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的住地离百老汇大街很近,到林肯表演艺术中心不过二十分钟步行。
瑰丽壮观的林肯中心正中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左边为纽约州芭蕾歌剧院,右侧是纽约交响乐团的艾维利·菲歇尔音乐厅,紧靠著名的朱伊丽亚音乐学院。中心前广场上彩旗飘扬,一座黑色大理石砌成的喷泉涌出乳白色的水花。
整整一个夏天,我差不多每星期要上那儿一两回观赏歌剧。不知为什么夏天不是纽约芭蕾舞的季节。有的歌剧我以前在伦敦皇家歌剧院和巴黎歌剧院看过,如《费加罗的婚礼》、《卡门》、《塞维尔的理发师》、《福斯泰夫》等;有的是第一次观赏,如《弄臣》、《魔笛》、《波西米亚人》、《唐·卡洛斯》等。歌剧是一种伟大的综合艺术,一切伟大的艺术品,欣赏一次是绝不够的,歌剧把我带到了一个新的意境,我陶醉在音乐的纯洁的热情里,它抚慰我骚乱的灵魂,增添我对生活的信心,它不朽的光明给我爱,给我欢悦,给我美好的憧憬。
从六十四街的林肯艺术中心往前去,经过哥伦布广场,再走一段路就到了四十二街。西四十二街是纽约的红灯区,沿街挂着写上四十二街字样的彩旗,是纽约的一景。这条街可谓人欲横流的大观园,性的解放真是极端彻底,彻底到迹近疯狂。整个一条街春宫电影院鳞次栉比,不少影院昼夜不断地放映从群交。鸡好、兽交到捆绑、鞭笞、灌肠等虐待狂与被虐狂的影片,集病态,怪态、丑态、变态之大成,使有裸体画面乃至正常xing茭的电影大为逊色。
性商店里出售五花八门的性杂志,海淫海邪;橱窗里陈列着各式人造阳巨、电动自慰器、锁链镣铐、紧身胸衣、乳投夹等稀奇古怪的助性工具,一片乌烟瘴气。《花花公子》杂志和脱衣舞酒吧与之相比,倒反而显得正经了。警察在街上大模大样地巡逻执勤,妓女若无其事地在近处拉客。四十二街的西洋景自然吸引了不少游客,有的还用录像摄影机作实况纪录。
曼哈顿下城十四街和春街之间的格林尼治村如同巴黎蒙特马尔那样,是街头艺术家、良漫诗人、同性恋者和新潮派学生麇集之地。沿街是奇装异服者,衣衫故作褴楼者,头发半边削光者,不阴不阳、莫辨男女者,形形色色,不一而足。那儿古玩店、咖啡店、夜总会甚众,公开的和秘密的性俱乐部比比皆是。纵性逞欲的情形愈演愈烈,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住在附近的居民晚上九时出门,竟会发现有两个人在他的汽车里莋爱。
性解放如洪水决堤,势不可挡。只是由于最近爱滋病的出现,好像煞星突从天降,方使如火如茶的性滥交稍为收敛。法国政治家克列孟梭①说美国是历史上从野蛮时代,没有经过正常的文明过渡时期,奇迹般地一下于进入堕落时代的唯一国家。这话在四十二街上大概找得到最好的证明。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存。
美国各人种为数众多,纽约却绝非大熔炉。种族偏见即使到了第二、第三代移民仍然根深蒂固。美国法律尽管禁止种族歧视,事实上不但白人与黑人之间泾渭分明,波多黎各人与黑人之间也互相敌视。爱尔兰移民、俄国移民、德国移民、意大利移民各占有自己的地盘。纽约的居民都知道越雷池一步意味着麻烦。犹太人和黑人现各占纽约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势均力敌,他们之间的种族冲突,特别厉害。
一幢白人居多数的公寓,黑人很难搬进去住,个别黑人为此不惜打官司。
一旦这幢公寓住进了一家黑人,白人就陆续搬出。在近二十多年里,波多黎各人和黑人增加了两三倍,白人这样搬来搬去并非长久之计。曼哈顿中央公园以东的黄金地段毕竟不舍得放弃,因此房价被人为地越抬越高。明文拒绝黑人是非法的,但黑人住不起是自己活该。现在曼哈顿中央公园以东的一套普通一房一厅的公寓月租可高达一千美元,令人望而生畏,许多中上层阶级都住到郊外。自人一般不住黑人区,住在黑人区的白人多为搬不出去的穷人和老人。
种族关系使整个纽约的气氛紧张,这是在波士顿感觉不到的。由于纽约没有重工业,仅金融业和商业发达,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倾向更加明显。
