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圳特区15年辉煌创业史的长篇纪实文学,起叫价为万元;结果被083号深圳龙华物业发展公司向力群和084号深圳天虹商场一直竞至88万元;最后才由084号天虹商场有限公司竞得。有趣的是;龙华物业的向力群事后直向王星抱怨,89万时,他也举了牌,但主槌师没有看到。当《深圳传奇》最终以88万落槌时,全场爆发出一片如雷的掌声,人们为天虹商场的胆识叫好,为作家一槌成富翁叫好,同时也为文稿能获得如此高价而兴奋。 当成功来临之时,只有王星在悄悄地擦拭眼泪。他实在太兴奋了,兴奋得不禁喜极而泣。 世纪之槌敲出丰硕成果。参加竞价的11部作品全部成交,成交率为100%。按作者自标保留价计算,成交递增率为二倍多。成交额达万元,除上述两部作品之外,其余成交情况如下: 林惠子的纪实文学《东京私人档案——樱花树下的中国新嫁娘》,深圳索华伦有限公司以5万元成交;  
下部(10)
魏明伦的杂文集《巴山鬼话》,为全场惟一的个人竞买者曹东林以8万元购得; 张抗抗2000字的随笔《恐惧的平衡》,由龙华物业发展公司以万元成交; 郭小东的长篇小说《流放者归来》,由广东大富豪国际影视公司以44万元买走; 苏灵(王小妮)的纪实文学《深圳的100个女人》,由深圳华深实业进出口公司以11万元成交; 于天命的小说《红色间谍——代号巴山》和叶永烈的纪实文学《毛泽东之初》(特别竞价篇目)分别由深圳证券公司和深圳证券公司投资研究会以25万元和26万元购得; 白描的电视剧本《荒原的种子》,由深圳天虹商场有限公司以22万元成交; 刘晓庆的《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选题),为深圳天娇美发城以17万元买走; 加上竞价之前公开交易的9部作品,这次文稿竞价活动的总成交额达万元。 高悬了半年之久的“千古第一槌”终于落槌,王星悬着的心也随之落下。 文稿竞价的成败功过自有世人评说,对王星来说,今天也许是个可以放松的日子,上步村村长、上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展强已在自己公司的酒楼摆了四桌宴席,他要为王星和组委会的同仁庆功,这个酒是不能不喝的。 谁;能阻挡成功? 88万,倪振良一夜爆富——《深圳传奇》的传奇 不能没有主旋律 倪振良搭上了末班车 在中国,任何文化活动,主旋律是很重要的。文稿竞价活动涉及到的是意识形态领域,这一块相当敏感,绝不能仅回避和忽略。即使是从技术角度考虑,文稿竞价活动确实也需要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和意识形态打交道,不能犯幼稚病。 主旋律式的、气魄宏大的、吞吐八荒的著作,它类似于一个会议中的重量级人物的重要讲话、一个文艺晚会中浑厚的男中音以美声唱法演绎的长江黄河、或一次画展中涉及领袖题材和三大战役题材的全景式作品,然而,就目前的来稿,尚未发现有胜任“浑厚男中音”地位的作品。 王星和组委会副主任李骏及审读委员会的马也、白烨、雷达等交换了看法,大家都一致认为,这样一部作品绝不能将就,有固然好,若真的选不出来,也不能找一个中气不足的来“扛鼎”,因为,“鼎”的重量不是一个紫砂壶所能想象得到的。 王星赶紧与他熟悉的北京的一位重大题材作家沟通,试图获取些信息,但结果并不理想。 一天,雷达忽然对王星说,他有一个朋友,叫倪振良,笔名泥土,在北京任一家刊物的副主编,目前,正在接受国家六个部委的委托,进行一项写作课题,是报告文学,名叫《深圳传奇》,写深圳十五年来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 王星一听,大喜过望。 “你为什么不早点说?” “刚刚记起来嘛。” “写得怎么样?” “尚在写作之中,我看了开始的几个章节,感到很有力度,有气势,其中涉及到国家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之初的历史性事件。” “那现在就和北京联系。”王星说。 雷达即刻便与倪振良接通了电话。 王星接过电话,先简要地向作家介绍了文稿竞价目前的准备情况,并直言相陈,目前还缺乏一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扛鼎之作,希望他能在一周内携目前已写就的文稿飞来深圳,交审读委员会审读,如获通过,便可列入竞价篇目,参与这次文稿竞价,否则就不考虑竞卖了。 倪振良喜从天降,当即表示,扔下手头的工作,带着文稿和有关资料立即赶赴深圳。他搭上了文稿竞价的末班车。 想上拍卖台 自己跑市场 倪振良果真乘飞机到了深圳,他提了一个公文包,沉甸甸的,一看便知道里面装的是手稿,中国的文人很是辛苦,大多不会用电脑打字,几十万字的作品加资料,累得他满头大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下部(11)
