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田-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最早长出的几个果荚显然早已经成熟,干透了的果荚沿着中间向两边裂开,露出白sè的内皮,而夹在果荚中间的种子却踪影皆无。

    徐毅再看向地上,仔细看才发现地上零星散落着一些小米粒大小,呈深紫,近乎有些发黑的菜种。

    这些菜种参杂在地上的黑土中,着实有些难以分辨。

    昨天徐毅看着这菜种就差不多成熟了,想着直接把它们连根拔起,晒到老太太那屋里去,等着干了再收拾就行了。结果就被蜜蜂蜇了两下,之后根本没来得及弄这个。

    这青菜也不是树,不能常年结果,真的那样的话,自己坐享其成也没啥大问题,等着地上的种子多了再收集起来,这还是得自己拔了回去慢慢晒干才保险。

    这样想着,徐毅出了空间,找了卷塑料包装绳,摸黑跑到老太太那屋,重新进入空间。

    徐毅把几棵已经长成的青菜种子都拔了下来,然后带着出了空间,走到窗口不远处,放下手里沉甸甸的菜种,然后闭上眼睛,把空间里面几根已经快要干了的竹竿取了出来,估摸着能被阳光晒到,却又不会被外面看到的地方摸黑搭了个架子,再找根绳子把几棵青菜的根捆在一起,然后倒过来搭在架子上,再把窗子开了个小缝,省得这cháo气散发不出去,再让什么东西发霉了。

    当然,这青菜靠顶端的菜种自然有些没成熟的,不过不要紧,即便拔了下来,在彻底失去生命之前,这茎叶里面的养分会继续供养这些种子,一直到营养全部耗尽为止,等着晒干了,再用簸箕把那些没熟的瘪子再簸掉就好了。

    那些栽下去的青菜没有变化,徐毅也就不管了,准备再静观其变,这同样是为了验证一下。

    徐毅再回到自己屋里,把下午买的紫皮蒜和生姜翻了出来。

    徐毅把大蒜从袋子里拿出来,一瓣瓣地分开再装回袋子,然后再拿过来那个生姜袋子检查起来。

    本地的生姜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闻名省内外,一个个不规则的扁块状根,具指状分枝,呈现一片灰黄sè,长得好的,一块都差不多能有二三斤。

    只是这个时候天气正暖,差不多也刚过本地播种生姜的季节,有些生姜因为保管不善,上面都发出了一些嫩芽。

    徐毅因为是要栽在空间里面,所以都是挑着保管不善,上面冒出来点白芽的生姜买的,交钱时候,徐毅分明能看到那老板娘眼睛里意味深长的笑意。

    生姜发芽虽然不影响吃,但是因为发芽以后,这生姜会因为消耗养分导致味道变淡,品质变差,所以真正的家庭主妇都会避免购买发芽的生姜,而且这发芽的生姜也更容易腐烂变质。

    发芽什么毒素都不会产生,可是生姜这类香辛料本身就含有一定量有一定致癌xìng的黄樟树,这腐烂以后的生姜产生的黄樟树更多。所以看着徐毅一个毛头小子,购买的都是自己从那些好姜里面挑出来,价格便宜的那种长芽生姜,而且挑的还是挖断掉下来的小块姜,觉得非常可笑,这年头儿又不是“姜你军”那两年,这点儿小钱也要省,真是抱着元宝进棺材——要钱不要命!

    ******

    黄樟树的树=素

    。。。

0168 姜花() 
其实这老板娘看着徐毅长得白净,也挺斯文的,只当他是个什么地方的小白领,根本就没想过徐毅买姜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栽。

    虽说徐毅挑的是发芽的生姜,其实他也是有讲究的,挑的大多数都是只有一个两个小芽的生姜,而且这生姜发芽以后,失水也比较厉害,这一斤生姜差不多都有二三十块那么多了。

    徐毅打定主意,自己这回只要这么大点儿的就行!

