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场提问:现在有些信息在网上被屏蔽了,您觉得中国现在舆论自由是前进还是在倒退呢?
杨锦麟:和30年前相比是进步了,进步得有一些时候让我们吃惊。我昨天在云南和一个在青海劳改农场长大的孩子聊天,他不是劳改犯,他说他们那里关着劳改犯,有一个是偷了生产队半个南瓜,被判了八年半。你说的情况,跟30年前拆鱼骨天线差不多,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这是一个暂时的现象,民智已开是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成果,如果不顺应民意和民心,任何一个消极的东西都没有办法达到主观的目的和要求。我想这些东西都不足以惧,因为是暂时的。网络时代虽然有“五毛党”,但是终究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只是消极的刹车板。老刹车,刹车板也会磨损,我坚信这些现象只是瞬间的过程,只是短暂的,我们的执政党一定会正视这个问题。谢谢。
发展民主,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1)
主讲:王则楚
时间:2008年3月29日
人物简介: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曾任民盟广东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民盟中央委员,省政协委员、常委,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参政多年的王则楚享有“诤言者”、“明星委员”、“倔老头”的绰号,曾连续6年提案,最终促成政府取消广州洛溪大桥收费。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十七大报告有很多亮点,其中很著名的一个论断就是:“*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不能只看到GDP的增长,我们还必须要看到民众*意识的觉醒。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一直是由*来推动进行的。今天我们来回想改革开放的过程,很多人认为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是有所滞后的,可是我们要看到,改革开放是伴随着,而且必须是伴随着解放思想和*制度不断完善,才能够进行的。
看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第一个就是安徽小岗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件事发生在安徽凤阳县,当时有人问我,这么大的变化怎么来的?我只是简单跟他说了一句,小岗村的变化,在当时只能讲是从“泥墙草顶的房子”变成了“砖脚泥墙草顶瓦边的房子”。“包产到户”这件事,安徽省委在1960年就开始搞了,但是紧接着就被批判,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了。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广州,1961、1962、1963年这三年,那时高中毕业生如果考不上大学也有下乡的,后来在“*”中他们要把户口转回来,称为“6123部队”。那时香港正在大发展,需要劳动力,我的很多同学都是那时“笃卒”去到香港,当时还因此发生了著名的“东站事件”,连副市长的车子也被推翻,人们在火车站拥着要到香港去。为什么?其实就是要开放。改革开放后,我们承认了这个事,所以我们就办了特区,可以跟香港自由来往,慢慢就推动了这件事。
还有,我们现在跟香港的一线关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呢?是1953年。1953年之前我们去香港都是自由来往的。所以说,没有*,没有大家自由表达意见的渠道,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也不可能有我们这30年的成就。
刚才所说到的,我们的特区建设,我们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不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有的呢?民众早就有了这种要求,但是,只有我们解放思想,把一些禁锢我们的东西打开了,民众的要求才能够取得合法的地位,才能够把这个事情正式做起来。
公民政治参与,是监督限制政府的前提
目前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滞后的主要是两点:一个是在公权和私权的权力界限上,公权力过多侵犯私权力;二是在权利的诉求上,公利和私利也不平等。现在我国提供公共服务这一块效率低下,而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两者之间,一个需求很强烈,一个供应很不足,矛盾非常大。所以老百姓经常“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因此,我们要关注民生、注重公共政策的参与,这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当前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最迫切的路径要求,应当沿着这样的路径扩大公众的有序政治参与,扩大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在消除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一项责任,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政府为我们的居民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消除两极分化,不是指财富大家占有的一样多,而是指消费水平不能差别太大。比如在新西兰,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的差别,可以是你有游艇我没有游艇,但是不能说你有房子我没有房子,不能说你有汽车我没有汽车。
发展民主,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2)
那么,我们的政府应该干什么呢?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而所谓政治就是要使得我们的人大、政协,或者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制度安排,使得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能够制约政府,让它为我们提供这些东西。如果政府自己想收什么税费就收什么税费,自己爱花什么钱就花什么钱,没有什么制度可以约束它,那么,政府就不会管这些事,它的驱动方向就是会加强这方面的剥夺。
最近,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关于公路收费的问题,北京机场高速还要收30年,现在已经收12年了,再收下去,按照它的计算方法,要收到120多亿元,实际上建设总投入还不到4个亿。这是多少倍的利润啊?这就是一种政府对逐利的膨胀。广州的洛溪大桥,如果我们不盯着它,也会如此。
还有就是电价,有关部门都说居民电价要涨,这件事前年年底就要举行听证会,但听证代表的名单又不愿公布,我说不公布名单就不能算公开举行,结果后来又公布了。后来我就说,你们要慎重啊,因为居民用电在整个用电里只占15%左右,而且我们搞建设、搞革命,闹了半天,最终是让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好一点,那一点点电费还要在那里搞,我说你们要三思而行。最后一看,听证会也就推迟了。
