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发芽的铁树差不多少。
徐毅饶有兴趣地盯着这菠萝看着,就见着它跟吹气球一样以肉眼可及的速度一点点长大,一直长到鹅蛋大小,这菠萝长大的速度才慢下来,菠萝眼一个个裂开,从下而上一层层地伸出一朵朵紫红色的小花,花心里面散发出阵阵浓郁的菠萝香气。
看着这个,徐毅若有所思,如果真的有菠萝蜜这种小品种的蜂蜜,想必也该是带着浓浓的菠萝香味儿吧。
吃过菠萝,可菠萝开花还是头一遭见到,徐毅倒也觉得挺新鲜的。看了一会儿,除了菠萝又长大了一些之外没什么更多的变化,他才回去捡起地上那个仍然没有任何变化的冠芽拿了过来。按着之前的那个菠萝叶子伸展的距离,再空出差不多的距离,也不去清理残余的果肉,就把这个冠芽直接栽种下去,照样浇上了水。
跟之前那棵一般无二,这棵菠萝也很快长大,开出一朵朵小花来。
不用清理残留的果肉,倒是能省去徐毅大半时间,倒是让他的时间变得充裕了许多。
徐毅转身回去把那些菠萝的冠芽全部挖下来,按着之前确定好的栽种距离全都栽种下去。行距和株距相仿,不过每两行菠萝中间,徐毅还额外多留出半米左右的空地当成过道。两百株菠萝实在没多少,就算徐毅栽得这么稀疏,最后也只栽了很小一片,估摸着三分地左右。
徐毅也很清楚,自己是真心不懂,不知道菠萝种植密度才用了这样的笨方法,想也知道真正大田菠萝种植密度肯定不至于这么稀疏。
如果还是按着这个密度大田种植,果子大小跟自己之前买的相仿的话,一亩地菠萝估计也就四五百斤,这可是远不及自己查到的数据。要是大田种植也是照着自己这样的密度,估计市场上菠萝价格不会比樱桃便宜多少,菠萝也肯定会继茶叶蛋之后,进入台省人口中,我们吃不起的东西之列。
显然自己肯定种得太稀疏了,不过也无妨,自己目的不一样。再者空间里还有空地,就算留的空地真不够,自己还可以再砍些树接着拓荒。毕竟木料现在算是备足了,没必要再接着种更多树了。
确定这些菠萝没什么更多的变化,徐毅就弯下腰伸手拨开菠萝下面的叶子,低头在叶子间仔细地查看着。
跟开花结果相比,徐毅更重视菠萝上发出的那些小芽……长在果柄上的裔芽和叶子之间的吸芽。
裔芽还好说,就长在菠萝叶柄根部和菠萝底部的那些小叶子中间,每株上面也没几个。不过吸芽就比较隐蔽了,都是长在叶腋里,必须得扒拉开菠萝叶子才能找到。
菠萝叶子本身硬邦邦的,两侧还密布着尖锐的小刺,恍若一根根披拂着的锯条,不小心蹭到肉,直接就是一条白线。徐毅也就仗着自己体质非凡,不太拿这个当回事儿,敢穿着短袖来翻菠萝叶子。要是普通人这样打扮,哪怕钻苞米地,两条胳膊回头也得多出不少皮肤抓痕症一样的红印子,更何况是菠萝。
徐毅只随便翻了两棵菠萝,确认有吸芽存在就作罢了。
这两棵菠萝上的吸芽比较少的一棵上面只有五六个吸芽,多的一棵差不多能有十个。
不过不管是裔芽还是吸芽都刚长出来,看上去比米粒大不了多少,异常的纤细柔弱。徐毅可不敢伸手去摸,生怕一不小心给碰掉了。
不过根据看来的资料,徐毅也知道只有等着菠萝开花结束才是吸芽的盛发期,可能还有些吸芽没有发出来。不过菠萝根据品种不同,花期有十几天到一个月左右,自己也不知道这神湾种开花要多久。也许明天后天再看,除了这些芽都能长大以外,也许还能看到更多的吸芽呢。
当然,如果是为了收获菠萝,果农发现的第一时间一定会把这些芽统统干掉,说不定还会像种烟草喷洒一些抹芽剂之类的农药,抑制这些芽的发育,省得它们跟着菠萝争夺营养。
不过菠萝结果之后植株很快就会枯萎,还是要保留大量种苗来继续生产,所以在除芽和留芽方面还得做好平衡才行。
看资料上可是写着那些果农哪怕为了繁育菠萝苗,可能最多一株菠萝还会留上两三个吸芽,或者裔芽,多余的才会抹掉。
不过到徐毅这里,很显然是不会去清理这些小芽了,他可是不怕这些芽影响菠萝的收获,要是不长菠萝,每棵能长出几百上千个芽才好呢。
当然,这也只能想想,不过哪怕只有这些芽,按着现在这个密度种植的话,估计下一批至少能够四五亩地的。就算按着之前的结果来计算,那一批至少也能收获上两三千斤。
按着现实时间半个月计算的话,估计店里如果一天只消耗一两百斤,这规模也就差不多了。当然,如果消耗再多,那自己就再想办法接着扩繁就好了。
毕竟,店里还会削下来菠萝头,哪怕不像这样削得这么好,总还多少有些能够栽种活的,想必这也能减少自己育种的麻烦吧。
徐毅摇头叹了口气,觉得自己不会组织培养,要不然哪儿用得着这么麻烦。
只要有那么一片叶子,估计一下子就能繁育出足够自己用的菠萝苗了。不过话也是这么一说,毕竟有这么个空间,哪怕不会组培最多也只是麻烦点,总的来说还是挺省钱的。哪怕买了这么多菠萝,这成本没准儿还比自己组培低多了——毕竟,设备、培养基什么的哪儿样不得花钱。
买来一堆东西,如果只繁育这么一次,这成本搞不好比自己买这些菠萝还要高。那些挖掉冠芽的菠萝开业以后还有机会拿出来,只说自己空了削出来的也不会有人起疑,这成本转嫁以后根本就相当于一分钱都没花!
