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篇社论简要地分析了莱恩博士及其在杜克大学的同事所做
的工作。
什么是“心灵感应”
莱恩博士及其同事在杜克大学获得了卓越成果。他们
在不下1 0万次的试验中, 证实了“心灵感应”和“超感视
觉”的存在。这些结果在《哈泼杂志》的前两篇文章中做
了概述。在现在发表的又一篇文章中,作者E·H·赖特试
图将有关这些“ 超感觉力”的所有发现或者一些似乎合理
思
考
致
富
214
的解释做了一个总结。
现在, 由于莱恩博士的实验结果,一些科学家认为,
心灵感应与超感觉确实存在。在试验中,有多位具有超感
力的人被要求在看不到且无法感觉到纸牌的情况下,将一
副特定的纸牌尽可能地说出来。结果发现,约有2 0个人可
以准确地识别纸牌,其正确数目之多使人可以得出结论:
“他们绝不可能靠运气或巧合而表现出这样的技巧。”
但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假定确实存在这些力
量,但它们似乎又是感觉不到的。现有的器官不可能产生
这样的感觉。这项实验在数百里之外做与在同一个房间内
做同样有效。赖特先生认为, 这些事实同时显示出,有人
试图通过物理放射理论来解释心灵感应与超感觉。任何已
知形式的放射能量都会随着距离的加大而减弱。但心灵感
应和超感觉却不是这样。它们的确会依实际目标而改变,
正如其他精神力量一样。与普遍的看法不同,具有超感觉
的人睡着或处于半睡眠状态时,这种现象不会增强,相反,
当他清醒或警觉时,这些力量最强。莱恩发现,麻醉剂会
不可避免地降低超感觉者的分数,而刺激物则总会提升分
数。即使是最可靠的试验对象,也必须尽其所能,否则难
有良好的表现。
赖特极具信心地得出一个结论, 即心灵感应和超感觉
确实是一种天赋。换句话说,“看出”面朝下放在桌上的纸
牌似乎和“读出”心中意念的能力是同一种力量。有几个
第
十
三
章
大
脑
215
理由可以使人相信这一点。例如,在具有上述任何一种能
力的人身上已经发现了这两种天赋。而且, 到现在为止,
在每个人身上, 这两者几乎完全一样活跃。屏障、墙壁和
距离都无法对任何一种力量起作用。根据他的结论,赖特
进而表示,他所提出的纯粹为“预感”的其他超感觉体验、
预示性梦境、灾祸预感及类似情形也有可能实际上是同一
种能力。我们并不要求读者接受这里的任何一种结论, 除
非他们认为有必要,但莱恩收集的证据却给人留下了深刻
印象。
如何激发团队力量
莱恩博士认为,在有些情况下, 大脑会对所谓的“ 超
感觉”模式作出反应。有了他的言论,我现在荣幸地说明
一件事实,以补充其证据,即我的同事和我已经发现, 在
我们认为理想的情况下,大脑可以得到刺激,因而使得下
一章讲到的“第六感”能以实际方式发挥作用。
我所说的情况包含了我与两位同事的密切合作。通过
试验和练习,我们发现了激发智慧的方式( 通过运用下一
章中的“隐形顾问”原则),因此,三个人的智慧合而为一,
我们就可以为客户提出的各种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这个过程非常简单。我们坐在会议桌前, 说明所面临
问题的性质,然后开始讨论。每个人都尽可能将自己的想
思
考
致
富
216
法提出来。这个智慧激发方式的奇特之处, 在于它使每个
参与者能和自身经验之外的未知知识来源相通。
假如你明白“智囊团”一章中的原则,当然就能看出,
在此描述的圆桌会议程序就是智囊团的实际运作方式。
在三人之间和谐讨论某一既定问题,这种激发智慧的
方式是最简单、最实际的智囊团应用例证。
通过采用和遵循类似的计划,学习这个原理的任何人,
都可以拥有“作者的话”中简要介绍的卡内基秘诀。如果
现在对这一点你还没有找到感觉,那么将此页标出来, 等
看完最后一章以后,再回头重读一遍。
第
十
三
章
大
脑
217
成功阶梯的顶端永远不会拥挤。
思
考
致
富
218第十四章
第六感
通往智慧殿堂之门—致富第十三步
第十三项原则就是第六感。这项原则是本哲学的顶点。
只有先掌握了其他十二项原则,才能完全吸收、理解和应
用最后一项。
第六感就是潜意识中被称为创造型想像力的那个部分。
它也是曾经提到过的“接收装置”,构想、计划和意念就是
通过它进入脑海的。这种灵光一闪的情形有时就叫做“ 预
感”或“灵感”。
第六感无法形容,也无法向尚未掌握该哲学其他原则的
人描述,因为这种人没有可以和第六感对照的知识和经验。
