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亿美元的神秘家族-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钥匙人物”和“生活规则”
  身为犹太人,却最敌视犹太人的解放者
  在迁入绿盾新居后,老罗斯柴尔德生活十分稳定,他的生意已扩展到了服装、烟草和葡萄酒销售,每月有几千盾的净收入,过上了殷实的生活。18世纪中叶是欧洲相对平静的时代,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这段短暂的和平年代里,老罗斯柴尔德夫妇兢兢业业地做生意,同时努力造人。古特是个像传种母马一样强壮的德国女孩。从1770年初为人妇开始,到1792年,在这22年里,她的肚子几乎年年不空,一口气为老罗斯柴尔德生了19个孩子,其中9个夭折,活下来五男五女,其中的男性是长子阿姆谢尔,二子萨洛蒙,三子内森、四子卡尔,五子詹姆斯。
  绿盾的条件并不太好,但在环境恶劣的犹太隔离区里,已经算是“豪宅”了。包括顶部的小阁楼在内,它共三层高,只有三个房间。底层的一间被改建成古董店兼货币兑换店,二楼的两间房一间用来当起居室,另一间是老罗斯柴尔德与古特的卧室。10个孩子只能睡在三楼狭窄的小阁楼上。在法兰克福浓厚的反犹气氛下,即便当上了王室供应商,老罗斯柴尔德一家的生活也是艰难的。
  作为一个随时受歧视、迫害的犹太人,老罗斯柴尔德终其一生,都有着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在成家立业的安定中,他牢记着《塔木德》的教诲——“我们无法左右命运,但也不要被命运所左右”。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他做了充足的准备。
  绿盾屋有个小小的后院,这在隔离区里是很罕见的。庭院里有一个小小的花坛,院里盖了一间木棚,既充储藏室、杂物室,又是10个孩子的游戏屋。绿盾屋的另一个有利条件是有两个地下室。
  第一个地下室设在一楼至二楼的楼梯间的地下,门口被伪装成一个碗柜,只要按一下碗柜右边墙上的一个按钮,碗柜就会自动旋转,露出通往地下的石梯,这种设计在欧洲家庭中比较普遍。地下室铺着油毡,里面有一个多宝格式的账台,整整齐齐地放着老罗斯柴尔德的生意账。另外还有一个笨重的、奇大无比的铁制保险柜。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通往财富的无间道(2)
但谁都想不到,这个地下室里的账本是假账,保险柜里也只存放了小部分钱财。这个地下室的存在,是为了掩护第二个室。第一个地下室是建筑本身附带的,第二个地下室是老罗斯柴尔德买下绿盾屋后,用了一年的时间自己偷偷挖的,挖出的渣土都在后半夜一小包一小包地填到后院的花坛里,故这个地下室的存在,除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外,没有任何外人知晓。
  第一个地下室里的铁制保险柜,就是第二个地下室的大门。保险柜底下有特制的、带机关的滑轨。当滑轨处于锁定状态时,任何人都无法挪动保险柜,使人很容易认为保险柜是用水泥浇铸在地上的。精巧的脚踏解锁机关,设在油毡地毯下的小暗盒里。要打开机关,必须掀起大半块地毯,拉开暗盒的顶盖,用脚踩一下机关,解开被锁住的滑轨,再去推动保险柜沿滑轨左转90度,方能露出第二个地下室的出口。在这里,保藏着老罗斯柴尔德的真账本及大部的钱财。这个地下室设计狡猾,通气口不是像一般的欧洲地下室那样开向后院,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开在房子正面的台阶下面。那儿整天有人上上下下,反而不易被发现。这第二个地下室,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崛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王室供应商,远不是老罗斯柴尔德接近威廉的初衷。老罗又斯柴尔德看中的,是威廉庞大的家产。他不想亏本卖一辈子古钱币,他想成为银行家,替威廉理财。在那个年代,当银行家是很有赚头的。当时的银行业还处于原始状态,欧洲富人的理财费用相当高昂。向人贷款,就意味要将现金(通常是金砖或金、银币)运到借贷人处;贷款利息的收取也得用现金支付。贷款人每月派人从借贷人处收取金、银币,将之装在一个个半尺见方的鹿皮袋里,用马车运回。为了对付路上出没的劫匪,还要雇用全副武装的骑兵押车,保安费支出很高。异地的大笔金钱往来可以用汇票。但当时的汇票制度很不成熟,银行间票据交换手续繁杂、拖沓,汇兑莫不大费周折,银行家常向顾客收取10%之多的高额佣金。那时候,一个银行家一年只要周转三四笔生意,就能过上豪华、富足的生活,这对从小吃苦的老罗斯柴尔德,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通往财富的无间道(3)
