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视信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梦霞:不是对立,而是要找到只有它才能做到的东西,找到它的路。
  梁冬:这是不需要你担心的,你不需要找。这个世界的变化比你想得要更快,而且也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用为它找条路,你只能说做某种趋势的判断。
  趋势判断和我要找条路是两回事。找条路是你主观的想法,我要怎样,电视不是“I want to do”,而是 “I have to do”,所以以后所有的机构,所有的互联网、所有的电视台都会越来越强调“厚德载物”。换个说法,所有媒体机构都要重新学习如何用仆人的心态来服务主人壮大。因为只有一个人是主人,那就是消费者,这是和它作为媒体的产业特性紧密相关的。
  什么叫“厚德”?因为你是做这个事情,你的价值就来自于你能承载多少人,以及你有什么样的品格,所以你的品格就变得很重要,就成为生产力了。越来越多的媒体会发现,它自己的价值观和格调将成为它最重要的核心资产。那个时候就没有盗版和正版的概念了
  梦霞:在未来的媒体格局里电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粱冬:宽频内容供应商。互联网的带宽会越来越宽,传统电视台作为一个平台会越来越没有优势。我手下刚刚大学毕业的人就已经在管好几个频道的推广了,音乐、图片、新闻、MP3,以后一个电视台放到网上的话也就是一个频道而已。
  几年前还没有人想到在电脑上看电视,现在我们的影视下载都很快的,一部电影下载两块钱一次的话,就不会有很多人去买盗版,假设有一千万人下载的话就是两千万,而且还省去了和院线之间的分成,而且它还可以首轮二轮。通路顺畅了,平台的价钱便宜了,做内容会更值钱,现在唱片公司找我们要的就是这个东西,什么下载的人多,来推断什么样的东西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梁冬:玩的就是心跳(2)
如果我特别喜欢这个节目,花两块钱看一次,三天之内一千万人下载的话就两千万了,什么节目做不出来?你还不用考虑广告商的问题了,现在互联网用户是一亿,2010年是三亿,空间有多大?
  其实,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合作有很多前景和空间。甚至,你会看到电视成为整合各种媒体形态的综合平台,例如“超女”,它成了整合移动、QQ即时通信、贴吧、论坛、线下活动的超级驱动器。
  而且在新媒体时代,在每个人都能发言的时代,传统媒体对于道德的捍卫、对于良知的捍卫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的价值反而会显得弥足珍贵。
  新媒体提供足够多的海量信息,新媒体还要完成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功能。比如说腾讯,它从以前的技术软件公司变成了媒体工具;比如说###,它把自己也视为一个媒体公司了,它从移动通讯专家变成了移动信息专家。
  在未来的媒体规划上对媒体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思维。第一,能否让技术成为节目内容和形态的一部分?第二,能否通过这个技术创造出足够多的信息,而你只是提供关于信息的信息。这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本书和书评,是不一样的,以后书评可能变得比书还重要,而书评就是关于信息的信息。第三,是否能够在内容里面更多地制造你和观众之间,观众和观众之间,你和合作伙伴之间,合作伙伴和你的观众之间的互动?如果这三方面成功的话,你就能在新媒体方面有更多的成功可能性。
  比如说国外有一个网站,它让所有的编剧、导演、写小说的人都把自己的东西贴上去。比如说这个地方可能会有一部车出现,它告诉你会有两分钟的镜头,又比如说这里安排一对恋人在海边散步,他们手上会拿一瓶啤酒,所有的商品接触点它都可能列出来。右侧是产品,打开的人是市场总监,他说我把这个啤酒放到这个故事里面去,我把我的产品放到那个故事里面去等等,然后他们自己去交流怎么赚钱,按照什么模式去收费。而这个平台做什么呢?就做全世界的所有的各种的植入模型。
  到那个时候,所有的内容都会变成免费的,因为这些企业根本就不在乎他是不是正版的,只要看的人足够多。那个时候就没有所谓盗版和正版的概念了,只有多少人看的概念。有一天微软可能不卖他的授权了,如果是可口可乐赞助的话,所有的windows打开界面的时候,里面都是可口可乐的标记,而用户将不需要再为此买单。
  梦霞:新媒体整合的世界似乎变成了一个以商业为唯一原则的世界,你喜不喜欢这样的世界呢?
