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政府的"粮"-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狂热心理,可以说是沿袭格林斯潘时代的一种心理惯性。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39节:第三章模式的黄昏(7)         

  格林斯潘,这位辅佐了四任美国总统的老人,运用其对经济波动非凡的〃占卜力〃,通过炉火纯青的利率手段未雨绸缪,成功熨平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以至于有这样的说法:〃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格林斯潘还是美联储主席。〃   

  许多投资者相信,格林斯潘时代的经济稳定而又充满活力,即使在住房按揭贷款风险不断上升时,偿还贷款也不会有问题。经历了1998年对冲基金巨额损失引发的危机、2001年的恐怖袭击和2003年通货紧缩的忧虑后,人们普遍感觉可以承担更大的金融风险。每次金融危机出现后,美联储都会进场帮助投机者解套,把他们救出来,造成了投资者和投机者胆子越来越大。   

  美联储目前不惜一切的救市,似乎正朝着投机者预期的方向前行。   

  这种〃格林斯潘主义〃催生了一种民众的〃格翁崇拜〃,也催生了新的〃道德风险〃。有人士认为美联储为激进的投资者提供了免费的保险,人们心底滋生的〃格翁崇拜〃膨胀了财富的野心。   

  来说说这个人吧。   

  民众对他存在两种情绪式的印象。   

  神秘感。就像美国前财政部长奥尼尔说的那样,格林斯潘〃运用英语所有微妙细腻的表达方式,确保只有他和上帝才能明白〃。 因此,以前的他是伟大的经济学家、预言家、〃魔术师〃。    

  恼怒。   

  格林斯潘已在掌声中谢幕。但是面对今天的一片狼藉,他那曾经的神秘莫测到底在表达什么?   

  格林斯潘的权力,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美联储。美联储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由美国国会于1913年成立的。由于美国经济的全球权重,美联储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超过了其他机构。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宪法大道上,美联储总部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简朴而庄重。这里邻近著名的华盛顿纪念碑,大楼的一间会议室正是二战期间丘吉尔与罗斯福组成战时委员会并制定同盟国战略的地方。如今,同一个会议室里,每年召开8次会议来调整美国货币的价格。美联储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杠杆,就是调节官方利率水平。当美联储判定经济增长过快时,就提高利率,从而提高货币借贷成本,放慢流通速度,减缓经济增速;反之,美联储则通过降息加速货币自由流通,加快经济活动的速度。   

  美联储拥有政治上和财政上的独立性。美联储持有大批国债,利息收益一般每年在200亿到300亿美元之间,而它自身的财政预算大约只需每年30亿美元左右。在留下自身运作经费后,美联储差不多将巨额收入的90%左右上缴美国财政部。所以,美联储是唯一不需向国会乞求年度财政经费的政府机构,不必听命于国会。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非常时刻,为了战争筹款,美联储曾经被迫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平时,它的独立地位是稳固的。1951年,杜鲁门总统期待美联储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他把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召集到总统办公室谈话。委员们报以沉默。随后,杜鲁门发表声明宣称美联储将降低利率,没有想到,美联储仍旧报以沉默……总统无法干涉美联储的具体决策。         

◇欢◇迎访◇问◇BOOK。◇  

第40节:第三章模式的黄昏(8)         

  从1987年由里根总统提名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到2006年他任满卸职,19年间,格林斯潘成了〃华尔街的神〃。   

  当然,权力和他的个人魅力分不开。   

  美联储领袖拥有敏锐而超前的嗅觉,因为美联储的每一次杠杆调节,都有6到18个月的效应滞后期。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9年时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温和的衰退。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应对了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他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   

  1996年的某个深夜,格林斯潘冗长的演讲中抛出了一个新词汇〃非理性繁荣〃。演讲刚刚结束,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就与他展开了讨论。斯蒂格利茨是当时少数几个真正领会演讲内容的听众之一。他在2003年的回忆录《咆哮的90年代》中写道:〃随后……什么也没发生。〃他追问道:〃格林斯潘究竟做了什么﹖如果他认为股票价格将要失控……如果他担心泡沫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他为什么不继续前进﹖为什么不采取行动﹖〃   