    这东西在空间里面栽下去,以后再挖出来以后,再挑大的慢慢选种就行了。

    再说,看着这些都是小块儿的生姜,谁能说这个就一定不是大块的生姜上掉下来的,自己怎么也不至于为了栽几棵生姜试验下,就去买上几十上百斤的生姜吧?

    不过这毕竟是在菜场,这怎么也跟良种站有区别,这毕竟面向的是两个市场,不过良种站的生姜肯定保管得非常小心,怎么可能会有发芽腐烂的生姜呢?

    再者一个年轻小伙子,在菜堆里面翻检半天,然后来一句“老板,这些都给我包起来,我全要了!”这话靠谱。

    要是挑上半个钟头,然后说一句“这些、这些,我都不要,给我称下这两小块,别拿那块,太大了……”这不是找抽的节奏吗?

    所以这自然选得没那么仔细,徐毅也基本上就是挑着没有明显腐烂变质,芽头没有明显畸形的就捡了回来,这要再栽了,自然得重新再把它们检查一遍才行。

    毕竟不是为了栽培而培育的芽头,所以这些生姜的芽头长短不齐,有些甚至刚刚冒出个比米粒还小的小白点儿。

    徐毅在每块生姜上面只留下一个大些,没畸形的芽头,多余的全都用手给抹去了。

    毕竟过多的芽头会加速生姜营养的消耗,而且这生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块生姜上面如果只有一个芽头的话,那就会长成一大坨的生姜,但是如果有两个芽头,也就就只能长出两块生姜来。

    将所有的生姜都处理完以后,徐毅去仓房里面把镢头找了出来,再拎着两个袋子进了空间。

    毕竟长时间不用,再加上最近的天气也比较干燥,所以这镢头的头子都有些松动了,现泡水显然也没那么多时间,徐毅干脆直接找了个小木条砍成了个薄木楔,拿着斧子敲进原先的木楔和镢头把之间。

    空间里面现在面积最大的就是那一大片紫椴,高大的椴树长得笔挺,上面的枝桠因为没有修整过,倒是非常的茂盛,不过枝桠位置毕竟有些低,这样长出的木材只怕长出的木结会很多,这木材质量自然就不会很好。

    不过徐毅在乎的自然是这蜜蜂的口粮问题,哪儿顾得上这木材好不好呢,反正真的想要的话,到时候再拿着种子种了再修整就好了,这就算想要百年大树,连五年都用不上。

    自然,自己是不敢真的让这树长到那么粗的,到时候自己一个人怎么来砍,砍下来又怎么搬呢,这耽误下去的话,这木头不得被地面全给吸收了呀?

    徐毅走进树林检查了一遍,深深地呼吸着清香的椴花味道,抬头看看,徐毅不禁为当初留出生长空间来感到明智,这样再发展下去,迟早还得再把这些树间伐开,不过至少短期之内不用去头疼这些事情了。

    当然间伐这事儿徐毅是不怕再把蜜蜂饿到的,毕竟真的非间伐不可的时候,一棵树至少比现在仈jiǔ棵树上的花还多,现在都够蜜蜂采蜜的,那时候怎么可能会把蜜蜂饿到?

    检查中,徐毅看到有两棵椴树的树根下发出手指粗细的细杈来,拿着锄头毫不留情地就给砍掉了,这如果任由它们长下去,说不上啥时候这林子里就再进不来人了呢。同样再巡视了一片竹林,再把长势太密集的竹笋都给砍掉之后,徐毅就准备把打算和生姜栽下去了。

    徐毅走到青菜地的边上,拿着镢头在地上轻轻地勾出一条条差不多五六公分的浅沟,然后把蒜瓣按着半尺远一颗的距离摆在浅坑里面,之后在用锄头在这蒜瓣上面培上差不多两厘米的土,之后就再踩在这上面将这土仔细地踩了一遍,这是为了避免大蒜朝下扎根的时候,把蒜瓣从地里面给推出来。

