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正非认为危机感能使人具备“狼性”:“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所以,他提倡危机管理哲学。这也让许多管理学家把他摆上显目的位置,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2005年度“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时,就将他列名其中。。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4章 富有胆略(12)
黑夜和白天总是密不可分,没有黑夜就没有白天。危机也同样如此,危险和机会是并行的。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成功者往往能够把危机感转化成为人生开放、冒险进取的动力,并最终利用了危机中的机会。
人的行为心态通常有三种:一是试试看;二是尽力而为;三是不成功就成仁,这是冒险的心态。
众所周知的是,试试看意味着不全力去做,走一步看一步,结果可能“妙手偶得”,而更多的是浅尝辄止。这种做法只能是你握有足够筹码——才需要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譬如许多VC在高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
第二种尽力而为的心态是按部就班地努力。这意味着已有健全的机制,个人占据了顺境和优势,这时程序化的过程就是良性循环。但是,对于没有建立事业的人来说,对于身处穷困和底层的普通人来说,按部就班的做法,意味着继续平庸,因为拒绝冒险就意味着拒绝奇迹和转折。
第三种是不成功就成仁,这种心态的来源只能是危机感的存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必须做出改变的时候,也只有这种心态才能激发我们的胆量,使我们去冒险争取奇迹,以弱胜强、以小吃大。韩信“背水一战”的故事,就是军事史上使用危机感的典型案例,同样的典故还有项羽的“破釜沉舟”。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适度的危机感,使自己保持进取的斗志,保持人生开放的胆量。
升华胆量为胆略——优势战略
我在上一节分析了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大胆”的人,但胆量不是胆略,我们还需要将自己的胆量升华为胆略。对此,我当然可以空泛地长篇大论:我们需要善于把握机遇,需要注意目标和方向,需要注意细节的积累,需要勤奋进取的精神,需要定位自身。但是,我认为这些对做任何事都重要,对胆略也只是一样重要而已。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们压垮对手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特长,而是我们的优势。
特长只是优势的基本来源之一。因此,如何将胆量升华为胆略,归根结底只有一条:如何形成并利用我们的优势。
人生的优势战略有两个基本点:其一,面对对手,以长击短;其二,面对自身,扬长避短。
面试的诀窍——扬长避短
中国政府曾与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等协商达成在英国牛津大学培训中国政府官员的协议。而希望获得培训机会的人,除了需要组织上推荐之外,还必须通过统一的英语面试。
陈兴动就在英语面试中遭遇了困难。当时,世行驻中国副首席代表Peter对他进行面试,说话速度很快。陈兴动底子不强,加之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花费在英语听力上的时间很少,因此,理解对方的话比他自己即兴说还要困难。后来,陈兴动采用了扬长避短的策略。一方面集中精神听对方说话,通过单词来判读对方的意思;另一方面回答问题时,尽可能把时间拉长,让考官少问问题。于是,Peter提的每个问题,陈兴动都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回答,一个小时下来,Peter只问了他三个问题。面试结束之后,Peter还微笑着夸奖:“你是所有面试的人当中表现最好的一个。”
就是这样一个巧妙的策略,改变了陈兴动这次面试的结果,而出国参加培训又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陈兴动已经成为非常活跃的投资专家,人大财经委都经常找他咨询。
从面对对手的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如何形成和利用优势的案例。对手的每一匹马都有绝对优势,但没有关系,优势是相对的,只简单地顺序调整,就能以长击短: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下等马对上等马,这就形成了整体的优势,这也是典型形成优势的战略方法。
