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云如是说2--中国创业教父的商道真经-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大公司。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乔布斯30岁时被自己所创办的公司炒了鱿鱼。乔布斯说:“就这样,曾经是我整个成年生活重心的东西一夜之间就不见了,令我一时愕然,走投无路。随后几个月,我实在不知道要干什么好。我成为了公众一个非常负面的示范,我甚至想要离开硅谷。”
  我们相信,创业者既然选择了创业,他就一直在创业的路上,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虽然乔布斯被董事会否定,但是他一直热爱的事业并没有否定他,所以乔布斯决定一切从头开始。在接下来的5年里,乔布斯开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和一家叫做Pixai的公司。Pixai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之后,这家公司阴差阳错地又被苹果电脑公司买下了,乔布斯于是又回到了苹果电脑公司。而NeXT发展的技术居然成为了“苹果电脑”后来复兴的核心。
  乔布斯曾说:“我敢肯定,如果苹果电脑公司没有开除我,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服药虽然很苦,可是它成为了苹果电脑公司——这个‘病人’起死回生的神药。”
  失败或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从头再来未必是坏事。成功也未必是最终结果,创业者们需要警钟长鸣。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不能再回头,创业者一辈子都在创业。
  就像马云所说:“请创业者不要低下高贵的头。”
  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
  一个伟大的事业绝不是一个人能干得出来的。这点从诺贝尔奖的获得情况就可以看出。如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越来越多的是一些团队。创业过程更是如此。人类发展到今天,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要解决的难题也越来越复杂,于是就需要人们集中智力和体力来形成团队,共同完成一系列工作。所以要使事业持久成功,拥有一个互补性好的、执行力强的团队无疑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创业是一件非常美妙而又充满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选择合作伙伴一定要非常谨慎。
  1999年,26岁的邵亦波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于同年回到国内。当时,正值互联网最热的时候,邵亦波与哈佛校友谭海音一起创立了易趣网,希望做成中国的eBay,建立一个适合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不久,和多数刚成立的互联网公司一样,易趣网遇到了互联网的冬天。2003年,易趣被美国eBay收购。
  蛰居美国3年,邵亦波再次回国开始二次创业。显然他对最初的梦想一直不能忘怀,在谈到易趣的时候,邵亦波说:“如果让我重新做易趣的话,我肯定要找一个做技术的人一起来创业。”邵亦波给了创业者这样的建议:在创业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企业所需要的组成部分,而自己拥有什么,需要找哪些人才作为合作伙伴,总之创业团队必须资源齐备。
  今天,与邵亦波的易趣同一年建立的阿里巴巴,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是eBay易趣所能企及。这一点,作为易趣创始人的邵亦波无限感慨。或许阿里巴巴以后会遇到更大的风险,但现在,马云这个苦行僧并不孤独,他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伴随着阿里巴巴走过了难忘的风雨征程。正是这些和马云有着共同梦想的创业者们推动阿里巴巴不断发展、壮大。
  这帮人是跟我从杭州到北京的。到了北京,我们在前14个月里干得那么出色,到(第)15个月的时候,方向不一样了,很痛苦,我决定回家。他们一开始很震惊。我给他们3个选择权:第一,你们去雅虎,我推荐,雅虎一定会录取你们的,而且工资会很高;第二,去新浪、搜狐,我推荐,工资也会很高;第三,跟我回家,只能分100块钱人民币,你们住的地方离我5分钟以内,你们自己租房子,没办法打出租车,没办法上下班,而且必须在我家里上班。你们自己做决定。我给你们3天时间考虑。这些人出去,3分钟后又回来了,说:马云,我们一起回家吧。
  这支在困难之中仍对马云不离不弃的团队,成为了马云创业道路上最有力的支柱。平时,马云说到他的团队时总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在我身陷困境的时候,总能遇到好人。这一切都是人际关系,是友谊,是合作伙伴关系。我很开心,因为我有一个优秀的财务总监蔡崇信和LiChee。我们在一起合作已经很多年了。没有他们就没有阿里巴巴。而没有我的话,还会有另一个阿里巴巴。
