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江湖的智慧-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务,得到的待遇可想而知了。甚至,当小赵被公司调往了别的地方,游主任还念念不忘,向公司打听他的情况呢。
  【指点江湖】
  本故事讲述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向冷庙烧香,我们往往会得到意外的回报。
  香火鼎盛的寺庙因为烧香人太多,神佛的注意力也被分散了,你去烧香,也不过是众香客之一,显不出你的诚意,神对你也不会有特别的好感。所以一旦有事求它,它对你只以众人相待,不会特别照顾。
  但冷庙的菩萨就不是这样了,平时门庭冷落,无人礼敬,你却很虔诚地去烧香,庙中的神佛当然对你特别在意。同样烧一炷香,冷庙的神佛却认为这是天大的人情,日后有事去求他,他自然会特别照应。如果有一天风水转变,冷庙成了热庙,神对你还是会特别看待,不把你当成趋炎附势之辈。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走霉运,被打压是难免的。而他的落难正是对身边人际关系的考验。远离而去的人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他可能铭记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时形成的感情是最有价值、最令人珍视的。
  有些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有事了才想起去求别人,又是送礼、又是送钱,但效果却常常不理想。其实求人如求佛,心诚则灵,心不诚,礼再多人也怪,因为对方知道,你所谓的礼,不过是一种交易的手段罢了。
  我们要在关键时刻得到贵人相助,自应平时勤“烧香”,这种“烧香”,并非是有目的的,而是佛家所说的“广种善缘”。真正的英雄人物,寸金之遇,一饭之恩,可以使他终生铭记,日后如有所需,他必奋身图报。即使你一无所需,他也绝不会忘了你这个知己。交到这样的朋友,就像买股票一样,买到了最有价值的原始股。
  因此,从现在起,多注意一下你周围的朋友吧,若有值得上香的冷庙,千万别错过了才好。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财神到
余先生可是这个村子里飞出去的金凤凰。当年,他是整个村,乃至整个乡考上的唯一的一个大学生,而且,是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毕业后,他又申请到了美国一所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学校,出了国。现在,他已经是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了。
  余先生第一次回乡探亲,当然是全村,不,是全乡、全县的光荣。县里派了一位副县长全程陪同,专车接送,当然,主要是为了能够吸引他回来投资建设。那时候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招商引资是每个地方政府最首要的工作任务。
  余先生对家乡还是有感情的,家乡穷啊,可以说,他能够上大学,是全村老少爷们凑钱相助的结果。因此,这一次回来除了探亲外,他也准备在家乡投资兴建一个葡萄酒厂,家乡的葡萄可是全国有名的。
  实地考察完毕,并和县里面仔细讨论了合作的意向之后,他准备回村里一趟,副县长要陪他一起回去,他谢绝了。不过是回村里看看父老乡亲,没必要搞得这么兴师动众。回来之前,他给村里的一百多号人一人准备了一件礼物,亲近的,送一些洋酒、西洋参什么的,疏远的,也每人一件衣服。这一大堆礼物,余先生光花费的运费就不在少数。
  乡亲们自然也高兴,他们纷纷把新衣服穿出来,余先生给他们拍了照,留作纪念。
  余先生还没走,何老板也回乡了。
  他是开着自己新买的奥迪车回乡的。当年,何老板和余先生同在县中学读书,一同参加了高考,可是何老板却是绝大多数名落孙山的考生中的一员。
  龙门既然跳不过去,何老板只好回家种地。可他却是个不安定分子,两年后,他瞒着自己的家人,偷偷一个人去了广东。
  谁知道他是怎么发了财,可是看这架势,财也发得小不了。这次回来,他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听家人说余先生也回来了,要在县里投资,还给村里每个人都送了礼物,何老板笑了笑,第二天便去拜访余先生,少不得要叙叙旧,套套交情。
  然后,何老板包了几辆大巴车,将全村一百多口子全拉到县里最豪华的酒楼吃大餐,一路上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到了酒店,居然还有礼仪小姐和仪仗乐队的迎接,让乡亲们都看傻了眼。县里、乡上的头头脑脑们也都请到了,在酒宴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感谢何总致富不忘家乡人,愿意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许多乡亲还是头一回见到县里的大官,见到这样的大场面呢,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酒宴正酣,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个装有现金的红包。当然,包厢内领导们的红包就更大了……
  “哎呀,还是何老板有钱,你看这酒席档次有多高!”