0468 主食()
徐毅本以为这得像人家在花盆里栽种,得清理掉冠芽上的果肉。虽说空间里面没有细菌,不会导致腐烂,却也不知道留下太多果肉会不会影响冠芽生根。既要把果肉清理干净又不能对冠芽损伤太严重,那样只怕就是在空间里面,也可能栽不活。要是栽种菠萝就得花上那么一天两天的时间,再回到沿江就不知道几点了。
如果没有肖璃,出不出去倒没太大区别,回不回沿江也根本没什么必要。可是现在就只能从村子里再坐车回去,折腾太久的话,搞不好回去就得晚上了。
栽菠萝当然不费什么事儿,不过就是挖个坑填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
总有人说做菜麻烦,平心而论做菜麻烦么?其实一点儿也不麻烦,麻烦的是选料、清洗、切菜这些备料的过程。至于真的下了锅,不管是出于味道还是火候,做什么菜,需要时间都是固定的,甚至有的菜连翻炒、看着都没多少必要,能有多麻烦?当然,你要非说那种雕刻摆盘就得几个小时的……你不知道养鱼还是种菜都是按月算时间的?更何况,做个菜都几个小时,那菜不真的像电影里说的——都臭了呀。
结果还是让徐毅感到高兴,冠芽只需要挖下来,完全用不到清理。耗时最久的工作省去了,剩下的就完全花不多少时间,菠萝全栽完都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肖璃也没在沿江,自己只要在她回去前直接从空间回去就好,也省去了路上周转的折腾。
徐毅大致算计了一下时间,定了个闹钟,也就安心在空间里忙活起来。
徐毅四下打量一番,空间里面种得满满当当的,没剩多少空地了。他也想着,干脆就趁着这点时间在这些空地上种一批玉米。这样最晚后天晚上也就差不多能收获了,估摸着到时候现在这批菠萝都还未必能收呢。
打定主意,他就拿个竹匾去装了些玉米棒子端回来,蹲下身子搓起玉米来。
这次种的玉米主要还是想着自己在空间的时候拿来吃的,每天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花费在空间里。别的不说,这光是吃饭,一天就差不多得有外面的十天半个月的量了,一袋大米根本吃不了几天就见底了。全靠买来吃,不止是麻烦,就算自己也挑着实惠的大米来买了,一袋子也一百多块接近两百块钱,开销着实有点大。
反正自己马上就动手弄晒场,正好在晒场的边上留出一块地方把各种碾米、磨面的机器装起来。趁着现在这个空当种些玉米,等机器安装完,正好这些玉米也熟了,加工些玉米碴子和玉米面代替大米,这样也能省下不少钱来。
空间里面蔬菜不缺,不过能当主食的真没什么东西。
虽然老话说“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可也不能顿顿光靠吃土豆、地瓜这些东西呐。就算空间出产的味道好,很可能营养也更高些,那也不能完全代替了米面的功能。
作为传统的农耕大国,国人对于米面的追求,或许早就印在基因里面了,对于米面的渴望远胜过对营养和热量的需求。真的没菜又实在饿了,弄点儿酱油拌饭都能吃下去几碗;但是没饭光吃菜,那就算大鱼大肉吃撑了,回头也还会觉得缺了点什么。
徐毅倒是想过种些别的东西,不过手边的种子基本上都是老人家留下来的,林林种种几十种,大半都是各种蔬菜,真正能当主食的,可也就只有糯玉米勉强能用了。
他倒是有心去买点普通玉米什么的,不过省城总归是座城市,除了去专门的食品批发市场或者农产品批发市场,多半也只能找到些成品,真正能种的,或者也就是用来发芽苗菜、或者做豆沙馅料的各种豆子。这些东西不能拿来当主食,最多也就是煮饭时候加点儿调剂之用,自己也真的不缺这些东西,老人家留下的各种豆子,自己到现在也没全种下去过。
而且市面上能看到的,哪儿会告诉你这是什么品种,超市的杂粮区最多也就能看到产地,根本也搞不清楚是什么品种,甚至连什么时候产的都不知道呢。而且不用想也知道那些东西看起来个大饱满光鲜亮丽,想来也都是些杂交品种。就像货架上那些所谓的“草鸡蛋”,曾经不都统称的“洋鸡蛋”,又哪儿来的散养鸡能下这么多蛋?
