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7月间全部完成签
证,但是,办理这些事务的却只有那少数的几个签证官。面对着那些对未来充满了期待而走
到自己面前的申请者,每个签证官都感到责任重大,但是,他们又不能花多于
10分钟的时
间去面对一个申请个体,也不愿意随随便便地拒绝一个人或者放弃自己的责任,这是让每
一个签证官为难的地方。最可惜的是,大部分申请美国签证的人都没有以正确心态做好充
分的准备,他们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签证官的提问,提问之后又不能有效地回答,有的人就
…134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算回答了,也像是挤牙膏一样,半天什么东西都挤不出来。说实话,要是我是签证官,早
拒了你。但是,我们在无数的签证经验中看到的却是——签证官以极大的耐心继续提问,
不断地引导你。你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签证官,你就能在多么深刻的层面上理解签证。当然,
如果你有机会和一些签证官做私下的交流,你会对签证有更深刻的体会。要是没有这种机会,
将心比心的想一想就明白了。”
我点点头:“这应该是我从美国签证学到的知识之一。但除此之外,我还有另外的体会,
想说出来与你讨论。”
第四节课——了解你的竞争对手,是成功的竞争策略的第一要素。
我接着说:“事实上,签证官不仅不是中国学生的敌人,甚至应该是中国学生的朋友。
而签证之所以难,其实并不难在签证本身,而是难在中国学生的交流能力的差。大多数中
国学生,整整大学四年,只知道埋头苦读,一点点社会交往的个人能力都不具备,甚至连基
的礼貌和常识都没有,但坏习惯却不少。这些人,在毕业后找工作时,也必然到处碰壁。但
是这些人飞弹从来不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反而今天抱怨工资太低,明天抱怨公司没有发展
前景。他们不会待人接物,也不懂得如何和周围的人相处。事实上,要解决签证的问题,只
要一个人找对了方向,专心培养自己的交流能力就足够了!”
太傻笑着说:“Jim,你看,你已经把我要和你说的签证的第三个基本点说出来了。我们
理解了签证的难点,理解了签证官,接下来就是要理解自己了,而这也是最难的一个步骤。
——我在《签证的艺术》中已经说得很明确,签证的艺术,就是交流的艺术,也可以说是
说服的艺术。但是,对于大多数准备签证的人而言,他们是没有机会上升要‘艺术’的层
面的,因为他们在签证中能完成基本的交流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中国人应该感谢这些签
证官,他们在签证中会尽力的引导每一位签证者,跨越语言的障碍,完成这种基本的交流。
但是实在有太多的中国人,连基本的交流的技巧都无法完成。你说,你要是签证官,到底发
不发签证呢?我肯定不会发的,因为即便放这种人到美国去,他们也不会创造什么真正的价
值。”
我点点头,说:“其实,就好像之前提到的,要在短时间说服一个对自己有偏见的人,
要完成这种基本的交流,首先一个要点,就是要主动,对吗?时间本来就很短,要是自己又
不主动说,难道会有任何机会吗?”
