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父母学校-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隐藏了人的性格差异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差异——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差异以及行为的差异,主要受雄性激素的影响——无名指比食指长的儿童,理科比文科要好;而那些无名指比食指短的孩子的文科要好于理科。
  人和人之间的不同除了显示为性格上的差异,也显示为性别上的差异。英国的心理学教授曼宁(Manning; J。)在研究男人和女人的差异时发现,男人的无名指往往比食指长,即男人的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往往较大,而女人的无名指的长度与食指的长度往往接近,女人的食指的长度甚至超过无名指的长度。研究人员的假设是: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隐藏了人的性格差异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差异。如果无名指明显比食指长,这个人(尤其是男孩)就比较容易暴躁,野蛮,好斗,不善言辞。相反地,如果无名指明显比食指短,则这个人(尤其是男孩)比较敏感,谦虚,有神经质。如果两者一样长,个性就介于两者之间。
  曼宁教授甚至冒着失败的风险做了一个调查:他假定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大的人跑步速度也比较大,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小的人跑步速度也较小。他选择了6名跑步运动员,事先,他并不知道这6名运动员的跑步速度。他对这6名运动员的手指长度进行了测量,然后按顺序做了编号。他用纸片将6名运动员的编号盖住,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编号挂在胸前,告诉他们:等跑步比赛结束之后,才能看自己的编号。接下来6名运动员开始比赛。比赛结束之后,曼宁教授让他们按照比赛结果的名次依次排列。然后,他让运动员揭开自己的编号。令人吃惊的是:运动员最后跑步比赛的名次,正好就是曼宁教授事先给他们按照手指长度的测量结果编排的顺序,只有第3名和第4名的顺序相互交叉了。曼宁教授的解释是:第3名和第4名的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原本就很接近。 。。

第一节 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哪些差异(5)
另一项研究则显示: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越大,则越显示出男性的特征,比如善于操控汽车。研究者测量了5名男人和5名女人之后,让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大的人站到一边,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小的人站到另一边。结果,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大的一边都是男人,只有一个女人是例外。不过,站在男性的这边的这位女人不仅貌似男人,而且她和男人一样有较好的操控感。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小的一边都是女人,只有一个男人是例外。而这位男人做事的风格恰恰又比较接近女性的细致和耐心。
  在2008年5月出版的《英国心理学杂志》上,英国巴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斯纳(Brosnan; M。)和他的同事报告了他们对于儿童的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与其认知能力的关系。在记录了74名 6~7岁之间的男童和女童的手指长度之后,他们把这些实验参与者的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与他们的语文、数学测验的成绩作了比较。结果,他们发现,无名指比食指长的儿童,理科比文科要好;而那些无名指比食指短的孩子的文科要好于理科。那些比值最低的男孩儿同时也是数学与读写能力相差最悬殊的儿童。
  不过,由中科院心理所张建新研究员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学者们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手指比率与人的性别取向的关联性不大。研究者在北京一所大学共招募221名受测者,男性118人,女性103人,年龄介于21至38岁,皆为汉族。所有受测者都接受了手指比率测量,以及与男性取向有关的态度和行为测量。结果分析显示:在中国的受测者中,食指与无名指比率与人的性别取向不存在显著相关。
  这些研究表面上是在测量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实际上,它们在研究人的雄性激素对人的性格以及行为带来的影响。如果无名指与食指的比例较大,则提示此人在胎儿时期从母体那里获得较多的雄性激素。男人和女人的性格差异以及行为的差异,主要受雄性激素的影响。
  美国沃尔特里德军事研究所做过一项著名的研究:人们对关在实验室里的一群猴子进行了密切观察,目的是了解它们的社会结构。研究员发现,猴子中的雄性成员之间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雌性之间的等级关系则比较松散。它们之间也就是谁为谁梳理毛发的关系,仅此而已!但是,雄性猴子知道谁是它们中的老大、老二、老三……它们之间的决斗将决定这一切。
  研究者洞悉了猴子称霸的原因后,就刻意在猴群之间制造混乱。他们为猴群中级别最低的那只猴子注射睾丸激素,然后再把它放回去。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只猴子居然挑衅自己的“顶头上司”。或许使它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是,它居然赢了!紧接着,它与下一个“头头”展开了激战!20分钟后,它竟一路过关斩将,直奔猴王,一阵厮打之后,猴王落荒而逃。再来看看我们的英雄吧,它矮小、瘦弱,但是它体内含有过高的睾丸激素。它成了猴群的“代理大王”。
  但可悲的是,这种情形并不能持续很久,药物作用会很快消失。这时,我们可爱的小英雄就成了众矢之的,此前被打败了的头头们开始报仇雪恨,层层打击,直到他再次被赶回猴群的最底层。
  如果这些研究的结果是可靠的,那么,教师以及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就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后记(1)

  多年前,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孙云晓老师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那篇文章曾促使我开始关注家庭教育。那时我就相信:影响孩子的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那时我就相信: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
  两年前,我在书店看到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这本书直接促成了我正式开始有关家庭教育的研究。现在看来,“新父母学校”的讲稿和书稿受这本书的影响最大。在各地做家庭教育讲座时,我从来没有忘记向家长和老师们推荐王东华老师的《发现母亲》。这本书对我个人影响很大,我相信,它也会影响所有对家庭教育感兴趣的父母。