从面对自己这个角度来说,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美国著名的“优势理论之父”、盖洛普公司已故的前董事长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认为:“在成功心理学看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是看他能否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
优势层次与优势运用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和他的盖洛普公司,曾对数万名事业有成的销售代表、经理、领导人、公司主管、教师、医生、飞行员和运动员进行过深入研究。他给优势的定义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在基本的层次上,优势就是你擅长做的事,你的特长;而在较高级的层次上,优势是一种擅长的行为、思维和感觉的模式,它能产生高度的满足和自豪,带来心理和财富的回报,并以可测定的方式向成功推进。最后,他得出结论:
第4章 富有胆略(13)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优势;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发现优势,并发挥优势。”
“当人们把精力和时间用于弥补缺点时,就会无暇顾及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可惜的是,任何人的缺点总要比才干多得多,而且许多缺陷是后天难以弥补的。”
正如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的观点,优势的定义很广泛,不仅仅包括个人的技能,还应该包括个人的各种特质,包括与你有关的先天或者后天的各类事物:诸如外貌、身高、服饰;诸如观念、思维、文化;诸如自信、勇气,等等,都可以成为你的优势。当然,我们还需要关注特长、兴趣、爱好等等,它们也能够提供基本的优势来源。
换句话说,每个人可以形成优势的数量和种类都庞大无比,甚至连自己都无法完全清楚。因此,优势的数量和来源并不重要,甚至毫无意义,就算拥有十八般武器,并且样样精通,但能拿在手上使用的也就那么一样。人生由胆量提升为胆略的关键在于:对外要善于利用关键的优势,对内要树立自己的基础和核心优势。
当我们在竞争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优势,当我们将生活、工作、事业建立在各种核心优势之上,扬长避短或者以长击短时,这样的人生开放将会更加高效。关于如何了解自身的优势,我个人认为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倾听内心的渴望
核心的优势应该符合自己的内心期望。我们要从倾听内心开始:期望实现什么?理想目标是什么?爱好和兴趣是什么……内心的这些渴望,将会告诉我们:我们的核心优势应该建立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去利用自己的勇气?什么事最值得我们去冒险?
因为渴望才有希望
易趣网的创始人邵亦波,非常信奉一句话:“一个人要成功,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当然这也是他最能干的事,这样他就能够每天都很有劲地去工作。”
邵亦波人生当中有过三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是放弃了名牌大学的直升,孤身一人到哈佛学习物理及电子工程专业;第二次是本科毕业时,放弃了进入物理研究院的机会,转而进入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第三次是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后,放弃15万美元的年薪和几乎唾手可得的绿卡,回国创办易趣网。他之所以有勇气做出这三次决定并且获得成功,正是因为他内心的渴望。
“当初学数学,是受父母的影响,并不是我最想做的事;大学毕业后,发现自己其实并不是甘愿呆在实验室里的,所以选择咨询业;后来,易趣网这种商业模式在我大脑中出现的时候,才发现选择回国创业才是我最想做的事,也是最有干劲的事业。”
(2)注意进步快和表现完美的领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天天踢足球,经常看足球比赛学习,可就是比班上大多数同学踢得差;我们试图去读些哲学书增加思想,可无论怎么读了又读,就是不知所云;我们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数学人才,我们也非常勤奋,非常努力,可就是没有别人那么会打算盘……如果做某一件事,总是不开窍,就说明这确实不是适合你的领域。
进步快和完美表现是找到优势最明确的体现之一,如果一学就会,并且表现完美,产生“我天生就会”“非我莫属”的强烈感觉,那么,很可能我们天生擅长并适合做这类事。而通常做这些事,我们也会做出在外人看来是“疯狂”和“冒险”的举动,只不过在自己特长的领域冒险,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高考方向的改变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先是准备考理科,但在复习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复习效果还不如同一年参加高考的弟弟好,于是,我动了改考文科类外语专业的念头。当时离考试已经只有20多天了,这种根本方向的转变非常危险,许多朋友都建议我还是以稳为好。