王星说:“看起来,作家学电脑写作还是好,起码你这次从北京过来不必提这个几十斤重的袋子,一张软盘便搞掂了。” 倪振良;笔名泥土,上海人,当时是《民主与法制》杂志社副总编辑,曾有《命运交响曲——赵丹传》、《落入满天霞——白杨传》、《赵丹与江青》等长篇纪实作品出版。1992年,他受命采写长篇纪实文学《深圳传奇》,曾多次踏上深圳,在采写过程中,他先后采访了谷牧、吴南生、梁湘、袁庚等特区的拓荒者及众多的特区人,同时还辗转广州、北京等地,寻访了数百位与特区建设有关的人士,研究了数千万字的的文字资料,记录磁带便有数百盒。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了《深圳传奇》的创作。应该说,仅就本书的创作构架来说,便有些史诗的意味,它全方位地展示了深圳特区十余年来的风雨与辉煌。 审读委员会成员首先审阅了倪振良已写成的十余万字的文稿,感觉很振奋,一致认为,《深圳传奇》符合主旋律,确确实实是一部扛鼎之作,同意将这部书稿列入竞价篇目。 王星为《深圳传奇》的出现而振奋,但同时又在考虑:谁来买这部书呢? 当时,文稿竞价的市场发动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之中。王星的观点是,既然我们推出了《深圳传奇》,就要在竞价会上把它卖掉,甚至还希望卖个好价位,因为是主旋律,如果卖不掉,那是说不过去的。 他在考虑,由谁来策动《深圳传奇》的市场。 他问倪振良: “你是第几次来深圳?” “这次是第三次了。” “采访中接触到的企业家多吗?” “不少,有些现在还保持联系。” “那好,由你亲自来寻找买主。”王星说,“如果你找不到买主,你的文稿同样也上不了拍卖台。”这明显是激将法。 这不是赶鸭子上架?也许有人会说,让一个作家亲自去推销自己的作品,这和业务员有什么区别?其实,说这话的人还是没有放下文人清高的架子。要知道在美国,连布什总统的夫人芭芭拉、美国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现任美国国务卿)出书也要亲自到电视节目上为自己的作品鼓吹。倪振良在深圳与企业界有着良好的关系,这本身就是一笔无形资产,充分利用这种关系,促成《深圳传奇》的成交,这并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再加上《深圳传奇》写的就是深圳的历史,其中涉及到诸多企业与企业家,这部书有充分的理由引起深圳有识之士的注意。 由倪亲自去跑市场,这也是当时最佳的方案了。倪也有共识,所以,从蛇口到深圳,他坐着中巴,往返穿梭,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组委会。与此同时,王星亦将《深圳传奇》的部分章节复印,并编辑相关的背景文字与内容提要,布置组委会其他人员一并联系买家。 竞价会上的“世纪之争” 向力群逼出来的大黑马 国内某一体育解说员在解说足球比赛时,喜欢说:“这是一匹最黑的黑马。”黑马已经不得了啦,那最黑的黑马就更了不得啦!10月28日,竞价会现场,如果说有最黑的黑马的话,《深圳传奇》当之无愧。 《深圳传奇》竞出一个天价,这是谁也不曾料到的。直到一年之后,人民出版社的一个编辑仍疑惑地问王星: “是不是真的?倪振良拿到那钱没有?” “竞价现场你不是去了吗?”王星说。 “那也说不定是托呀?” “那就只好问倪振良了。” 竞价之前,倪振良给组委会汇报了前一段的公关情况,组委会的其他工作人员也谈了围绕《深圳传奇》所做的工作。组委会大致确定了几家竞买对象。但从与对方接触的情况来看,并不让人兴奋。 倪振良说:“目前已有三四家有意向,蛇口有一家,深圳有二厂家,但在竞买价位上,都还介乎于五六万左右。” 王星说:“这就需要寻找《深圳传奇》的卖点了,如果就说让人家买一部书稿,五六万也是个恰当的数字,但《深圳传奇》不同,这部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确切地说,这是深圳改革开放十五年的历史,买家买回去的也绝不是一部书稿,而是买回了深圳的创业历程。另外,这部书也不是作者突发奇想的产物,它是国家六大部委联合确立的一个课题,它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国家对深圳十五年历史的总结,你们说,这部书这样来推广,是不是更有卖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下部(12)