此外,当银行家还能获得难以想象的权力,这都是法国大革命所赐。与一般人的理解不同,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不是政治,而是经济。当时,法王路易十六挥霍无度,想额外征税,激怒了以商人和工人、农民组成的第三等级,导致革命爆发,路易十六及王后安托瓦内特被革命者推上了断头台。
  革命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银行家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中的精英,地位急剧上升。现在贵族们不敢横征暴敛,但挥霍无度的老毛病难以改变。支出还是那么多,进项却少了,要弥补赤字,只有自己到市场上融资。贵族融资最便捷的方法,是以土地、税收、珠宝或祖传城堡为抵押,向银行告贷,另外就是与银行家搞权钱交易。银行家以优惠的条件借钱给王公贵族,贵族们则给银行家以经济特权或政治权力,通过封官、封爵、联姻,提高银行家的社会地位。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时候,老罗斯柴尔德敏锐地感觉到了时代的巨变,感觉到了金融业作为欧洲的朝阳行业,将成为经济生活的王中之王。当个银行家,不仅能轻松赚大钱,随着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化,还能掌握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使自己早日挤入银行家的行列,老罗斯柴尔德加快了运动。
  威廉四世是个贪得无厌的高利贷者,他5000万塔勒的私产,有2880万是做为高利贷放出去的。威廉是欧洲半数以上的国王、王公和贵族的债主。取利息、收本钱、与债务人谈判货款抵押与展期,是威廉宫庭每天最繁忙的事务。在他的统治下,黑森不像一个国家,而像个投资银行。
  老罗斯柴尔德想到了这个赚钱之道,但早已有人走在了他的前头。两百多年来,黑森王国的王室理财事务,一直由贝特曼兄弟银行、鲁佩尔-哈尼埃商行等几家声名显赫的、信仰基督教的皇商把持着。这是一个封闭的、排外的圈子。老罗斯柴尔德虽是王室供应商,但作为一个出身低微的犹太人,他只能为威廉的宫庭搞一些采办,揽点小工程,离承办理财,他资格还差得很远。从1769年当上王室供应商开始,老罗斯柴尔德向威廉恳求了整整33年,要求威廉四世让其承办理财,但威廉就是不答应。威廉想尽可能长期地在古币买卖上占老罗斯柴尔德的便宜,不愿提高其地位;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老罗斯柴尔德只是个古董商,要让他给自己理财,还不太使人放心。
  

通往财富的无间道(4)
堡垒往往是从内、外两个方面被攻破的。威廉继承父亲的王位后,便搬离哈瑙,移宫到黑森王国的首都卡赛尔,老罗斯柴尔德紧随其后,有事没事不断地往卡赛尔跑,他要在宫廷里找一个强有力的内应。从破烂王到王室供应商,老罗斯柴尔德在自己的崛起过程中领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发财,就要接近权贵,而要接近权贵,就首先要接近权贵的侧近人士。他在起家时期,就特别重视收买贵族家里的管家、佣人,连门童、厨娘都悉心结纳。发迹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更是把这条经验玩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在家族内部的通信中,他们把这类人士称为“钥匙人物”。
  在向威廉宫庭的频繁走动中,老罗斯柴尔德把目标锁定在卡尔?布达拉斯身上。布达拉斯的父亲是个学识渊博的小学校长,被威廉礼聘为家庭教师,在宫庭里深受敬重。在取得了威廉的信任后,老布达拉斯便将自己学会计的儿子推荐到哈瑙公国的财政部做事。
  靠着出众的理财能力,布达拉斯在黑森宫庭里稳步升官。在35岁时便超过了一大批资历比自己老的同事,当上了黑森王国的首席财政官。但这个新贵也有他烦恼的地方。在论资排辈的黑森宫庭里,由于提升太快,布达拉斯广受妒嫉,显得十分孤立,常受明枪暗箭的中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被人盯得紧紧的。威廉对下属很小气,黑森公务员的薪水很低。布达拉斯虽然管着威廉的钱袋子,也不大容易捞外快。有权没钱,这是布达拉斯最懊恼的事,也是老罗斯柴尔德盯上他的原因。布达拉斯待人亲切和蔼,实际上野心勃勃,这与老罗斯柴尔德很相像。由于出身社会底层,老罗斯柴尔德与人打交道时十分谦恭,并有一种取悦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特殊本领。