  “还发钱,往常我们吃酒席都是往外送钱,这次居然吃了还往回拿钱,真是大方。”
  “人何老板有钱,这点红包对他来说算什么。你看到他开回来那高级轿车么?私人的,听说好几十万呢!咱县委书记才坐个破吉普。”
  “啧啧,相比起来,余先生就差太多了。我听说,美国也有农民,余先生不会是到美国当农民去了吧?”
  ……
  再后来,大家听说何老板在广东是靠炒地皮发财的,在县里人的心里,似乎那边的地下埋的全是黄金。因此,当何老板向县里领导说,自己一个人富不是富,愿意带领全县人民共同致富,一起集资去南方炒地皮时,县里领导连忙鼓掌支持。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家纷纷把资集到了何老板这里。明摆着,何老板那么大的摊子,把钱放他这比放银行里强多了。
  何老板带着一大笔的资金回广东去了。不久,他往县里打回了一笔钱,说是炒地皮赚了,先给大家分点利息。这下大家更激动了,都掰着指头算自己的钱明年会下几个崽儿、后年又会抱几个孙子。
  后来,何老板很长时间没有打钱回来,他说现在机会正好,应该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赚更多的钱。
  再后来,何老板就音讯全无了。有人说,他把钱都亏了,现在正在全国各地东躲西藏呢。还有人说,何老板赚了钱,但把钱全部卷跑逃到国外去了,有人在加拿大看到了他……
  【指点江湖】
  看完这个故事,大家都明白了吧?
  何老板也许发了点小财,也许没有。他的钱可能是从哪里借的,他的车可能是从哪里租的。可是,他却能把全县人的钱都拢到了自己的荷包里。人们都相信他、恭维他,连县领导也尊他为财神爷,他的这股红得发紫的人气究竟是怎么来的?
  余先生是真心诚意地想要报答乡亲们的,他送给大家礼物,实实在在地准备投资家乡的建设,可是,大家的态度却不是那么激动、兴奋。甚至还有人拿他和何老板比,质疑他是不是在美国当农民。为什么他真心实意却并不讨好?
  这就要讲到中国式社交——“把面子做足!”
  何老板没钱,但他借钱也要把面子给撑起来。怎么样才能让别人信任你、支持你,把你当作好朋友?你要保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而你的实力必须能够证明这一点,尽管这种实力不过是你表演出来的。
  怎样才能把面子做足?我想再举个例子说明:去年,我妻子在农村的三舅六十大寿,妻子问我送什么?我说就按惯例包个几百块钱的红包吧。没想到,岳母却反对,她说你要把这钱的一半买成鞭炮,在三舅家的门口燃放,他保准比只接到钱更高兴!当时我还觉得可笑,这不是浪费么?不过也不敢违背岳母大人的意思,便照着做了。到了三舅家的院门口,只见来贺寿的亲戚真的都是一家抱着一大盘子的大爆竹。大家纷纷点燃,门前顿时爆竹声震耳欲聋,烟雾熏天。四邻乡亲纷纷走出屋来往这边看。三舅站在院门口,精神奕奕,满脸喜气。
  后来我才想明白,中国人的礼仪,不是像西方人那种讲实惠的礼仪一到你家来吃饭,送瓶红酒,大家一块就能喝了。中国人送礼是送面子,要拿得出自己的手,要经得起别人的吹。何老板的请客,让乡亲们津津乐道,也让整个县城的人议论纷纷,无形中就给自己树立起来形象。把面子做足了,自然就把里子挣足了。而余先生费力不讨好,就是因为他不懂得这个道理啊!