太傻笑了笑:“你知道,在以往,中国学生准备签证,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什么吗?就
是用什么‘签证
108问’去准备签证。每个人都告诉自己,我连
108个问题都准备好了,
签证官的任何提问,估计都难不倒我。可是,要是签证官不问你问题呢,或者只问你最基
本的问题,怎么办呀?很多人遭到拒签之后,回来抱怨——签证官什么都不问,我说什么
呀?你看,中国学生的交流能力就差到这样的地步,就好像一次谈判结束了,谈崩了,你的
员工回来告诉你——这不怪我,我准备好的问题,对方都没有问,对方什么都不说,我也不
知道说什么了——你要是遇到这样的员工,是不是气死了?但是在美国签证中,这样的事情
经常发生。我们经常向我们的客户陈述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签证官没有任何责任或者义务
问你任何问题,签证的过程,就是你说服签证官而不是去回答对方问题的过程。”
我感慨地叹了口气,说:“其实从考试到申请到签证,哪一个步骤不是考验中国学生能
…135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力的环节呢?但是,中国的学生们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意识到这些环节的价值呢?每一个人
在每一个过程中体现出的态度、处理方法和原则,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水平和价值。有的人
把希望寄托在运气,就算这些人在签证中都通过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也会很快被人甩在
身后。生活就是这么现实,你付出多少努力,你就有多少收获。你每天期待运气,运气就从
来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太傻接着说:“我们之所以如此强调交流的能力,就是想为所有准备签证的人强调一条
最切实可行的途径。一个人如果真的希望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只要他用心去准备,完全
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实现质的飞跃。有很多很经典的讲交流技巧的书籍,都可以拿来做
参考。哪怕只是对签证经验中所谈的基本交流方法做认真的研究,再加以灵活的运用,也会
有很大的收获。最怕的就是准备签证的人,一开始还想很认真地准备,但是,不久就慢慢
的放弃了,这样的例子每年都有。不论我们怎样去提示,始终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努力——
似乎每个人更愿意把自己的未来交给虚无的运气。Jim,你看现在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中国人
都是可以通过签证的,但是每年还是有
40%左右的人被拒签,这难道不奇怪吗?真的是签
证本身很难,或者是这些人条件很差吗?太傻每年跟踪几乎所有被拒签的案例,至少有一大
半的拒签是因为签证者根本就不懂签证,面对签证官白白浪费了签证的机会。我们都可以想
象这些人在签证之前是怎么想的——周围的人都告诉他,别紧张,没问题,现在形势很好,
肯定可以过的。于是他们就真的不紧张,真的认为没问题,认为只要草率地准备一下,就
能顺利通过,结果他被拒签了。每一个申请签证的人都应该记住——肯定有人是因为运气
而通过的,但是,那个人肯定不是我,我要用我的实力去说服签证官。”
我回答说:“其实,也不能完全责怪那些准备签证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有惰性的,追求
真理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且,每天,论坛上都是充斥着这种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的语言,
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产生了误导。对于一个准备签证的人而言,你永远不要希望
周围的人能给你多么正确的建议,你必须自己去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相信什么,
不应该相信什么。就好象我们之前说的,首先你必须学会怀疑,然后才是正确的学习,对吗?
那么,太傻,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签证的准备就是要提高交流的技巧,那么,应该采取那些
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太傻说:“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说方法,《太傻签证》中已经写得很明确了,但
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看懂。首先看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真的希望成为签证的
7
种等级的第
4等级以上的签证者,你就必然要做很专业的研究才行,这项工作很辛苦、很
枯燥,你只有像太傻签证咨询中心研究签证那样系统化地对签证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把握
签证的精髓。这条提高之路没有任何的捷径,除非你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天才。至于太傻签
证咨询中心做签证研究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的,需要经过哪些步骤,《签证的艺术》的第一
部分也说得很明确,但是,很少有读者会认真地看那些——很多人始终认为,那些辛苦的
研究都是别人做的事情,而普通的申请者只要直接看看结果就行了。可惜,这个世界上没
有任何一样东西可以不劳而获,你不付出辛苦的努力,就算结果在你的面前,你也得不到
它。
我点点头说:“我很信服太傻咨询中心的研究实力。我相信,在中国,目前没有任何一
个所谓的中介能达到太傻咨询的专业层次。但是,对于一个自己准备签证的人而言,按照太
傻咨询的研究步骤去研究签证,是不是太艰难了?而且他们也根本无法获得向太傻一样的第
一手的信息和最直接的客户背景信息。有没有什么更便捷的一些方法呢?”
