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把这东西一次组装起来,再搬过去这也远远超出了徐毅的能力。
空间只有徐毅一个人,最多也就是一些简单的设施设备,所有的想法都得依照现有的。
组装好的骨架总面积达到七十多平米,而自身的重量更是差不多有一千斤。这就算是块这么重的石头,想要翻个个儿都够难的,更何况这还是个用木头做起来,面积都有几十平米的架子呢。
光是这架子都够难的,这要是再钉上一层板子就更不用想了。
虽说一层板子不过三厘米,看起来没多少东西,可这也架不住面积大。真钉上去一层板子,这还得两米多木头才行,无疑也使得总重量差不多小三千斤了。
这么重的东西真靠着徐毅自己,只怕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也很难把它给搬起来了。
更不用说他不光要把这东西翻个个儿,还得把它挪到安装地点,这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徐毅可不敢保证把它翻过去还能让它稳稳地落下去。
徐毅走到那片安装场地,在跟那些木垛中间留出来差不多两米的地方划了一条线,这条线就是那地平组装的基准线了。
画好线以后,徐毅就拿过来一些板子,紧靠着这条线铺在了线的内侧。用钉子把板子在地上简单地固定下,随后徐毅就沿着这些板子为界限,在板子的外侧每隔一段距离就用铁锹和镐头挖出来一个个半米见方,一米深的一个个深坑。
等到这些坑挖好以后,徐毅拿着铁锹又仔细地紧贴着木板的坑壁仔细修整一番,随后就把那些没有用上的木方搬过来,每个坑里面放进去一根。
徐毅把坑里的木方摆放到位,使它的一个面紧贴在板子一侧的坑壁上,再确保它笔直地立在坑里,就朝着坑里填进去一些土。
没过多久,这坑里面的土也都一点点地长上了上来。徐毅挖坑的地方本身都是之前打夯过的土壤,所以异常的坚硬,没一会儿工夫这木方也被牢牢地固定在地里。
看着坑里的土长上来一尺多高,足以固定这木方了,徐毅就再到旁边的坑里同样操作起来,很快就把剩下的木方也都给固定在地上。
等到最后一根木方固定好以后,徐毅再回头去巡视了一番,发现最早埋下的一根木方已经如同生根一般牢牢地长在了地里。
徐毅点点头,朝着那两箱意蜂走了过去。
他当然不是想要检查蜂箱,他拿着工具小心地把蜂箱周围的钢管架子给拆开了,随后就把那些所有要用到的钢管夹具之类全都搬到了那些木方中间预先留出来的一块空地边上。
先在地上铺上一层木板以增加抗压力以后,徐毅就把那些钢管重新组装起来,在上面重新搭起来一个差不多四米多高的架子。(未完待续。。)
ps: 实在抱歉,中秋出趟门,回来本想更新,结果单位通知要考试,每个星期都要考一次,缺考扣五百,通不过扣三百,通过才发一百,挺无语的……而且一百分的卷子,九十分才算及格。忙活几天,总算今天有惊无险。好吧,钱还在其次,这通不过的话脸面过不去,所以真心没精力写东西。这章还是晚上现写的,嗯,这个月看这样也没办法稳定更新了,实在抱歉。
。。。
0403 倾倒()
单靠人力没办法稳妥地控制框架的安放,所以徐毅一早就打定了主意,想要靠机械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这近乎不可能的任务。徐毅在架子搭好以后,直接把拉链式起重机从滑轨上面拆下来,固定到了架子的顶部。
自己那个拉链式的起重机的限重为八千斤,就算真的全靠着这起重机吊起来这两三千斤的重量都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儿,更何况这只要挂在远端,靠近架子一侧还能承受一部分拉力,最终起重机上面承受的拉力还用不到这么大,所以徐毅完全不比担心这起重机拉不动架子的问题。
当然,虽说起重机吊起这架子轻而易举,不过只靠着它能拉起架子,可是却也向下以及向前方向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和拉力。只靠着几根钢管也很难保证这架子不会向前方滑动,更不能保证它不会向前倾斜过去甚至直接倒塌,所以徐毅之前的那些工作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处的。
埋在地里的木方最主要的用处就是用来防止组装好骨架和钉上下面一面板子以后,在这框架放倒下来的时候会向着起重机方向滑动,而且还能在必要的时候,在上面铺上板子当成脚手架来使用。
同样的道理,因为受力角度的影响,即便只钉好底面,在这木框放下来的时候,这向下的拉力外加着架子本身的重量,很难靠着几根钢管就能保证它们不会压到下面的泥土里面。
前后受力不均,这也必然导致组成架子的钢管很容易向着前方拉弯,甚至因为受力过大而失去平衡而倒过去。
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徐毅也同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除了在架子底部的钢管下面全都垫上木板以减小钢管对地面的压强以外。徐毅还把钢管靠近木垛方向的一端全都插在相邻的木垛底下。这样除非能把钢管拉弯或者是把这堆木头撬起来,要不然这架子肯定翻不过来。
同样,为了增加架子的框架中间部位更是除了留下一根钢管备用以外,再把那些多余的钢管和卡扣全都给加在架子上面,斜着拉住以避免因为拉力过大钢管弯曲,甚至把卡扣拉断等意外的出现。
老话说得好,小心驶得万年船。
毕竟几千斤的重量,这要是真在组装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很可能就得把自己拍在这板子下面,砸出个好歹来。徐毅可没想尝试下自己是不是功力大增,能一头撞破这板子,撞断这枕木从上面钻出来。这相当于地震时候楼板塌下来砸在头上那种滋味,谁知道真出现这样的情况,自己还有没有命能从空间里面出去?
