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 Syngenta(瑞士) 1 239
4。 Groupe Limagrain(法国) 1 044
5。 KWS AG(德国) 622
6。 Land O’ Lakes(美国) 538
7。 Sakata(日本) 416
8。 Bayer Crop Science(德国) 387
9。 Taikii(日本) 366
10。 DLF…Trifollum(丹麦) 320
资料来源:ETC集团通讯,2005年9~10月,第90期。
表2…4 孟山都公司的种子全球市场份额
玉米 大豆 豆类 黄瓜 辣椒 甜椒 西红柿 洋葱
41% 25% 31% 38% 34% 29% 23% 25%
资料来源:ETC集团通讯,2005年9~10月,第90期。
这两个表都表示了在产前投入的主要环节—种子的垄断程度。孟山都等大公司,对种子的垄断,导致了仅有少数经过他们转基因处理的种子,才能得到大面积种植,而自然界里的成百上千种同类型的种子,则被排斥在规模种植之外。从而使得人类的食物,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走向了单一化。不仅是农作物多样性丧失,居民餐桌和营养结构多样性的丧失,而且是人类从食物上更加脱离自然,从而使得各个国家、民族、人民以及文化等,都进一步被食物王国掌控,从而不再具有自生能力,只能沦为资本和强国的服膺(见表2…5)。
表2…5 全球10大食物零售商(2002~2006年)
公 司 2002 2006 增长率
排名 销售额(百万美元) 排名 销售额(百万美元)
Wal…Mart(美国) 1 246 525 1 312 400
Carrefour(法国) 2 64 979 2 92 600
Royal Ahold(荷兰) 3 59 455 6 55 300
Kroger(美国) 4 51 759 5 60 600
Metro AG(德国) 5 48 714 4 69 300
Tesco(英国) 6 40 387 3 69 600
Costco(美国) 7 38 762 7 52 900
Albertson’s(美国) 8 35 916 —
Safeway(美国) 9 34 799 —
Ito…Yokado(日本) 10 27 606 —
Rewe(德国) — 8 51 800
Shwarz Group(德国) — 9 45 800
Aldi(德国) — 10 45 000
资料来源:转引自Mary Hendrickson and William Heffernan: Concentration of Agricultural Markets (April 2007); 。
即使到了食物的销售环节,仍然在大公司的控制之下。由表2…5可见,在全球10大食物零售商中,美国占了一半,其中,沃尔玛(Wal…Mart)又是遥遥领先的(见表2…6)。
表2…6 美国前5大食物零售商
(单位:千美元)
超 市 2006 2005 2004 增长率(2004~2006)
Wal…Mart 98 745 400 79 704 300 66 465 100
Kroger 58 544 668 54 161 588 46 314 840
Albertson誷 36 287 940 36 733 840 31 961 800
Safeway 32 732 960 29 359 408 29 572 140
Ahold 23 848 240 21 052 200 25 105 600
资料来源:Mary Hendrickson and William Heffernan:Concentration of Agricultural Markets (April 2007); 。
表2…6进一步显示了美国前5大食物零售商的零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总体而言,大的食物公司销售增幅很大,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升。除第五大公司Ahold外,其他4大公司增长迅速,而且越大的公司,增幅越大。若从更长时期的历史数据看,零售额的集中是十分迅速的。在1997年,前5大公司的零售额市场占有率为24%,2001年提高到38%,2004年为46%,2006年则达到48%。
这样,由大公司控制的各个食物环节,不断对农业生产者形成合围包抄,致使食物利益的分配结构越来越不利于农业生产者,也不利于消费者。最终,形成了资本化农业对食物链条的全过程控制。
食物的政治化(1)
产业资本,不仅在粮食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前,显示其强大的影响力和娴熟的控制技巧,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面前,它们同样伸出其强大的手,从而捕获了政府。而被资本绑架的政府,也在国家利益和民主包装的掩护下,力图推动食物的政治化,从而使得食物的本来面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粮食,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或缺的基本品。粮食很早就渗入了政治因素。在中国,早已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军事哲学,更有明成祖朱元璋“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以及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政治哲学。在改革开放时代,“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工程”,以及“无农不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农产品公共物品性质认同,也早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在美国,食物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生活必需品,其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所谓的征粮派款、租税分成等方面,而是越出了疆界,成为国际间硬实力的一项标志。
