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悟管理-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越来越黑,小孩的心却越来越亮。他静下心来,慢慢地在仓库内移动。万籁俱寂,小孩听到了自己的心在跳动。突然还听到了“滴答、滴答”的美妙音乐——金表的声音。小孩循声翻找,终于找到了那块金表。   

  我们今天面对的世界就是一个堆满稻草和谷粒的仓库。暂时没找到金表的人“郁闷烟熏”。但是金表就在我们脚下,只要你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又能客观、冷静、理性地作出判断,排除心中的烦乱,气定神闲,入静入定,那么金表就会为你唱歌。正如一首诗告诉我们的:夜不是黑色的,夜是透明的。当你不是用眼看,而是静心思,夜就是白昼,世界像玻璃一样通透……   

  批评一个人的人格好坏,不但得看这个人已经做过的事,还得看他的目的和冲动;好坏的真正依据,不是已成事实的行为,却是未成事实的意向。   

  ——哈代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10节:人格的力量         

  人格的力量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可谓是英雄辈出、俊杰蜂涌的年代,但在灿烂的星河中有一颗最耀眼、一直闪耀着人格光芒的巨星——鲍叔牙。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春秋霸业虽已是雨打风吹去,但鲍叔牙知人善荐、甘为人梯、宽阔无私的胸襟和情怀却始终如圣洁的莲花,永久开放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他和管仲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逆境及顺境中至死不渝的深厚友谊,无情地反衬出世人猜疑、势利的卑微和可怜。   

  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二人开始合伙做生意,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公司”主要是鲍叔牙出资。可在经营过程中,管仲竟将收回的货款还了自已的债务,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管仲一半的红利,他也欣然接受了。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他们愤愤不平的对鲍叔牙说:“管仲是个十分贪财的人。”鲍叔牙斥责道:“管仲并不贪财,只是因为家里太困难啦!任何人不许再瞎说。”后来两个好朋友又一起去当兵,可是每次打仗,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极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飞跑在前。战友们都说:“管仲贪生怕死。”当官的也想收拾管仲。关键时刻鲍叔牙站了出来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最了解,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无人照顾,他并不贪生怕死,只是想活着以尽孝道吧。”再后来他们俩同时当上了“高级教师”:管仲当上了齐国国君齐襄公弟弟——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当上了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的师傅。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得正起劲。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疑心他两个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想除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带着鲍叔牙也跑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齐襄公被杀死,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继位没多久又被杀,齐国一片混乱。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继承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师傅对形势做了清晰的分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先行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他主动提出由自己先带一队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   

  当管仲带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正碰上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飞弛而来。管仲搭弓取箭,朝着车上的公子小白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认为大功告成,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向齐国进发,结果到齐、鲁边界的时候才得知,公子小白已当上齐国新国君。原来管仲那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一点没伤到人,但公子小白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于是他大叫一声装死倒在车里。   

  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君主你知道我的为人,小心谨慎,循礼守法,但不是治国兴邦之才。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齐桓公急忙问:“这个人是谁呢?”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为了说服桓公,鲍叔牙从五个方面进行比较,他对桓公说:“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齐桓公一听拍案而起,说:“这小子拿箭射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忠义的人啊!两军交战,各为其主,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了,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啊!如果您只想治理齐国,不用管仲也可以;如果您打算称霸诸侯就一定要用管仲这样的杰出人才。”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弃忘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被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他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重视军队建设,特别是严格训练和管理。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信任和举荐充满了让人心灵震颤的人格魅力。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发挥聪明才智和建功立业的机会,没有管仲的尊王攘夷和富国强兵的一系列改革策略,就没有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和齐国的辉煌发展,没有齐桓公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汉民族的主体地位都将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也就是说鲍叔牙的伟大人格力量不仅改变了管仲的人生轨迹,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而且巩固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一个人有多聪明,有多大的能耐不是最重要的,有一颗大海一样宽广的心才是最伟大的。当我们禁不住赞叹鲍叔牙的宽广胸怀,羡慕管、鲍二人的深情厚谊时,不由得想起另外两对同窗好友:孙膑和庞涓,韩非子和李斯。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先生的两位得意门生,曾经相互欣赏、情同手足。因为交上了庞涓这样心胸狭窄、妒忌成性的朋友,孙膑的一生是不幸的,也是侥幸的,他惨遭刖足之灾,但他最终以聪明和智慧战胜了庞涓,回到齐国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韩非子和李斯则是荀况的两位高徒,同学时两人的友好关系令人羡慕。正是因为交上了李斯这样小肚鸡肠的朋友,韩非子的命运是不幸的、悲惨的,他遭李斯的谗言诬陷,被逼自杀,客死他乡!同样都是朋友,管仲则是最幸运的,也是最幸福的,他因为交上了鲍叔牙这样的挚友,真心帮助他走出困境,实现了人生的崇高理想。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鲍叔牙成就了管仲,也成就了自己,他本人不仅安享天年,而且得到万世的敬仰。同时他的贤良还惠及子孙后代,鲍叔牙的子孙后代在齐国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而且多数是著名的大夫。而心胸狭窄、残忍毒辣的庞涓被万箭穿心而死,心狠手辣的李斯结局更惨,被割掉鼻子、斩断舌头、砍掉脚趾后才腰斩于市。真是茫茫苍穹,公道自在,善恶到头终有报;芸芸众生,何去何从,荣华转眼便成空。对此,我们应当对人生有一种全新的感悟。   