只怕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徐毅可不想一直小心,最后却落得个这样的结果。
看着架子上面的那些空档,徐毅有从木垛上面搬过来一根根湿木头塞到里面。这样一来能够增加这架子本身的重量,同样也能对架子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
直到架子上面的空间全都塞满以后。徐毅伸手用力从侧面推了一下架子。
看到架子稳稳地立在地上,纹丝不动。徐毅这才放心地拿过来扫把,把木桩附近的地面清理了一遍。那些浮土清理干净以后,徐毅拿过来一些木板,沿着那些木方通长地铺了一溜儿,这才开始正式的组装工作。
徐毅搬过来一根木框的长边,看了下方向,然后把它摆在地上。再把它翻转了一下,使它一个边紧靠在那些木方上,而燕尾槽的开口也朝向外上方,随后就把木框两个侧面的短边搬过来,同样对准方向以后松松地卡在了底边上面,再用绳子固定在相邻的木方上面,省得它们倒下来。
两个侧边摆好以后,徐毅把剩下一条侧边调整好方向,直接搬到了木方的上面,再爬到架子上面把它两端的榫卯同样也跟两个侧边结合起来。
木框组装完成以后,徐毅用力敲紧这木框,确定这侧边不至于从两个堵头上面滑落下来,徐毅就从架子上面爬下来,踩着梯子把两边的榫卯同样也给敲紧,把边框给组装起来。
当然,出于之前的原因,现在两个侧边还不能固定住,徐毅只是把上下两个方向敲紧以后,就暂时停了下来,准备安装那些枕木和横撑了。等到枕木和横撑全部安装完成,这还得再把两个短边拆下来,再加装上那些横撑才能再组装到骨架上面。
毕竟这是垂直安装,不可能像在平地上面把枕木和横撑摆在边框上一起组装。
徐毅拿起靠近最边上一根枕木,把它竖起来对准边框摆放在边框上面。枕木两端的燕尾榫刚好虚搭在对应的燕尾槽里,又不至于镶嵌进去,随后徐毅让开枕木上面那些卡槽,再用一根绳子把它跟相邻的木方简单地做了下固定,以避免在后继的安装过程中这枕木从框架上面掉下来。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
徐毅再拿过来跟它相临的那根枕木,再把两者中间的那些横撑拿过来。把枕木同样抵在木框上,再把那些横撑用两根枕木对应的凹槽卡住,这根枕木也就刚好能卡在边框上对应的凹槽上。
再把后一根枕木同样用绳子简单固定以后,徐毅就拿着锤子轻轻敲击在之前安装的那根枕木两端的燕尾榫上,使它在边框的燕尾槽里镶嵌进去一点儿,使它跟边框结合得紧密一些,能够更好地承担重量和推力。
这样,就可以避免装到后来整个骨架从边框上滑落下来,那样可就前功尽弃了。
同样等到第三根枕木装上去,简单地固定以后,徐毅就把第一根枕木上的绳子拆下来,再把它和第二根枕木也都向燕尾槽里再敲进去一些。
如此反复操作。等到最后一根枕木安装好的时候。已经有大半枕木都已经完全地敲进了燕尾槽里面。
毕竟上上下下地折腾着。徐毅早都被折腾出一身的汗来,不过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徐毅简单地擦了把汗,随后再爬上爬下地,把剩下的枕木的榫头全都给敲紧了。
徐毅这才把边框两面的短边拆下来,把那些对应的横撑同样安装好以后,这才把它们给组装起来,确定整个骨架各处的平整以后。徐毅直接用木条钉在边框四个角上那些小孔里面,整个骨架也算真的大功告成了。
为了让整个骨架结合更加紧密,徐毅拿过来凿子和锤子,在每根枕木的两端竖着劈进去,在上面凿出一条木缝,然后用薄木片砍成一片片窄木楔镶嵌在这缝隙里面,直接把榫卯加固了一遍。
再把木楔高过枕木的部分清理干净以后,徐毅就拿着跟榫头形状一样的梯形木块镶嵌在燕尾槽里面,把枕木外面剩下的两厘米的凹槽给填平了。