在仔细思考过后,我觉得自己很努力还依然吃力不讨好,从根本上说是自己不适合理科的原因,以后上了大学学习也一样会很吃力。同时,我在农村插队时就喜欢博览群书和阅读报刊,有文科方面的底子和优势。因此,我决定改变方向,最终,这次转变也使我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3)专注最熟悉或一直从事的行业
你过去一直所从事的行业,也许不一定是你最喜欢最擅长的领域,但却可能成为你最好的基础积累。“本行”的东西总会让你感到驾轻就熟,由此可能产生得心应手和游刃有余的感觉,而且你在熟悉的那个职业和行业上,已经积累了能力、经验、资源、渠道、人际关系等等——这其中许多相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优势。
大多数成功者的创业,一般都从自己最熟悉或者从事过的行业开始,然后专注地做下去。正像商会的一个理事、梅菲特涂料公司董事长喻恒所说:“人生有限,我们要学会聚焦。只有聚焦,才能有所成就。相反,太阳光虽然照亮宇宙,但因为不聚焦,却穿不透一张白纸。”
―――――…
本 章 概 要
● “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
● 如果我们能从“危机”中抓到机会,那绝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胆量,而更多是因为我们有胆略。所有的谋略都可以归纳为一点:形成和把握优势。做起来很简单:面对对手,以长击短;面对自身,扬长避短。
● 四大要素激发我们冒险的勇气:
――一个充满使命感的目标;
――争强好胜的个性;
――不断求新的激情;
――产生危机感的环境。
第5章 有效策划(1)
——开放式人生的自主途径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美国女诗人穆尔
邝子平的策划人生
启明创投的董事总经理邝子平是个典型的策划成就人生者。1980年,高中毕业的邝子平通过一个亲戚来到美国。在来美国之前,邝子平已经进行了周密的出国策划,并且确立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先读书而不是打工,把书念好;第二,读完书后,通过工作力争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第三,永远做一个中国人,因为他回到中国才有跨文化的优势。
当时,许多同到美国的中国青年名义上是去学习,实际上把主要时间都花在打工上,而邝子平则老老实实地先呆在旧金山一个社区学校学习英语,后来上了旧金山大学。当时计算机是热门专业,邝子平就把计算机确立为自己的专业方向。随后,他还考入著名的斯坦福大学读计算机硕士。1988年,邝子平毕业,辗转进入Kalpana公司工作,他的第二阶段目标也实现了。
“回顾这几年有计划的工作和人生奋斗过程,既有冒险的一面,同时也有相当的根据……Kalpana被成功收购后,我的Kalpana股票被折合成思科的股票。可以说,我已经赚足了一生都够用的钱了!至此,我来美国立下的三个目标已经实现了2个。”
1994年,邝子平从香港曲线回国,从而完成了第三个目标。此时,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开放人的他,回国后在人才市场上非常“抢手”,迅速成为英特尔投资部的中国总监。再后来,他又创建启明创投,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自主人生,首需策划人生
社会学家也是有名的预言学家托夫勒曾放言:“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策划,因为资本时代已经过去,策划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个社会上有两种人才,一种是自用之才,一种是被用之才。
自用之才就是能自己创造机会的人才,是创业型人才,是开拓型人才;被用之才则是需要伯乐挖掘的人才,是守成之才,是职业经理人式的人才。而在今天这样的开放时代——其实包括过去也是——机遇总是眷顾那些自用之才。
策划,正是要使我们成为自用之才。
唯有渴望自主人生者,才有策划人生之必要。同样,但凡自主人生者,必有主动策划的意识和能力。这两者的关系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密不可分也无法区分。
自主人生就要追随梦想策划人生
联想集团全球新业务拓展部总监王楠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是想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使命和想法进行相关的策划,作出相应的决定和努力,然后才能自主人生。
“读博士期间我进入美国AMBAC国际公司,在这家公司前后干了6年计算机软件架构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是ERP、MRPⅡ领域的业务模型和市场预测。工作中,我在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方面产生了不少想法,于是就开始策划回国发展。1998年我博士毕业,正好看到报纸上报道联想与中科院一起成立技术研究院,当时好像IT领域还只有微软一家公司有研究院。我觉得如果回国帮助联想做研究院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于是给柳传志写了封信。1999年4月,我如愿开始了在联想的职业生涯,尽管当时回国后的薪酬只相当于我在美国的1/6。”