  这种质问代表了美国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的看法:美联储在过去10年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出现了家庭储蓄负增长和经常项目赤字创纪录这两大严重的经济问题,将使美国经济在未来的长期发展中付出痛苦的代价。从2000年前后发生的经济大起大落,到后来的由于利率过低而催发的房地产泡沫,主要是格林斯潘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多数经济学家相信美联储在过去多年里的战略是成功的,金融市场可以逐步调整以适应利率的变化。当然,格林斯潘一贯提倡的美联储引以为豪的透明度似乎过多地消除了金融市场中的不确定性,鼓励投资者承担更多的金融风险。   

  格林斯潘的宽松货币客观上助长了金融自由主义思潮,帮助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全球格局,让美国式消费模式更加勇敢,同时暗示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万能地位。   

  某种意义上,为次贷危机提供了突然发力的经济大环境。像投行这类金融机构,在格林斯潘含混的语言表达中,变得更加大胆而任性;为人诟病的对冲基金也如鱼得水,活得滋润而顽皮。   

  野孩子不应是替罪羊   

  对冲基金是毒瘤?是野孩子?是祸首?   

  每逢金融危机,都有关于对冲基金的争论。   

  由于对冲基金主要来源于美国,又主要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所以,美国政府对对冲基金一度颇为包庇纵容。比如1998年,面对对冲基金对港元和港股的冲击,香港政府动用政府土地基金对抗对冲基金,还曾经遭到美国朝野的一致谴责。然而;这一轮对冲基金瞄准了美国本土。情急之下,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放弃过去曾经一再强调的〃市场原则〃,宣布禁止对冲基金做空!   

  可是这个野孩子,始终保持一贯的坏笑。         

。▲虹桥▲书吧▲  

第41节:第三章模式的黄昏(9)         

  美国次贷危机害这次人不浅,然而有一位与美国财长同姓的基金经理保尔森却从中大赚了一笔,把1。5亿变成了280亿。由于美国房价大跌,2007年他成功下注做空楼市,他管理的基金狂赚150亿美元,年薪因此达到30多亿美元。这可能是华尔街史上最大的一笔个人收入。    

  2006年初,人们普遍认为,房价决不会在全美国范围内下跌,楼市和住房抵押市场不该有大麻烦。华尔街许多〃大腕〃也持同样论调。但保尔森的独到见解是:房价不可能只涨不跌,不会有永远的牛市。2005年,保尔森就坚定地认为,要尽可能利用这一点,创办专门针对房屋抵押风险的基金。保尔森为新基金筹资1。5亿美元,并于2006年7月开始创建第一只信贷机遇基金。他的投资策略是,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做空房屋抵押贷款债务。信贷违约掉期是一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类似保险合同。债权人通过这种合同将债务风险出售,合同价格就是保费。保尔森的基金买入信贷违约掉期合同被投资者定价太低,当次贷违约率上升时,这种〃保费〃就上涨,基金随之增值。2006年底,新开创的信贷机遇基金升值20%。接着,他开创了第二只同类基金。2007年2月7日,一位交易商拿着一条新闻稿跑到保尔森的办公室,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预报季度亏损。后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投资次贷的两只对冲基金也垮了。去年一年,保尔森的第一只信贷基金升值590%,第二只基金也升值350%!   

  只要存在资本市场,这样的故事就会永远发生。    

  最早的对冲基金由美国人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于1949年创立。   

  当时琼斯采取了在卖空部分股票的同时买入部分股票的投资策略,这样,部分市场波动风险得到了对冲(hedge)。这也是对冲基金一词的由来。目前,对冲基金主要是指以合伙制建立的、灵活采取买入(Long)和卖空(short)策略,积极管理、运作公开市场的资产组合。不同于传统投资和共同基金以固定管理费为主,对冲基金收费由固定管理费和业绩费两部分组成。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2000年以来,股票市场低迷、债券市场的低收益环境以及大量投资人才的加入促进了对冲基金的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球对冲基金数量达到9000家,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9万亿美元,大约占全球投资资产的2%。特别是在一些相对复杂的领域,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资产支持证券和抵押债务证券交易,对冲基金通过大量的短线交易和杠杆寻求短期收益。   

  可以认为,对冲基金的主要运作特点是:   