大家听了,觉得颇有道理。王星说: “说到底,策动买方,并不是让买方买下一部书,而是要让买方发现并认同这部书稿所蕴含的价值。当你动员买方买下这部书稿时,首先你要站在买方的角度,替买主来策划。” 直到10月26日,关于《深圳传奇》的交易,价格仍未确定。买方是组织来了,稿也看了,但在《深圳传奇》之前,深圳已出了一本《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长篇报告文学,而且亦曾在深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深圳传奇》无论从构思,还是从结构上都与之有些相似,甚至在艺术表现上与《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相比还显得较弱,最终《深圳传奇》能卖到一个什么样的价钱,确实很难估计,由于之前文稿竞价活动突遭变故,继六作家风波之后,活动规模被迫缩小,组委会尚未来得及与竞买方详细沟通,现在这个时候再去做工作,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但是,王星已与拍卖官郑晓星做了简单的布置,王星告诉他,《深圳传奇》的成交价目前最难把握,也可能很低,也可能出人意料的高,在拍卖技术处理上希望他能灵活把握,充分调动竞买者的激情,同时在价位的递增上要灵活掌握。 另外一点,在竞价目录上,王星把《深圳传奇》排在了第10号位置,也就是最末一个位置,按王星的设想,这部作品的成交将是高潮和压轴戏。 《深圳传奇》的授权委托书在9月24日即已由倪振良填好,但在作者自标保底价这个问题上一直未能最后确定,在竞价前的当天上午,王星问倪振良: “标不标保底价?” “标!” “多少?” “就填千字300元吧。” 于是,《深圳传奇》便被如此推上了竞价台。 竞价会现场的火爆气氛,冲淡了王星对《深圳传奇》的担心,与此同时他还发现,由于参加竞买的人很多,原先只定下购买其中一部作品的买家,现场还参与其他作品的竞投,再加上竞买席上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出版机构的参与,他估计《深圳传奇》的成交将超出原来的预想。 果然,当拍卖官推出《深圳传奇》之后,这部作品人气急升,从台下竞买方应价举牌的势头来看,《深圳传奇》的成交已不是十万八万所能搞掂的了。 起初,郑晓星试探性地叫价,递增价定在1万元,看到竞买方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态势,在叫到10万价位之后,果断以5万一个价位递增,竞买方轮番举牌,价位被迅速提升,短时间内被拉至令人瞠目的高位。当叫到80万元的时候,场上应价者只剩下两位了。拍卖师果断地又将5万元递增的幅度下降到1万,以此来充分挖掘潜力。 坐在靠前位置的天虹商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陆原,今天是冲着《深圳传奇》来的,但这部书稿被拉至这么高的价位,却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在举牌应价的间隙,他不时地回头,看看到底是谁在和自己较劲,坐在后排的83号竞买者向力群,不动声色,他已经率先购得了黄蓓佳的《世纪恋情》,而如今,他完全是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 “88万第一次!”郑晓星也在体验到达拍卖艺术巅峰时的兴奋。 赵陆原再次举起了白底红字的竞价牌。 “88万—第一次! 88万—第二次!………” 坐在后排的向力群稍一犹豫,还是举起了应价牌。 也可能是举得慢了些,也可能是拍卖官没留意。“当”的一声,88万成交了。 《深圳传奇》以88万的天价为深圳天虹商场购得。 全场在目睹了一场世纪大战后,终于看到了精彩的结局,掌声隆然而起。 按作者自标价千字300元,26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深圳传奇》只要有人出到万元即可成交,而最终成交价却比作者目标价整整高出11倍还拐了个弯。 这无疑是个奇迹。 88万,对于纵横商海的企业家来说可能不足为奇,但对于一个以爬格子为生的作家,对于中国当时众多依然清苦的文人来说,这无疑是个不可想象的数字。况且,这部26万字的作品仅仅只完成了14万字。   。。
下部(13)
《深圳传奇》无疑又制造了一个传奇。 文稿竞价惊动中南海 ###亲自修改《深圳传奇》 尚在写作之中的《深圳传奇》,在深圳举办的文稿竞价会上以88万元成交,不仅震动了中国的作家们,也惊动了国家领导人。 前面已经说过,《深圳传奇》是由###、文化部、国务院特区办、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作家协会等领导集体策划、由文化部文化艺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纪实丛书》中的重要一部,《深圳传奇》以众多高层领导人及创建深圳经济特区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素材,揭开深圳的崛起之谜,如创办特区高层内幕,小平同志究竟在何时、何地向何人作“就叫特区”的指示的。深圳180亿元投资的由来,垦荒牛的沉浮、李灏的深层次改革、厉有为的再创深圳新优势等,本书都作了详尽的披露。 竞价会结束之后,社会反响强烈,倪振良果断大规模加大《深圳传奇》的力度,将原定的26万字加大到50万字左右,并增加了原定写作计划没有的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之风渐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指令:中国沿海经济特区、开发区组织领导工作,由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负责。