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专业的善良-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贗T产业这个行当里面,你的旁边时刻有一群全世界最聪明最优秀的人,在很勤劳地进行着激烈的市场拼杀。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如果还一味教导同事们要知道生活的平衡,很可能我们就会被淘汰。我本来还想劝我的老同学,年龄这么大了,体力也不可能很好,不要再像跑百米一样,只要跑马拉松就行了。可是他说,百废待兴,他能怎么办?所以他慢不了,他要不这样,就赶不上,他一定要这样做。
  那么,面对IT产业这样的生存环境、这样的竞争环境,是整天追求生活的品位,还是要努力夯实我们生存的根基,到底我们想变成哪一群人、该做什么,其实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由整个环境决定的,选择了这个环境,就要穿上“红舞鞋”,这已成为这个行业的生存规则。
  可是你往好的方面想,正是有了这样的竞争环境,才让你不断地进步,并且站在世界的舞台,与世界同步前进,让你的能力照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然后获得认可与肯定。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处于一个成功的状态、战斗的状态,不希望自己处于一个失败的、闲散的状态。这使我想到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他唯有在打仗的时候,才感到最快乐最光荣,因为他借此实现人生的价值。其实每一个人内心里面都有着激情燃烧的渴望。
  我的同学四十几岁了,身为总经理,在台湾可以做十几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他不是在台湾混不下去,而是做总经理已经十几年了,已经没有了热情,他的生命状态也走到了中年,可以说是面临人生最后一次转折的机会,他想要寻找新的战场、新的舞台来呈现他的生命力。
  所以他还是要出来“打仗”,类似石光荣。他到这边来拼搏3年,可以把他在台湾10年来一些安逸的、没有生命力的习惯全部抛掉,然后“重生”。我这个同学是雄性动物,他内心有熊熊的烈火,他要再来“重生”一次,寻求像“浴火的凤凰”一样的重生。
  而今天我们的员工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正处于“激情燃烧的岁月”,平衡本没有错,过分强调的话,就会成为误导,容易让人迷失掉自己的方向,丧失生命的意志和斗志。所以我现在应该来重新反省。我也要灰头土脸,去各个分公司帮助我的区域主管,把新人一个个手把手地带起来。
   。。

从“威内而轻外”谈领导人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孙子兵法》是谈论军队作战最著名的一本书,古书中其实还有荀子的《议兵篇》,讨论军事,尤其是领导,有非常精辟的见解。荀子《议兵篇》的五权,谈到领导要注意避免五种思想上的错误,其中一种是要避免“威内而轻外”。意思是,一个人,尤其是领导,通常会犯主观认定上的错误,在内部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其实以外部的客观角度分析,往往不是这个样子。
  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总是比较能够支配身边周遭熟悉的资源,有效率地解决问题;或是容易掌握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与熟悉的人搭档做事,容易沟通,有默契,比较能够整合团队精神与力量,而不会浪费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疑方面,以至抵消战斗力。组织日积月累形成一股力量,站在组织力量的光环里与外界交流,外界很自然地会对组织敬重,投射在你身上,主动配合你,让你觉得很有力,做起事来也事半功倍。这种对你有利的情况累积久了,会让人产生“自身能力很强”的错觉,忽略到环境的加成因素,放到外面的环境,客观评估,并非如此。这就是荀子所谓“威内而轻外”的毛病。一个领导如果犯了这个毛病,会影响他对局势的判断和掌握,影响他的主客观分析,导致做出不合时宜的决定与行动。
  “威内而轻外”的毛病与所掌握的权力成正比:权力越高,越容易威内而轻外。在传统的官僚体制里,信息在跨层级上下传递的时候,通常会产生像电子产品最常见到的一个零组件——滤波器与放大器的效果,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过滤掉,而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放大。从下层组织传来的信息,不断地经过人为的过滤与放大,扭曲原本的意义,导致上层的人获得的信息失真情况很严重。一个瓶子的颈部位于瓶子的上方开口处,一个组织的瓶颈一般发生在组织的高层人士。“威内而轻外”的现象最容易发生在有权力、位阶高的人,这就是造成组织瓶颈的原因。凡是人,凡是组织,都很难避免。
