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任我评说-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工。本是各不相干,但一件小事却惊动了他已赴任商业部副部长的老父。
  北京那时文体活动少得可怜,而且各部委门槛很高,比如总参的游泳馆必须是局长以上的才可以进。我就和任志强的妹妹用别人的废证换上照片,再用肥皂刻章办了个假证。他妹妹曾在少年宫练过跳水,在游泳池中舒展自如十分抢眼。有一次我们被警卫扣住查出假证,结果一问,总参管理局的局长原来是她父亲在新四军的老部下。
  那时我正在单位翻书准备考大学,任志强的老父以部长之尊突然来到我的屋里,一脸严肃让我狼狈不堪。这件事使他在老部下面前丢了面子,他肯定认为大他儿子八岁的我是个教唆犯。
  后来任志强每每拿这个说事,都让我有口难辩。
  (二)八十年代后:北京
  他在苹果筐上睁开眼睛:吃饭了吗?
  1982年我大学毕业,有一天到友谊宾馆的科技会堂开会,顺便就到附近的农科院看任志强。他带了一个施工队,又盖了门市部注册了一个公司,从百货到建材无所不包。那时正是商品经济初期的蛮荒年代。
  那天他正从山东拉来一卡车苹果,卸了一夜车,因此满脸灰尘。我那时被人称为高考状元,颇有点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但他却不以为然,从大筐里拽出一个苹果,在押车的军大衣上蹭了蹭给我吃。他拍拍那个旧军挎包,说跑一趟山东能挣满满一挎包,还说待会儿请我好好吃一顿。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红富士”,也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
  我那个苹果还没吃完,他就裹着大衣靠在苹果筐上发出了鼾声。押一趟车翻山过卡要几天几夜,看着他劳累的样子,我想,像他这样既有路子又能吃苦,全然没有高干子弟的夸夸其谈,不发财才叫怪事。一会儿他突然醒来,看着我问:“你来了,吃饭了吗?”
  风雪故人来
  我作为主管工程师调到科委,抓了几个如“航空遥感”之类的大项目,但我仍住在城乡交界不足10平方米的平房里,在房子外面用废料碎砖接了一个厨房。冬天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在唯一一盏白炽灯下,妻子做饭,女儿做作业,我看那台托人买来的九英寸小黑白电视。
  忽然一阵敲门声,任志强卷着一股“风雪”,大衣里的棉花翻开了,油迹斑斑。原来他骑摩托车撞车而被甩了出去,所幸只是挫伤没有骨折。(任志强说当时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而且他的腿骨折了。)我想起他日前打电话说刚买了辆铃木让我有空去兜风,那年头日本进口摩托车可是凤毛麟角,比现在的大奔房车还牛。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录(4)
那时他已开发了多处生意,且发展迅速,他整日往返奔波。他对我这种在斗室里空耗时日很不以为然,但又对这种就着火炉上一大碗热汤面的小日子颇为感慨。后来他忙里偷闲常来小坐,他女友还送我一套当时很洋气的咖啡具,至今还没有坏。
  你投资,我拍片
  1984年,任志强加盟戴晓明创建的华远公司,实际的经营项目包罗万象。后来他的生意迅速扩大,已开始进行南北集装空运了。80年代最热门的是家电,他进口了一套电视制作系统,主动要给西城区政府拍一套系列片,我只答应帮忙。白天我跑遍各局办,晚上在他西直门的小套间里熬夜写脚本,这样终于拍出了涵盖了西城区二十几个局委的长片《机遇与挑战》,至今仍是西城区最珍贵的资料。
  这个过程也对我官本位观念产生了剧烈冲击。虽然他给了我一个首席顾问的金色证书,但实际我是给老板打工。资本的力量已开始显现。我夫人最初加入华远的理想是当年能买一台彩电,结果当月就实现了,她的收入比我这个机关干部的收入高出10倍。于是我们在片子里加入这样一个情节:在公司工作的妻子在外跑业务,在机关工作的丈夫在家洗衣服。我直接客串那个机关干部,后来那个会做图版的女孩成了志强的夫人。
