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十九军征战传奇:浴血先锋-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告状者被噎得哑口无言。彭德怀主持正义,力保黄克诚。

    第三次反“围剿”时,黄克诚从黄洋界的战壕里被召回军内政治部。但得到的却是一个让他心寒的决定;让他逮捕一些正在火线上浴血拼杀的指挥员。黄克诚情知这是冤情,声泪俱下地请求刀下留人,但得到的答复是冷冰冰的拒绝。

    黄克诚没有执行这个错误的决定,反而把这些指挥员藏在了山洞里。不久后,当黄克诚再次为这些人说情时,竟被当即拿下,未经审判便推上了法场。

    就在行刑士兵举枪瞄准的一刹那,军团长彭德怀的急令到了:停止执行。原来,当彭德怀闻知处决黄克诚的消息后,飞马从火线上返回军团部,命令肃反委员会停止执行,随后又飞马赶回了前线。

    彭德怀再次把黄克诚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但黄克诚很快就被撤了职,肃反委员会也没说停止行刑的原因,所以黄克诚当时并不知事情真相。1959年庐山会议时,有人说黄克诚支持彭德怀的“意见书”,是为了报当年的救命之恩时,黄克诚竟莫名其妙。直至被“揭发”说破,才知这事原委。

    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湘江之战,红军损失惨重,黄克诚的四师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一天之内,全师人员损失过半,牺牲了两个团长,滔滔湘江被染得殷红。

    1935年,红军再克遵义城。黄克诚从报纸上得知中央红军撤走后,苏区遭到敌人严重摧残,方志敏、刘伯坚等一大批著名领导人惨遭伤害。痛苦中,黄克诚夜不能眠,苦苦思索。一种使命感驱使他再次仗义执言,向一位上级领导汇报了自己的看法。但他的话被人误解,他再次被认为右倾,被强行解职,随军团司令部行军、反省。

    1935年6月16日,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一个营教导员的位置出现空缺,黄克诚这位当过师政委的老干部又开始从教导员干起了。但不久后,他又因替一些战士说话,被降职改任军事裁判所所长这个“闲差”。不久后,他因拒绝给一些掉队红军战士以重责,再次受到冲击,所长也给免了。一位领导甚至不客气地说:“像黄克诚这样的人,年龄大了,干不了什么工作了,连当个红军战士也不够格!”
三十九军传奇 5(4)
    但黄克诚几经沉浮却矢志不移,凭着坚定的信念,他小心翼翼地随队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当红军到达陕北,实现大会师时,他的身份只是一个红军战士。

    他这个与沉浮相依相伴的老红军却有着极不平凡的生死经历,有几次,他都是一只脚已迈进了死神的门槛。而给他带来最大危险的,是他那双高度近视的眼睛。

    1930年7月,黄克诚随红三军团进逼长沙时,曾与敌打了一场遭遇战。当时正值三伏天,黄克诚只顾打仗,顾不上擦拭早已被汗水弄得模糊不堪的眼镜。突然,他发现身后有一队人向他逼近,他那不争气的眼睛也看不清来人究竟是敌人还是战友,直到敌人几支黑森森的枪口已距他近在咫尺时,他才反应过来。只见他对着敌群大喊一声:不要开枪!喊话的同时,他就势卧倒,向坡下面滚去,身后枪响了,他却神奇地死里逃生。而不远处的战士见到这一幕,已把他牺牲的消息上报了。黄克诚大难不死,却当了一回“烈士”。﹏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1931年攻打建宁城时,黄克诚再次因眼镜而差点送命。当时敌人发现了黄克诚那双在阳光下反着光的眼镜。就在敌机枪枪响的瞬间,站在一旁的师长彭遨拉着他扑向一旁,人未倒地,已听见身后子弹击中沙包的扑扑声,起来一看,刚才站立的地方被打成了蜂窝。看着政委疑惑的样子,师长彭遨道破了天机:“你戴着眼镜,敌人知道你一定是个大官。他们想捡个便宜,却差点捎上我。”

    黄克诚大难不死,感激地对师长说:“老彭,多亏你反应快!”