人大有一项权利叫重大事项决定权,那什么叫重大事项?就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公共事件,不是说要投多少亿,搞什么建设,才是重大事项。民生无小事,就是要把老百姓的这些利益放在前面,通过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得我们的政府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小政府,这才是我们当前能够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要求。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若干内容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需要很多要求,就像“十七大”报告所说的,要保证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头一条就是要把信息公开,信息都不公开怎么参与政治?而要真正参与,必然要对话,还要能够交换意见,不能够交换意见怎么参与呢?有了意见转达不上去,意见不能够进入决策层,决策后如何监督等等,这些都要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时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广东九江大桥垮了,专家很快评定说不是桥的事,那么也有专家说了,这个桥搭接台的那个缝差十个厘米,还能评优质工程?最后人家就不让他说了。接着管理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要公开索赔,怎么计算赔偿金额?就说这个桥一年要收5000多万,6个月的维修期限得赔2600万。这才把它一年收多少钱说出来了。结果大家一算,桥的建设成本不过一个亿左右,两年就收完了,你还要收30年,现在还有18年没有收呢?结果它就来了一个说法,我报告了建设部,建设部批准了,1996年打上去的报告。好了,我一查,你是上市公司啊,上市公司要公布财务报表啊,它的财务报表讲九江大桥1994年收了5200万左右,1995年收了5600万左右,打报告的时候这个钱已经收完了,先斩后奏,这怎么合理呢?结果它成闷葫芦了,我也就没有办法了。
除了政务公开,还应该要有新闻的自由表达,真实、及时、观点鲜明的新闻是我们获得知情权的有力保障。现在是某些政府部门死也不承认造假,比如说媒体对陕西“周老虎”的揭露,有关部门都已经把林业厅的副厅长停职了,但就是不承认造假。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我只要知道真实的情况而已,没有其他别的,假如认为这个都要限制或禁止的话,我们得问问你符合不符合宪法。
发展民主,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3)
自由结社和*选举是我们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础。有序政治参与总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吧,虽然不见得人人都会去表达,但总归得有一帮子人有这个要求的,合在一起,推选一个人处理,这就是结社的权利。二是有选举的自由。虽然我们也讲选举,也有的地方,比如说区代表是*的,县代表是*的,但是这个*也有协商等等,没有很好地去做。自由结社和*选举是一个基础,现在你要登记个什么社是非常难的,连业委会这些事都是不让你动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些东西还有欠缺,应该推动。
协商博弈和投票博弈是我们整个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个过程。我们的制度安排说得非常清楚,人民代表大会有选举权、任命权、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等四大权利。现在我们也开始开门立法了,也开始公开在报纸上征求意见,叫做立法听证制度等,希望大家都能够参与。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做过多年的人大代表,我觉得人大代表里能够真正看懂、了解公共财政政策的很少。人大首先得管住政府怎么用钱,这些钱用到哪儿去了,怎么把这些钱用到老百姓的身上,因为政府的责任是这个。但是人大往往在这些方面欠缺,没有为老百姓看住政府的钱袋子。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选举,另一种就是协商,协商*是有我国特色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里非常重要的安排。但是,我们的政治协商的报告里常常有这样或那样的重要内容,但就是缺了协商的结果,最后,政治协商就像广播电台里讲过的,所谓“倾下偈”(粤语,意为对话)。这怎么行呢?协商完了,干还是不干呢?本来按照我们政协的章程,党委、人大、政府,包括各*党派、人民团体都有提出协商建议案的权利,我说,能不能协商一下广东省财政投入中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呢?我们协商一下,把这个事定下来,如果到了时间没有实现我追究你,但是没有。
/问诊中国发展*,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几点建议
最后简单说一下关于完善我们政治制度,保证我们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些想法。
第一,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制度方面,我觉得应该尽可能把能够*的人大代表实施好*。为什么叫实施好*呢?就是要把选区里的代表提名权用好。比如说你作为*党派,区的*党派可以向某一个选区提出自己在这个选区的竞选人,当然,党委也同样可以提,各个选区里的十名选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候选人。首先要把这个事情做好,你都没有提名,还想人家替你说话,那怎么办呢?说句实在话,深圳前几年有人站出来自荐选人大代表的,有一个选上了,是一个学校的校长,这个学校正好在那个选区,学生一大堆,选票多,选上了。过两年我听说人调走了,调离了这个选区,选区的代表资格自动丧失了,这样就没有意思了。我们必须把代表的*工作做好,而且一层一层地扩大,这是体现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制度,提供给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个有效渠道。
第二,要探索基层的行政首长选举,现在四川在探索镇长*,像这些都是要大胆试点,在适当的时候形成一定经验,再通过立法来推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发展民主,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4)
第三,我觉得现在政协的工作,应该把民众的民生问题提到政治协商的层面,不要把民生的事看成是小事,而是要把民生的事看成大事,放在政治协商里,然后各个政协委员,在他的界别和所在的人民团体和党派里,要勇于代表自己团体的利益,在协商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交换自己的意见,最好在政治协商上有协议。我以前在发言时就说过,《双十协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成功的。但是在新政协,由于我们已经协商好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把决策权交给他,所以协商变成大家交换意见,这样也行,但必须要明确表达你这个党派的意见。民盟长期关注教育,而且主张教育均衡,那就应该强调我们在教育上的投入一定要占到多少比例,对教育应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在教育投入上也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这些事情就应该来协商,可以明确表示一个意见。
第四,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现在的基层*自治制度里有村民、居民自治,还有就是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推动居民委员会的选举,把居民委员会去行政化。居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街道要居民委员会干什么事,每干一件事都要付钱,而且街道、政府还要主动给这些居民委员会经费,因为你要向居民委员会购买公共服务,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发展。同样,村民委员会已经搞了几年了,现在看起来村民委员会的*氛围还是越来越浓了,前几天我去广州番禺石碁镇沙涌村,有几个年轻人站在那里说要干什么干什么,等于是选举前的拉票会,很有意思的,说明村民已经有这个意识了。目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当选之后的决策*化,也就是决策的公开透明。
天涯社区:非常感谢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话题,网络上关于*的讨论也非常活跃,*这样的话题总是让人心潮澎湃。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清末的宪政改革有什么区别?第二个问题,推动民众的政治参与,民众的动力在哪里?政府的动力在哪里?