…136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太傻想了想,说:“太傻的研究方法只是一条循序渐进的路径,也很少人能像太傻一样
花三年的时间去研究签证。一个人自己准备签证,只要首先理解主要的核心要素,包涵我这
次和你说的三个基础,然后按部就班地去研究和自己背景、专业比较类似的签证经验,就会
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这种提高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想真正掌握签证的精髓,就必须学会
向
MBA做案例分析一样的去分析签证经验。你知道太傻签证咨询中心是怎么培训员工的
吗?具体做法是,每天作一篇深入的案例分析报告,每周做一篇固定论题的研究报,文章
长度要求写满
3…5页纸。当然,一个自己准备签证的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到写研究报告的
层次,但是,每天深入地分析一个案例,问题则不大。太傻论坛上有那么多素材,你要是
真的能够每天深入地分析一篇,并且一个要点一个要点地分析,一句话一句话地琢磨,很
快,你就会获得很大的提高。”
我想了想,还是没有明白太傻说得案例分析是什么样子,于是问太傻要一个参考。太傻
随手从桌边的书稿中抽出几页纸,交给我,说:“你看,就是这样,我们在每一个对话后面
都作了详细的、有目标的分析。一定要把这种分析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不要只是
在心里琢磨,等你做到第
15份案例分析的时候,你就会有意识的在未来的分析中做分类型
分析。分类型分析,就是不把每一个案例都从头到尾进行全面的分析,而是作有针对性的分
析,比如把三篇合为一组,以横向的方式分析回国计划的处理模式。我再强调一次,这种案
例分析一定要写出来,否则没用。写出来的分析文章可以长期保存,未来可以去回顾它们,
回顾的时候你会从中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另外,这种案例分析,必须在你有相当的经验
的情况下去进行,否则你不仅不会有提高,反而会被误导。因为这些签证经验里面的大部
分的经验,都是错误型的经验,即使有的人通过了,也并不代表他们采用了正确的方法。”
我仔细的浏览了那几份样本,觉得这种研究方法真的很直接,鲜明,很多纸上谈兵没有
办法说明白的东西,以实际的案例为参照,顿时就变得明晰了。我突然间产生一个想法,于
是对太傻说:“太傻,你看,我知道你很为难把《签证的艺术》的全部内容完全的公开,但
是,你可以把这些案例分析公开呀,比如你可以做一个每日案例分析的小栏目,每天发表一
个案例分析,并且让大家回帖讨论,这样肯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也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太傻想了想,回答说:“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我安排一下,看看效果吧。要是这种方
式确实比《签证的艺术》那种研究说教型的文章更有效果,那么,在这个签证季度,我就重
点用这个方式好了。我估计《签证的艺术》最早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全部发布,你知道,又要
把道理说得深刻,又不能太乏味,这个事情让我多么头疼!而且,我更不能把主观因素带入
其中,因为我生怕许多人因此而产生误读……这本书给我增添了很多麻烦。”
我笑着说:“但是,我相信这本书一旦公开,将是一本完全改变签证领域的书,仅仅从
这本书已经发布的前言部分,我就可以看得出来,只有像太傻这样真正做签证研究的地方,
才能够写出这样的书籍,其他任何机构只能望其项背。我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今年我签证
之前,能够多读几章。”
太傻笑了笑,说:“对这本书的期望值也不要太高。因为,是否发布它,还是个未知数。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算没有这本书,你也要去努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对吗?
太傻本人以及太傻咨询中心能给你做的,只是一些帮助,也许是一些很关键性的帮助,但
是,任何帮助都只是外在因素,你必须学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就算你是太傻签证咨询
…137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中心的客户,签证这件事,你不是还必须自己亲自去吗?《签证的艺术》确实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你要以正确的态度使用它,而不是去依赖它。这次的谈话我们很匆忙,不可能在半个
小时把签证所有的要点都讲得清楚透彻,你还需要自己回去好好的研读,思考。你一旦真正
的掌握了交流的艺术,所谓的签证艺术就成了没有任何意义的垃圾,不看也罢。”
我点点头,说:“这应该是我从美国签证上学到的东西之一,但是,我想,从中还可以
获得其他启发吧。非常感谢你的帮助,不过,我还有个小小的奢望——能接着刚才的话题
继续谈吗?因为我还感到兴犹未尽。”
第五节课——行动,主动而不要等待。
太傻笑了笑,说:“不是我帮助你,是你自己帮助你自己!不过,Jim,我想,等你完
成签证之后,我们应该还有最后一次谈话,我把这次谈话作为送给你前往美国学习的一份礼
物吧,等你签证通过了,你记得和我约时间呀。我们下一次谈话,主要谈两个问题,一个是
也许你即将感到迷茫的问题——为什么要留学美国,这种选择你真的认为是一种舍此无它
的必然选择吗?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必杀技’。我们讨论了很多留
学签证的方法理念和技巧,但是,这些技巧方法都是处于同一个层面上的东西。事实上,还
有一个更高的层面,到达了这个层面,你就会掌握一份‘必杀技’,不管是对留学、申请、
签证、还是你未来的生活、事业,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全部通杀。而且,这个话题我们之前
都从来没有讨论过,可以说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缺憾,下一次,我们把它补全了好了。”
我很无奈的说:“太傻,你又在吊我的胃口了!我都恨不得明天就去签证。不管怎么样,
我会好好地思考你的这两个问题。再见了!”