    8月6日,就在红三军团聚歼上官云湘的七十四师时,黄克诚再次历险。

    战斗中,敌机投下的炸弹炸得战场上沙土四溅,木石横飞。突然,一颗大炸弹从天而降,黄克诚拼命跑出几十米,却没想炸弹像是追着他跑,正好落在脚下。黄克诚心想:完了。谁知他命大,炸弹在地上砸出一个大坑,却没炸,黄克诚第三次死里逃生。战后,黄克诚所在的三师还因战果突出获通令嘉奖。

    神奇的黄克诚就是命硬,阎王也不收。团村战斗,敌机枪一阵扫射,黄克诚身边的人全部牺牲,其中包括师长张锡龙,但枪子儿却神奇地从他身边绕了过去……还有一次,双方混战中,黄克诚因眼睛不好,误入敌人机枪阵地,但他在里面跑了一大圈,敌人的枪子儿追着他打,不但没打死他,敌人自己还伤了不少。

    屡屡因主持正义而遭排挤,黄克诚在权位上历尽沉浮;屡屡遇险却屡屡化险,黄克诚总是大难不死,这传奇几乎成了黄克诚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两大鲜明特征。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日后,黄克诚不但重新回到我军高级指挥员的职位上,成了雄狮三十九军的早期军事领袖,而且荣幸地扛上了共和国大将的肩章。

    三

    在三十九军的老部队中,另一位红军的著名战将不能不提。他曾是林彪在黄浦的同期同窗,他为西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的创建下奇勋,他把西北红军的军魂也融入了日后名扬天下的三十九军,他就是壮志末酬的红军著名战将刘志丹。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1903年出生于陕西保安县的一个富裕之家。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刘志丹进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毕业后返回西北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冯玉祥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长、西安中山军事政治学校教官、第四路军马鸿逵部政治处处长等职。
三十九军传奇 5(5)
    1928年4月,刘志丹组织领导了著名的陕西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委会主席。起义失败后,刘志丹返回陕北,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先后在陕北、陕甘边的军阀部队和民团中进行兵运工作。几经挫折后,刘志丹放弃了军阀部队,决定单独组织武装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刘志丹和谢子长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在吸取了无数次失败的教训后,刘志丹等人决定学习井冈山,搞武装割据,开辟自己的革命根据地。不久后,一块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崛起在西北。

    1932年,刘志丹所部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此后长年转战陕北,刘志丹先后任副总指挥、总指挥,取得数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由清一色陕北农民组成的游击队也在迅速向正规军转变。

    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刘志丹一度被撤销领导职务,逐出军队。但刘志丹是陕北红军的领袖,在军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在广大指战员的强烈要求下,刘志丹方获准留在军中,但失去了指挥权。从此,这一支一度连战连捷的部队开始品尝失败的苦果,数千人的部队一度只剩下200余人,与红二十六军合编时,只能编一个团。实际上,200来人连一个营的实力都不够,编一个团已是勉强。

    1934年1月,历经劫难的刘志丹再度出山,任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师长。刘志丹毕竟毕业于黄埔,又多年从事*、兵运工作,浑身上下有一股一般人所不具备的气质。在陕北,刘志丹影响力极大,在红军中,他也是广大指战员衷心拥戴的人。第一次反“围剿”,刘志丹率部四处转战,避敌主力,以奇袭屡战屡胜,以善打硬仗威震强敌。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使刘志丹的战术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1935年,刘志丹率部粉碎敌第二次“围剿”的胜利,使其指挥艺术大放光彩。在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合并后,刘志丹出任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前敌总指挥。红军在刘志丹的指挥下连战连捷,先后转战800余里,解放6座县城,歼敌3000余人,这对只有数千人的西北红军来说是一次空前大捷。更有意思的是,这次“围剿”是蒋介石亲自计划、亲临西安督战并采取五次“围剿”中央苏区时的战法,但蒋介石这次却大败而归。

    黄埔学生刘志丹不留情面、干脆利落地击败了自己的校长。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陕北根据地扩大到30余县,红军发展到7000多人,陕北的革命形势进入一个大发展的崭新阶段。新的形势,不仅令西安国民党军震惊,连毗邻陕北的山西国民党军也深为惊恐,阎锡山被搅得惶惶不宁。

    刘志丹以自己顽强的信念和出色的才能,在无数次的失败中奋起,终于在陕北打出一支红军、打出一方新天地。日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分别被编成红十五军团的两个师,再往后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这便是日后三十九军在华北抗日战场上的老部队。