  他再次请我“出山”,我虽然心动,但说正拼外语将来可以出国留学,他说现在挣钱将来出国可以带翻译。后来我们俩各自的目标都实现了,但高下的叫板仍未完结。有趣的是,那时他却表现出对行政的兴趣,以一个挂靠的人才公司承办了整个区政府的年会,那部代表科技前沿的片子在会上引起震动,但他的财大气粗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警惕和不忿。
  牢狱磨炼男人
  如果不是任志强在个人博客上的披露,这也可能是一段讳莫如深的经历,尽管江湖上总说没坐过牢的不算男人。
  具体导火索是什么我不知道,那时我已到联邦德国留学。但据办案人私下透露,主要是他发展太快、赚钱太多而招人嫉恨,进来后又死不认错,不给人台阶。据说他即使在牢狱劳动中仍事事争先,但戴着手铐蹲在地上的感受肯定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4个月后此事不了了之,但那肯定是他人生的低谷。后来他东山再起,我却意外地被关了进去。那时我从联邦德国回来毅然下海,帮人创办了倒时装和卖冰激凌的新大陆公司,从体制上比任志强下得更彻底。(其实我是在一个完全的私人企业中给老板经营一个公司,于是发生了我因账目问题被拘讯,老板却组织员工在门外彻夜营救的怪事。)
  所以在人生的这一课上我们又打了个平手。他坐牢的时间比我长,我坐牢的强度比他大。(但都是自己扛着没有丢人。)如果说在这种事上还争强的话,别人肯定说我们有病。但不管谁进去了,在外的一个人都尽其所能全力救助。
  两次斗殴:大兵本性难移
  20世纪90年代初,我已评上高级工程师,出任北京科学院业务处长;他已经坐在大班台后,成为华远建设公司的老总。孰优孰劣,虽难以衡量,但都应算是道貌岸然的管理阶层。但先后发生的两件事却让人大跌眼镜,证明行伍的本性难移。
  百废待兴、矛盾交叉的蓬发年代,旧城拆迁经常发生冲突。从政府到公司,谁都不愿处理得理不让人的拆迁户。一次拆迁部经理诉苦说自己被拆迁户聚众打伤,身为老总的任志强一时火起直奔现场,拦也拦不住。任凭拆迁户拳脚相加,他却一步不让,最后他被打碎了眼镜,揪掉了头发仍不还手。
  后来我说他将帅陷阵匹夫之勇,他私下告诉我那时已无退路,必须作出样子。其结果是,这场架对内对外都是震慑:一是拆迁户见老总都敢上阵,也就适可而止不再漫天要价;二是公司部门经理遇到难题再不敢向后退缩、推脱责任了。
  而我打架却不是为公。我作为家属在华远的游泳场和游泳池的管理方发生争执而被一群门卫推搡,我一时冲动大打出手,在被一群生猛青年压倒乱打的同时,我死死掐住了他们头儿的脖子。结果是任志强让华远向对方赔礼道歉,并因连带责任对我的妻子罚款上千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录(5)
年薪700万的“打工皇帝”
  华远并入华润的战略合作使企业迅速升级。从人脉上讲,当时华润的后起之秀正是任志强当年拍电视搞调研时启用的在校“研究生兵团”,这些人后来不是外企精英就是政府智囊,他们的力捧和任志强的气势使华润高层在华远和万科之间最后选择了华远。
  华润雄厚的资金和任志强的开拓精神,使华远一跃成为房地产业的旗舰,每年的新年招待会举办得也越来越豪华,进入管理层的妻子在台上主持,任志强带领团队高层一字排开频频举杯。我虽然也混了个一官半职,但只能作为家属带着孩子在下面吃喝游戏。
  那个时候,媒体风传作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志强年薪700万,被称为“打工皇帝”,对此他也不否认。实际上,即使在职业经理人中,年收入高于他的也大有人在。但只有他公开声称是合法收入,对国家税收贡献最大。结果树大招风,引起上层关注。但几经审计调查,也确实是按合同和绩效照章纳税所得。他每年交的党费就20万以上,相当于作为局级干部的我全年工资的10倍多。以市场经济的标准,我们已失去可比性。
  虽然他在社会上有诸多头衔,但作为工作狂的他,最在意的是“劳动模范”的称号。
  包机抢救大哥