再把木块高出钼矿的部分修整掉,徐毅拿过来一块块跟木框宽度一致。厚度刚好为一厘米的木板。让木板跟边框完全对齐以后,徐毅直接用钉枪把它们钉在边框上。把朝向外面一侧给封了起来。
同样再把两个侧边没有修整的部分钉上一层同样为一厘米的板子,再用钉枪简单地对那些横撑做下加固,这样整个骨架也就算彻底地组装完成了。
接下来的事情倒是简单得多,徐毅直接上到架子上面,托举着之前留下的那根钢管放在骨架外侧,两端比对着直接绑到靠近上面那根边框上面。为避免钢管移动,徐毅还在钢管途经的那些枕木上面同样用绳子也给固定了一遍。再用钢丝绳穿在钢管里面,把留在外面的两端搭在一起,牢牢地用卡扣卡住以后,徐毅就把钢丝绳挂在起重机上面的钩子上,直接也用绳子固定住,省得它滑脱出来。
之后,徐毅拿过来板子贴近下面一根边框开始,自下而上一条条地紧挨着把它们钉在枕木上面。
这活儿琐碎一点儿,不过倒是一点儿技术含量也不高。
为避免每条木头的接头都在一个地方,除了让每块木板接头的地方都处在枕木正中间以外,徐毅还在一条板子钉到头以后,再从那一端开始顶着侧边的边框反着向回钉,把接缝全都给错开了。
一直钉到枕木绑着绳子的地方,徐毅停下来,把这些绳子往高再给挪了一些,接着钉了过去,一直到站在地上抬手都已经很难再往上钉的程度,徐毅才把所有的绳子都给解开,爬到架子上面拉动着千斤顶,把钢丝绳绷紧到合适的长度。
现在该是让这骨架稍微倾斜一些角度的时候了,徐毅伸手抓住架子,后背靠在抵在架子上的枕木上,双脚蹬在架子上的一根横撑上,用力地蹬了一脚,就感觉背后的架子一点点地向外倾斜过去。
等到架子的重心移到了底边外侧以后,这架子就径直地向下倒去。
徐毅觉得身后一空,就看到起重机前面的挂钩猛地一震,直接把钢丝绳拉住了,而木框受到拉力,也终于停了下来。
感觉没什么问题以后,徐毅松了一口气,直接拉动起重机的拉链,把前面的挂钩往外放了出去,使得这没有钉板子的木框继续往下降了过去。
等到前面工作区下降到合适的高度,徐毅停下手来,再去拿着板子钉在木框上,等到工作面又太高以后,就再把起重机往下放。
如此反复,徐毅总算把底面钉到最前边,只差绑着那根钢管的地方,才停了下来。(未完待续。。)
ps: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所以十月没办法更新,不过九月也太忙了,嗯,实属意外。如果可能的话,这个月等我把年底这摊烂事儿都处理完以后,尽可能地多更些吧。
这周想要保持天天更新都难,休息了一个月,外加着单位昨天评审刚通过,单位压了小一年的事儿肯定还有一大堆,所以更新可能很难保证,万分抱歉。
至于说太监烂尾,这事儿我倒是真心不会,毕竟难得写一本书,总得善始善终——这也是咱做人的根本嘛。
嗯,想想也够慢的,这开个店都开了一年多,嘿嘿……
感谢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大家的支持吧,谢谢。
。。。
0404 完工()
回到脚手架边上,徐毅拉动起重机,把组装好的板子再次放倒在地。
组装之前,虽说调整过枕木之间的距离,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徐毅有把几段钢轨和带锯底座都搬到枕木上面连接起来。重新确定了下枕木上的标记,确保能够跟那些固定螺栓的孔能够重合起来,才把这钢轨都拆开搬走,准备给枕木钻孔。
徐毅用一根差不多三五毫米粗的钻头装在电钻上,用钻头抵在那些钢片的螺丝孔中央,双手握住电钻的手柄向下压在枕木上面。
保持钻头垂直对准枕木,徐毅扣下了板机,就见着钻头嗡嗡作响地钻进了枕木里面。
一直到钻头差不多全都钻到枕木里面,徐毅松开扳机,把钻头退了出来。
毕竟是硬木,厚度也比较大,这跟之前的垫片还不一样,这枕木固定在这里已经没法再调整了,所以徐毅觉得必要的小心还是非常需要的。