    1935年9月,刘志丹在陕北迎来了徐海东、程子华指挥的红二十五军。两军会师后,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在军团成立后的劳山、榆林桥战役中,刘志丹与徐海东并肩作战,各自指挥一部红军,歼敌近万人,在胜利中迎来了中央红军的到来。

    1936年初,刘志丹与政委宋任穷率红二十八军奉命渡过黄河开始东征,所部连战连胜,但在攻打三交镇的战斗中,刘志丹被敌机枪子弹射中左胸,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
三十九军传奇 5(6)
    一颗将星过早地陨落了。生前,毛泽东曾赞刘志丹毕生“为国家尽大忠,为民族尽大孝”,是“群众领袖”。为怀念这个为陕北、为中央作出卓越贡献的陕北红军将领,毛泽东亲自为刘志丹题写了墓志铭,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将刘志丹的故乡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四

    与前三位著名战将有所不同的,这一位战将虽然当时职务并不那么显赫,但他却是著名的红小鬼,仅用不到两年时间便从战士升到师政委。更重要的是,他是日后三十九军成立时的首任军长,他就是刘震。

    刘震,1915年出身在鄂豫皖交界的湖北孝感县小河镇的一个农民家里,原名刘幼安,是刘家的独生子。仿佛独子的缘故,他集合了全家人的灵气,自小聪明。1931年9月,16岁的刘震报名参加了县红军游击队,从此成了中国工农红军中的一员。

    刘震的人生第一课是10岁时学木匠活开始的。日后,刘震将军曾回忆说:“木匠学徒虽然很苦很累,但对今后的军事生活有一个好处。当我第一次拿起枪时,很快就懂得了三点成一线的瞄准要领。”

    刘震第一次随主力红军参战,是参军一个月后大别山根据地的一次反“围剿”战斗。反动的武装民团和红枪会向刘震所在部队组织了一次进攻。在一个山头上,刘震就像做木匠活一样,眯上一只眼睛瞄准。第一发子弹打出去,就击中了一个敌人。接着,红军一个反冲锋,就把敌人打垮了。刘震还抓了两个俘虏,缴了两支枪。由于刘震的出色表现,他被推荐到鄂东北道委特务大队当兵,成了鄂豫皖苏区的一名红小鬼。

    1932年春,刘震被调到特务四大队一分队一班当战士。这个班中,班长是陈先瑞,与刘震同在一班的还有韩先楚。特务大队不愧是从各部队抽调的骨干,藏龙卧虎,仅刘震所在的一班,就同时汇集着三位共和国的将星。22年后,当共和国首批将星诞生时,班长陈先瑞成了我军177位中将中的一员,而陈先瑞手下的两个兵——刘震和韩先楚,则更是迈进了我军57位上将的行列。其中,刘震成了三十九军的首任军长,而韩先楚则统领着四十军,他们都是我军颇负盛名的战将。

    1934年5月,刘震所在的红二十五军奔袭湖北罗田县城。此战,不但消灭国民党五十四师一部,而且缴获了一批银元和物资。战后的总结会上,当战士们纷纷评功摆好时,刘震却有条有理地列举出此战的不足和今后需解决的几个战术问题。其沉稳老到,条理清晰,哪里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说出的话?巧的是,这天恰好红二十五军老军长徐海东参加了这个会,徐海东绰号“徐老虎”,却最喜欢能打仗、会打仗的兵。一个十几岁的毛头小伙将才毕露,令徐海东大为欣赏。当下,徐海东笑着夸赞道:“你可以当个连指挥员。”

    刘震从此便迈入了指挥员的行列,直接担起了二二四团一营一连指导员重任。

    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中于独树镇陷入敌阵,全军面临生死存亡之险。战斗中,刘震和连长抢占了一座山头,连续打退敌人五次冲锋,为全军摆脱被动立下大功。

    一个月后,刘震升任二二五团一营政委,参加三要司、庾家河、九间房等战斗。战斗中,刘震不但头脑冷静,而且勇猛异常,先后两次负伤,尤其右颏伤口给他留下个“歪嘴政委”的雅号。实际上,刘震将军的戎装照还是十分英俊、威武的。