只有通过内心的发展来沉思冥想,才能对第六感有所感悟。
掌握了本书的原则后, 你应该很容易接受以下说法的
真实性(否则你会认为它不可思议),也就是说:
借助第六感的帮助,对于即将发生的危险,你会及时
得到警告而得以避免,而且你也能及时发现机会的来临并
拥抱它。
随着第六感的发展,会有一位“ 守护天使”出来帮助
你,服从你的意志,为你开启智慧殿堂的大门。
第六感的奇迹
作者既不是“奇迹”的信奉者, 也不是“ 奇迹”的鼓
吹者,因为我对自然界有足够的了解,知道大自然从来不
会偏离既定的法则。有些法则非常难以理解,所以产生了
思
考
致
富
220
一些看似“奇迹”的东西。第六感就是我所经历过的最接
近奇迹的东西。
作者知道, 有一种力量或者说原动力,渗透在每种物
质的原子之中, 拥抱着人们感受到的每个能量单位。有了
这种力量,橡树种子可以成长为橡树,泉水遵循重力原理
流下山坡,四季更迭,日夜循环,万物各得其所,相得益
彰。运用这一哲学规律,欲望就可以转化为具体或实际形
态。作者知道这一点,因为他做过试验,有这样的经验。
读完前面各章,你已经被逐步引入最后这个原则。假
如你已经掌握了前面各项原则,现在就可以接受(而且毫
不怀疑地)这里的惊人说法了。假如你还未掌握其他原则,
那么你必须先补上这一课,才可以明确地判断本章所说的
是事实还是虚构。
在“英雄崇拜” 年代,我努力模仿最崇拜的那些人。
此外我发现,自己努力模仿偶像所依靠的信心使我能成功
地做到这一点。
让伟人塑造你的人生
我从未完全丢掉崇拜英雄的习惯。经验告诉我,如果
无法成为真正的伟人,也要模仿伟人,在感觉和行动上尽
可能地接近他们。
早在发表一首小诗或试图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说之前,
第
十
四
章
第
六
感
221
我就养成一个习惯,想通过模仿9个人来重塑自己的个性。
这9个人的一生和成就对我的影响最大。他们是爱默生、潘
恩、爱迪生、达尔文、林肯、伯班克、拿破仑、福特和卡
内基。在好几年的时间内,我每晚都和这些人开假想的咨
询会议,我把他们称为我的“隐形顾问”。
过程是这样的。晚上睡觉之前, 我闭上眼睛,然后在
想像中看到我和这群人一起围坐会议桌前。这时候,我不
仅有机会坐在伟人当中,还担任主席,实际指挥这群人。
我带着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参加每夜一次的想像聚会。
我的目的就是要重塑自己的性格,使之成为这群假想顾问个
性的综合体。很早我就认识到,必须克服无知和迷信环境形
成的障碍。所以我有意通过上述方法,以求重塑自我。
通过自我暗示塑造个性
我当然知道,所有人都是由于自己的主宰意念和欲望
而成为目前的样子。我知道, 每个深藏的欲望都能促使个
人寻求外在表现,通过这种表现,欲望就可以化为事实。
我知道,自我暗示是个性塑造过程中一项很有力的因素,
因此事实上,它也是用来塑造个性的惟一原则。
有了这些认识,我就具备了重塑个性所需的装备。在
这些假想会议中,我要求内阁成员提供我需要的知识, 我
会对着他们出声地说:
思
考
致
富
222
爱默生先生,我渴望从你那里获得了解自然的
神奇力量,它曾使你的一生如此杰出不凡。我要求
你将所有的品质,也就是那些使你了解并适应自然
规律的品质,深藏在我的潜意识中。
伯班克先生,我要求你教授使你与自然规律如
此协调一致的知识。依靠这些知识,你使得仙人掌
除去尖刺,成为可吃的食物。告诉我你是如何使只
长一个叶片的草现在长出了两片。
拿破仑,我要向你学习,我渴望获得你所具有
的神奇才能,这种才能可以鼓舞他人,激发出更大、
更坚定的行动精神。同时,我还想获得你转败为胜、
克服巨大障碍的持久信心。
潘恩先生,我渴望从你那里获得思想自由以及表
达见解的勇气与清晰思维,它们让你如此卓尔不凡。
达尔文先生,我希望从你那里获得永不枯竭的
耐心,以及你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清楚示例、客观公
正地研究因果关系的能力。
林肯先生,我希望在自己的性格中塑造你特有
的强烈正义感、永不疲倦的耐性、幽默感和对人的
理解与宽容。
卡内基先生,我希望彻底了解你用来有效建立
庞大工业企业的各项组织原则。
福特先生,我希望获得你不屈不挠的精神、决
第
十
四
章
第
六
感
223
心、镇定和自信心,这些品质使你能战胜贫困,组
织、团结及简化人类的工作,因此我得以帮助他人,
让他们沿着你的足迹前进。