  人格的力量是巨大的,拥有莲花一样圣洁美好人格的人则是幸福、伟大的!   

  有勇气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泰戈尔         

▲虹桥▲书吧▲BOOK。  

第11节:心的高度         

  心的高度   

  现在国内的企业,不论大小,也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只要超过十年的,都是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它们都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变革时代——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正因为如此,这个特定的时期注定是一个呼唤英雄并创造英雄的伟大时代。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企业家或者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英雄情结。稍微有点规模并多少能赢些利的企业,其掌门人大都有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创造历史的成就感。“自命不凡,唯我独尊”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家的共同特点。实事求是地讲,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为英雄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大舞台,各路英雄的脱颖而出也有力地推进了时代的进步。以历史的、客观的眼光来看,从依旧光芒四射的任正非、张瑞民、柳传志、刘永好,到已走下神坛的倪润峰、赵新先,都在一个特定的时期显示出了他们峰顶云天的雄才大略。本文不想用成王败寇的说法来分析讨论,只想表述一个观点:当一个企业的“英雄”痕迹太重的时候,危险就已经不远了;当英雄自以为是的时候,死亡就来敲门了。为什么这么讲呢?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组织就应当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决策程序、运营方式、经营机制、控制体系、管理制度等一套系统操作规程。可是当企业一旦被英雄主宰,形成英雄主义的时候,“企业”就成了“人业”,英雄的个人意志和行为方式代替了组织的功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两个结果:一是导致企业整体组织功能的弱化和个人英雄主义的神化;二是将企业的命运系在超越组织的个人身上。个人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的法则和规律,企业经营管理也必须遵循自身的规程和法则。   

  老子在《 道德经 》中透彻地分析了宇宙、万物、人生,包括了经营管理方面很多深刻的道理和规律。他老人家特别警示我们:“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其含义是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那么怎样才能铸造基业长青的大业呢?老子浓墨重彩地讲了为人之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仔细咀嚼,这段话好像是专门针对企业的,观点非常鲜明,它表明,最优秀的领导,员工并不知道他;比较好的领导,员工知道他、亲近他、称赞他;一般的领导,员工害怕他;最差的领导,员工蔑视他。也就是说一个靠愿景、制度、机制运行和发展的优秀企业,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参天大树生长的土壤和气候,反过来,个人英雄主义的参天大树傲视天下的企业,不论此时如何辉煌,它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企业。老子认为:“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自见者不明,自视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就是说,企业领导者自己退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自己置之度外能获得圆满。自逞己见并不聪明,自以为是并不高明,自我夸耀不是功德,自高自大难以长远。回头看看,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崛起的企业和企业家,走过的是一段特殊路程,机会、胆量加小聪明成为成功的三大要素。很多企业是怎么从小做大的,自己根本说不清楚。但是,从一个时点上去看也是功成名就,有的还相当的风光和荣耀,领导者内心的快乐和自负与日俱增。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理解,但走向极端就让人担忧了。有的领导者把昨天的偶然成功因素当成必然规律,把特定历史下的意外成功无限放大,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膨胀到无所不能的程度。他们内心根本无视什么战略规划、治理结构、团队建设、制度文化等长期发展的基础。躺在昨天的成功经验上,看不清急剧变化的市场、听不进不同意见,幻想着用昨天的方法解决明天的问题并创造新的辉煌。结果会怎么样呢?下面这个故事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   

