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礼物,从古至今,他们很少为口腹问题发过愁。这一信念正受到现实的冲击。2008年1月18日,阿根廷政府宣布,为保证国内供应,考虑再次提高大豆、玉米、小麦的出口关税。2007年11月,阿根廷已经大幅提高了粮食的出口关税,并且对牛肉实行出口数量限制。但是两个月后发现,国内供应仍然紧缺,必须再次调整政策。 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世界小麦库存将降到30年来的最低点。在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澳大利亚,连续两年的干旱严重影响了产量,今后该国很可能要从国外进口饲料和粮食。另外,地区粮食出口量居世界第四的欧盟,2008年也因大雨不断,影响了粮食生产。 莫尼克是一名清洁工,在非洲西部地区,像她这样的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是80美元。“带5美元去市场,只能买到3千克大米,剩不下几个钱,根本买不了其他东西。”莫尼克告诉我们。 由于大米涨价,现在莫尼克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48千克大米。因为有好几个孩子要养活,她家里现在每天只吃一顿饭。吃米饭对他们来说成了奢侈的事情。在非洲,粮价暴涨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埃及的开罗有这样一句谚语:在埃及没有人会死于饥饿。但现在,很多以前从来不担心吃不饱肚子的人,开始为了购买津贴大饼而去排队。 对此,记者连线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埃及记者,他告诉我们:“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粮价上涨等因素,埃及的大饼供应出现短缺。而没有受到政府补贴的大饼,价格也是大幅上涨,超过了政府补贴的大饼10倍以上。由于大饼的短缺,人们就排起长队,抢购由政府补贴的低价大饼。有些地方还因为抢购大饼引发了一些冲突。” 一直以来,埃及虽然是小麦进口大国,却是大米出口国。可是如今,盛产大米的埃及,米价依然没有逃过暴涨的厄运。“2007年的上半年,超市卖的大米的价格大约1千克3埃镑(1埃镑相当于人民币元左右),而一年后大米的价格是大约埃镑。” 远离非洲万里之遥的南美也是如此。“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寓意着“货币”和“财富”。因为有肥沃的土壤和茂盛的草原,一直以来阿根廷被喻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玉米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小麦出口量也是世界五强之一。2007年以来,阿根廷的粮价不断上涨。2008年3月,阿根廷政府为抑制国内粮价和通货膨胀压力,对农产品出口采取了严格限制,大幅提高出口关税。 在亚洲,泰国大米久负盛名。泰国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年产大米超过2000万吨,而泰国国内每年消耗大米660万吨,多出部分主要用于出口。这次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泰国大米出口量直线上升。一些米商趁机囤积大米,等待大赚一笔。为保障供给,泰国政府动用210万吨储备粮平价出售,为防止有人倒卖平价米,泰国居民买米时要带户口本并登记。 中央电视台驻泰国记者张莉在电话连线中告诉记者:“我周边的泰国人,他们觉得,跟从前比,到外面吃饭的次数相对减少了。而且发现,在外面吃东西,很多非常熟悉的饭菜的量明显地比以前少了,虽然价格没有很大变化,但这实际上也是涨价了。” 不仅是一日三餐,在泰国,就连大米的种植和订购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张莉说:“泰国的稻米经销商和黏米商,他们担心的是国内的稻米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经销商在农民开始种植旱季稻米前,就向农民订购稻米了,并鼓励农民在这个旱季种植两季稻米。” 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有钱有粮的发达国家也难以摆脱粮价上涨的困扰,意大利市民游行示威抗议粮价上涨,美国西部、东北部的消费者也为超市限量购买粮食而不满。与之对应的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处于决定性地位。其大豆产量占全世界的,玉米产量占,棉花产量占,小麦产量占。 中央电视台驻美国记者侯明古在电话连线中表示:“美国粮价呢,在2008年年初出现了一波明显的上涨,当时美国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抢购大米的现象,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非常罕见的。” 导致这场粮食危机的直接原因无疑就是粮价的持续飙升。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在过去的3年中,全球食品价格整体上涨83%,小麦价格上涨181%。仅2008年3月和4月两个月里,国际大米价格就猛涨了75%。面对一张张饥饿的面孔,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官员感叹,飞涨的粮价使其面临45年来最大的挑战。这场“无声的海啸”使全球1亿多人陷入饥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3组数据快速梳理本轮国际粮食危机