这一标志的成立,先是以粮食的人道主义援助的含蓄方式体现,后伴随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自由化,以更清楚的国家间农产品贸易谈判与开放体现。
比如,美国在兜售其农业生产体系和食物系统,同时使第三世界的食物系统变得与他们相似(在市场化和食物消费结构方面),也与其形成互补(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其表现是,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又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原因就是这些“最强大的国家将建立一个单一的世界粮食系统,由它们进行控制”。可悲的是,多数被控制的国家,既没有驱逐那些统治国家,也没有发明自己的解决办法,反而在刻意地模仿富裕国家的粮食生产系统与食物产供销体系。在美国产业资本的宣传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盲目学习下,美国的食物系统被塑造为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系统。孰不知,美国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和食物生产能力,就足以使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面包篮子”,都成为多余的“面包篮子”。《粮食政治入门》中就描述了美国如何成功地用粮食援助,摧毁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体系,让这些国家的农民失业,沦为附属于美国消费需求的经济作物园工人,让这些国家的农业基因化、石油化、化学化和机械化,从而购买美国生产的种子、化肥、农药、机械,让这些国家自给自足的本地化食品体系瓦解,使得人人成为产业化食品体系的消费者,用更高的价格,买取更低的营养,以至于给这些国家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1)无现金储蓄。产粮农民不得不在收获季节廉价卖粮,而又要在该年后再以昂贵的价格购入,以度过饥荒。
(2)无粮食储蓄。甚至连谷种都被吃光,通常也不需要自留谷种了,因为都换成了食品集团提供的转基因种子,农耕牲畜也卖掉了。走向不断地以劳动替代资本,欠债度日的恶性循环。
(3)无安全的土地所有权。商品化和饥荒,成为地主夺取佃农土地的机会。更多失地的农民,又意味着更高的租佃价格和更低的雇用工资。
(4)无工作机会。虽然粮价可能上涨,但对失去生产资料的佃农而言,这不再意味着收益,而是成本。他们必须买粮,由此竞争十分稀少的工作机会,产生工资的探底竞争。
(5)无家可归。当自己祖祖辈辈耕作的土地已经与自己无关,甚至连糊口的雇用机会都没有时,农民只能流落到城市,成为贫民窟的一员。于是,上演着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悲剧。
上述问题,带来的是对美国更多的依附,从糊口的粮食,到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整个农业产业体系,都变成了美国的原料提供者和农业投入品消费者,而原本自给自足的食品体系,则换成了昂贵的由美国提供的产业化食品体系。
资本化的食物集团,当然不满足于只挤压本国的农民、受援助国家的农民,它还要进一步扩张其疆界,将捕获的手,伸向世界各国,伸向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
作为一个文明发展的基础,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建立了一个立足自主的食物体系。所以,当工业品、投资品全球化大行其道时,食物体系较少涉足。当然,这不符合食物集团的经济利益和美国的国家利益。于是,食物集团的商人,和美国政客们一起,致力于推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并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将其纳入GATT和WTO体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食物的政治化(2)