    1935年7月初,刘震率部参加了袁家沟口战斗。战斗中,刘震率该营三连突击中,突遇一百多敌人,全是驳壳枪,企图逃跑。刘震果断迎敌,一阵手榴弹打散敌人,并乘胜追捕俘虏,收缴枪支。为不使敌漏网,刘震只身追击敌警一旅卫队连长,最后消灭该敌,为全歼警一旅立下战功,刘震只身追顽敌一时也在红二十五军中传为佳话。

    9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20岁的刘震出任七十五师二二五团政委,随后率部参加了劳山、榆林桥战役。榆林桥战役中,刘震身先士卒,身负重伤。伤口初愈,便随毛泽东、彭德怀渡河东征,参加了东征战役。

    1936年4月,刘震出任十五军团七十三师政委。西安事变后,刘震从红军大学第一期毕业,返回红十五军团,被任命为七十五师政治委员。

    刘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便从一个名红小鬼升任红军的师政委,以20岁的少小年纪便迈进了我军高级将领行列,充分展示了其军事指挥才华。日后,在共和国57位上将榜中,刘震也是最年轻的一个。
三十九军传奇 6(1)
    抗日大整编,红军一夜变成国军,军官一律降职使用。徐海东指挥的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是三十九军的老部队。太原城里,林彪执意要和日本人打一仗。

    一

    1937年7月7日,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日子。卢沟桥畔骤然响起的枪炮声惊醒了东方沉睡的雄狮,当中国人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时,一个轰轰烈烈的新时代伴随着铺天盖地的抗日大潮到来了。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汇集陕北的全体红军将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当时全军辖三个师: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其中,红一方面军和陕南红军七十四师合编,组成了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和副师长分别由原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和政委聂荣臻担任。一一五师下辖2个旅,红一军团编成三四三旅,由曾经代理过军团长的红一军团著名战将陈光出任旅长;而三十九军的老部队红十五军团也伴随着历史节拍嬗变一步,改编为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一职自然落在了徐海东肩上。

    为了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三十九军老部队在抗战初期的编制坐标,透视未来共和国将帅的早期风貌,这里将一一五师和三四四旅的部分中、高级干部排列如下:

    一一五师师长林彪,曾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建国后授元帅;

    副师长聂荣臻(不久后改为政委),曾任红一军团政委,建后国授元帅;

    师参谋长周昆,1938年携款潜逃,少有记载;

    师政训处主任罗荣桓,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授元帅;

    三四三旅旅长陈光,曾任四师师长、代理红一军团军团长。1955年全军授衔前夕病故于武汉;

    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建国后授上将;

    六八六团团长李天佑,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副师长,建国后授上将;

    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曾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建国后授大将;

    六八七团团长张绍东,曾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师长。1939年叛逃国民党,建国后被抓获枪毙;

    六八八团团长陈锦秀,曾任红十五军团二十五师师长,两年后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六八八团政训处主任刘震(不久后改为团政委),曾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政委,日后成了三十九军首任军长,建国后授上将;

    师独立团团长杨成武,曾任红一军团一师师长兼政委,建国后授上将。

    ……

    实际上,在这支英勇的部队中,还有许多日后迈入共和国将军行列的优秀将才,如萧华、杨勇、刘亚楼、梁兴初、吴信泉……10年后,当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着中国大地时,他们大多已是纵队、兵团甚至野战军一级的著名战将了。但这里囿于篇幅,我们只能有所选择地开列部分将帅。

    一一五师不但藏龙卧虎、将星云集,而且在敌后抗战的大舞台上,造就出一支支威震四方的铁血雄师。日后威震黑土地、喋血南中国、扬威朝鲜半岛的雄狮三十九军就是其中之一。

    整编使红军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承认而昂然迈入抗日疆场,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整编后的红军各级指挥官,实际上都是官降一二级,林彪整编前曾任红一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但整编后降为师长。而徐海东原任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与林彪平级,但整编后却降为旅长,降职最大。

    此外,刘震、杨得志、李天佑、杨勇、杨成武、张绍东、陈绵秀……许多团长、副团长,过去可都是红军堂堂的师长、师政委。再往下依次类推。这样,不少连、排长就只能缴出驳壳枪,重扛步枪下连当上了大头兵。
+米+花+书+库+ ;http://www。7m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