  通过威廉的宫庭大管家牵线,布达拉斯与老罗斯柴尔德会了面,两人一见如故。老罗斯柴尔德给布达拉斯送上一套珍贵的古银币当见面礼,但这只是个姿态,在一来二往后,两人订立了一个君子协议。布达拉斯替老罗斯柴尔德从威廉四世那里拉投资,老罗斯柴尔德负责运营,所得利润都要分给布达拉斯一份。老罗斯柴尔德为这种官商勾结的权钱交易起了个特别的名字——“生活规则”。这一“生活规则”,后来就成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与权贵们建立政商关系的家传秘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通往财富的无间道(5)
西方史学家有一个观点,那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财富是积累在国家破产的基础上的,这个论断一点都没有错。罗斯柴尔德家族发的第一笔大财,就是建立在丹麦王国财政破产的基础上的。
  1802年,拿破仑强拉俄国、普鲁士、瑞典和丹麦结成“武装中立同盟”,企图通过海上禁运,从经济上封锁英国。英帝国不甘束手待毙,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决定拿同盟中最弱的丹麦开刀。在一个雨雾绵绵的下午,英国海军名将、独眼将军纳尔逊率领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丹麦发动突袭。英国舰队只用了3个小时,就摧毁了丹麦部署在海岸线上的所有700门海防大炮,并将小小的丹麦海军全歼在哥本哈根港内。为了羞辱丹麦人,纳尔逊下令将停泊在哥本哈根港口的所有丹麦船只拴在英国军舰的后面,作为战利品拖往伦敦示众。
  丹麦可耻地战败了!丹麦海军被消灭了!靠航海立国的丹麦顿时陷入绝境。在哥本哈根股票交易所里,投资者疯狂地抛售丹麦股票与债券,丹麦国债的价格一落千丈,丹麦王国破产了。丹麦国王是威廉四世的亲叔叔。老国王马上派出财政大臣向富有的侄儿求援,表示愿以丹麦的国家信誉为抵押,从威廉手中紧急贷款400万盾,来填补空空如也的国库。威廉很想做这笔生意,这几年,他手里的剩余资金越来越多,急于寻找投资出路。向外国政府放贷,无疑是最安全、最有利可图的买卖。但威廉担心借钱给自己的亲叔叔,自己又不太容易放下脸来逼债,弄不好这笔贷款拖欠到最后,会无可奈何地变成“赠款”,血本无归。犹豫不决的威廉召布达拉斯进宫问计,两人合计来合计去,终于得出一条结论:这笔生意要做,但要以商业贷款,而不是政府贷款的形式进行,这样丹麦就难以赖债了。
  既然要搞商业贷款,威廉就不能露面。同样,那几家与威廉有世交的皇商也不能出面,必须找一个圈外人,一个可靠、又名不见经传的商人,与丹麦谈这笔生意。深受“生活规则”滋润的布达拉斯,是不会向威廉推荐外人的。罗斯柴尔德商行顺理成章地成了威廉向丹麦提供贷款的经纪人。在布达拉斯的布置下,一个名叫洛文兹的汉堡籍犹太银行家开始与丹麦政府接触。洛文兹先到哥本哈根跑了一趟,告诉丹麦国王说,德国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银行家,愿意向丹麦贷款,这位银行家对丹麦王室怀有十分友好的感情,如果这次贷款做成功的话,将来贷款的数额将更大,条件将更优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通往财富的无间道(6)
洛文兹打完前站后,老罗斯柴尔德便在哥本哈根粉墨登场。他穿着鲜亮的行头,坐着从法兰克福一个富商那里借来的描金马车,神气活现地与丹麦国王见了面。为了给老罗斯柴尔德充排场,威廉还从黑森陆军中抽调了三个身材高大、仪表堂堂的青年军官,戴上银白色的马尾假发,穿着绣花制服,作为老罗斯柴尔德的跟班前往。
  老罗斯柴尔德身上有一种哲学家与企业家混合的气质。由于长期从事古币买卖,他具备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常与隔离区里的拉比讨论中世纪的掌故。在与丹麦国王会面时,老罗斯柴尔德显得既阔气又有品位。他先与国王大谈丹麦与德国的历史、文化、绘画和建筑,显出很有教养的样子,在博得国王的欢心后,才摆出了贷款条件,并与国王半真半假地讨价还价一番,然后就与丹麦财政大臣签了协议。
  买卖谈成了。货款合同中规定,丹麦王室须将贷款利息直接解往罗斯柴尔德商行,这是老罗斯柴尔德坚持了33年后,从威廉那里得到的第一笔政府贷款级的理财生意。即便在今天,所有银行家都知道,这种生意的利润也是最稳定、最丰厚的。熟悉“生活规则”的老罗斯柴尔德明白,没有布达拉斯,他决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于是,他更进了一步,将布达拉斯任命为罗斯柴尔德商行的秘密合伙人。
  挥霍无度又发财无方的欧洲封建王国,对贷款的需求永远是那么的旺盛,威廉四世的融资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从1802年到1806年,老罗斯柴尔德参加了黑森王国的11次对外贷款,每次他分到的贷款金额都在100万到400万盾左右。按每笔交易收取10%的佣金计算,他从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当然,布达拉斯也得到了应有的好处,作为一个既有权、又有钱的人物,他现在再也不牢骚满腹了。