爱迪生先生,我希望从你那里获得用来揭示无
数自然奥秘的自信心,以及你不辞辛苦、经常从失
败中夺回胜利的不懈精神。
想像力的惊人力量
根据当时最想获得的个性特征, 我向假想的内阁成员
讲话的方式会有所变化。我极其认真地研究过他们的生平
记录。这种晚间会议历经数月之后,我惊异地发现这些假
想人物竟然变得活灵活现。
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9个人的个人性格各不相同。例
如,林肯有迟到的习惯,还习惯迈着沉稳的步伐走来走去。
他的脸上总是挂着严肃的表情。我很少见到他笑。
其他几位可就不同了。伯班克和潘恩经常沉浸在机智
的对话中,那些话有时似乎让其他阁员感到震惊。有一回,
伯班克迟到了。他来到时兴高采烈,并解释说他是因为正
在做一项实验才迟到的,他希望通过这项实验使任何一种
树都能长出苹果来。听完这话,潘恩讥讽他说,男人女人
之间的所有麻烦都是从苹果开始的。达尔文开心地哈哈大
笑,建议潘恩到森林采集苹果时要特别小心小蛇,因为它
思
考
致
富
224
们会长成大蛇。爱默生听了之后说:“ 没有蛇,就没有苹
果。”①拿破仑又加上一句:“没有苹果,就没有国家!”②
这些会议如此真实,让我对其后果感到恐惧,数月不敢
再想此事。这些体验非常怪诞,我担心如果这样下去,我会
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会议只不过是纯粹的想像而已。
这是我第一次鼓足勇气提起这件事情。在此之前, 我
一直对此保持沉默,因为考虑到我自己对它们的态度, 我
说出这些非凡体验定会被人误解。我现在已经有勇气将这
些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因为我已不像以往那样对“他们的
言语”感到惴惴不安了。
为了不被误解,我希望在此郑重强调,我依然认为内
阁会议纯粹属于想像。但是我有权说明,虽然内阁成员纯
粹是虚构的,会议也只是存在于我的想像之中,但这些却
带领我走上了辉煌的进取之路,重燃我对伟大事业的向往,
激发了我的创造性,让我有了表达真实思想的勇气。
开启灵感的源泉
大脑的细胞结构中存在一个接收意念震波(一般称为
第
十
四
章
第
六
感
225
① 在《圣经》中,蛇怂恿夏娃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 因而得到了上帝的
惩罚。—译者注
② 在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中,作者描写了动物中的特权阶级—猪。
猪享用其他动物无法享用的牛奶和苹果,还说是“为了你们,才喝牛奶,吃苹
果的。”在书中,作者用猪来影射拿破仑。
“预感”) 的器官。科学至今还不知道这个第六感官位于何
处,但这并不重要。人类的确可以通过身体感官之外的来
源接收准确的知识,这仍是事实。通常,当大脑受到非凡
刺激时,这些知识就可以接收得到。任何激发情感、让心
跳加速的紧急状态通常都会使第六感活跃起来。曾在驾车
时差点遭遇车祸的人都知道, 在这些情况下,第六感总会
在千钧一发之际及时出现,从而避免了事故。
通过上述事实,我想说的是,与“隐形内阁”会面时,
我发现大脑最容易接收通过第六感传来的构想、思想和知
识。
在我数十次面临紧急情况时(有些甚至严重危及生命),
通过“隐形内阁”的影响力, 我都在奇迹的指引下度过了
难关。
与虚拟人物会面的初衷, 只是想凭借自我暗示原则,
让潜意识对我希望获得的一切留下深刻印象。最近几年,
我的实验开始有了不同的做法。现在,我会拿困扰我和客
户的难题来请教虚拟顾问。虽然我并不完全依靠这种咨询
方式,但它却经常有着惊人的效果。
缓慢增长的强大力量
第六感不是个人可以随意取舍的东西。运用这股强大
力量的能力是通过运用本书各项原则而逐渐获得的。
思
考
致
富
226
无论你是谁或怀着何种目的阅读此书,即使你不了解
本章所描述的原则,也一样能因它而受益。假如积累财富
或其他物质是你的主要目的,那么情形尤其如此。
这一章之所以包括在本书内,是因为本书的宗旨是提
供一种完整的哲学,让个人可以正确无误地指引自己, 获
得人生中追求的一切。任何成就的起点都是欲望。终极目
标则是录求认识—识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自然规律、
认识和理解幸福。
只有通过熟悉和运用第六感原则,这种了解认识才会