  明基中国营销总部这8年来成长非常迅速,从1个人成长到1000多人的团队,年营业额将近30亿元,很多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名列前茅。近来,公司面临高速成长的第一个瓶颈,而这个瓶颈与主管们普遍“威内而轻外”有关。这并不是说他们官僚,眼高手低,事实上他们都很踏实,很努力,很有责任感,给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威内而轻外”通常发生在当年轻人经历的事情不够多,受到的挫折不够多,而在几年之内又顺利地坐到主管的位子,此时特别容易不自觉地“威内而轻外”,几乎无法避免。除了通过读书会、机会教育、失败案例分析、员工轮岗、换位思考不断地提醒同事之外,最重要的还在于提升自身的素质。一个心胸宽阔,容得进大山大海的人,一个具有强烈同情心、同理心的人,一个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人,比较容易避免主观过强,官僚过盛,权力腐化思想的“威内而轻外”。
  几年前,我们派一组人前往香港开拓市场,建立BenQ 品牌。中国品牌要国际化,第一步就是先要把家门口的香港市场做好。香港是中国人生活习惯、价值观与品牌倾向最国际化的地方。我要求BenQ 在香港市场不能以价格战打开知名度,必须要从定位战入手。BenQ 在内地的定位就像索尼、三星一样,在香港也要如此。香港这个成熟的国际化市场,要做到我的要求困难度极大,这种要求带给他们很大的压力。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一群人终于有了结果。BenQ 各项产品在香港的占有率逐渐上升,新推出的笔记本电脑Joybook居然领先内地所有分公司而排名第一。
  香港分公司的产品经理跟我说,当初内地的这个BenQ 已经有强大组织资源与品牌影响力,到达香港这个对BenQ 一无所知的地方,一下子就发现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内地所学到的经验与知识,无法直接在香港复制,精神上的压力超过想象。不过,这一段从无到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经历,让他学到很多东西。
  香港市场的从无到有,让这群年轻人打破“威内而轻外”的惯性,让他们浴火重生,建立具有开创性的领导能力。的确,要打破年轻人“威内而轻外”的惯性,最好的方法,就是送他们到全世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文化与社会,建立BenQ 的国际品牌。BenQ 能成就这群人成为卓越的领导人,这群年轻人也能成就BenQ 以中国出发,成就世界品牌的梦想。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寻求人生的最佳“打”法
我从高中就开始学打桥牌了。打桥牌是“two table”,每次四个人一队,八个人两个队分成“two table”竞争,没有成功和失败,没有好牌坏牌,只有尽力把自己手边的牌打好。
  当你每出一次牌,你都必须研判现在的局势,猜想别人的牌形是怎样的,然后记住其他人的牌形,预测他们接下来会怎么打,如果猜错了,马上纠正,再找一个解决方案。但并不是一个解决方案能一直贯穿到底的。当13张牌已经拿到手,格局就已经基本确定了,你其实是在猜一个已经形成的局势。打桥牌的人,不会看到最后一张牌怎么打,他只会往下看个三五张,每打一张,他都看个三五张,然后综观局势,做最好的决定。每打一张牌,如果局势不如当初规划,就得依照新的局势,马上进行调整,这可以很高效地训练一个总经理的心理素质。
  打桥牌时,你手上拿的一副牌没有所谓的好牌和坏牌,这一点也许有些人不理解,但如果你曾经打过桥牌,你就会知道。其实你每次拿到一副牌,都是一次对局势的研判,然后做最好的处理;或者做最佳的攻击,或者做最佳的防御,跟拿什么牌无关,却跟你的能力发挥的极限有关。所以桥牌是非常好的一种游戏。打桥牌养成的性格,使我今天在做市场的时候,别人认为很困难的事情,我觉得很兴奋,越困难,价值越大,赢过别人的机会也就越大。
  另外,打桥牌还能养成非常好的心态。第一,不抱怨,总经理没有抱怨的余地,既然没有好牌、坏牌之分,就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抱怨则会使他忘记去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第二,打桥牌是一个团队在打,所以一定要信任对方。我必须要根据对方的叫牌,猜到他的牌形,只有两个人的牌形凑到一起,才能赢。他不会认为他手上拿的是坏牌,所以各种环境都不会把他打倒,他只会尽力做好他的事。打桥牌可以悟到很多的人生哲理。