  讲到这里,我当然不是要去宣扬何老板的“聪明”,而是要让大家具备认识这种“聪明”的智慧。就像警察在电视中现场表演扒手的动作,并不是教你扒窃的技术,而是让你具备识破扒手的火眼金睛。
  “把面子做足!”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社交潜规则,你可以不喜欢,但你最好能学会。
  

失败的英雄
一家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其中多为高学历、高职称、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
  几轮淘汰过后,剩下9名应聘者进入最后总裁面谈阶段,最终将留用3个。这9个人个个都是精英,里面还不乏留学归来的“海龟”,可以预见,面试将会出现十分“残酷”的场面。
  奇怪的是,现场却出现了10个求职者。总裁问:“谁不在最后名单内?”这时,坐在最靠边的一位先生站起来:“对不起,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还是想再参加一下面试。”
  所有的人都笑了,包括那个站在门口看热闹的老头子。总裁饶有兴趣地问:“既然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怎么就有信心能通过我的面试呢?”这位先生平静地说:“因为,我掌握了很多财富,甚至于,我本人即是财富。”
  大家又一次笑得很开心,觉得此人要么太狂妄,要么就是脑子有毛病。总裁看了看站在门口的那个老头子,对这位先生说:“好吧,你不妨介绍一下自己,让我看看你到底拥有什么样的财富。”
  “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0年工作经验,曾在15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你的学历、职称都不高,工作10年倒是很不错,但先后跳槽15家公司,这太频繁了,我不欣赏。”
  这位先生说:“不,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5家公司都倒闭了。”在场的人第三次笑了,旁边另一个求职者揶揄说:“你可真是个倒霉蛋!”这位先生侧过头来,微笑着说:“相反,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财富!我不倒霉,我今年才32岁。”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进来,给总裁倒茶。该先生继续说:“我对那15家公司非常清楚,我也曾与同仁们努力想要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从它们的错误与失败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
  所有人都用眼睛注视着他,顿了顿,他继续说:“我深知,成功的经验大抵相似,而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与其用10年学习成功经验,不如用同样的时间研究错误与失败。别人的成功经历很难成为我们的财富,但别人的失败过程却是!”
  然后,他向在场的人鞠了一个躬,走向门外,到门口时他忽然回过头来对总裁说:“这10年我所经历的15家公司,培养、锻炼了我对人、对事、对未来的敏锐洞察力。举个小例子吧——真正的总裁,不是您,而是这位倒茶的老人……”
  全场9个考生一阵骚动,惊愕地盯着倒茶的老头。那老头笑了:“很好!你第一个被录取了,因为我急于知道——我的表演为何失败了?”
  【指点江湖】
  接下来的故事还有续集:这位先生怎么知道老头才是真正的“大人物”呢?
  第一,他发现说到关键的时候,担任考官的“总裁”眼睛总会习惯性地看老头一眼;
  第二,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老头不应该出现在这样一个严肃、隆重的场合,更不会去做一个一般都是小姑娘做的端茶递水的工作;
  第三,当老头给“总裁”倒茶时,可以看到“总裁”屁股习惯性地抬了一下,而且是双手持杯接的水;
  第四,一个人的气度是由他的经历培养出来的,掩盖不住。有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匈奴王派使者来拜谒曹操,曹操觉得自己个子矮,又长得不帅,“不足以雄远国”,于是找了高大英俊的崔琰冒充他接待使者,而自己拿了把刀假装卫士站在一旁听。完事后,曹操派人打探匈奴使者对曹操的印象,匈奴使者说:“魏王固然高大英俊,气宇轩昂,但他旁边那个卫士才是真正的英雄。”
  10年15个公司的失败经历,造就了这位先生识人的智慧,从而能让他把话说给真正的老板听;反过来,那个看热闹的老头子——真正的总裁,也认识到:一个失败的人,可能会是狗熊,但更可能是英雄。因为,没有失败,又哪会有成功呢?
   。。

总经理的指示
“大家千万不要走进6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总经理宣布完这条指示,然后就转身走了。
  这条指示连一点解释都没有,员工们都摸不着半点头脑,但既然老总这么说了,大家就遵照执行吧。
  以后,公司每招聘一批新员工时,总经理都会这样去叮咛一句,就是不做任何解释。大家虽然有点奇怪,但想想跟自己的工作也没什么关系,不进就不进。时间一长,大家连对这个房子的好奇心都丧失了。
  半年后,公司又一次招聘新员工。总经理照例说了这句话。
  “为什么?”这时有个年轻人嘀咕了一声。
  “不为什么。”总经理满脸严肃地答道。
  回到岗位上,年轻人还在不解地思考着总经理的叮嘱,并向周围的老员工打听。老员工说我们也记不清了,好像是公司早就定下的规矩吧,反正你别进去就是了。年轻人说:“任何规定总得有个理由吧,要不然太奇怪了,难道你们都没有人想知道为什么吗?”