日臻完善。
读完本章后,你肯定已经发现, 自己已经被提升到了
一个较高的心理刺激层次。真棒!一个月后再回到这里,
重读一遍,你会注意到自己的心将飞向更高的刺激层次。
要经常重温这一体验,此时不要在意自己学了多少,到最
后就会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力量,使你能够抛开失意气馁,
驾驭恐惧,克服拖拉并自由地运用想像力。这样,你已经
感受到那个未知的“东西”了,它永远都是每一位真正伟
大的思想家、领袖、艺术家、音乐家、作家和政治家的驱
动力。届时,你就能够化欲望为实质或经济对等物,这种
情形就和你一遇到挫折就立即放弃一样容易。
第
十
四
章
第
六
感
227第十五章
六种恐惧
剖析自我,找出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在成功运用本哲学的任何部分之前,必须做好接受它
的准备。准备工作并不难。首先要研究、分析和认识必须
除掉的三个敌人:犹豫、怀疑和恐惧。
只要头脑中有这三种或其中任何一种消极情感,第六
感就无法发挥作用。这三种邪恶的情感紧密相连。找到一
个,另外两个也就近在咫尺了。
犹豫是恐惧的幼苗!读本书时请记住这一点。犹豫会
变成怀疑,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恐惧!“结合”过程通常
是缓慢的。这也是这三种敌人非常危险的一个原因。在不
知不觉中,它们逐渐发芽、生长。
本章讲述的就是在实际应用整个哲学前, 必须首先实
现的目标;还分析了使许多人导致贫困的情形,也讲述了
一项所有致富者需要了解的事实。这种财富可以是金钱,
还可能是大于金钱价值的心态。
本章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六种基本恐惧的原因和补救方
法。在征服敌人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它的名称、习性和所
处位置。阅读时,请仔细分析一下自己,并检查这六种常
见的恐惧是否有哪种附在你的身上。
不要被这些狡猾敌人的习性所欺骗。有时候,它们会
隐形于潜意识中,使你很难找到它们的位置,更难除掉它
们。
思
考
致
富
230
六种基本恐惧
基本恐惧有六种,每个人总有一些时候会受到恐惧的
困扰。如果完全不受这六种恐惧所困扰,那么大多数人都
会是幸运的。按照最常见的顺序排列,这六种恐惧是:
恐惧贫穷
恐惧批评
恐惧病痛
恐惧失去爱情
恐惧衰老
恐惧死亡
其他恐惧都不及这六种,都可归于这六个标题之下。
恐惧其实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 而一个人的心态是可
以控制和引导的。
如果不经过意念冲动形式的构思,人就不可能有任何
创造。此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说法,那就是:人的意念
冲动,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会很快转化为它
的实质对等物。俯拾偶得的意念冲动,也就是他人头脑中
释放出来的意念,与有目的、有计划的个人意念一样, 也
能决定一个人的经济、商业、职业或社会命运。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似乎就比较“幸运”,而有
第
十
五
章
六
种
恐
惧
231
些在能力、教育背景、经历和智力等方面与之相当、甚至
更优越的人则似乎注定伴随着不幸,这是一个重要的事实。
有个说法或许可以解释这个事实,即,每个人都有能力完
全控制自己的意志,而借助这种控制力,很显然每个人都
有可能敞开心胸,接受由他人脑中释放出来的游移不定的
意念冲动, 也可以紧闭心门, 只接受自己选择的意念冲
动。
自然使人与生俱来就能绝对控制的, 只有一个东西,
那就是意念。这个事实和“人的创造始于意念”的事实结
合起来,就能使人十分接近控制恐惧的原则。
假如所有的意念真的都有以实质对等物来表现自己的
倾向(这的确是不容怀疑的事实),那么恐惧和贫穷的意念
冲动,也就真的无法化为勇气和经济利益。
恐惧贫穷
贫穷和财富之间没有折衷!通往贫穷和财富的路背道
而驰。假如你想要财富,就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