提出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似乎是为了如下世俗理想:一国可以通过贸易途径,部分或全部解决该国的粮食供应问题,而且世界粮食生产的巨大潜力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性。但上述结论的成立,暗含着这样两个假设:一是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没有扭曲的、充分竞争的、跨国界的、完备的粮食市场体系,并且一国粮食贸易量对世界粮食供求的变化有足够的弹性;二是粮食贸易作为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只接受国际上贸易规则的制约,而不受国与国之间政治和意识形态分歧的影响。
但从实际情况看,上述两个假设并不成立。
在GATT和WTO谈判中,农业可能是最具政治敏感性的领域。农业公司寻求在大众食物、基因资源和农业上的寡头垄断地位,在政府以及全球、地区贸易协定中施加影响,创造让美国倾销其高补贴农产品的基本条件。于是它们通过游说政府,使得国家利益的代表者是它们公司的派出人员。比如,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直接与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食品集团—嘉吉的执行总裁的推动有关。正是他代表公司利益,却出任美国的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美国农业首席谈判代表,极力推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使得农产品自由贸易成为现实。在WTO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框架下,各国要想保持其独立的农业与食物体系,几乎不再可能。这一案例,反映了粮食商品化和政治化的绝佳结合,也使得世界食物体系都在这两股力量的合力围攻之下。
在社会生活中,政府是以公共部门的形象出现的,其干预应该是朝向促进社会公正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方向的。但是,由于政府及政治家也是一个有自身利益的理性人,管制者很容易被他们的权力租金诱惑,从而使得他们被管制者“捕获”,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在这一过程中,管制制度能够带来租金并因此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的对象,管制者则根据自身的效用决定管制所服务的利益集团,管制实际上变成了政治家创造租金和攫取租金的工具。因此,在理性人的假设下,就不再有理想意义上的政府,也没有理想意义上的公共利益,而只有利益集团。管制者依据其自身利益的计算结果,决定其服务的利益集团。在管制理论的鼻祖斯蒂格勒(Stigler)提出捕获理论之后,后来的一些极端的捕获理论更加认为:政治家利用管制创造租金,并通过竞选捐赠、选票、贿赂来攫取这些租金。存在这么多特许权与管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赋予官员们否定它们的权力,然后以提供特许权为回报来换取贿赂。这个理论强调了管制对政治家和官僚的利益,即使当产业由于管制而利益受损,管制依然会存在。
对农业和食物体系的管制权力,同样带来了政府租金的扩大。以美国两党所接受的政治献金为例,可以看出农业政策和食物政策的转变,有其背后的“捕获政府”因素。政府也由扼杀本国和世界他国可持续农业和健康食品体系的帮凶,走到了主谋的位置上(见表2…7)。
表2…7 美国农业公司的政治献金(2005年)
公 司 政治献金(美元) 民主党(%) 共和党(%)
Altria Group 1 338 053 37 63
American Crystal Sugar 1 146 267 61 38
Farm Credit Council 972 180 37 63
Dairy Farmers of American 880 835 41 59
Reynolds American 860 000 14 86
UST,Inc。 585 000 15 85
Dean Foods 530 000 29 71
Safeway Inc。 510 457 44 56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 483 300 40 59
Deere & Co。 467 800 15 84
Weyerhaeuser Co。 452 826 23 77
Flo…Sun,Inc。 451 140 66 34
National Cattlemen誷 Beef Asso。 388 794 24 76
Pepsi Co,Inc。 382 092 29 69
International Paper 380 999 11 89
California Dairies,Inc。 379 500 16 82
Connell Co。 374 000 97 3
Pilgrim誷 Pride 351 400 0 100
Food Marketing Institute 345 571 10 90
National Cotton Council 325 496 41 59
资料来源::。
由表2…7可见,除1家公司只对一党捐献外,其他95%的公司,对两党都捐献,使得任何一党执政,其利益都能确保。有9家,即接近一半的公司,对两党的捐献大体平衡(在50%的上下20%幅度内),可见,这些公司并无明显的政治倾向,只是为了公司利益而捐献。这些“公开的秘密”的进一步公开,并不能阻挡政治家与食品企业家的联合,使得“捕获”理论描述的“管制-被管制”关系,可能还不足以形容将食物政治化和商品化的两股力量,“精英联盟”这种主动的结盟,才能解释。“精英剥夺大众”,不仅在所谓的专制主义国家如此,在标榜民主和自由样板的美国,也不例外。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食物的政治化(3)