这样用细钻头钻个导引孔,之后再上粗钻头,能够更好地保证加工精度降低难度。
导引孔全都加工好以后,徐毅直接换上了跟螺栓规格一致的加长钻头,抵在之前钻好的导引孔上再次扣下了板机。
钻头吃进去差不多十多厘米,徐毅就感觉手上一空,钻头明显往下沉去。徐毅退出钻头,就看到前面的锋刃上带出了一丝的泥土,显然枕木和下面的板子已经彻底钻透了。
钻孔这活儿不算太难,劳动强度也不算太大,不过对于控制的要求就比较高。
毕竟是在硬木上面钻孔。孔径比较大。电钻的功率显得有些不足。用力小了钻头吃不进木头,用力大了这电机干脆就罢工了。
没钻几个孔,这钻头更是变得滚烫,甚至拔出钻头的时候,能闻到一股木头烧焦的味道来。
为了避免钻头过热退火,徐毅只好钻几个孔就停下来歇一会儿,等着钻头自己冷却下来再接着干。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忙活好久,才算把所有的孔给钻好。
徐毅看着没什么问题。就把底板再放了下来。
现在,就只剩上面的面板需要处理了。不过下面一面都钉好了,上面这面还有什么难的?
底下那面还得仰着头从下往上钉,总不会比这个踩在上面钉更有效率吧。
照例,调整着板子长度,避免接头落空以及搭在一个地方以后,徐毅把上面的板子很快就给钉好了。
临近枕木上面那些钻孔的位置,徐毅同样调整相邻的板子宽度,让钻孔的位置尽可能地落在盖在上面那层木板的中间。
不止如此,为了增强这些承重位置的强度。徐毅没使用松木,都是用那些栎木集成材的板子代替那些松木。
同样把板子钉到边上。留着最后一条没有钉上,徐毅才停了下来,拉动千斤顶把板子拉了起来。
这板子拉到合适的高度以后,徐毅再拿着电钻钻到板子下面,把钻头插入之前钻出的孔里,把上面的板子也给钻透了。
只是一层板子没有多厚,所以钻头过热的情况没有发生,徐毅钻得倒是很快。
再用扁刃凿子把钻孔边缘的毛刺清理以后,徐毅就绕到板子正面,拖着装着那个螺栓的袋子,小心地踩在板子上面走到一个钻孔边上。
拿起一根螺栓,旋掉上面的螺帽,徐毅把它大头朝下穿在了孔里,就朝着下个钻孔走了过去。
直到所有的螺栓都插好之后,徐毅就再绕到板子的下面,拿着螺帽把螺栓简单地固定了一下。
徐毅再次拉动起重机,把板子放到了地上,过了一会儿就再拉了起来。
地上就出现一个个圆形的小孔,边上还带着的痕迹——这里就将是螺栓安放的位置。
同样,这螺栓太长,如果就这么直接装在板子上面,地面上还得再露出来差不多七八厘米长,毕竟这东西原本设计的就是要装在下面的混凝土地面上的,靠着这么两层板子和一道枕木实在没办法把螺丝留到够短的程度,跟之前一样,这还得再加上垫片才行。
不过这次的垫片就不用再像之前的那么厚了,这次下面能垫进去的垫片厚度只能有五六厘米。
之前的栎木木方太厚不能再用了,徐毅还得再把它们全都锯薄才行。
拿着木方放到那个小的带锯的工作台上,徐毅返身去拿角尺,脚步却停了下来,他想到另一个问题——栎木这种硬杂木有着很好的力学性质,但始终还是一种木材。
作为跟人类关系最密切,古今中外最常使用的建材或者装饰材料,人类对于木材的特性了如指掌。
木材品种不同,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同以外,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性——具有各向异性材料,顺纹方向与横纹方向有着相当大的差别。
木材的顺纹抗拉和抗压强度均较高,但横纹抗拉和抗压强度就相对低了很多,而且瞬间受力的强度都比长期静态负载强度高了一倍还不止。
之前是临时用用,不用太在意长期静态受力情况。
之前厚的时候问题不大,外加着只是临时用用,不用考虑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