  200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团队荣获“2007年最聚人气团队奖”,马云作为代表上台领奖时,作了领奖感言:
  阿里巴巴可以没有马云,但不能没有这个团队。8年来,各种各样的压力很多很多,但是每次团队都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很多鼓励……
  同样是给创业者建议,马云更加强调的是: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
  创业时期不要找明星团队,不要把一些成功者聚在一起,尤其是那种35岁、40岁就已经有钱了、成功了的人。已经成功过在一起创业很难,创业初期要寻找那些没有成功、渴望成功、团结的团队。等到事业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请一些人才。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具体标准,要根据企业而定,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则是必需的。
  (1)人品好
  这是合伙人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前提基础。刚开始创业,没那么多经验或精力去规范和约束,更多的是激情和自发。选择人品好的合作伙伴可以使企业少走很多弯路。
  (2)互补性强
  进行团队选择的时候,必须要看清楚每个人的长处,而对于一些小的缺陷要学会包容。
  选择互补性强的团队并非只是说性格上的互补,而是每个人的长处的互补,因为这涉及分工的问题。
  (3)善于沟通
  企业是个利益共同体,因而双方都有责任主动去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强大的执行力的前提。只有把每个人的想法理解到位了,才会获得好的执行效果。而理解的前提则是有效的沟通。
  (4)能共同承担责任
  创业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一个不断犯错误、不断学习改正的过程。总结错误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每个人都要为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互相指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而对于领导者应如何认识自己的团队,马云在点评一位《赢在中国》的选手时说道:
  我刚才比较欣赏,你说你的合作伙伴比你更聪明,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品德。一个领导者和一个经理人的区别(就在于),优秀的领导者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经理人往往看到别人的短处,永远要相信(你)边上的人比你聪明。一个相信边上的人(比自己)聪明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相信自己比别人聪明,麻烦就会来,这是我给你的建议,也是我比较欣赏你的一点。
  创业者不需要好话
  别人认为我讲话比较狠,比较钻,下笔比较锋利一点,因为我觉得创业者是不需要听好话的,创业者需要听真实的话,这个是我想说的。
  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马云去哈佛做了一次演讲,之后,就有35个哈佛MBA的毕业生投身到阿里巴巴,至于为什么通过短短的一次演讲就能让那些人接受马云,马云是如此解释的:
  我说我们成功的三个原因是,第一,我说我们没有钱;第二,我不懂技术;第三,永远不做计划。听得他们都晕过去了,学生都特别喜欢,因为我说如果你们希望听假话,我可以跟大家讲得很虚伪,特虚无缥缈的,但是我相信这儿所有的年轻人跟我一样,希望听真话。世界上最难的是讲真话,最容易的也是讲真话,你跟他们讲真话的时候他们会听。因此,我每次总是去哈佛去MBA骂一些人,骂他们是因为爱他们,如果连骂都不骂的时候我就是不爱他们了。
  马云担任《赢在中国》评委也是这样的。马云希望创业者从他的经历和失败中得到启发,所以他对选手的点评很中肯也很尖锐。马云在点评每一个创业案例时都会调动他以往创业中的点点滴滴,他将这些点滴串联起来,并系统地总结出让选手也让观众共鸣的东西。这就是《赢在中国》中马云的魅力所在,也是马云作为一个评委的魅力所在。
  马云曾这样解释他1995年“下海”的原因:“因为当时我在学校里教的都是从书里得来的东西,所以很想到实践中去看看。花十年工夫建立一家公司,再回来教书,把自己真正的东西教给学生。”这个听起来天真得像少年之梦的想法,马云坚持了很久,一直到2004年的时候,他才在阿里巴巴股东们的劝说下放弃了这个打算。