在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之后,人们陡然发现,真正可怕的还是粮食紧缺带给人们的恐慌,粮食危机正在局部发生并呈现出蔓延趋势…… 缺粮! 60天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提出警告,指全球粮食存量处于25年来的最低水平。美林证券的报告也指出,小麦、稻米及玉米等谷物的全球库存只够满足60天的需求。 36个国家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警告谷物价格的涨幅已令贫穷国家难以负担(见图1…1),2008年上半年全球有36个国家正面临粮食危机,主要是在非洲、南亚和中美洲。该机构举例称,自2007年年初以来,阿富汗国内的小麦价格已上涨了67%,购买面包和粮食的开支已经占了一个普通阿富汗家庭日常开支的45%。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苏丹的工作人员乔纳兹称,用于粮食援助的经费大幅增长,该机构可能被迫考虑减少援助人数或援助数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食品价格上涨,不少家庭把每日三餐减为一餐,还有一些家庭每日仅摄入一餐主食。 图1…1 国际谷物市场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 万人 即使在价格尚未暴涨和供需矛盾尚未突出的情况下,据世界粮食计划署统计,全球死于饥饿以及与饥饿相关病症的民众每年超过万人。 全球粮食涨价42% 据FAO统计,世界粮食价格在一年里上涨了42%。FAO表示,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2008年3月的价格比2007年同月上涨57%。FAO粮食价格指数3月平均在220点,比2007年3月最多高出80点。 根据FAO大米价格总指数,2008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暴涨约20%。 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了30%,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 2年 有预测说此轮粮食危机将持续到2010年。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报告,亚太地区各国面临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将是未来几年内的最大挑战。粮价上涨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迫使普通百姓勒紧裤腰带。现在印度很多家庭开始将一日三餐改为两餐。联合国人道主义粮食救援计划面临5亿美元的亏空,不得不考虑缩小援助规模,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承受饥饿。由粮价上涨引起的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通货膨胀及社会不稳定,也给世界经济和政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是什么引发了国际的高粮价?90亿 据预测,到21世纪中期,全球人口将达90亿。有那么多嗷嗷待哺的人口,粮食需求量大增。而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粮食需求形成了新的消费增长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导致消耗更多的饲料粮。人口的增加自然在大范围内对地球的资源形成压力。土地、水、石油以及食物等资源都十分紧缺。 149% 有专家认为,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在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 1/3 据报道,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及印度大幅削减大米出口量,令全球大米供给少了1/3。 ℃ 因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以及土地沙漠化导致耕地不断减少的现实。在过去100年间,北半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了℃。气候的变化不仅导致危险紧急的自然情况数量增加,更对粮食的生产形成了威胁。在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加拿大等粮食主产国,由于天气恶劣,也导致产量严重受损,粮食库存急剧 下滑。 7∶1 在粮食生产因气候干旱而减产的同时,需求方面出现了新的增长点。由于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贫穷人口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持续改善膳食结构。这加剧了原来就有的供不应求,同时推高了其他食品价格。由于全球都市化的影响,加上人们富裕后总会摄入更多蛋白质和卡路里,“美食全球化”的现象正在上演,人们不再满足以米和大豆为主食,爱上了比萨饼、汉堡包和猪排。在过去25年里,世界肉类消费量翻倍,并在继续增长。肉的生产也需要大量饲料。农民需要喂3千克粮食才能获得1千克猪肉,对于牛肉,比例更高达7∶1。全球饼干、面包、面条的需求量大涨也使得粮食供应出现紧张局面。 360亿加仑 在美国和欧洲希望利用粮食和宝贵的农田制造生物燃料时,粮食降价的现象就消失了。据称,给一辆SUV汽车灌满一箱生物乙醇所需的粮食可以让一个人吃一年。按照美国《新能源法案》,生物能源在2022年的使用量将达到360亿加仑。 