更何况自己还真没在那里看到过带壳的稻子,除了玉米碴子玉米面和玉米片,根本就没见到过完整的玉米粒。
去买杂交种子徐毅自然是不肯的,不考虑成本因素,还得考虑每次都得重新买种子,太麻烦了。自己留种肯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情况,再长出来的肯定也是乱七八糟的。不到被逼无奈的份儿上,徐毅实在没兴趣再去玩什么选育的事儿。
糯玉米就糯玉米吧,反正也就是加工麻烦点儿,如果机器过热就容易粘机器,甚至烧糊了,煮饭什么的也容易糊锅,至少还能填饱肚子。
至于别的,可能最多也就是弄点豆粉,炒些芝麻什么的配合着吃就是了。
徐毅也不由得想着,自己还是尽快回家一趟才好,当初那个卷轴自己慌乱中没拿出来,或者也能找到解决自己上次昏倒问题的症状吧,更何况常规的普通玉米种子自己还是可以回村里找到的。
村里不少人家大田可能种的还都是杂交玉米,虽然说很多自留种有着味道好等等诸多优点,但是大田农作物总归是大半都要卖掉的,最终还得靠产量来说话。在大量使用化肥的前提下,杂交种比自留种的优势大太多了。自留种的话,一亩地伺候好了,风调雨顺最多也就能产个八九百斤玉米,可是换成杂交玉米,一亩地轻松地上千斤,谁还会跟钱过不去呢。
如果杂交种能留种的话,可能想找点常规种的玉米还有难度。不过这不能留种的特点,也使得有些旱田少的人家,又或者在自留地和菜地种点玉米自家吃的,往往都是种的自留种的玉米。
毕竟这样的,多也就是种那么几分地,少的甚至也就种那么几十上百棵。为了这点地年年买种子太麻烦了,反正自己也只是种点自己吃外加着够养点鸡鸭就是了,根本就不看产量了,而且常规种的玉米味道也更好。所以这些人家多少都会留点常规玉米种子,自己回去跟他们要点就行了。
至于水稻、小麦什么的,徐毅就没办法了。
早些年村里水田本来就没多少,种的倒都是自留种。随着这些年水稻价格提升,村前那片地基本都改成水田了。而常规稻同样也是产量不行,所以一点点地都换成了杂交品种。
而且不像各家的自留地大半都是自家山边开出来的,虽然玉米是风媒花,可是各家地块不在一起,天然地存在着隔离带,所以自留种的玉米种子还能保持着纯净。
水稻同样是风媒花,可是村里的水田都集中一片,这么多年下来,哪怕有谁还是自家留种的,也都一点点杂化着,就算真的没换种子的,这么多年下来肯定也不能再用了。
现在,除了有些人家为了酿酒、再加上还要做些年糕什么的,还会自己留些粘稻子的种子以外,自留种的常规水稻早都没有了。
至于麦子,联产承包以后多少年都没人种了,想吃面粉买点就是,田里冬天还是种油菜赚得更多。村里到县城路边大半也都是农田,徐毅都好多年也没看到有种过小麦了,冬天即便不是种的油菜,往往也是种的棉花。至于夏天,早些年还能看到有晃动,这些年玉米价格涨了,一眼看过去,齐刷刷看不到头的全是玉米。
所以,徐毅也不知道哪儿能搞到常规种的这些东西,省城这里没什么路子,自己买机器的时候倒是看到那里有些籽种商店什么的,不过想也知道肯定都是些杂交品种,外带着也肯定是蔬菜种子是大头,不大可能有这些常规种卖。
网上倒是真的随便找找就是大把的自留种,不过徐毅倒是真的没动过在网上买的念头。毕竟自己在花鸟市场买的紫椴种子发芽率都那么低,网店就更不用说了。自己也看到不管是草莓种子还是玫瑰种子都有得卖,搞不好买点水稻种子,收到一包稗子什么的都不奇怪。自己也看到论坛说了,买种子即便是特意避开,你也躲不过大宿迁的劫!