  一、黑箱操作,投资策略高度保密。   

  二、高度杠杆操作。一般情况下,基金运作的财务杠杆倍数为3…4倍,最高可达几十,几百倍。在高度财务杠杆的作用下,如果基金经理预测准确,则基金能够获取极大的回报,一旦失误,也会成倍地放大损失的数额。         

▲BOOK。▲虹桥▲书吧▲  

第42节:第三章模式的黄昏(10)         

  三、主要投资于金融衍生市场,专门从事各种买空卖空交易。   

  四、操作手法多样,更多地呈现全球化特征。   

  中国现阶段尚不存在这样意义上的对冲基金,但在欧美发展势头如此迅猛,或许是对冲基金这个野孩子更符合资本的本性。   

  利用杠杆交易是这个野孩子的天生野性特征之一。对冲基金为追求高回报而大量运用杠杆工具,使用不多的本金撬动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的资产。对冲基金大量购买次级房贷支持的MBS及其衍生品,并在评级机构的〃配合〃下,成功地说服银行接受这些证券作为抵押品来融资,以扩大杠杆。以贝尔斯登旗下破产的两支对冲基金为例,贝尔斯登在这两只基金上的投资不过4000万美元,但基金从客户筹集的资金则超过了5亿美元。利用财务杠杆,两只基金举债90亿美元,并控制了超过200亿美元的投资,且大多为次级房贷支持的高风险CDO。风险大,收益高,失败了,对冲基金损失的不过是本金,由于风险呈杠杆倍数,其破坏却全面而剧烈。   

  显然,对冲基金的投资中,风险相对集中了。本来金融衍生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散和防范风险的作用,但这些风险渐渐集中到风险偏好较强,几乎不受监管的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身上。市场出现问题时,对冲基金在投资组合和战略上的趋同,将导致〃羊群效应〃,可以引发股市和其他市场的巨大波动。   

  目前,对冲基金的总规模在1。9万亿美元左右,平均杠杆率在3~4之间,也就是说,对冲基金控制的资金近8万亿美元,它的举动足以影响总市值约为20万亿美元的美国股市。许多对冲基金具有相近似的证券组合和交易条件,这些机构投资者实质上在相互交易。一家大基金退出,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评级公司下调次贷衍生产品评级后,部分持有大量次贷衍生产品的对冲基金为弥补次贷亏空,开始抛售持有的股票,就会重击造成股票市场。   

  对冲基金客观上存在相当的监管难度。从注册地来看,全球大约有55%的对冲基金选择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以及百慕大等地作为注册地,此类离岸基金管理了全球约2/3的对冲基金资产。在美国注册的对冲基金数量占全球的34%,管理的资产24%;在欧洲注册的对冲基金数量占全球的9%,管理的资产占11%。   

  同时,欧美等主要工业国家对对冲基金的监管比较宽松。各国在是否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监管方面还存在分歧,以德、法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大陆国家强调监管的法律强制性、广泛的适用性和市场规则的外部性,而美、英等国则主张应更多地强调监管的非强制性、市场参与个体的差异性和市场规则的自发性。   

  不要把危机的责任推到这个野孩子身上,它天生就这样。   

  投行要在自己身上发问:过去十年间,投资银行为何如此青睐过度投机和过高的杠杆率?在高利润的诱惑下,投行如今大量从事次贷市场和复杂产品的投资,已经悄然变成了追逐高风险的对冲基金,可还记得自己传统上以赚取佣金收入为主,对资本金要求从来都很低?          

虹桥门户网。  

第43节:第四章不死的灵魂(1)         

  第四章不死的灵魂   

  ……曾经活跃在风暴眼中的传奇   

  〃如果说杰斐逊提供了美国政治论文的必要华丽诗篇,那么汉密尔顿就撰写了美国的治国散文。没有哪个人像他那样制订了如此恰如其分的体制使全国上下团结一心。〃   

  像利特尔这样的人物,一旦走上华尔街这个历史舞台,也就再也不会离开它,他们不断的在地狱和天堂之间轮回,沉溺其中,痛苦着,刺激者,享受着。   

  库克这位金融界的迈达斯,不仅有着被人们称颂的声誉,而且与同时代的那些金融家不同的是,他有一种新时代的投机者所没有具备的爱国主义责任感,他的经历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J·P·摩根自小就潜移默化受到两件事情的影响,这也是对摩根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并成为其品格中最有特色的部分,那就是,永远追求达到国际银行业的最高水准,同时,坚守他父亲和皮博迪所一直坚守的原则:如果想要在这个领域获得长期的成功,个人诚信至关重要。   