食物商品化和食物政治化两股力量在美国作用的结果,使得美国高额补贴粮价和低价倾销粮食,成为一种长期现象。图2…3描述了各主要农产品向世界倾销的比例变化。
图2…3 美国主要农产品的倾销比例(1990~2003年)
资料来源:IATP,襎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A Decade of Dumping樱?005。
由图2…3可见,美国出售到世界市场上的农产品均低于成本价,而且在1996年新一轮粮食补贴政策后,比重大幅度上升。倾销比例最低的大豆,达到了12%,而最高的棉花,则高达48%。
表2…8显示,不仅美国如此,世界10个提供农产品生产支持的主要经济体,政府用包括补贴在内的各种方式,对农场提供生产支持,支持总额达到了亿美元,总补贴份额占农场收入的比重达30%。
表2…8 世界主要经济体对农产品生产的支持(2004年)
世界主要经济体 对农场生产的支持(10亿美元) 占农场收入比重(%)
欧盟 33
日本 56
美国 18
韩国 63
土耳其 27
瑞士 68
加拿大 21
墨西哥 17
澳大利亚 4
(续)
世界主要经济体 对农场生产的支持(10亿美元) 占农场收入比重(%)
新西兰 3
总计 30
资料来源: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见Daniel Griswold; Stephen Slivinski and Christopher Preble: Six Reasons to Kill Farm Subsidies and Trade Barriers A no…nonsense reform strategy。。
于是问题产生了:一个经济体愿意以低于成本价的方式销售其产品,对于购买者本来应该是个福音,因为他们甚至可以以低于成本价的方式购买到便宜的商品,出售者愿意补贴全世界,让他去补贴好了!世界各国为何非但不去感恩,反而要用“倾销”进行声讨呢?如果站在理性人的角度看,事情就容易理解多了。如果没有食品大亨的全球商业利益,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全球政治利益和政治家的个人前途考虑,一个号称以自由、民主、平等立国的国家,为何要采用这种不公平的自由贸易手段呢?为何要通过WTO的强制机制,硬把自己的廉价货品“补贴”给全世界呢?但愿以下的分析能够有助于理解美国向全世界倾销其粮食的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能够向读者显明农产品自由贸易背后的利益因素。
历史上的粮食冷战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如果没有吃的了,人的生存问题就解决不了,那就是天大的问题了。在剑拔弩张的冷战岁月里,粮食这个关乎民生根本的问题也成了不同国家间进行战略对抗的工具。这一工具也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
1。 断绝交通
以一些民众的生机为威胁以获得相应的政治目的,是这类制裁的关键点,其中包括断绝交通。在人类漫长的战争历史中,围城是最传统的一种。1948年的柏林危机就是一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全境被盟军分区占领,柏林也被分成了不同的占领区。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了“B”记德国马克,苏联反对。这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苏联于1948年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苏占区和整个柏林发行新货币“D”记德国马克,并拒绝美国提出的西方三国参加管理柏林货币的要求。美国在英、法两国同意下将其货币改革扩大到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切断西柏林与西方占领区之间的水陆交通。
西柏林位于大片苏占区的腹地,居住着250万居民以及西方国家的占领军。西柏林不生产食物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它完全依赖陆路、水路运输。在陆路和水路交通断绝后,人民无食物可吃。美国决定对西柏林实施空中补给,代号为“运粮行动”。通过密集的空中运输,维持了西柏林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从而打破了苏军的计划。
由于双方都不愿诉诸武力,经过谈判,终于达成妥协,1949年5月12日解除对柏林的封锁。
这一次禁运的突破,主要得益于空中交通的发展以及西方国家维持自身利益的决心。但更重要的是凸显了冷战的特点,那就是双方不希望直接发生武力冲突,而是通过非武力的方式逼迫对手就范。
2。 断绝粮食供应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苏联、日本等国是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美国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而大多数出口国是美国盟友,使得美国认为有可能与其他出口国联手对某个主要进口国粮食商业进口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