说完,我走出了太傻的办公室。
晚上回到家,我给太傻写了一份致谢信。
…138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太傻:
今天,在和你的谈话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也慢慢地领悟了,它事实上是
我们之前八次关于留学申请谈话内容的浓缩,我们再次将那些我们熟悉的各种面对竞
争原则运用到了签证领域,你再次向我展示一个专业人士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最
令我感动的是,太傻在申请和签证领域努力从来没有松懈过,研究层次一直占据高端
位置。你们的钻研成果,又让这么多人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签证是一个独特的领域,
它比申请难得多,也复杂得多。在同你谈话后,我再次研读《签证的艺术》的书稿,
更感到你的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认识独到。这本书也许尚未最后完稿,但是,我相
信,太傻所公布的每一个章节都会造福未来的精英人群。另外,请考虑我提出的将你
们所作的每日案例分析报告向大众公布的想法,希望更多的人从中获得必要的帮助。
以下是我总结的这次谈话的要点,不知道是否把握住了精髓。
1。
第一节课:怀疑——不要迷信任何专家
2。
第二节课:突破——永远不要等待运气的降临
3。
第三节课:聚焦——把握问题的本质才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
4。
第四节课:对手——透彻的了解你的竞争对手是竞争的第一要素
5。
第五节课:行动——主动出击,不要等待
6。
签证是一种交流,而不是一种对抗,你要做的是去说服签证官,而不是去
驳倒签证官。只有在真正理解签证官之后,才能真正理解签证的精髓。
7。
美国签证,任何一本书,任何一个机构甚至太傻咨询中心都只能给你有限
的帮助,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Jim
…139 …
太傻十日谈——太傻网出品
No。10 DIY——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
8月的北京还是很炎热。再过两周,我就要飞往美国,在那里重新开始我的校园生活,
但是,此时的我一点也找不到以前想象的那种迫不及待的感觉,相反,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留恋中国,留恋我所熟悉的生活。签证的顺利过关几乎是我意料中的事情,已经不能带给我
任何的激动。年初,开始进行申请的时候,有种强烈冲动感促使我日以继夜地奔波、工作和
思考,但那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我把手头的工作做完之后,去了一趟西藏,也算了
却了我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但是,从西藏返回后,我却有了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越接近离
开中国的日子,我就越能感觉到自己对这片生活了
20多年的土地的留恋。我不知道我未来
将面对什么,我并不害怕困难,但是我却必须为我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我真的应该选择
留学吗?
这一直是从根本上困扰着我的问题。也许,从一开始我就选择了留学之路,,只是因为
我的好胜之心在起作用。在我的概念里,最优秀的学生就应该去美国留学。去美国留学,拿
全额奖学金——几乎是我一上大学,就开始被灌输这样观念,因此,我选择留学,是希望自
己走最优秀的路,成为最优秀的人,。但是,这样的选择真的正确吗?或者,这真的应该是
我的最佳选择吗?
在读中学的时候,我认为,最优秀的学生,就应该成绩最好、各种考试都拿第一名的学
生。因此我努力学习,并获得无数的第一。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个时候的第一,未必真
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