  他们排列组合着华尔街天幕上的繁星点点,有的如流星,一闪而已;有的硕大如斗,散发着照透历史苍穹的灿烂光华;有的状若北斗,联合演绎着华尔街传奇史上云谲波诡。今天,华尔街星空一派沉默,但想起这些人,你会发现,人们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是像昨天那样在华尔街行走。   

  狭窄而短、其貌不扬的华尔街,一直以〃美国金融中心〃而闻名于世,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究竟又有着那些不死的灵魂在演绎着无数形形色色的人生?   

  他们排列组合着华尔街天幕上的繁星点点,有的如流星,一闪而已;有的硕大如斗,散发着照透历史苍穹的灿烂光华;有的状若北斗,联合演绎着华尔街传奇史上云谲波诡。   

  华尔街星空一派沉默,但想起这些人,你会发现,今天的人们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像昨天那样在华尔街行走。   

  苏格兰小贩的私生子   

  汉密尔顿的一生是具有戏剧性的。但是他对美国未来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先见之明,在美国历史上极为少见。   

  这个苏格兰街道上无能小商人的私生子,在被父亲抛弃后,他的母亲只能靠一家小店养家糊口,这使得汉密尔顿及早地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9岁的汉密尔顿就在圣克罗伊岛上的一个商栈里找到了工作,给会计当助手,学记账。很快,勤奋又极具经商天赋的汉密尔顿得到了商栈经营者克鲁格的赏识,4年后,克鲁格就让13岁的汉密尔顿独立管理他的商栈。为了让汉密尔顿有更好的发展,2年后,克鲁格资助汉密尔顿前往纽约深造。   

  汉密尔顿到了纽约后,申请进入国王学院学习,也就是现在的哥伦比亚大学,但是当时他的教育水平没有达到要求,所以一开始并没有被国王学院录取,他只好先到新泽西伊丽莎白镇的一所学校就读,在学校里汉密尔顿非常认真的学习,每天看书到午夜,早上又很早起床继续读书,有时为了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他独自一人到安静的墓园去读书。就这样,在伊丽莎白镇呆了一年后,他终于以优秀的成绩被国王学院录取了,进入学院学习法律,并在独立战争期间成为乔治·华盛顿的幕僚,而后他继续跟随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44节:第四章不死的灵魂(2)         

  在汉密尔顿担任财政部长初期,当时的美国外债累累,国库空虚,人们对新政府是否有能力担负起国家存亡的重任充满着种种疑问。然而,这种状况在短短几年内就得到了改变,这个改变恐怕要归功于汉密尔顿的魄力和创造力。   

  任职期间,汉密尔顿扶持和鼓励商业,建立政府信贷和中央银行,并在中央银行增加了投资需要的资金,满足由于资金短缺而陷入停顿的商业活动的需求。此外,对某些进入美国港口的外国产品征收关税,以此保护美国制造商不受外来竞争的压抑。   

  而后,汉密尔顿成功地说服国会,通过了他的财政提案,也正是这一提案,无形中伤害到了许多商、政界人士的利益,这让他树立了很多敌人,托马斯·杰斐逊就是其中之一。在与托马斯·杰斐逊的政治斗争中,汉密尔顿输得很惨,并此送了自己的性命。   

  据说,步入晚年的汉密尔顿,一直对始终帮助政敌托马斯·杰斐逊的副总统亚伦·伯尔存有心结,为了要解决互相的矛盾,他们约定以决斗的方式来结束两人之间的恩怨。按照决斗的规则,汉密尔顿首先开枪,可奇怪的是,他并没有朝着伯尔所站的方向发射子弹,子弹自然没有打到伯尔,可伯尔却没有手下留情,一枪命中,就这样汉密尔顿戏剧般地离开了人世。   

  有人说,在整理汉密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