薪酬只是一时的,重要的是能够长期发展。正因为王楠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期望做什么,并有意识地进行了策划,所以他也得到了期望中的事业发展:王楠迅速从研究院FM365网站系统结构难题攻关的牵头人成为联想企划部负责战略的助理,接着成为新联想公司大战略体系筹备组组长,到现在已经是全球业务拓展部总监。
人一生下来,就有了起点。这个起点先天不平等,并且制造了后天的教育状况、性格素质、人生选择、人脉资源等方面的差距。中国素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的俗语;美国也一样,譬如洛克菲勒家族显贵百年,再如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都是“富爸爸的孩子更富,穷爸爸的孩子更穷”。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环境和背景都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东西。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普通人就更需要过人的策划和奋斗精神,以弥补先天的不足。否则,就如宋代学者吕祖谦所说:“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
第5章 有效策划(2)
有一位朋友就曾以自身出国留学为例,强调“底层”更需要人生策划说:“就像我们刚刚到美国,中国的学历学位明显单薄,语言及工作、生活能力都非常弱,人际关系从零开始,周围环境一片陌生。这时候给你任何机会都是毫无意义。因为你在最底层,机会都在你头上飘。想要露出水面踮一下脚是没有用的,需要自己在脚下一块一块的垫砖头,丰满自身价值才会抓到机会。”
当我们开始后天的学习和交往,逐渐摆脱起点的不自由和不平等时,我们所面对的情况依然是:个人差异性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复杂,成功越来越不可复制,我们也越来越需要进行“量体裁衣”的策划,才能真正把握自己人生的主动权,自主命运。
卖肉的北大生和卖鸡蛋的复旦生
因为各大媒体的炒作,陆步轩和顾澄勇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两个人。不过,他们确实很有对比性。
陆步轩是当年长安县的文科状元,1989年北大中文系毕业后,经历过众多不如意,最终于2000年租房开肉店。但卖肉的生意并不好做,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忙到头,交了水电费和房租后所剩无几。当媒体披露“北大才子街头卖肉”后,公众对他的反应首先是同情——这是对待弱者的方式,希望某些机构和企业伸出援手,接着是批评——反思“文凭不等于才华”以及中国教育体制的弊端,陆则成为了反面例子。
顾澄勇是2002年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没有选择在事业单位工作,而是主动回到农村卖鸡蛋。一个卖肉,一个卖鸡蛋,但与陆步轩的遭遇相反的是——“复旦生卖鸡蛋”引来的是舆论的赞美。数年以来,他不但“科学养鸡,科学卖蛋”,还没有放弃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甚至利用网络营销渠道开发了一套“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因此,顾澄勇的“阿强”鸡蛋也越卖越火,上海市南汇区农委甚至要为他申报“中国农民十大杰出青年”。
对于两人截然相反的评价,难道仅仅是因为大众以成败论英雄?因为一个没有赚到钱,而另外一个人卖鸡蛋赚了钱?事实上,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人一个是被命运所奴役,另外一个是主动策划人生进行创业。顾澄勇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卖鸡蛋”,出发点是他要自主人生,动力是他创业的雄心。因此,就算陆步轩卖肉成了富豪,我们也只会感慨:“这小子运气好,误打误撞也能发财”;而顾澄勇的鸡蛋生意就算失败,我们也还是会把他当作敢于冒险的“创业英雄”看待。
当然,成功的策划需要策划力作为保障。
刘江南立足阿尔卡特公司的“非常道”策划
我认识阿尔卡特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刘江南有很多年了,刘江南接受我们采访时,曾讲到他刚进入阿尔卡特公司时的经历。当时,他发现公司里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像机器一样定期把自己的工作和业绩变成表格上的数字,逐级上报直至变成公司的报表。而公司的几个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