  人生不正是这样吗?没有好牌、坏牌之分。一个在富翁家里长大的小孩,老爸给他很多遗产,算不算好牌?不算,那个反而是坏牌!因为他的价值很可能不见了,他不敢也不愿去冒险,这使他人生的成长代价提高。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个性越喜欢冒险的人,越有竞争力,创造价值的成本就越低,到达一定的程度后,不管风险增加多少,成本不会再增加了;而不喜欢冒险的人,风险增加一点点,成本就增加很高。主管敢去冒险,底下的人才愿意跟你一起去冒险,表现出很强的创业精神,整条行动链才会有力。所以,反而是那种穷苦人家出来的小孩,敢拼敢冒险,创造价值的几率会比较高。用心打桥牌,会让你体会到,老天给每个人的环境是公平的,跟牌的好坏无关。
  在我生平当中,桥牌对我的影响很大。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拿着一副牌,对于每天发生的事情,朝着最佳打法去打。所以,很多人来找我,我都会给他解决方案。为什么?因为打桥牌养成的个性,一看到局势,就会找到最好的打法去解决。
  围棋是属于谋略型的,谋略的结果是我要把你杀掉,我要赢,你就要输,所以围棋有竞争对手。可是桥牌没有竞争对手,你该怎么打就怎么打,即使你分析错误,重来,搞不好他也分析错误,你也不见得输,所以你不用黑白分明地去跟他厮杀。围棋训练的是战场上的事情,永远都是一对一地争个你死我活;而桥牌训练的是商场、企业界的事,在真正商业的舞台上面,自己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我产生了创意,产生了一个生意模式,然后我就好好地做好这个生意模式,不需要跟谁去竞争,所以商场上可以没有竞争对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生命如歌
这几年我居住的地方到公司,步行大约20分钟。这个地方离市中心较远,车辆很少,空气新鲜,走路上下班,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在熙熙攘攘的都市里,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能够享受到走路上下班的乐趣。大多数的人,挤在更大多数的人群之中,在制造噪音、排放废气的车子里打瞌睡,晃荡晃荡地进入办公室,罹患“Monday Blue”——星期一候群症。步行上下班,有如走在天堂。
  在每天20分钟的旅程当中,会经过两座桥。较大的一座桥叫“张澄桥”,桥下的运河还保留着运输功能,经常有载运货物的船从桥下经过。另外一座桥,在公司边上,桥下的小河道是公司的边界,公司在河边筑了堤岸,沿着堤岸种杨柳、种桃花。每逢春天,桃红柳绿。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20分钟的步行,就可经过一横一纵两座桥,苏州被称之为东方威尼斯,由此可见。
  住家的马路,与公司的马路垂直交会。从住家到公司,只需转个弯。每天上班,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总会看到一对恋人,从这个路口,走到距离大约100米的张澄桥,他们会在桥头待上几分钟,卿卿我我,然后女孩子过桥而去,男孩子转身走回头路。我猜女孩子是在下一个路口的日资企业上班,而男孩子是在这个路口的政府机关任职。因为他们总在7点45分出现,依依不舍地在7点55分分手。根据上班时间,上班的地点应该在这条马路的两端。
  这一段不断重复的爱情故事,除了变成步行上班的一段小插曲,也成为一个准点报时的钟,如果我不在这对恋人分手之前,在十字路口转弯,今天就要迟到了。
  上班前的20分钟,缓步慢行,空气新鲜,头脑特别清醒。走着走着,一个一个念头自动在脑海里浮现,排列出今天做事的先后次序,想得特别透彻。人们说,在环境轻松、心情愉快的时候,右脑会自动开启,创意无限。这一点我每天都有体会,每天都有收获。
  下班后的20分钟,同样的缓步慢行,状态却完全不同。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在紧张忙碌的12个小时之中,用脑过度,人崩得很紧,像一张长期拉满弦的弓。一走出公司大门,场景自动切换到吴侬软语的姑苏城外,节奏缓慢、松弛,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慵懒的评弹曲风。站在漆黑的张澄桥上,看着一艘一艘的船,首尾相连,灯火摇晃在夜空中,江枫渔火出现在眼前。白天催促着上路的汽笛声,在晚上呼唤着回家,一声一声,一遍一遍地抚平烦躁的情绪。站在桥上,就这样站着,不知是过了几分钟,还是过了几百年,都一样,累了一天,再走几步路,就可以回到家,好好吃上一顿饭。