100美元 高油价也推动了粮价的上涨,国际油价已经涨到了每桶超过100美元的高价,比2007年同期上涨了58%左右。粮食运输和从石油中提炼肥料的成本也随之上涨。 80% 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与粮食贸易的垄断性有关。世界上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垄断着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在某种程度上拥有定价权。这意味着,任何国家,如果粮食不能自给自足都难逃被这些粮商鱼肉之苦。 虽然米价已涨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但泰国商务部长萨苏万还预言米价将很快触及每吨1000美元,当人们期待着价格能爬到每吨1000美元时,谁会愿意以750美元的价格出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令人担忧的世界人口增长
公元1世纪,综合当时罗马、中国和地中海地区的断断续续的人口资料分析,全世界的人口约有3亿。1500年后,人口增长至5亿。 今天,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加在一起,占到世界人口的1/3。而在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也一向是人口大国。资料证实,公元1650年,印度的人口达到了1亿,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当时的人口也有7000万以上,位居第二。然而才过了100年,即1750年,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口猛增至亿,排位第一,而印度退居第二,但也达到亿这一前所未有的人口数字。 1900年,全球拥有16亿人口。经历了被称为“人口爆炸”的20世纪,今天世界人口更是激增至65亿之巨(见表1…1)。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发表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来自158个国家及国际性、地区性组织的1500名代表(其中有118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达成了以下共识: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矛盾。解决这些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表1…1 世界人口加速增长史 1800年 1940年 1960年 1974年 1987年 1999年 (140年后) (20年后) (14年后) (13年后) (12年后) 10亿 20亿 30亿 40亿 50亿 60亿 在这里,人口问题被列为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矛盾之一,足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见表1…2和图1…2)。 表1…2 世界人口增长预测 2013年 2028年 2050年 70亿 80亿 93亿 图1…2 世界人口增长 而按照生态学专家从全球植物的总产量估计,地球只能养活80亿人口。也就是说,从读者写此书之日算起,人口仍以目前的速度暴增,不到20年,人类食物的收获和消费的平衡将被打破,全球性的食品短缺和粮荒便会不可避免地爆发。即便富裕、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得勒紧裤子过日子,忍饥挨饿的现象也将时有发生,更不用说贫困、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了。 由于富裕、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自身难保,因而贫困、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将不易获得援手和救济。 人口增长也对自然资源产生影响。 地球上水的总量为亿立方米,其中以上为海洋咸水,地球淡水的总量为亿立方米,只占全球总水量的约,其中3/4是在南、北极的冰帽和冰川中。因此,人类易于利用的淡水约占全部淡水的20%左右。而直接能取用的河、湖淡水仅占全部淡水的,可见能供人类直接利用且易于取得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某些国家某些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已达到本地区供应能力的极限。公元前一人一天耗水12L,中世纪增加到20~40L,18世纪增加到60L,当前欧美一些大城市每人每天耗水达500L,每年人均耗水超过104立方米,每年消耗水资源的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资源的使用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用水总量接近3万亿立方米,目前许多地区缺水问题十分严重。 我国水资源总量×104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693立方米,居世界第109位,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之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疲弱的美元也吃粮