  本书最初只承认3岁前后和13岁前后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年龄。后来受《斯波克育儿经》的启示,我们不得不承认9岁之前(或9 岁前后)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年龄。《斯波克育儿经》实在是一本值得父母阅读的好书。
  张宏杰先生的《中国人的性格历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假设:蒙古人和满族人当初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他们唯一的优势是他们的“性格”。我们建议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坚持“性格—身体本位”以及“意志第一”,与这个假设相关。
  二
  近年来,“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图书市场的重要主题。从发行量来看,至少有三本书已经超过“百万”:一是王东华著的《发现母亲》;二是张欣武和刘卫华著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三是刘恒新编译的《卡尔?威特的教育》。其他发行量较大的“大众读本”有:日本学者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和天才》、孙云晓的《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对孙云晓老师的家庭教育著作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到网上搜索相关图书)、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蔡笑晚的《我的事业是父亲》、杨文的《和儿子一起成长》、池莉的《来吧,孩子》、薛涌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等等。
  在这些“大众读本”中,日本学者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和天才》最短小却最有影响。该书中译本的发行量虽然没有超过“百万”,但中国图书市场上超过“百万”的三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发现母亲》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无一不受《早期教育和天才》这本书的影响。
  中国人之所以看重《早期教育和天才》,是因为这本书里介绍了“卡尔?威特的教育”。受之影响,刘恒新“编译”了《卡尔?威特的教育》,由京华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三
  除了阅读“大众读本”,家长们也可以观看有关教育孩子的电影、电视剧或相关的录像。比如有影响的教育电影或电视剧有:
  1。“战网瘾?战网魔”(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播出的12集纪录片)。家长可以从这些记录片中领会:孩子为什么会染上 “网 瘾”?孩子一旦染上“网瘾”之后会做出何种疯狂的行为?怎样让那些染上“网瘾”孩子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为什么说孩子染上了 “网瘾”,责任却在父母?
  2。“变形计”(电视节目)。2006年,湖南卫视开发了一个有关家庭教育的节目“变形计”。让某个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城市儿童(“问题儿童”)和另一个生活在穷困家庭的乡村儿童相互交换,让俩人各自在对方的家庭里生活一个星期,体验对方真实的生活。在这个节目中,家长可以领会为什么有人提出“再富不能富孩子”?如果家长没有让孩子在家庭中养成独立劳动、独立生活的习惯,将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后记(2)
3。“特别的母爱”(电视节目)。该节目讲述的是一位母亲培养她的儿子自食其力的故事。
  其他教育电影和电视剧包括:《死亡诗社》(电影),《音乐之声》(电影),《小鞋子》(电影),“长大不容易”(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神童的成长”(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你是人才吗”(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赏识你的孩子》(周弘老师的家庭教育报告),等等。
  四
  在家庭教育领域,除了“大众读本”之外,也出现了一些“经典名著”。比较有影响的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的经典名著至少有三本:一是英国学者洛克的《教育漫话》;二是法国学者卢梭的《爱弥儿》;三是意大利学者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其他有影响的经典名著可参阅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康德的《论教育学》、杜威的《*主义与教育》、罗素的《教育与美好生活》、马拉古奇的《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等等。
  在《教育漫话》《爱弥儿》和《童年的秘密》三本书中,洛克的《教育漫话》发表的时间最早,也最清晰明了:它明确提出对儿童进行身体、德行和智力的训练,并把身体训练放在首位。洛克在《教育漫话》的开篇说:“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与“磨炼身体”相似,洛克建议家长以“严格管教”的方式训练儿童的德行以便让儿童“有礼貌”:“儿童越小就越需要严格管教,一旦获得效果之后,便可以放松,改为比较温和的管教方法。”不过,洛克也承认,若管教过于严格,也成问题,必须找到既严格管教又让孩子不至于性格“懦弱”的秘密:
  如果他们因为管教太严,精神过于颓唐,他们便会失去他们的活力和勤奋,这种情形较之前者更坏。因为*的青年,都是生龙活虎一般,精神十分饱满的,一旦走上轨道,常常可以变成一些能干、伟大的人物。心情沮丧的儿童就不然了,他们的态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郁的,很不容易振作起来,极难做出什么事业。要避免这两方面的毛病,那是需要一种巨大的技巧的。如果谁能找出一个方法,一方面使得儿童的精神安逸、活泼、自由,同时又能使他抑制自己对于许多事物的欲望,而接近不惯的事物,他便能调和这种表面的矛盾,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诀了。
  这就是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提示的“童年的秘密”。
  在洛克、卢梭和蒙台梭利三者之中,洛克的观点比较“理性”,卢梭的观点比较“浪漫”,蒙台梭利则既承接了卢梭的“浪漫”却又比较“理性”地为儿童的自主活动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经典名著”是后人寻找教育智慧和教育策略的源头。它们并不像通俗读本那样直接提供家庭教育的具体技术和具体方法,但经典名著为家长提示家庭教育的“真理”和“大方向”。
  家长可以阅读“大众读本”,也可以阅读“经典名著”,阅读的秘密在于:选定一本自己认可的书,让这本书的作者成为自己的 “遥远的精神导师”,向自己的“精神导师”询问有关家庭教育的智慧和策略。