王则楚:最近有一篇文章谈到*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是我们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我们现在来谈*,是觉得这种*的制度安排会使得我们的市场经济里的交易成本降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获得的这些成果,现在由于没有*,这种制度安排,就像民政部门的救灾款一级一级派下来是非常难的,如果有*的话,各级都能够很及时地把人民群众的这些利益诉求反映,而且交易成本很低就可以得到。因此*不是说单纯地讲我们应该怎样。
推动发展,我主张在政治制度上要用实践推动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监督也贵在实践,你都不去做,你都不去推动它,那是不能够做到的。现在我们既然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岗位上,你就应该能够反映老百姓的意见,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种荣誉或者是安排,那你就不能通过实践去推动这项制度的完善。所以我认为推动*、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要依靠现有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等,用实践去推动它,包括区的人大代表的*,我主张多一些人自荐、多找一些提名。
发展民主,推动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5)
现场提问:王老师,现在提倡和谐社会,有权的、有钱的也欢迎和谐社会,而普通老百姓为生活所迫,打工仔想改变命运,这两个方面的人怎么来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王则楚:中产阶级占主要部分的社会,才容易和谐,因为有财产的人往往不那么容易走极端。我们现在之所以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在于很多要改变命运的这些人,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活下去,而且活得稍微还要有一些滋味。因此要通过公共政策,使他们活得好一些。当然中国是千差万别,很多地方确实很难,全部由国家统筹也是不行,比如说教育问题,你说我们要承担那么多外来工的教育,但是地方财政是不可能的。有人向全国提出来,希望全国发教育券,外地的人要过来带教育券就可以,但是这个事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其实按照道理来说,国家向发达地区征收的税收、拿走的钱多,对于欠发达地区可能拿走的钱少甚至还要贴钱,各方面的税制安排不一样,所以还是决策博弈的过程还不够公开和透明,我希望各方面的利益能够表达它的诉求,在表达诉求之后大家在这个地方能够协商,能够表决一些具体的事,才能够促进。两个方面的诉求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到最后能够解决。公共政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方面来调整。
现场提问:王老师您好,有一种说法,*是一种制度安排,那么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双刃剑,也有一种说法*只是一种最不坏的制度安排选择,那么我们现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到底要什么样的*,才能实现比较好的希望达到的目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在两千年前,中国在全世界应该说都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为什么我们在两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专制主义可以存在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说明中国太有专制的土壤了而长不出*之花?现在不光是解放思想的问题,在文化上是不是有需要根本革命的地方?谢谢。
王则楚:你讲的这两个问题都是讨论非常多的,*是制度安排,它也是双刃剑,有好的也有坏的,*需要付出成本。当然最终大家同意的意见,*它不是最优的,但是它不是最坏的,它可以避免一些很坏的事情发生,就像是过去大家讨论的那样,“*”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在*制度下发生的,像前苏联的“大清洗”不可能在*制度下发生。至于说别的进一步再优化,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东西,比如说企业很可能就需要果断的决策。
你讲到文化方面的事情,确实所有的东西,都是跟经济基础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我们的意识形态,我们中国之所以能够长期建立专制社会,是由于它长期是在农耕的经济状态里,甚至每一次中国有可能进入资本主义,或者是发展商品经济的时候,都受到了落后民族进来之后继续发展农耕。宋代、明代、清代等等都是这样,就是没有到商品经济。我们的商品经济是刚刚建立,三十多年我们的市场经济,锻炼到今天的公民意识。比如很多人问我,你提那么多意见不怕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