  1995年我遭遇车祸,撞断手臂和四条肋骨,住进医院脑外科。当时我裹满绷带的样子很吓人,亲朋好友和领导部属面色凝重,赠送的鲜花摆得像告别。入夜我疼痛难眠,一闭眼不是部队拼杀就是铁甲相撞。
  任志强来探望,一看就说:“你这算啥,比我哥哥差多了。”他哥哥志刚我也视为大哥,早我之前在海南高速路上被两车撞压,全身骨折,肝胆俱裂。当地医疗无望,几乎是等死。任志强硬是带着专家到海南包机飞回北京协和医院。在呼吸机的负压下,志刚虽曾缝线崩裂肠胃外露,但竟奇迹般地没有感染。
  “如果当时抢救无望疼痛难忍,我就把氧气输液掐断。”他用那粗大的手指在喉咙上夸张地比划着,我刚一笑便疼得晕了过去。任志强在中苏北线对峙挖坑道时,作为工兵排长,每每要去引爆哑炮,也曾如此交代后事——“宁愿成死人也不愿成植物人”。
  第二天,尽管医生严禁我再笑和咳嗽,但我还是坚决下地,由护士扶着练正步;如同以往列队通过天安门一样。
  三落三起再造华远
  2000年是任志强最失落的一年。华润终于决心换将,以万科系的郭钧替换任志强为华润置地总经理,但保留了他董事长的位置。这是个超大公司换将的时期,很多企业高层也都乐于退居二线,在优裕的待遇中享受自己的生活。但对于惯于一言九鼎、呼风唤雨的任志强却难以承受。最终他和华润摊牌,另起炉灶重建华远。
  脱离了华润旗舰位置的新华远虽被媒体追捧,但并不被业界看好。这毕竟已不是个人魅力的时代,而是资本运作的时代,但任志强硬是通过市场整合和项目开发使华远重新立了起来。
  此时任志强出镜频繁,语出惊人,或拍案而起,或拂袖而去,他成为最受争议的人物。我和友人曾力劝他封镜闭口,但他刚停息两天,媒体网络便盛传任志强被拘审入狱。真是其发不易,其收也难矣。
  与此同时,华远在土地置换上屡见奇招,在项目建设上精益求精,其品牌效应远远超过它的资本实力。
  心底梦想:年薪1元的研究所所长
  年过50的任志强非常需要一个CEO在第一线经营新华远,自己可以抽身金融运作和地产整合。当他苦于先找个过渡时期的总经理而不可得时,也曾让我推荐,条件是对外有高级职称可以拿得出手,对内有专业学历可以服众。我说:“人有一个,就怕你不敢用。”他问:“谁?”我说:“我。”他惊讶地张大嘴,仿佛第一次认识我一样,接着又沉吟良久。
  此事当然不了了之,单凭叫板三十多年,我就是最不合适的人选。我当时在一篇《谁在寻找CEO?》的文章中提到:“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被认为是最牛CEO的任志强也在寻找CEO。”
  但他却屡屡发表文章,上建言高官,下直言网民,一时间竟集成百篇,让我写个评介。那时我评上教授职称,正在研究民营经济,对他侵入我的领域大不以为然。但夜静细读,却发现有不少真知灼见,不少日后为政府采用。问题在于,他常常忘了自己的商人本色,屡屡越位问责大政法规,让人不悦。
  对他附庸风雅、不务正业的指责,他告诉我,实际上他心底最大的愿望是成立一个房地产研究所,集天下之英才,他当所长,年薪1元。后来我知道此并非空穴来风,他对房地产政策研究的痴迷和第一线实践的娴熟,曾使时任建设部部长的俞正声一度曾想聘请他做政策研究工作。但深知任志强性情的部长接着写道:“但我怀疑他能否在政策研究中放下企业家的嗜好,正如他能否在企业中放下他的学者情节一样。”
  叫板告一段落?
  任志强的书名叫《任我评说》,这是他重新回到起点后,对作为房地产旗舰企业十年轮回的总结。我可以说他附庸风雅,但我的书至今还无法出版。他留在商场继续张扬,我退出官场提前退休。我觉得我们近三十多年的叫板早该告一段落了,他注视良久说:“不一定吧。”
  在临近“八一”建军节前夕,他看我这篇稿子时又会为往事的细节争了起来,为某时某地谁先谁后而争论不休。我说这是写逸事又不是报简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干脆又掰了一次腕子。他脱掉西装脸涨得通红,毫不让步,仍然像当年在军营一样。所以这篇文字如有繁琐之处,责任不全在我。(但绝对属实,应归功于他。)
  2006年3月8日
  原载于《机遇》杂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