  “没这个必要。你还是干好自己的工作吧,别瞎操心。”众人纷纷劝说这个年轻人。
  年轻人不再说什么,但他执意要走进那个房间去看看。
  他轻轻地敲门,没有反应,再轻轻一推,虚掩的门开了,只见里面放着一个纸牌,上面用红笔写着——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这时,大家闻知年轻人闯入那个房间,一面埋怨他不守规矩,一面又为他担忧,劝他赶紧把纸牌放回去,大家替他保密。
  但年轻人却直奔15楼的总经理室。当他将纸牌交到总经理手中时,总经理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决定———即刻任命他为销售部经理。
  “就因为我把这个纸牌拿来了?”年轻人问。
  “没错,我已经等这张纸牌快半年了。相信你能胜任这份工作。”总经理充满信心地说。
  果然,年轻人率领销售部的全体同仁,将现有的市场份额扩大了好几倍,并开拓出了几条全新的销售渠道,使公司的业绩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指点江湖】
  思想上有禁区,行动上才有禁区。这对于一个销售部门的主管来说,简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下级对上级的忠诚固然重要,但忠诚不等于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固然要执行,但这应该是理解后的执行,而不是稀里糊涂的执行,更不是明知是错的也闭着眼去做。那不叫执行,叫对工作的不负责任。
  总经理从年轻人的行动中看到了这样一些优秀素质:一,不墨守陈规,人云亦云。大伙都说不要去,他并不因此而随大溜;二,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并坚持要弄出个所以然来。别人虽然感到奇怪,但因为看起来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因此不敢,也没兴趣去推开那扇门,而他却不是;三,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即便是上级的指示,他也敢于去质疑,别人都不敢涉入的禁区,他敢涉入。四、诚实守信。可以说,他是偷偷地去推开那扇门的,一般人怕上级知道后责怪,都会掩饰自己的行为,装作没有发生过一样。但他却拿着纸牌去找总经理,意思是我违背你的指示进了房间,但我也遵照你的指示将纸牌拿来了。
  总经理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销售部门的经理。
  

心如花开
有一家花店要聘请一位售花小姐,有三个女孩来应征。
  第一个女孩曾经在别的花店里干过,可谓轻车熟路;第二个女孩曾经受到过专门的花艺培训,对于这项工作有她独到的研究;第三个女孩对于这个工作却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但老板想了想,还是决定给大家一个机会,让她们分别在店里工作一周,最后择优录取。
  第一个女孩每次一见顾客进来,就不停地向他们介绍各类花的象征意义,以及给不同的人应该送什么花,她很熟练,也很懂行,花店的经营在她手下很顺利。
  第二个女孩对插花的艺术颇有心得,经过她的手包装、组合,花的卖相、品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某些新款式也确实为顾客所喜欢。
  第三个女孩在这些事情上面还是个新手,但她很努力、很用心地去学。最令老板注意的是,她的脸上常常带着快乐的笑容,真可以用笑魇如花这个词来形容。一些残花她总舍不得丢掉,而是修剪一下免费送给经过花店门口的行人。而且,每一朵花从她手中卖出去,她总要微笑着说:“鲜花送人,余香留己”。这句话听起来,既像是对自己说的,也像是对顾客说的,还像是为店里说的……总之,她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个快乐的享受,别人也能从她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和温暖。
  考评结束后,老板留下了第三个女孩,她说:“花艺只要有心,就可以学到,经验通过实践,自然可以积累,唯有如花般的心情是要靠自己去感悟的,这才是作为一个花店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指点江湖】
  一个领导者在选择人才时,对方的资历、专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感情。带着一份感情去工作,才能真正投入其中,也真正融入其中,如此,工作还能做不好吗?
  感情是最难得的。正像故事里那个花店老板说的那样,资历谁都可以积累,专业只要努力就能学到,但如果一个人对他所要做的工作没有感情,他很可能就会把它当成一个跳板,随时跳槽或转行,那又怎么可能积累起资历,又怎么会主动去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呢?
  因此,对于下属,我们除了看他对上级的忠诚以外,还要看他是不是和自己一样,对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充满了感情。
  

共同语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