  有一天,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发现了一个盛满大米的大缸。这一发现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跳入大缸内一通猛吃,吃完倒头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快乐伴随它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米缸很大,仿佛永远吃不完,有时,老鼠也想过要跳出米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每次它都为自己发现这个米缸的成就所陶醉,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最成功的老鼠。它回忆自己找到米缸的英雄事迹,准备把它总结、提炼写成一本书,让全世界的老鼠好好学习自己。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有一天老鼠突然发现米缸见了底,它一下子慌了手脚,不仅断粮了,而且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根本跳不出去了。对于老鼠而言,找到米缸的成功彻底打败了自己,其失败的代价就是献出自己的生命。   

  管理学家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老鼠为什么跳不出米缸?不是米缸太高,而是它的心胸太小,它走不出昨天,超越不了自己,当然跳不出米缸。从这个意义上讲,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应该是“心灵的高度”。   

  一个走不出昨天的人,他不会有明天,一个认为自己可以超越组织的人,他最终可能会毁灭组织——无论他昨天多么英明神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虹桥▲书吧▲。  

第12节:为心做主(1)         

  为心做主   

  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何异同呢?异者,所面临的责任和压力不同。同者,适者生,不适者衰。看看身边,望望远处,再瞧瞧历史,我们必然有一个简单而又伟大的发现: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一个欣欣向荣的企业、一个生机勃勃的部门,一定有一个共同点——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选择了适合自己所用的人才,形成了与实际相吻合的工作方法。正确的方向,合适的人才,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有了这三个要素,你想不成功都难。当然三要素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苍茫大地,物宝天华,人才辈出。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经营企业就是经营资源,人是一切资源的核心,合理配置是基础,优化配置是关键。人才只有在适合的岗位上才能成为“人财”。从古至今,合适人才的选择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借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可是这一“决定的因素”最难决定。无论是封建的世袭制,上级的考核任命制,董事会的聘用制,还是民主选举制,都很难保证在合适的时间用上最合适的人才。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上级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干部;下级腹诽上级没有一双慧眼。很多干部在原单位干得很出色,可一提拔(或民主选举)上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工作没有起色,问题层出不穷,上级难堪,员工不满,当事人郁闷。并且这种用人不当、所托非人的错误,像春天的笋子一般不断从地上冒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组织和企业最大的负资产。   

  通过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干部选拔、晋升的很多程序本没有任何缺陷,但效果总是不理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究其实,我们认为主要是一种思想、两种误区影响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一种思想,即官本位思想,它早已在组织和个人心中扎下了很深的根。组织把提拔作为奖励,个人把晋升当作成功。两种误区,一是上级总是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作为培养领导干部的苗子,完全忽略了专业人才和领导干部是两种不同的材质,由于缺乏对人才的全面评估和长期培养计划,许多杰出的专才在晋升中误入歧途。二是“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误导害了很多人。人人都认为自己有将军的潜质,个个都想沿着梯子往上爬。至于个人的理想、兴趣、性格、专长早被“将军”梦想覆盖。其实,世界上有花草树木,人亦有所不同。要让一棵树像花一样娇艳妩媚,树除了要忍受弃蓝天理想的痛苦,还要饱尝失败的苦果;一棵小草倘若要完成树的使命,那不仅是草的错误,也是树的不幸。因为树有树的基因,花有花的本性,草有草的本心,一切当顺其自然,否则就会好心办错事。下面让我们看一则有趣的故事,这则故事也许能对我们理解上述问题有所帮助:         

◇欢◇迎◇访◇问◇。◇  

第13节:为心做主(2)         

  一天,上帝到人间巡视,在路边发现了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上帝把小老鼠拣起来带回天堂,轻轻吹了一口仙气,小老鼠渐渐苏醒过来,恢复了健康,从此和上帝生活在一起,白天到外面晒太阳、玩耍;晚上回到屋子里,躺在温暖的羊毛毯子上听上帝讲故事,生活非常愉快。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小老鼠心中始终有一丝恐惧:上帝家里有一只猫,虽然天堂的猫不会伤害自己,但每次见到猫时小老鼠的心都紧张得要掉出来似的。   

  有一天,小老鼠对上帝说:“万能的主啊,我和你生活在一起感到非常快乐,但是有一件事我想请求你的帮助。”上帝微笑着说:“那是什么事情啊?说出来吧。”“每当我看到家里的猫时,都感到莫名的恐惧。我想请求您,能不能把我变成一只猫?”上帝答应了小老鼠的要求,把它变成了一只猫。小老鼠变成了猫以后,兴奋异常,以为万事大吉了,可刚一出门就碰到了一条狗,吓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