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放你的人生-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者,就必须具备创造性的洞察力、敏感性、想象力、应变力、决断力、意志力等6种技能。”。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7章 不断创新(5)
根据我多年来与众多富有创造力的开放人的接触,以及自己人生开放的亲身体会,我认为要使一个人拥有创造力,他就必须同时具备洞察力、想象力、决断力。洞察力决定你能否发现“灵感”,想象力为你酝酿新的空间,而决断力则让一切落地生根,让你的创新意识和创意变成“创造”这个结果。
  (1)洞察力是创造力的雷达
  洞察力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心灵对事物本质的穿透力、感受力、洞察事物的能力,是人们对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简单地说,洞察力就是捕捉和发现你所期望事物的能力,不管过程是见微知著,还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或是视野超前。
  洞察力完成的过程是要变无意识为有意识,因此往往意味着结合了智力、知识、心态、情绪、经验、视野等各种要素。换句话说,洞察是理性的过程。
  古人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谁都知道浪费机会就是埋葬希望,但机会来了,真正能抓住机会者又有几人?人的天赋相差并不大,甚至能力和背景也差不多——起码没有到不可跨越的地步。但为什么会有各种差异很大的境遇呢?绝大多数人就是因为缺乏敏锐的洞察力,而与机会失之交臂。
  一个帖子激发“如家快捷”酒店的创意
  2001年底的一天,携程的创始人之一季琦打开电脑,携程网上的一个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帖主抱怨携程网上某两家酒店,价格太贵,然后说现在怎么没有既干净舒适又价格低廉的酒店呢?
  这个帖子只是普通的抱怨,但季琦却由此洞察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携程另一位创始人沈南鹏同年去美国经过达拉斯加,从郊外开车到市内30分钟车程,在道路两边低星级酒店就有30多家。随后,沈南鹏找到了相关数据统计:美国酒店业协会统计显示,美国经济型酒店约有6万家,数量上占到酒店总数的88%。而这样的酒店在中国却很难找到——中国的酒店两极分化,为中产阶级商业人士专门设置的酒店很少,高档酒店价格昂贵,便宜招待所则无法保证卫生和舒适。
  “我们看到在中国低端的酒店里面,一方面很少有连锁的品牌,另外以前那种连锁的招待所也好、酒店也好,产品和服务都比较差。”
  沈南鹏和季琦就这样有了在中国创办连锁酒店的想法,他们创建的酒店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如家快捷”连锁酒店。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企业经营,要想抓住机会,洞察力都非常关键。因为机会往往是隐藏的,并非人们一眼就能够看到。正如经济学家卡斯纳说:“以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时机,这正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2)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
  想象力就是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形象、意象、思想、观念的能力。想象主要有两类,即逻辑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想象,无论是将现实的事物移植进大脑,还是在通过综合重组进行了创造,它们都是一种在头脑中虚拟运行的心理过程,也是最不需要硬性成本最不能估值的头脑试验。就如人的思维一样,你的想象可能空耗精力一文不值,也可能充满创意,爆发无限的价值。因此也可以说:想象就是智慧的“核反应堆”。
  这个世界上,最令人震撼的结论和形象,几乎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晶。像伽利略发现惯性原理,爱因斯坦创造相对论,小说家罗琳塑造哈里·波特,这一切都是想象力带来的杰作。
  一个人想象的价值需要其想象力来作保障,爱因斯坦就对想象力极为推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无线互联”概念的诞生
  1992年,无线互联业的先行者王维嘉回国。当时,在中国大街小巷,只要稍微看上去体面的人,腰间都醒目地挂着一个BP机。王维嘉和一个同学去寻呼台参观之后,还大受刺激:一台发射机、一台PC机,两个小姐坐在那里接电话,这就是一个寻呼台。工作设备和工作程序竟然如此简单,成本如此低廉,但当时国内一个BP机4000元,简直是一本万利!