当然如果不急,倒不是完全没什么希望。
自己秋天要去农大,这么大的学校,肯定会有育种基地。不管是当成亲本或者实验材料,甚至仅仅是保种的任务也应该不缺这样的地方品种,想必以后还是能有机会搞到这些。
他甚至还想着,以后有钱了,再买个榨油机。反正不管是花生、芝麻和黄豆这些油料作物空间多少都有种,想吃什么榨什么。这样空间里面大半的东西都能自产,剩下或者也就只需要买点调料以及肉类什么的,那样这空间里还算得上不愁吃喝了。
0469 擦子()
全本 。,最快更新道田最新章节!
想这些,徐毅不由得耸耸肩。这粗茶淡饭真不是国人餐桌上主人客套的的说法,自己这是真的准备吃粗粮了。不过不管怎样自己也得对付这么一段时间,等到店里有了盈利再想着改善生活的事儿,这段时间还是能省就省的好些。
说来想买脱粒机之前徐毅也想过一个问题,自己要不要动手做个手工的玉米脱粒器,毕竟这个完全不用钱买,自己就能做。不知道别的地方管这东西叫什么,自己村里是管它叫苞米擦子。但凡有旱田要种玉米的,家家户户基本都必备这么个物件儿。
苞米擦子制作的材料只要那么一根两尺多长,七八公分见方的硬木外加点一点钉子、铁条就够了。
木工的工具也齐全,做起来不费什么劲儿,毕竟这东西的做法十分简单:先在木头正面沿着长径掏出个半弧形的凹槽,在靠中间的地方凿穿个方孔,方孔下面的位置固定根铁条,让铁条的尖头竖在方孔前面就好了。当然,为了日后方便操作,背面也可以再加工成半弧形,方便着抓手。
用的时候,把苞米擦子杵在地上,一只手扶着,另一只拿根玉米棒靠在正面的凹槽里从上往下滑动,靠着那根铁做的擦条把玉米擦下来。这活儿不是太小的小孩子都能干,也比用螺丝批去捅玉米棒子省力,更安全多了。要是家里孩子多的,赶上搓玉米的时候,个个都抢着苞米擦子,没一个会抢着去搓玉米的。
扶着苞米擦子的手要遮住那个方孔,挡住擦下来的玉米,省得它们溅得到处都是。不过小孩子往往喜欢故意跟大人拧着干,他们最喜欢的是故意把孔漏出来,溅得玉米到处都是,顽劣一点的甚至把这孔对着别人,飞溅出来的玉米粒打到身上还算了,不过打在脸上还是有点疼的,自然也难免要惹得大人一顿呵斥……
每擦一行,再转动一下玉米再擦。不消几次,玉米棒上就沟壑密布,用一根玉米轴来搓,很容易就把玉米粒搓干净了。
徐毅家里就那么几亩旱田,自然也备着一个苞米擦子,自打徐毅记事儿以来,就一直用来着那个擦子。每年冬天农闲时节,他跟老道两个人,也是年复一年地靠着这个苞米擦子把那些玉米全都搓下来。那个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木料的,不过显然也是有些年头的东西了。长年累月用下来,整个擦子不止正面的凹槽,即便是背面都被手摩挲得油光锃亮,泛着淡黄色的光泽,那根钉在中间,用掰直了的马蹄铁做的擦条也是亮闪闪的,半点锈迹都无,顶部更被磨的圆润光泽。
这几年倒是真的没有再搓过玉米了,每年都是村里帮着收了,找了机器脱好粒,扣除成本给他钱了。这几年下来,也不知道那苞米擦子变成什么样子,连能不能用都不知道了。
徐毅也只是想想,最终却没有动手去做——毕竟这空间里面真跟外面不一样。毕竟自己动手搓玉米的时候,还真不是拿来吃或者是拿来卖的,基本都拿来做种子了,这显然不能用苞米擦子。
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新的就比旧的好用,苞米擦子就是这样。
苞米擦子的擦条的角度还可以用手工调整高低,让它适合自家的玉米品种,不过顶部的尖头只有长年累月下来,才能磨去棱角变得足够圆润,用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
农村嘛,只要能自己动手做的东西,基本都不会有人求人去做或者花钱去买。不过毕竟不是哪家都有多称手的工具,所以只能因地制宜,有什么就将就着用了。有时候做个家什把没有圆刨,干脆就找块碎玻璃、破碗碴子什么的把外表刮得光滑就算了。像镰刀什么的,大半挑着合适的栎树砍来,把手的位置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