当时,谷牧同志还兼任国家进出口委员会主任,而副主任即###同志。 1980年4月,谷牧和###南下,召集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确定“出口特区”易名为“经济特区”,重点开发深圳经济特区。 1980年8月,以###为组长的六国考察小组先后到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墨西哥、爱尔兰等到国,对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工业区进行考察,为建立广东、福建二省的经济特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基于此,为了使《深圳传奇》做到真实严谨,###同志从百忙中拨冗反复审阅了有关章节,亲自修改了第六章、第七章中的十余处内容,所修改的地方,既涉及到历史史实,也涉及到某些具体细节的具体提法。同时,###同志还作了上千字的书面批示。 不仅如此,原国家主席###同志为本书题写了书名;谷牧同志为了切磋研究对《深圳传奇》的修改意见,专门召集了座谈会,并为本书作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题词。 1994年12月,时任深圳海天出版社社长的许宗衡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争取到将《深圳传奇》拿到海天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圳传奇》的出版,果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一举获得了国家级图书奖。 刘晓庆遇上了滑铁卢——刘晓庆自传选题成交的台前幕后 刘晓庆参加文稿竞价,是王星策划这个活动时设置的一个重要的棋子。 文稿竞价当然是文人的事情,但是,要想让这个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必须使活动具备适合炒作的亮点、卖点、新闻点。文稿竞价没有刘晓庆当然不会影响活动的展开,但是,因为有了刘晓庆,活动便多了一些色彩、一些花絮、一些炒作的题材。不是为了炒作而炒作,而是为了使活动进入更为广泛的层面。 参与文稿竞价,刘晓庆绝不是滥竽充数,作为全国知名的演艺人士,她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别轻看这个会员两字,多少人躬耕笔墨、一辈子皓首穷经,也未必能捞上这个称号。在竞价会上,她的自传选题仅仅凭一个标题,虽未着一字,却卖了17万元。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成交仅仅一个月,她的这部名为《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的选题再度以108万元的天价被人买走。 一时间,刘晓庆的名字不仅在影坛,更在文坛沸沸扬扬。不知内情的人,总觉得这事有些玄乎,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刘晓庆自己导演出来的一出戏。 结果固然精彩,而个中的内幕也引人入胜。 “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下部(14)
“亿万富姐”是怎么缔造的 1993年3月5日晚,北京新德街甲31号 刘晓庆非常守时且也极为干脆。 “什么事,王星,现在说吧。” 王星把文稿竞价的想法和打算说了一遍,确切地说,前后不到10分钟,刘晓庆便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 “我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么说吧,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第一个报名参加。” 原以为刘晓庆对文稿竞价不一定感兴趣,因为她的书稿从来不愁卖,更不愁卖一个好价钱。然而出乎意料,她竟然这么爽快地答应了这件事。她快人快语地说: “我是一名电影演员,但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已经先后写过《我的路》和《我这八年》两本书,从市场情况来看,销路都不错。当然,与那些专业作家相比,我的书谈不上阳春白雪,但也绝不是地摊上的庸俗文学。我给自己的作品下的定义是:介于高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