  这一天晚上,王维嘉深夜难眠,不停地思索:自己当然不能再做BP机的业务,但是能不能利用Internet做成一个双向寻呼机呢?后来,他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寻呼机,而是把任何一个人知识和生命状态相连的窗口,是将所有的掌上电脑、寻呼机、笔记本都变成交互的无线终端。在有线的Internet热潮过后,技术的发展会使得电脑可以小到掌上使用,无线通信可以便宜到人人能用,Internet能积聚海量的信息,而这三者的结合就是无线互联。 。。

第7章 不断创新(6)
这就是王维嘉提出的“无线互联”概念,他也因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过:“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一个意念。”那么,意念从何而来呢?——“它是创造性想象力的产品。”
  创造性想象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功非常重要,法国生物学家克劳德·贝尔纳就表示:“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类似创造性想象的近义词是创意。创意行业如今已经成为经济领域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
  创造性想象力有多种方法,比如综合、移植、重组等等。
  综合,其实就是“杂交”,将相关理念、技术综合成一种较新颖的“化合物”,而这一“化合物”只要符合社会和市场要求,往往意味着成功。中国的杂交水稻,还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手机电视,就是这类想象的杰作。
  移植,借用或模仿别的事物的优点,用来改进自己的目的物。现代仿生学就是这类想象的直接产物。如将蜜蜂的眼睛特征运用到相机镜头上,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
  重组,将从未结合过的物体的属性、特性结合在一起。如网民这个词就是由网络和民众结合而来,将坦克与船的优点组合在一起则是水陆两栖坦克,都属于这类想象的产品。
  创造性想象可以使人产生全新的想法。因为跨越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在创造性想象方面,海归群体有着独特的优势。所谓创新,首先当然要学会率先模仿,海归企业家中很多人,就是借助这种想象力,完成了自己的创新创业。
  (3)决断力是创造力的保障
  决断是决定创造成败的最后关口。只能思考,只能行动,不会决断的人,就如当年曹操评价袁绍:“多谋而少断”,注定难以取得成功。凡是能成大事者,都有在难以判断的复杂局势下做出决断的能力。一个不敢担当、不敢坚持、不敢冒险、没有主见的人,注定不会取得任何事业的成功。正因为如此,具备非凡决断力的人士,往往都具有过人的领袖魄力。
  从创造力的角度来说,创造往往意味着新的,或者超常规的,或者非主流的事物的确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打破现状、破除习惯,往往需要勇气和胆量,也更考验一个人的决断力。
  需要注意的是,决断有时候还需要借助和整合“外脑”。所谓“外脑”,可以是你的同事、朋友、亲人,也可以是同业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是专业的咨询顾问,而且“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美国GE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这样阐述决断力:“决断力即对麻烦的是非问题做出决定的勇气。对于同一件事情,任何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一些精明的人能够也愿意无休止地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但是,有决断力的人却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止议论,即使他并没有得到全部的信息,也需要做出坚决的决定。”
  徐新投资土豆网的决断
  徐新也是我们的采访研究对象。2007年4月16日网络视频服务提供商土豆网进行第三轮融资,融资方主要是今日资本和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共计投资1800万美元。其中,今日投资600万美元。
  曾有人这样问今日资本集团的创始人、总裁徐新为什么这么看好这家网站?