2008年,当粮食危机来临时,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一个道理:粮食不仅是农业问题,还是能源问题,更是金融问题。一系列的数据表明,疲弱的美元正在和人类争吃着粮食。商务部国际商报国际商务交流中心主任何伟文表示:“因为美元全球下跌,粮食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这样它容易受货币汇率变化的影响,从而增加风险。” 2008年7月,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指数同比下跌了(见图1…3),与此同时,玉米价格上涨了,大米价格则猛增了。在国际市场上,粮食大都以美元为单位记价,因此,美元的下跌,必定引发全球范围内粮价的上涨。美国似乎也意识到美元下跌对国际粮价的负面影响,所以美国政要反复在不同的场合强调同一个观点。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说:“我对于美元的观点没有改变,强势美元依然符合我们国家的利益,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的时期。” 美国政府表示,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保持美元强势地位,给世界粮价降降温,但结果依然是竹篮打水。 图1…3 美元指数走势 对此,何伟文表示:“美元对此次粮食危机难辞其咎。但是美国,虽然讲强势美元政策,我们看到,讲归讲,讲完了以后它有行动吗?并没有。美元还是这样跌,所以这不得不考虑是不是美元的下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自己利益的需要。因为美元的下跌,第一可以为全世界对美元资产买单,第二可以推动它的出口,扶持它的制造业。” 如果我们把世界比做一个大食堂,美元就是唯一能买到粮食的货币。为了买到粮食,所有的国家都努力挣美元、换美元。而随着美元这张绿色纸片的涨涨跌跌,大家钱包里的钱也是忽多忽少。 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告诉记者:“比如说,如果美联储认为它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大,那么它就会提高利率;如果美联储提高利率,又使得美元出现了反弹,那么就会使得无论什么产品的价格都有可能出现下跌。下跌的时候呢,又会带来危机。”统计显示,美元每下跌一个百分点,会使该时期的粮价相应升高一个百分点,而我们的钱包也在美元的震荡中时轻时重。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讲,美元也像山姆大叔的大口,正毫不客气地吞食着世界粮食。 从各国货币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来看,首先,美元持续走软加剧了粮食价格上涨。美联储应对次级债危机的货币政策客观上吹大了金融市场的泡沫,粮食产品成为投资者规避通涨风险的首选。其次,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资产投资和投机对食品投资形成了“挤出效应”,食品投资被“挤出”势必影响到供给水平。再次,一些经济体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做法导致货币发行数量膨胀,信贷和投资规模猛增,耕地大规模改作城市用地,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世界发展研究所丁一凡研究员却有另一种不同的看法:“首屈一指的是货币原因。”他的回答开门见山,“次贷危机使得大量资金失去了房地产这个重要的流入市场,并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为了防止状况进一步恶化并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增长,各国政府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前景依然不容乐观,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也是动荡不断,因此大量注资‘走投无路’,只能投奔商品市场。作为商品市场的‘重要成员’,粮食的价格被抬高也就在所难免了。” 历史上,粮食供求不止一次发生波动,但是如2007年一般的全球性价格上涨,却不多见。2007年12月,芝加哥小麦、玉米和大豆月均期货价格分别达到每吨美元、美元和美元。 与粮食供应短缺同时出现的,是美元大幅贬值。自2002年以来,美元已经贬值超过30%,2007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进一步加速。 而在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中,除了美国外,欧元、澳元、巴西雷亚尔等货币都非常坚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以美元结算的农产品价格上升。除了农产品以外,2007年国际所有大宗商品市场几乎都出现全面上涨行情。生物燃料的发展,更是打通了石油和粮食之间的价格通道。 “目前的供应缺口,并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价位。”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说,“根据历史经验,每逢美元贬值的周期出现,粮食一定会涨价,并且一些国际机构也会发布一些导向性的数据,来促使粮食涨幅高于美元贬值幅度,以促进农业增加生产。” 2007年12月,在2008年小麦播种面积可能上涨的预期推动下,芝加哥小麦期货从历史高位小幅下滑。但随即美国农业部发布预计,称冬小麦播种面积远远低于分析师的估计,小麦期货重新上扬。 大量出口粮食的美国是本轮涨价中最大的受益国,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