  一张一弛,生命自有节奏。早晚的20分钟,走在天堂,有如两段小间奏,隔开紧张忙碌的工作与怡然自得的生活。
  工作重复,生活重复。每个人的日子总是不断重复着上班,下班,工作,生活。重复是一种索然无味,还是一种幸福,要看重复的背后,是不是能像一首歌一样,产生旋律。对于天天在十字路口见面、在桥头分手的恋人而言,重复是一种幸福,因为爱是一种旋律。对于天天步行上下班、工作超过12个小时的我而言,重复是一种幸福,因为生命是一种旋律。在苏州工作、生活、走路上下班,经过两年700多个日子,让我逐渐地学会掌握生活的节奏,进而享受生命的旋律。
  前几个月,跟一个派到分公司的年轻人聊起他的困惑。他刚被派到区域的时候,很想把分公司做好,把分公司的团队带起来。很积极,每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干得很有劲,隔天起来还想再干。谁知道过了不久,底下一个员工吃不消,向他递辞呈。一下子,一股上升迅猛的气势就被戳破了。想不通大家干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走呢。我告诉他,把一个积弱已久的分公司做好,不需要用百米跑的精神冲刺,而应该用跑马拉松的方式调整体能。要先掌握分公司的现况、团队的节奏,然后才能融入自己做事做人的态度。团队要带出默契,要带出韵味,需要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对于一个大学毕业3年的小伙子,要理解人生是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赛跑,是一件困难的事。要能体会走路上下班的节奏感、清晨的恋人与夜空的汽笛所形成的旋律,更是为时过早。我教他先从欣赏音乐、听听贝多芬与莫扎特的交响乐开始。让听音乐变成一种习惯,也让旋律融入生活。
  生命,原来就是一首歌。学会欣赏,就可拥有幸福。而对于要带领一个团队来说,也是如此。
  

当我退休以后……

  2002年5月,公司安排我到瑞士洛桑学院(IMD)参加一个为期21天的高阶主管进修课程。洛桑学院位于日内瓦湖畔的洛桑市,是欧洲最著名的管理学院。学校没有大学部,只有MBA、EMBA以及一大堆特定功能的短期课程。
  班上有42位同学,来自21个国家。因为洛桑学院的国际化色彩,明基每年都会选派1到2名主管到洛桑学院上课,这种传统已经持续5年。
  班上来自东方的同学不多,除了我之外,3个同学来自日本,1个来自新加坡。来自新加坡的同学是雀巢新加坡总经理。雀巢是家瑞士公司,总部就位于离洛桑不远的一个小城市。选派高阶主管到洛桑学院进修是雀巢行之已久的人才培育政策。3个日本同学,2个来自小松重工集团,1个来自富士通。选人到IMD上课也是小松的培养政策。
  由于学员的求学经历丰富,对课程要求的品质较高,这对授课老师形成极大的压力。每周一次的教师评鉴,让学员们帮上课的老师打分数,班主任还会跟同学交换意见。评鉴不佳的教授,会被剔除出下一次的授课名单。这样直接有效的评鉴压力,促使着老师不断地进步,不断地与外界实际环境接触,到企业访问、作企业咨询,以提升自己知识的含金量。
  在所有精彩的课程当中,只有一堂课的教授,能让一群沙场老将正襟危坐,像小学生一样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这是一个哈佛的经典案例,案例讨论美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公司,一家排名在百强的企业,由于执行业牛耳过久,整个公司逐渐老化,丧失竞争力,一直到出现一个总裁,做了许多举措,扭转了整个公司的颓势。就像是IBM的前任总裁郭士纳,使IBM这只大象学会跳舞,扭转了IBM的命运一样。而这位总裁,就是我们的授课老师,在他退位之后,选择云游四海,到全世界各国的EMBA学院讲学,继续贡献自己的知识。
  这一位业界前辈,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哈佛个案拿来倾囊相授,使得这一群自以为是的老板们,尽退骄傲的态度,重新变成空杯心态,毕恭毕敬地吸收知识,整个课堂充满着如沐春风的味道。下课之后,我找了个空当去问这位尊敬的长者,是怎么样的机缘之下来学校教书,需要准备多少,在退休之前就计划好了吗?他告诉我说,在退休之前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无暇顾及退休之后的生活。一直等到退休之后,过了两年无所事事的生活,觉得日子过得实在索然无味,才想到要将自己在职场上大半生的经历,拿来教书。教书的日子很充实,因为有所付出,又很轻松,每天生活在风光明媚的校园里,跟一群年轻人一起交流,非常愉快。每隔两年换一个国家,换一所学校,享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这样的退休生活,让他过得很快乐。他又说,早知道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