  徐新回答说:“我们觉得视频分享行业应该会出现一两个大公司,土豆希望比较大。我们知道它所有的风险:政策的风险、盗版的风险、没有收入的风险,我们还是决定投了。我就是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要有较高收益,是指10倍以上的回报,只有高风险才有高回报,所以你要组合起来,少量的基金投几个这样高风险的前瞻企业,那么亏了我们也亏得起,这笔钱我们就不要。但是一旦做出来就是10倍的回报,这就值了。正如很多年前,我个人投资中华英才网一样,机会会慢慢出现,我对此充满信心。”
  从字面上来理解,决断力就是一个人做出决定和判断的能力。而在事实上,不做出决断其实也是一种决断,因此,决断力并不是敢做决定和敢做判断就行了,还需要善于做出决断,这需要我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精准的判断能力。一般而言,一个人做出决断之前,还应该要考虑这几点——5W和5R: 。 想看书来

第7章 不断创新(7)
——5W:其一,“何事”(What)。这个问题清楚了,决断才能找到现实依据基础。其二,“为什么”(Why)。我们需要知道我们决断的目的、欲望、愿望。其三,“何人”(Who)。在企业中决断就必须明确由谁决策,由谁负责,由谁执行,由谁监督。其四,“何时”(When)。决断要把握时机和火候,还需要有时效性。其五,“何处”(Where)。我们需要清楚决断的环境、背景。
  ——5R:其一,风险(Risk)。必须充分估算决断实施之后的各种不利因素、各种副作用。其二,对手(Rival)。我们在做出决断时,竞争对手同样会在做出决断,所以我们还需要知己知彼。其三,关系(Relation)。每一个决断都不是孤立的,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其四,报酬(Reward)。注定没有收获和报酬的决断,显然是愚蠢的。其五,结果(Result)。决断都是因为目标而作出的,实施之后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吗?值得还是不值得做这个决断?
  成为创造型人才的四个关键
  当我们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观念,并拥有很好的创造力时,是否就能够成为一个创造型人才?回答当然是未必。根据对200多位成功人士的调查研究,我认为,成为一个创造型人才,还需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善于变被动为主动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人们都是在这种主动的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成长的。那些被动工作的人,总是郁郁不得志;相反,那些积极上进勇于创新者,也许常有一时的困顿,但最终都能拥有一个比较辉煌的职业前景。
  兵家有句名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面对风云变幻的时局,那种被动保守的人,往往都难以笑到最后。
  主动争取让我的建议得到总书记的批示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对外经贸部。最初,我在熟悉工作业务时,就是每天帮一位老业务经办抄来往的电报,起草一些函电和文件,召集国内有关公司来局里开会,去机场接人等。对于做这样的工作我当然不满足,但我认为:不管喜欢不喜欢,主动熟悉和掌握自己的工作,主动把握机会,才能够有所突破。
  有一次,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联合两家公司投标叙利亚一个数亿美元的大工程,由于项目比较大,部里决定由一位副局长带人前往叙利亚投标,也带走了那位具体负责的老业务员。离投标截止期还剩两天时,中航技却突然宣布退出投标。这个标还投不投?中央要求对外经贸部拿出一个决策意见并写一份报告上报中央,由于该项目的具体负责者尚在国外,而我又主动熟悉了前后的情况,因此自告奋勇地承担撰写此报告的任务。
  局里苦于一时无人熟悉具体情况,也同意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试一试。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也就这样得到一个写重要报告的机会。报告呈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等领导人审阅后,胡耀邦总书记当时就做了认可和鼓舞的批示,并被传达到全国外经贸系统和对外公司组织学习,谁也没有想到这份报告出自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之手。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谈经理人的层次时,曾特意批评“维持型的经理人”,他认为:“维持型的经理人基本上能保持企业经营的稳定,去年怎样,今年还怎样,上一任的经理怎样,这一任还怎样。业务看来一切如常,如果这项业务是规模较大的业务,这位经理还可能被认为是很好的。其实在市场竞争环境的比较下,这项业务可能已经落后了,这样的经理人并没有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反而埋藏下长远的风险,因为企业仅仅靠维持是维持不住的。”
  (2)敢于打破各种定见和共识
  要想成为一名拥有创造力的成功人士,就不能被经验迷惑、被权威误导,更不能被规则束缚。所有的创造和创新,都源于对传统思维的否定,源于对权威的否定,源于对从众行为的否定,源于对传统经验的否定。
  亚洲金融危机中胡祖六的“###识”预测
  1997年7月,担任高盛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的胡祖六,一上任就遭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倒下了,华尔街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都预言说:“在亚洲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经济也在劫难逃。”。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7章 不断创新(8)
