同时他也是纽约银行的创立者之一。
  汉密尔顿意识到,没有财力,国家将无法发展。为了拥有足够的财力,国家需要银行。这在今天看来显而易见,但在当时,银行业的发展则倍受争议。
  就发展银行业方面,乔治·华盛顿支持汉密尔顿的想法,他本人甚至投资了位于弗农山的亚历山大银行(Bank of Alexandria),并成为该银行的股东之一。但是也有许多重要人物反对汉密尔顿的提议,托马斯·杰斐逊是其中最主要的反对者。杰斐逊是位温和的农场主,他坚信土地和耕作才是人类美德之所在。因此,他厌恶工厂,厌恶依托工厂并在其周边发展起来的城市。对杰斐逊而言,银行是万恶的根源,尤其是联邦政府设立的银行。
  然而事实证明,杰斐逊确实不善理财。他挥霍掉了一大笔财富,1826年他在几乎濒临破产的情况下死去。杰斐逊挥金如土,尤其是在收藏品和图书上,他本人的藏书甚至比在他出生前业已存在百年的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的藏书还多。他是个修补匠,也是个书虫,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场主—这位温和仁慈的农场主,想把农活继续“分配”给其他人。
  杰斐逊想让美国成为乡村化的国度,在这样的国家中,独立的自耕农可以成为地方上的政要,主宰公共事务。对于那些认为政府应由贵族阶层掌管的欧洲思潮,杰斐逊拒绝接受。
  然而,杰斐逊永远都无法想象,有朝一日,他所憎恶的工厂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农民弃农从工,他永远无法想象那些工厂竟然会成为人们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门,更无法想象那些看似存在许多问题的重工业将使美国人成为人类历史上生活最富裕的一群人。当然,没有大量的金钱,我们也无法修建公路、运河、高速公路、桥梁和工厂,可是这些钱从何而来?就是来自令杰斐逊深恶痛绝的银行!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9)
尽管杰斐逊表示反对,但是第一家美国银行还是在1791年由国会通过,正式成立并运转了20年,直至1811年,一批新的银行“憎恶者”开始执掌国会并拒绝继续发行银行特许经营执照,该银行才被迫关闭。
  1816年,第二家美国银行在费城成立,几年后,它又因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当选总统而陷入困境。来自田纳西州荒野的杰克逊,身上始终带着火暴性格。因为他像胡桃树一样高大(身高185厘米,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身材算是非常魁梧了),人们叫他“老胡桃树”。他生长在乡间小屋,皮肤粗如树皮。尽管给人适合野外生活的印象,但是杰克逊却体弱多病,大部分时间待在室内。和前任总统一样,杰克逊认为各州的权力应该比联邦政府更大。
  好景不长,第二家美国银行因1819年席卷全美的金融恐慌而倍受责难,那时,一大批企业倒闭,人们失去了他们的积蓄和工作(这是第一次出现的连环式恐慌反应,恐慌造成的破坏席卷全美)。西部的农民和东部的工人联合起来,一起声讨银行,银行成为千夫所指制造恐慌的罪魁祸首。因此,在恐慌结束的十年后,当杰克逊当选为总统时,他听从了那些人的建议,把所有的钱从联邦政府支持的银行中取出,转存到各个州的银行里,第二家美国银行到此宣告终结。从此,各个州政府控制了银行的所有业务,它们有权派发特许执照。很快,人们发现,没有什么比开设一家银行更令人快意了。
  数以千计的银行涌现在美国城镇的大街小巷上,就像当今突然出现的快餐店一样。由于各州银行有权发行自己的货币,很难确切知道每个州的货币到底价值几何,这在商贸往来上造成了许多困扰,许多商家索性不接受任何一家银行发行的货币。那时,在美国境内旅行和出国旅行一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你不得不操心货币兑换的事。
  就银行业这一领域而言,美国和欧洲分别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发展方向。欧洲有几家大银行,下设许多分支机构,而美国却有大量银行独立经营。到1820年为止,美国已有300家林林总总的银行,相比之下,英格兰只有少量银行。今天的美国,如果把储蓄、贷款和信用行业统统算在内,整个国家的银行金融机构也已过万,而英国的银行还不到15家。
  许多美国当地的银行实际上都是小本经营,它们缺乏必要的资金帮助它们渡过经济危机,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有来袭的年代。1810~1820年开张的银行有一半在1825年之前便关门歇业,1830~1840年开设的银行,也有一半在1845年之前歇业。那时的银行不像现在的银行,存在里面的钱得不到任何安全保障,一旦银行破产,人们将失去所有的存款。那时的银行可没有什么存款保险制度。
  因此,当时银行并不是存放资金的安全场所,然而,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止人们将钱存入银行。银行吸纳这些储蓄,再把钱贷给桥梁和运河的修建商、公路和铁路的建设项目,美国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这些项目。银行把钱贷给铁路、桥梁或钢铁公司,这些钱又来自于人们在银行的存款。换句话说,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来自于普罗大众的资金投入。