  梁冬:我觉得也很好,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就变得越发珍贵了,如果有人坚持下来了,它坚持不向商业妥协,它会变得非常有价值。
  事物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发展,有一个阶段我们会选择如何用物质去推动意识形态;但也有可能我们会觉得它不符合我们的目标了,我们又会去选择纯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的东西。这两种情况都是存在的,但是我相信前者一定是主流,后者一定是非主流。但是非主流不代表没有影响力,现在有些报纸发行量不一定很大,但是影响力很大,它代表的是影响力。  
  所以我们对电视的看法不要停留在电视本身的形态上,这个东西之所以是这样,不是导演要做成这样,是因为不得不做成这样,是因为整个产业要求你必须得做成这样。导演必须要考虑内容怎样做得又简短又直接、可以互动而又有趣,以配合手机的需要,你不这样做别人这样做别人就成功了,你就失败。于是做电视就很清楚,不需要为此而烦恼。  
   。 想看书来

李静:我是一个结构比较完整的人(1)
小鸡捉老鹰
  梦霞:听说你做记者时还有一个笑话,采访县长的时候睡着了,有这样的事吗?
  李静:有,不是县长,是一个乡镇企业家。那次采访是北京的中午,夏天,特困。我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梦霞:你做了四年记者都没培养起来对新闻的兴趣吗?
  李静:我想我还是更喜欢文艺吧。当时我是在北京台做《北京您早》,跟元元、徐韬我们都在一起。我们节目当时差不多是跟《东方时空》同时开出来,因为当时要跟《东方时空》竞争,所以就选择拍曝光类新闻。我当时是跑公安口的,所以就经常跑案发现场,你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应付各种各样的情况,就非常锻炼人。其实现在做娱乐节目我倒是非常感谢做记者那几年,你对人对事的敏感度,你把握的尺度,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觉得都要感谢那几年做记者的经历。
  梦霞:所以说一个好的记者不一定是一个好的主持人,但是一个好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好记者。
  李静:没错。现在好多人从院校出来直接做娱乐节目主持人,就是缺了记者这一课。只会跟明星说话,不会跟“人”说话。我觉得我最好的一课就是做记者那几年,我记得崔永元也说过,他最大的积累就是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记者。还有就是我的性格里面有一种东西,我喜欢刺激,特别喜欢冒险。有很多人会觉得多危险呀,但是我就觉得特别有使命感,那时候晚上睡觉都不脱衣服,因为随时就要出发,那种使命感让我觉得特别好。
  梦霞:既然你对做记者也很有兴趣,为什么又会走了另外一条路?
  李静:我觉得自己骨子里还是跟文艺更有关系吧。我一直是在学音乐,其实做记者是改行了,后来就还是想做跟音乐、跟文艺有关的东西。
  梦霞:你大学学的是音乐,怎么会做了主持人呢?
  李静:大学毕业后我分在张家口电视台,开始的时候做编辑,后来领导觉得这小孩长得还行,就让我做主持人。这时候我突然就发现我哪儿都不对了,我整天挨批,因为我比较特立独行,然后电视台又是那种作风,要求特别统一,我的那种方式他们都接受不了。
  你比如说,当时在电视上说话都得高着声说:“大家好。”因为我学过音乐,我知道那个声音难听,他们非让我那么说我就非不肯,当时大家就觉得咱们一直都这样啊,你为什么不这样呢?很多东西他们不需要改变。不肯的时候我就争执,还有很多方面是这样。
  我就觉得太可笑了,我当时二十多岁,也年轻嘛,我就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对,都应该再重新创作一遍。我内心非常苦恼,所以后来考上电影学院我就走了。
  梦霞:北京电影学院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影响?
  李静: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我非常欣赏自己了。到电影学院后我们每天都有电影分析课,看了大量国外的电影,看了以后老师还给分析,这时候我就豁然开朗了。因为在电影中强调的是人性,人性是多重和宽容的。你比如说,人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甚至是脾气特别古怪的人都让你觉得那么真实。我就明白,哦,原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不用大家都做一样的人,我就觉得特别美好。所以说就是电影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人性的东西。
  包括我特别喜欢看的伯格曼的电影,它很痛苦、很挣扎,但是它很人性。所以在电影学院的经历对我做电视启发特别大,对我的思维角度,对我对真实性的理解都提供了特别好的依据。
  梦霞:学习电影对你做电视具体有些什么帮助呢?