  其实我从30岁创办企业离开大学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花十年时间创办一个企业,然后再回学校去教书,这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当时犯了一个错误,我把创业看得太简单。其实创业很难的,创办一个伟大的企业更难。你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大很大的,那时候就轻易说十年我就可以回去了,其实这是个错误。到今天为止,(阿里巴巴)董事会、我股东就讲你真的想教书,我们给你成立一个阿里巴巴学院让你去教书,现在我每年选择10个大学去交流、去学习、去给人家上课。像哈佛、伯克利我都去,每年我选10个大学,包括北大都会选,满足一下。
  可以看出,马云还一直念念不忘做教师的那种感觉。在创业成功之后,马云仍然热衷于在各种不同情境之下扮演着教师的角色,与想创业的人们分享他创业的感受。
  我希望把阿里巴巴六年的经验,六年的错误,六年的很多东西跟大家分享,我不希望看见很多企业今天很成功明天又失败。
  教书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个老师,我总是希望我的学生比我优秀。所以作为一个首席执行官,我称自己是“首席教育官”。我总是希望我的团队成员比我强大。做首席执行官是个艰难的工作。我希望尽快有人能替代我。我的职责是招募新人,让他们能够成为我的继任者。让公司能继续运营95年,那是我的工作。
  我在全世界各地学习,思考、读书、学习之后再把思想和外面的人分享。我们坚信中国市场本身就是跨国市场,在中国一定能诞生世界级的公司,世界级的企业家。所以阿里巴巴不仅帮助中小企业成功,也帮助青年人学习使命感、价值观。所以强调我们的企业文化,强调我们的价值观,这是我特别希望和同学们交流的。我还是老师,我还会当老师,(所以)我叫自己“首席教育官”。
  困难时,学会用左手温暖右手
  外人看到的都是企业家光辉灿烂的时候,其实他们付出的代价,谁知道?我们所经历的,大家看到辉煌的一面只占20%,艰难的一面达80%,五六年以来我们都是一路挫折走过来,没有辉煌的过去可谈。每一天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定都是很艰难的。别人看来,我们这一年发展这么快,其实是这一年内我们积累了5年的经验,而且我们付出的比人家10年的还要多。
  ****************
  最重要、最珍贵的是,犯了很多错误,走了很多弯路,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明天的挑战。别人没想到办互联网企业会有这么痛苦,我有比这痛苦20倍的心理准备,那就不会失败。只要面对现实,敢于承认错误,总会有办法解决……
  马云认为创业者应该期待未来的路上有更多的磨难,这样可以帮助创业者迅速成长,更快地成功。
  害怕困难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会有一种负面的情绪反应。但是,创业的过程中,困难是非常之多的。要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情绪,来渡过难关呢?马云给出这样的建议:
  在困难的时候,你要学会用左手温暖你的右手。你在开心的时候,把开心带给别人,在你不开心的时候,别人才会把开心带给你。开心快乐是一种投资,你开心就要和别人分享,然后有一天别人会回报于你。
  如果你在创业第一天就说,我是来享受痛苦的,那么你就会变得很开心。我1992年做销售的时候,我说创业的乐观主义很重要,销售十次十次为零,出去以后,果然是零,说得真对,要奖励一下自己。
  马云认为,“用左手温暖右手”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心态,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尽自己哪怕最微薄的力量去面对创业中的种种艰难。创业从来就与坎坷相连,那些创业成功的人士背后,谁没有一个个浸满辛酸与泪水的故事?马云说得好:
  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乐观和主动的心态去拥抱。当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机会却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
  这么多年来,我已经经历了很多的痛苦,所以我就不在乎后面更多的痛苦,反正来一个我灭一个。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人的一生,或多或少,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炼。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不用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地向前迈进。
  孟子有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说,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赢在中国》中有一位新疆赛区入围3000名的选手,名叫谭曼生。他在面临三次创业失败后,选择了走向另一个世界。这个选手生前很崇拜马云,尤其欣赏“用左手温暖右手”这句话。因此,有记者就这个事件采访了马云。
  马云在采访中说道:
  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我刚刚从会场出来,然后我马上上网看了看,因为我一开始还想过是不是一个假事儿,但我仔细看了一下他的博客以后,我觉得我特别想跟他和所有想创业的人讲几句话。
  第一,如果有100个人创业,其中有95个人可能会失败,剩下的5个人呢,4个人是我们看着他已经快要失败了,还有一个是可能成功的人。所以说失败是绝大部分创业者一定会碰到的问题。
  第二,我觉得创业者要知道这样一种境界:痛苦地坚持,快乐地去死。创业的过程是痛苦的,你要不断地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百年以后,当你死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快乐:人的一生,我奋斗过了,我得到了快乐。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任何一个创业者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每天要思考自己未来的10年、20年要面对什么。要记住,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困难中,只不过是很小的一部分。
  马云认为创业者要有吃苦20年的心理准备。
  他要想好未来的路怎么走,未来的路上有什么挫折。我不想安慰谁,现实确实就是这样,阿里巴巴一路走来,从阿里巴巴B2B到淘宝到支付宝,一直这样坚持下来,几乎看到所有中国的创业者和世界的创业者都会面临的沉溺期。曼生的挫折还不够。
  在1999年,特别是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阿里巴巴这几年走过的路,说出来,那比他(谭曼生)这两天碰到的事难多多了,但是我们活过来了。为什么我的座右铭是“永不放弃”?因为这世界上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放弃其实是最容易的,所以我想跟他讲的是,活着就是胜利。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坚持,而最快乐的也是坚持。
  关于如何在创业中坚持下来,马云回答道:
  第一,我自己告诉自己,我做的事情是对的,第二,我做的事情是非常艰难的,很少有人做得了,但是我愿意尝试,这是一个临界,你跨过这个临界——最艰难的黑暗,你就有可能看到曙光,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难捱的。
  当记者问道:您觉得如果谭曼生现在在您面前的话,您是不是会用您的双手温暖他的双手?还是告诉他要用自己的双手温暖自己?
  马云回答说:
  还是要用自己的双手温暖自己,困难是自己走过来的。没有自己经历过困难的人,都不会克服更多的困难。能帮助他一次,很难帮助他第二次,人只有靠自己。另外还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充满着爱、充满着关怀和关心,所以他应该想他今天碰到的是运气不好的事,比他倒霉的人多得很。
第2章 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论经营理念
  我们提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以后,我们就把这个作为阿里巴巴推出任何服务和产品的唯一标准。我们以前曾经说最少推出一个免费的产品,我们工程师和产品设计师、销售师马上想到免费搞得复杂一点,将来收费搞得简单一点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产品就越做越复杂,后来问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全体员工就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为什么把产品搞得那么复杂?一下就醒了,我们就把产品做得非常简单。让客户越来越简单,把麻烦留给我们自己,这就是当时使命感的驱动。
  80年与102年
  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提出要活80年,为什么是80年而不是100年,马云是这样解释的:
  我认为百年太多了,都要提百年,中国人都要讲百年,而有八成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6年到7年,有13年的很少,有18年的更少。然后我想80年,已经是很妖怪一样的人了,你干吗一定要活100年?大家都说100年,而我觉得80年是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我本来以为我觉得我们公司真不错,现在一个月的收入这么高,利润又那么好,对不对?好像在中国我们也飘飘然,有几家上市公司有像我们这样的利润?……我在日本时碰到一个企业家,一个老头,我去参观他的公司,我真看不起那公司,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叫Tomen(东绵贸易)公司,可能你也没听说过,那老先生说我们今年生意不是很好,营业额不是很好,那我说营业额不是很好是多少?他说200亿,我说200亿日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