但是,胡祖六并没有被这种“共识”所迷惑,而是收集大量数据,用实证研究模型来定量评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外资流入、国内消费、投资与物价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后他得出相反的结论:亚洲危机虽对中国出口和FDI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但人民币贬值并不能产生增加外部需求的预期效果,因此中国不需也不必采取人民币贬值的政策。
  在一次圆桌会议上,胡祖六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克努格曼、哈佛的萨克斯、世界银行的斯蒂格利茨等人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许多人冷嘲热讽,说他是在利用华尔街的职位替中国政府做代言人。就连他高盛的部分同事都怀疑他的判断和专业声誉。但即便如此,胡祖六依然坚持自己“孤独”的声音。
  后来,中国经济果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持续增长,人民币也依然坚挺。因此,坚持“人民币不会贬值”的判断也使胡祖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提升创造力,需要我们敢于打破各种定势,敢于打破各种明顺序和潜规则:
  第一,要破除观念和思维定势。要破除观念和思维的定势,就要学会“脑筋急转弯”,学会逆向思维,学会想别人所想不到的绝招、怪招、险招,学会对新思想新观念保持敏感和开放。
  第二,要破除迷信权威的定势。凡是有人群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特定领域内的权威,这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的客观现象。但权威只是权威,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第三,要破除没有独立判断力和思考力的“从众定势”(羊群效应)。在传统社会中,大部分人的行为选择其实都是从众的结果,很少经过自己独立的深思熟虑。但事实上,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第四,要破除的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定势。“经验定势”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由此削弱了对事物的想象力,造成创新能力的下降,构成一种“思维枷锁”。创造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敢于挑战专家的权威,也需要敢于自我否定。
  (3)富有创新意识
  胡晖曾在美国创立了公司Hinnovation Inc(简称HI),2002年,又在中关村以15万美元创办了海纳维盛公司,2年之后他以1800万美元将公司卖给了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威泰尔。他总结自己的创业生涯时认为:“每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有些东西虽然有共性,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却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同。我自己也仍然在探索,在思考哪些模式是可复制的或者说可借鉴的,但是我认为无论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海纳维盛(Hinnovation)和我现在的公司的名字(Ghinnovation)中都会有Innovation(创新)这个词。对我来说,创新好比生命之源。”
  对于创新的行为本身来说,一般都是起步于借鉴和模仿,进而成熟,终于独创。拥有创新意识,我们才能在进行创造性行为中爆发灵感,这是一个人成为创造型人才的思想和价值观之源。
  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是我当年在对外经贸部的同事,我们那时刚参加工作,常常一起在机关食堂吃饭聊天,共话未来人生开放梦想。他是一个典型的从体制内走到体制外的开放型成功者。陈东升原来在对外经贸部的研究院,后来又去国务院一个机构主编杂志,然后下海创办嘉德拍卖,再后来创办泰康人寿。他在保险业界有一句名言:“创新就是率先模仿”。
  1996年,陈东升虽然已经创建过嘉德拍卖,但他对准备进入的保险业依然是一个没有任何商业实践的“学生”。因此,陈东升决意找一条“创新”捷径——可以把国外保险业巨头已被市场证明的先进做法照搬过来。陈东升认为:“率先模仿就是相对的创新,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结果头破血流,这种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找最好的葫芦画瓢。”
  几年时间,陈东升先后走访世界21个顶级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大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高级管理人才,小到公司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他的“模仿”也很见成效,譬如2002年4月,陈东升学习国外经验打破中国保险业“一张保单只能保一人”的传统做法,率先在全国推出“一张保全家”的组合式保单系列,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这项“保险产品创新”的保费收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