  李静:电视是一个快餐的东西,它其实是特别浅层的,因为它的表达手段就决定了你必须是特别浅层的表达。但是电影是完全不同的,它的表达是非常深刻的,同时又是非常自我的。
  电视好像就是一种讲述。电视里你讲的都是一个事,一个社会现象,而电影是诗意的,是有层次的,它是有很多表现手段来支撑的,是跟电视的表达完全不一样的。我学了那么多年电影,我把我的那种感受加到电视里去以后,我发现也会不一样,你看《超级访问》的时候可能就会觉得有一种东西特别感动,其实那就是很电影化的东西。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静:我是一个结构比较完整的人(2)
比如,我最早在谈话节目里面用音效。我2000年开始做《超级访问》,当时的谈话节目也就那么几档,《实话实说》是用了一个乐队,但我们最早尝试嘉宾和主持人谈话的时候背景衬着音乐,还有效果声,还有字幕。1999年我做第一档节目《小鸡捉老鹰》的时候就用字幕,那时还根本没人用。
  梦霞: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加字幕还得花钱,你可是自己投资啊,别人都没用你为什么要用呢?
  李静:当年为了这个字幕我们就一点钱都没有了。因为我当时无意间听到一个朋友跟我说,增加字幕的收视率比不增加字幕的收视率能高出五十个百分点。后来我就想,如果有语态不清、表情不够生动的地方,字幕都可以弥补,咱就甭说可以增加五十个百分点,增加二十个百分点,就是只增加观众的集中力,咱也要加啊。
  当时为了加字幕特别费劲,我们还雇了外面一个专门打字的把字打出来,特别麻烦。但是我说必须要上,而且要铺音乐,还要加效果声。他们就说,哎呀这太乱了吧?谈话节目怎么这样做啊?可是,我当时就觉得人家都没有这样做才好,都这样做了我不就没什么了吗?而且我自己知道这样做是对的。
  因为我们在学电影的时候是要讲元素的,电影里面是一定要加音乐的,我们在分析好莱坞电影的时候,老师让闭上眼睛听有多少种声音出现,风声、雨声、音乐声、人声,都是要写出来的。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情绪性的对白你只有加了音乐才能出效果,才能让人特别感动。基本上其他谈话节目在特别长的时间里都没有音效的支持,大概是两年之后,大部分节目才都加音乐了。
  梦霞:做《超级访问》之前,你在中央台也做过主持人,不过好像并没有被太多人知道,这段经历是怎样的?
  李静:坦白地讲,其实1996年之前我都没有很认真地做电视这个事,我老觉得我的职业是另外的东西,是音乐。因为我弹了太多年的琴,我是河北师大音乐系毕业的。我只是觉得这职业蛮好玩的,挣钱也不少,我当时可能只用了三分之一的力量来做,其实是在混,虽然混得还是蛮认真的,就是至少领导交给你的事情你认真完成,但是没有动脑子在做。
  但是,当你年纪慢慢大起来的时候,你会觉得,既然我选择了电视,我干吗要混下去啊?你看我现在连个好栏目也没有,等混到三十岁以后连差栏目都没人用我了,怎么办啊?
  我这个人不是个一直都非常认真的人,我之前就是玩儿,我是极其贪玩的一个人。但是,哎,忽然觉得不对了。
  当然今天来看,其实我玩儿的那几年也是特别好的一件事。就是在那五年里头,人生中特别奇怪的人我都见了。因为每天玩都会认识新的人,然后再跟新的人一块儿去玩,吃饭呀、旅游呀、唱歌呀,我觉得这是我极其宝贵的财富,这叫社会经验、人生体验。包括现在的小说《作女》、《贻笑大方》什么的,里面很多人物,包括很多电视剧里写的漂在北京的一帮人,就是我们这样的。我们当年就是这样都找不着北的一群人,我们真的是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这些东西都可以用在主持上了,什么人你都见过了,你就特从容,那种感觉真的特别棒。
  你不能说就只是跟单位里的人在一起。你上学时是三好学生,大学毕业来一单位,还一直是先进工作者,那可能社会经验就是空白。你面前来了一个嘉宾,你可能都会很吃惊,他怎么是这样啊?对啊,你都没见过,你都没经历过,你都不知道,你就觉得他特怪,那你问他的肯定都是傻话。这就是人生经验。
  主持人没有生活经历挺难做的,奥普拉就是因为有那样的生活经历,所以她才那么厉害,我特别相信这一点。
  很难讲我到底是因为学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在节目里放进去了什么我才做成了这个。可能是这些东西都混在一起,慢慢积累,然后,你坐到这儿以后,就可以把那些东西都搁进来,你就觉得这样也对了,那样也对了,就算是感觉对了吧。
  梦霞:在《超级访问》之前,你的状态是一直在寻觅吗?想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节目却发现真的很难?