  2000年,张欣武和刘卫华夫妇发表《哈佛女孩刘亦婷》(作家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里,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特别提示《早期教育和天才》带给自己的惊喜和感激:

后记(3)
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本功德无量的书 ——《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连译者姓名都没有的小薄册子,在1980年成都举办的早期教育学习班中,引起了我的朋友邱校长的极大兴趣。她兴奋得一口气买了好几本,分送给正忙着生儿育女的晚辈朋友们,我也幸运地得到了一本。
  得到那本《早期教育与天才》之后,我如获至宝,每天从杂志社下班回来都要捧读到深夜。早期教育先行者们的辉煌成就,使我大开眼界。他们的教育思想和培养孩子的具体做法,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
  书中首先介绍的,是19世纪初的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的培养过程。……他们的成就和著作,在20世纪初期引起了一位日本学者木村久一的注意。为了使日本民族多出天才少出庸才,木村久一于1916年写了《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介绍威特父亲及其追随者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这本书引进的早期教育学说,对提高日本人的民族素质,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我至今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把《早期教育与天才》译成了中文。我只知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他们给所有渴望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亲开创了一条成功之路。许多父母已经按书中的方法培养了数百个中国早慧儿童。刘亦婷被几所世界名校所看重的优秀素质,也是用的书中的方法打下的基础。
  比《哈佛女孩刘亦婷》早些出版的另一本“畅销书”《发现母亲》也提到了《早期教育和天才》对自己的影响。
  《发现母亲》的作者王东华称:
  这(《早期教育与天才》)是一本极为传神的早期教育著作,作者——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 ——写得完全不像我们的教育书籍那样呆板,他通过一个个父亲、母亲教育自己孩子的具体事例,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震撼力。
  我的心慢慢地被它抓住了,接着被它绑架了,呼吸不出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兴奋被搅动、压抑在心底!
  ……
  由于该书的巨大震撼力,由于我们现实与之对照形成的巨大反差,也由于自己的经验被全部激活起来,从读完这段话时起,我就被完全俘虏了,吞没了。我知道我已经将自己全部交给了这一事业,我知道我不需要再去寻找了。
  并不是说,每个家长都要选择卡尔?威特作为自己的遥远的精神导师。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本身是否正确,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我们的建议只是:每个家长都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有关家庭教育的某一本书。不仅把这本书读懂,而且阅读他的传记,阅读他的相关的书,看他的相关的录像,完整地理解这个作者。完整地理解了这个作者之后,他才可能成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到目前为止,中国家长普遍关注的一本书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由京华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作者是卡尔?威特,由 “刘恒新编译”。2003年该书出现第二版。2004年,出现第三版。第三版时,原来的“刘恒新编译”改为“刘恒新译”。该书的封面上显示的英文标题为Carl Weter’s Educational Law。
  这本书在观点上接近《教育漫话》《童年的秘密》,但在形式上类似《爱弥儿》。相比之下,《爱弥儿》或《教育漫话》《童年的秘密》需要家长有足够的阅读的耐心。《爱弥儿》里面说教太多,《教育漫话》《童年的秘密》更直接地显示为劝说或说教,很容易使家长失去耐心。 。。

后记(4)
《卡尔?威特的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故事,它把教育道理巧妙地转换成有趣的教育事件。而且,卡尔?威特的成长与成功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令人心动的“传奇故事”。“传奇故事”为家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卡尔?威特的传奇在于:这个和父亲完全同名的德国男孩8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成长过程写成《卡尔? 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叙述了小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老卡尔的家庭教育方法。
  中国家长选择《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另一个原因是,无论是洛克的《教育漫话》、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还是卢梭的《爱弥儿》,他们都放松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这在中国家长看来是一个遗憾,它没有考虑中国学校的现实。《卡尔?威特的教育》却顶住了传统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社会压力,他重视早期智力开发、重视孩子的性格、智力和身体发展的关键年龄。卡尔?威特既想办法尽早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尽早培育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因此,《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出版之后,迅速在中国教育界畅销。这本书成为很多中国家长的枕边书,也成为不少学校送给家长的特别的礼物。
  五
  可是,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很容易让人怀疑这本书的真实性。这本书所讲述的经验像一个虚构的故事,类似卢梭的《爱弥儿》的小说。网上对这本书也提出大量的批评。《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直接指出这本书“伪造”“剽窃”“抄袭”“欺骗读者”。
  按照《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作者的提示,《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中国人“伪造”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