  这种“生活规则”使老罗斯柴尔德与布达拉斯结成了“轴心”关系。不知是出于宗教偏见,还是那些老皇商的反对,威廉虽然允许老罗斯柴尔德参加自己的部分理财事务,但始终未将老罗斯柴尔德正式任命为自己的金融经纪人,即便是布达拉斯三天两头旁敲侧击,威廉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
  

通往财富的无间道(7)
自助者天必助之。谁也没想到,威廉这座顽固的堡垒,不久便将受到强有力的外部冲击,再加上布达拉斯这个内应,威廉庞大家产的理财权,最终就像熟透了的柿子一样,落入了老罗斯柴尔德的怀中。
  这个外部攻击来自拿破仑。
  拿破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发家的第二块踏脚石。法国大革命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迹提供了一个开始。如果没有法国大革命,罗斯柴尔德家族充其量也只能发展成一个殷实的小富商。从1789年革命爆发起,到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为止,欧洲陷入了长达25年的战乱,战争导致民生物资极度短缺,同时也摧毁了欧洲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无数处于社会底层的有头脑、有胆识的平民一跃成为新贵。这个大背景为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家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
  1800年,当拿破仑开始在欧洲崭露头角时,老罗斯柴尔德与威廉四世都57岁了,两人都在密切关注着拿破仑的一举一动。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老罗斯柴尔德与威廉有一种来日无多的焦虑,他们俩在这个历史新纪元里,有各自的使命要完成。威廉要保住自己的财富,老罗斯柴尔德则要获取财富。
  在这个战乱的年代,老罗斯柴尔德的生意稳步发展,他同时在做好几种生意。除了继续买卖古币、开货币兑换所外,还开运输公司,做红酒生意。但他做的最大的生意是当进口商。老罗斯柴尔德从英国进口工业制品,主要是衣料,然后再在当地卖出去。随着对法战争的持续,欧洲大陆的基本生活物资日益缺乏,英国造的日用百货都能卖出天价。老罗斯柴尔德把从英国的订货量增加了二至三倍,同时将这些货色在欧洲市场上出售的价格越定越高,这使得他挣到的利润直线上升。
  拿破仑并不是个好战的人。但欧洲的那些封建帝王却不放过法国。然而,在这场共和对帝制的战争中,首先垮下来的却是帝制国家。为使新征服的德国领土臣服法国,拿破仑将所接收的德国领土中的教会领地全部没收,分配给莱茵河左岸的德国王公。在那次闻名欧洲的“领土大拍卖中”,威廉得到了美因茨的一大部分。但他并不满足。像欧洲所有的世袭贵族一样,威廉从心底里瞧不起拿破仑。威廉不想与英国断了关系;他手里有50万英镑的英国公债,并向英国王储、约克公爵、克莱伦斯公爵等英国贵族放了30万英镑的贷款。他还向英国出租军队,每年能进账100多万英镑。
   。 想看书来

通往财富的无间道(8)
威廉亲英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他认为英国的海上力量极其强大,属于陆军强国的拿破仑迟早要栽在英国手里。不管今后欧洲权力版图怎样反复多变,威廉始终坚持这一看法。历史证明,作为一个蕞尔小国的统治者,在欧洲绝大多数政治家都趋附拿破仑的情况下,威廉的政治远见难得的准确。
  拿破仑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终结者,也是法国大革命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理念的推行者。对犹太人很同情,不少欧洲国家的反犹法令都是他直接下令废除的。此举为拿破仑在欧洲犹太社会中赢得了大批死忠的支持者,许多犹太热血青年自愿加入法军,为拿破仑作战。但令人奇怪的是,同样是犹太人,老罗斯柴尔德却非常敌视拿破仑。在罗斯柴尔德家族200年的发家史上,他们将这个犹太人的解放者与希特勒并列为家族的两大不共戴天之敌。
  犹太人一向主张赚钱须靠真智慧。作为一个潜在的金融家,老罗斯柴尔德高度重视社会秩序的稳定,而大革命表现出来的狂暴,使他本能地对法国产生了反感。老罗斯柴尔德憎恨一切形式的革命,哪怕这种革命是解放他自己。这一银行家的本能,使得他及今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9世纪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中,始终站在了历史的正确的一边。
  但谁都要为坚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