    一斤蒜掰开以后装在袋子里看着挺多的,不过算起来连三平米都没有,徐毅看着这一小片蒜笑了笑,这还是自己第一次种这么少的蒜呢,以前家里如果栽蒜的话,总得栽上三分两分地的,要不然,只怕冬天还没过去,这大蒜就都被吃光了。

    当然,徐毅对大蒜和生姜的期待还是相当高的,从樱桃和青菜的结果来看,这大蒜和生姜起出来以后,味道应该也相当不错。

    徐毅准备如果这次实验成功,就打算把所有能用空间种植的材料全都在空间内自己种植一遍,毕竟市场上买来的调料味道不如这个不说,更是各种各样的假货屡禁不止,自己可不希望自己的店里面会有这些东西出售。

    徐毅把之前买来的那个土壤采样器找出来,直接在杆上面装上那个直径十厘米的头子,旋紧之后,就在蒜地的旁边旋了下去,然后把采出的土样去掉,之后再向下重新旋转进去,一直到把这个坑挖到一尺多点儿才停下来,如是反复,挖了足够自己栽下生姜的坑穴才停了下来,再找了块空地,在地上旋了个同样规格的洞穴才把采样器给拆开,重新装好。

    徐毅如此做纯属出于无奈,自己没有姜夹,在仓房里也没找到这东西,老人家以前很可能种过生姜,家里没置备这个家什。

    没有姜夹,自己无法完美地做出姜窝,只能用这个采样器将就着弄了,幸好自己要栽的生姜不多,要不然,只怕就是不知道这样的话,这生姜长势会怎么样了。

    坑做好以后,徐毅就把生姜小心地放到窝子里面,让上面的那个小芽头朝着下面立在坑边上,这样做可以增加以后的姜块长度,然后徐毅想着坑里面培上三四厘米的土就随它去了。

    徐毅直起腰来,看着眼前更少的生姜,不由得想起以前的两句老话来,这还是以前栽生姜时候,干爹跟自己说过的。

    第一句是“姜够本”,就是说这老姜种下去,肯定不会亏到了,如果发芽,肯定会长出一大坨的生姜,而这个都是当年新长出来的生姜,至于老姜,这都在小苗出土以后,直接再挖开这根部被从土里挖出来了,有趣的是,当时栽下去的生姜多大块,这挖出来的就还有多大块,所以这种姜总是不会亏掉本钱的,就算没长新姜这姜母该多大还会是多大,这叫“姜够本”!不过这话传来传去,以讹传讹就一点点地变成了“将够本”或者是“刚够本”。

    其实对于这两点,早在元代时候就有农学家把这个特xìng给记下来了,王祯在《农桑通诀》里面写到:“四月爬开根土,取姜母货之,不亏元本。”

    当然这种做法在很多地方现在还有这样干的,而徐毅把这生姜芽头朝下栽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其实这不过有样学样,照着当年老道的种植办法学着做就是了。

    只不过自家栽的生姜很少,徐毅虽说这样种过生姜,可是就连姜芽也没取过,更不用说取姜母这活儿了。

    第二句话叫“姜是老的辣”也是指的这块老姜的味道更浓。本地吃生姜大多吃鲜姜,只有留种的才挖老姜,相比较而言老姜纤维增多,味道比鲜姜更加辛辣得多。

    种着生姜,徐毅想起从前,鼻子仿佛也被这生姜的味道呛到一般,有些酸酸的。

    只是这生姜毕竟比较少,一种就是一大块,一共二三十块,连半条垄都没栽下就已经就完事儿了。

    徐毅没有冒然地直接给这些姜蒜浇水,毕竟看着这两种东西根本就不是用种子种植的,这个只怕会再有些出入,还是先做个实验再说,而这也是为什么徐毅在地上单独地打了个坑的原因。