  当政府为某一项目募集资金的时候,通常有四种途径可供选择:税收、银行贷款、出售彩票和债券(第2章有更多关于债券的介绍)。当公司需要资金的时候,可以向银行贷款、出售公司债券或发行股票。但在20世纪前叶,向公众发行股票仍然是公司最后才动用的筹资手段,这种筹资手法流行得非常缓慢。 。。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10)
现代经济学之父
  到处都是开放的市场,人们疯狂地买卖,对许多人而言,整个情形已经失去控制。亘古未有这种情况:那么多人,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谋求利益,其中不见任何章法。
  于是,经济学家应运而生,他们是一类新兴的思想家。数千年来,虔诚的哲学家们一直试图帮助人们找出如何按照上帝的意愿去生活,他们在如何组建政权、如何运作政府组织以及谁是领袖的问题上激烈地争辩。而经济学家会告诉我们,当人们被赋予自由追求财富权力的时候,社会将会如何发展。
  第一位早期的经济学家是位苏格兰人,他智慧超凡,名叫亚当·斯密,他生活的时期正好是美国大革命时期。斯密谢绝一切聚会、野餐,习惯于在家里思考和写作。他如此全神贯注,常常给人心神恍惚、茫然出神的感觉。他写就了一部旷世巨作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部巨著就是当今简称的《国富论》。
  1776年《国富论》问世,这一年美国宣布独立。可惜的是,亚当·斯密当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赞誉。他完全值得被载入史册,拥有和约翰·洛克、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等伟大思想家一样的耀人光芒。那些革命先驱宣布政治自由是实现公平社会的关键,是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和谐共存的根本。但他们不曾提及经济体制或财务问题,斯密做到了,他提出了自由经济的理论。
  斯密认为,当一个人在谋求自己福利的时候,社会整体的福利也将大大提升,这比一板一眼的计划经济奏效得多。他的观点今天看来显而易见,但在1776年,这可是异乎寻常的想法:数百万人任意制造、出售自己的商品,任由它们自由流通,如此便能构建出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人都能得到衣服、食物和房子。但如果100个人里有99个决定制售帽子,只有一个决定种蔬菜呢?那整个国家必是帽子大泛滥,而肚子空空如也!还好,这个时候,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开始发挥作用了。
  当然,市场中不会真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存在。根据斯密的想象,在幕后有这么一只手,它能保证合适数量的人去种蔬菜,合适数量的人制作帽子。事实上,他所说的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譬如,如果帽子生产过量,那么大量的帽子会在市场上积压,迫使卖帽者降低帽子的出售价格。低价将使一些帽子生产商退出制帽行业,转向生产利润更高的商品,比如种植蔬菜。最终,会有足够的蔬菜种植者和帽子制造者提供数量合适的蔬菜和帽子。
  当然,在现实世界里,事物不会运行得如此完美。但是,斯密揭示了自由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它们至今仍然成立。当一种新产品(譬如电脑),存在有效需求时,越来越多的公司参与生产这一类产品,直到产品达到饱和,商场开始降低它们的售价。这种竞争对你、对我、对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因为竞争促使商家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同时价格更为低廉。于是每隔几个月,便会有价格更便宜的新产品问世。如果没有竞争,即使商家坚持出售老掉牙的产品,消费者对此也无可奈何。
  看不见的手使得从泡泡糖到保龄球的所有产品都能达到供求平衡。因此,我们无须国王、国会或政府部门来决定国家该生产什么、该生产多少以及由谁来生产等。市场能自动自发地解决所有问题。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11)
斯密认为,想要超越别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并非如宗教领袖或舆论一直反对的那样(他们认为超越别人是一种负面因素)。他认为,为自己谋利并不等同于完全的自私自利。这能促使人们尽其所能地为自己的工作效力,譬如促使他们发明创造、加班工作以及为自己的工作加倍努力。试想一下,如果人们得不到什么好处,我们将遇到多少糟糕的木匠、伐木工人、医生、律师、会计、银行家、秘书、教授、中锋和四分卫,因为人们的成功从未得到过奖赏!