  李静:没找到啊,所以我就自己做了《超级访问》。坦白说,在做《超级访问》的时候我也没能那么清晰地确定说我就适合这个了。我就是冥冥之中跟着感觉走。如果当时我碰到一个像我现在这样有过很多年电视经验的人,他可以告诉我说:哎,李静,你就适合做什么做什么,就像一个演员碰到一个好的导演,能有一个导演把他给用对了,可能就会好很多。
  梦霞:可是你大概很难指望谁来充当这种角色,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这其实也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一个行业标准问题,一个电视整体发展水平问题。
  李静:是啊。为什么张艺谋的演员永远能一夜成名,跟张艺谋齐名的导演也很多啊。就是说有判断力的人太少了,最起码在电视行业是这样。之所以诞生了大量制片人兼主持人,就是他要自己塑造自己。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戴军:娱乐是一碗心灵鸡汤(1)
我和刘仪伟;曾经最沉默的两张嘴
  梦霞:你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啊?
  戴军:我一般半夜十二点以后看电视。原来我喜欢看中央四套的《中国新闻》,我挺喜欢看鲁健的,还有萨贝宁那个法制节目,王志那个我也挺喜欢的。但有时候王志不让人说话,他很强势,他会说,我不要你跟我绕圈子,你就告诉我是还是不是,可有些事情并不是“是”或“不是”就能概括的。然后还有《锵锵三人行》,我从里面学他们的谈话模式,其实我没有太多的时间上网或者看报纸,要获取信息看《锵锵三人行》就特别好,它里面很多时政性的东西特别快,还喜欢看杨锦麟的读报,还有《李敖有话说》。我特别喜欢看凤凰的《时事评论室》,就是一帮学者在那儿吵架,每次都吵得很厉害,我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东西,信息非常多。
  梦霞:媒体给了你一种思维的角度,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你说的这些还都是新闻节目,那么娱乐类节目呢?
  戴军:娱乐节目我都没看过,除非我自己去上节目,上完了以后就会觉得真闹腾啊。
  梦霞:非常有意思,你和李静都是喜欢看新闻节目,反而很少看娱乐节目。
  戴军:是啊。生活当中我就喜欢听人聊天听人说话,我觉得大家一来一回地说话特别好。你要让我去看人扯着嗓子在那里喊,我特别受不了。像我们现在看节目已经抛开娱乐的本身了,老百姓可能说你这节目三秒钟之内不能吸引我,听不到一个好玩的东西我就换台。但是我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观察别人说话的语言精彩度,他的用词、他整个节目的架构,我会去观察那些。
  梦霞:你喜欢看国内哪些谈话节目呢?
  戴军:访谈节目我喜欢张越的《半边天》,很诚恳。我觉得张越的态度让人觉得她很真诚。另外一方面就是你永远觉得她胜券在握,你不觉得她惶恐或者说她把握不住这个节目,她对节目的驾驭能力非常好。王志的《面对面》大体来说我还挺喜欢的。《艺术人生》时好时坏,有时候我很喜欢,有时候我觉得太沉重了。可能流了眼泪以后人也会觉得痛快,但是有时候我觉得会坚持不下去。因为我是这样一个人,我希望人家晚上看到节目觉得很轻松,我希望人家看完了开开心心,洗洗睡了。
  梦霞:你说你会分析其他主持人的节目,你都分析哪些人的节目?
  戴军:刘仪伟,我还买了他的书。李斌,他很有亲和力。然后何炅,他是特别可爱的那种。
  我比较喜欢看原来倪萍的《聊天》、张越的《半边天》,还有《为您服务》两个女主持人聊天,还有原来崔永元的《实话实说》,非常喜欢。我看的还是谈话类节目,其实我也没做什么特别娱乐的节目啊。
  我有一次看一个节目,看得心里特别堵,那个主持人特别先入为主,就是一定要挖出你做这件事背后有没有其他的目的,其他的想法。我看到采访对象说话的眼神我就相信,我就知道她是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