    徐毅去“浴盆”边上打了一桶清水拎着,再带着特意留出的一瓣蒜和一块生姜走到刚刚打好坑的地方。

    把生姜栽到坑里面,培好土,徐毅又让出差不多一米远的地方,在地上挖了个坑,直接把大蒜栽了进去,再拎着桶,都给浇了半桶清水上去。

    两棵嫩芽很快破土而出,向着上方迅速生长起来,大蒜是老哥一个单打独斗地穿出一棵青蒜,很快长到接近半米高,然后抽出一根蒜苔来。

    而那棵生姜显然不止是这样,同样是一根姜苗长出来以后,也是迅速长大分蘖,很快地从那从生姜的根部长出一个差不多有一尺多长,周身包着一层如同一层贝壳一般的小叶子紧紧地扣在上面的一根花穗,这差不多有四厘米长,有些像是松树塔一样,周身生满了绿sè鳞片的花穗,一朵朵紫sèsè的小花,散发着浓郁的生姜味道。

    徐毅看得目瞪口呆,这什么情况?

    。。。

0169 蜂蜜() 
在徐毅的印象里,根本就没看到过生姜开花,他小时候问过干爹生姜什么时候开花,干爹跟他说过,这东西不会开花,也没有听别人说过生姜开花的事儿,徐毅也就以为这东西真的就不会开花了。

    徐毅入学的那年秋天,每到黄昏时分,总有个年轻人骑着车子,载着两大桶的花在到大学城里的各大学校附近贩卖,两块钱一枝,很受各大院校女生的青睐。

    徐毅看到那花的叶子、杆子长得非常像生姜,顶部长着五六朵洁白,看上去非常柔弱的小花,卖花的还跟旁边买花的说这东西叫姜花。

    徐毅上大学以前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花叫姜花,所以就以为这是生姜的花,只是在奇怪自己家的生姜为什么不开花。

    回到宿舍跟几个人说起这东西,直叫这城市倒底跟农村不一样,连生姜的花都能拿来卖钱了,不过也奇怪以前自己家种的生姜怎么从来都没见着过开花,是品种不一样的关系么?

    早知道这东西都能赚钱,还不如让村里人换个品种,这是收姜卖花两不误,也算是条生财之道嘛。

    徐毅刚说完,就被严培民一顿笑,听了严培民的解释,徐毅才知道此姜花非彼“姜花”,这种开着白花的姜花状若蝴蝶,所以又称蝴蝶姜、白蝴蝶花,还有个有个极美的名字叫做夜寒苏,是蘘荷科姜花属的淡水本植物。

    生姜虽然也是蘘荷科的植物,但是却是姜属植物的总称,这东西跟姜花没太大的关系,严培民也说生姜根本就不会开花,徐毅对于严培民的说法觉得可信度更高,毕竟川蜀之地自古就是生姜的主产区之一,那里的人都说没有花的话,那这生姜真的应该是不会开花吧。

    姜花的味道非常香,非常清,跟这货这种**般浓烈的生姜味道完全不同,就算让徐毅只用鼻子来想,也能知道这东西是生姜的花朵了。

    对于这种完全陌生的东西,徐毅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这东西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虫媒花还是风媒花,又或者干脆就是自花授粉的植物,不过看着有蜜蜂飞来,徐毅心想这东西或者是虫媒花吧,不过这东西酿出来的蜂蜜是不是会带着一股子生姜味道,徐毅根本毫无所知。

    大蒜自然是不会开花的,只是那蒜苔上面的脑袋会越长越大,不过这东西会吸收养分,导致下面的蒜头长不大,而且蒜苔还是一种难得的美食,所以农民一般除非是没时间打理,否则绝不会任由着这东西自己变老浪费掉的,不过就这么一棵,徐毅也想看看蒜苔这东西长到最后会变成什么样,所以也就随着它长去了。