  除此之外,斯密还提出“累积定律”(law of accumulation),这种效应使得为自己谋利的动机也能够间接地为所有人谋利。当一个企业的老板变得越来越富有的时候,他会扩大经营,从而会雇用更多的人,如此一来,那些被雇用的人也会变得更为富裕,而其中的一些人也开始有能力发展自己的企业,如此循环往复。资本主义能创造出机会来,人们经过努力可以抓住机会改善生活,可是在封建农业社会,一小部分权贵拥有大片土地并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如果你生为农民,你出生和死去的时候同样是身无长物,你的孩子和权贵的孩子将重复你们的故事。
  当斯密写下这本书时,在其后的整个世纪中,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正试图为每件事物寻求定律。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物理定律,包括万有引力定律、行星运动定律,还有一些化学反应定律。人们相信,在有秩序的宇宙中,如果存在行星运动定律和树上掉苹果的万有引力定律的话,也应该有商业运转的规律、政治活动的规律和人们应对不同场合所需的规律。举例来说,如果你能发现钱是如何流转的定律,那么,你就能精确预言谁将会拥有多少钱。最后,我们还是需要关注供需定律,以及货币流通的定律,并希望找到一个公式来精确描述上述两者间的关系。当然,经济学家致力于寻找新的理论,试图将这纷繁复杂的市场归结于一个简单的等式。
  美国最早的百万富翁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就已经出现了一批百万富翁。其中一位是伊莱亚斯,他是来自马萨诸塞州塞伦市的海运贸易商(未曾参与黑奴交易),是当时全美最富有的人。现在,他的豪宅已经属于国家公园,并对外开放,供人参观。距离此地几百尺之遥,就是纳撒尼尔·霍桑所写小说《七个尖角的阁楼》的故事发生地。霍桑声名远扬,而伊莱亚斯却默默无闻,这种强烈的对比足以说明,在教育领域文学与金融孰轻孰重。
  向南几百里,一位叫罗伯特·奥利弗的巴尔的摩商人也赚取了巨额的财富。在独立战争中后期,罗伯特·莫里斯成为首富。
  由此莫里斯拥有一家买卖船只的财团,他的船只往来于欧洲与西印度群岛,向欧洲运送粮食、烟草,带回服装等产成品。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秘密组织,向美国独立运动的军队提供装备,他自己的公司也获得了来自军方的合同。在颁布美国联邦条例后,莫里斯负责财政事务,并成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及其第一国民银行的主要支持者。
  莫里斯奉行精英治国的理念,为像他这样(或他自以为)的绅士的优越权而争辩。他坚决反对杰斐逊关于中小农场主是国家的基石并应获得选举权的观点。
  就像许多后继者一样,莫里斯借助银行贷款建立了他的商业王国。由于他有丰富的政治资源,以及作为军队的重要供应商,因而他成为第一位大型防务承包商。 。。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12)
其后,就像现代的企业家一样(包括唐纳德·特朗普),由于过高的财务杠杆,在海运市场衰退的过程中,莫里斯的金融帝国崩溃了。当时,宣布破产是一个严重的事件,欠债不还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犯罪。莫里斯在位于费城的债务人监狱中被囚禁了三年,期间乔治·华盛顿曾经造访过他。有趣的是,莫里斯还在狱中组织了一场反对这种惩罚的战役,幸亏有了莫里斯,现在我们不再因为无力偿付债务而把人囚禁起来。如果时至20世纪90年代,我们还设有债务人监狱的话,一定是人满为患,因为每年都有超过80万的美国人宣布个人破产,主要是由于信用卡举债过多。
  1815年,美国已经有了六位百万富翁,他们主要从事海运及贸易,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