    徐毅最后走到蜂箱附近,嗡嗡嘤嘤的蜜蜂不断地从巢门进出着,再也没有什么蜜蜂在蜂箱外面做脾之类的事儿发生,也没有蜜蜂在蜂巢门口拼命扇风什么的,想必这蜂箱里面的温度应该还算可以吧。

    徐毅这才放下心来,走到蜂箱边上,把五彩布上面不多的的死蜜蜂清点一下,记住数量,然后弄到地上。

    等着徐毅再走到工作台边上,看到那些蜂脾里面的蜂蜜都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一些被咬得有些破破烂烂的巢脾。

    徐毅拿着起刮刀,把这些巢脾都给割下来,然后全都装到昨天的那个装着蜂蜡的铁桶里面。

    毕竟这东西再多些就可以拿来融蜂蜡用了,蜜蜂制造一斤蜂蜡差不多要消耗八斤的蜂蜜,如果这么白白地扔掉岂不是浪费?

    割蜂蜜也会割出许多的蜂蜡盖子呢,不过总的算起来还是少了点儿,这还是攒起来,留着下次再说就行了,而且这还需要加热设备呢,这空间里面可是没有足够的电力,只怕自己的电饭锅都带不起来,看起来下次还真得再去找个地方去买个五百瓦的电炉子才行吧,想想啥时候自己这还真得再买些太阳能电池组回来才行。

    不过这些事儿都不急,徐毅准备打开蜂箱来取蜂蜜,自己对这个可是心仪了好久呢。

    打开蜂箱之前,徐毅想了下还是再检查了下蜂箱,生怕这万一有蜜蜂飞进去那不小心可是挺危险的。

    蜂箱下面的巢门都被徐毅挡住了,上面也被盖了起来,所以倒也安然无事,掀开上面的盖子时候,从盖子的通风口里面飞出几只蜜蜂,显然这几个小东西是想要钻到蜂箱里面去偷蜂蜜的。

    看到这样,徐毅放心下来,把摇蜜机和过滤桶什么的都拿过来。

    随着书看多点,上网看到的东西多点,徐毅越觉得自己这些东西买得真的非常便宜。

    可以说朱之文他们买东西时候买的都是最贵、最好的东西,就像这摇蜜桶都是全不锈钢制成的,而且这东西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摸上去更是感觉非常厚实,想来也不是网上那些便宜货sè。

    那个过滤桶也差不多少,也不像网上那种只是装了层细孔筛子就算完事儿了,这过滤桶打开盖子,除了上面这层跟网上那种差不多少的一层粗筛子一样的不锈钢滤网之外,下面还装着一层网眼非常细密的滤网,显然这个只怕大点儿的花粉颗粒虽然能通过上面那个筛子,却一定能被这个过滤网给过滤出来。

    这些东西都很长时间没洗了当然为了安全起见,徐毅直接带着几样东西出了空间,拎着到厨房去仔细地清洗起来,一连洗了好几遍,直到这些东西洗出的水都变成清水之后才带着再进了空间,找了块板子垫在下面,放在那里晾晒起来。

    这采蜜的事儿是容易,不过徐毅现在还缺东西呢,热水问题不大,大不了自己在外面烧好水拎进来就行了,只是这两个蜂箱至少也得摇出来四五十斤的蜂蜜,这总得有东西装才行吧。

    看来自己这明天还得再跑趟食品市场,再去买些食品级的容器才行,毕竟随便弄个桶装了,谁知道这桶里面会有什么东西溶解到蜂蜜里面呢。

    这蜂蜜想必品质应该极好的,自己要送检自然不能让这东西这么引人注意才行。

    幸好只要一个桶就够了,不对……

    徐毅突然意识到,自己光想着找个桶来把这蜂箱里面的蜂蜜装起来,没想着别的,自己毕竟经验不足,没有准确地估算过自己这蜜蜂的产量。

    蜜蜂的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