纽约之大,一到夜晚走到偏僻小道,路灯暗处,不免提心吊胆。有一次我上朋友家,因离开我的公寓只有几条街,所以我安步当车,夏天的晚上路上行人还不少。当我穿过一条巷子时,一个半醉的青年走上前来,向我要零钱。我故意装做听不懂,向他连连摇头,不料他突然骂了一句下流话,向我吐一口唾沫,我赶紧躲开,没挨到唾沫。这时身后发出一阵哄笑声,我回头一看,黑暗中原来有一群流氓在看好戏,这人是他们的同伙,我寡不敌众,张皇离开。到了朋友家,仍心有余悸,回家时非要他用车送我不可。但是汽① 克列孟梭(1841─1929),法国政治家,1906─1909 年和1917─1920 年任总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支撑危局,终克强德。1919 年巴黎凡尔赛和会被推力议长,时称“老虎总理”。
车也不是安全港。
有一次,我坐的出租汽车在近四十二街中央车站的十字路口停下等候交通灯,一个十七八岁模样的黑人上来问司机要不要乘机擦车子,司机说不用。
开过一条街,又是红灯,只见此人又走上前来重复一遍问话,司机显得不耐烦。突然那人一挥手臂,伸进车内把司机上衣口袋里的一大把美钞抓在手里,司机奋力阻止,我赶紧抓住身旁的公文包,经过一阵紧张而沉默的短暂交手,那人抢走了二十块美金,一转眼消失在熙攘的人群中。司机狠狠地骂了一句,并没有试图追赶。我安慰他说,损失本来可能更大的。他怪自己警惕性不高,只因一念之差没有在那人第一次问话后马上把窗子关上。这事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纽约闹市区,下午两点钟。
有人说,谁要是能在纽约生存下来,谁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
纽约不仅戏院多,博物馆也多。第五街上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于一八七○年,该博物馆的十七个分馆珍藏着埃及、希腊、罗马等中世纪时代的文化遗物和欧,亚大陆的艺术品,以及二十世纪艺术大师的作品。纽约市政府给学生特别是外国学生的艺术教育以各种优待,如参观博物馆,看戏票价都可以打折扣。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实就在中央公园里,周末游人不绝,那儿能划船、打球、溜冰、骑马、租骑自行车、坐马车、钓鱼,还有一个动物园。我去的那个星期天下午,草坪上有一位女歌手吸引了几百名听众,她自弹自唱,歌喉婉转。这位姑娘来自芝加哥,因不愿改变她喜欢的传统唱风,至今没有音乐公司约她签合同。她到中央公园来寻知音,不少人主动上去问她姓名,表示愿意帮助她。她的美丽和纯洁打动了我们所有的人。
同一公园没多远,听得见一片嚎叫声,原来有一群青年在表演。只见他们披头散发,袒胸露腹,乱蹦乱跳,狰狞作态,还显得自得其乐,但观者寥寥。两者的对比既鲜明又直接,未免令人唏嘘。自由世界之大,大概容得了一些衣冠禽兽吧。
晚上中央公园露天剧场将免费公演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一个小时前已座无虚席。
纽约,是个谜样的都市。可怕的贫民窟和豪华的公寓;肮脏的马路和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圣约翰大教堂;嘈杂繁忙的交通和卡尼基音乐厅;推推挤挤的人群和洛克菲勒中心的海峡花园;百老汇大街的演剧和华尔街股票市场的狂热。这一切形成强烈的对比,时时刺激神经,让人兴奋,让人消沉,逗人发笑,引人诅咒。纽约,是个迷人的都市。
夏天很快地过去。我的咨询工作即将结束,我不但帮助这家公司解答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而且提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建议。临走时公司总经理邀我在一家讲究的饭店里吃饭时。提出要我考虑毕业之后上他那儿工作。我表示感谢,并给了他一份书面报告,总结整个暑假的工作。
八月下旬,哈佛经理学院助学金办公室负责人打电话通知我,经理学院决定授予我一万美元的奖学金。她代表校方向我祝贺。这笔奖学金正好相当第二学年的全年学费,我立即写信给麦克阿瑟院长,对于学校的慷慨馈赠深表谢忱。
由于哈佛工商管理硕士毕业以后收入较高,经理学院认为学习费用应该基本由学生自己负担。助学金以贷款形式为主。奖学金额为数不多,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负担不过重,校方规定在校两年的贷款,总额不得超过所需全部经费的百分之八十。虽然助学金申请与入学申请一齐寄给学校,录取与否的决定是在不知道学生助学金需要的情况下作出的。只有在学生录取后。助学金办公室才着手处理学生的助学金申请。
九月初,我搬进了哈佛大学所属皮宝地公寓的一套小型房间。此类公寓一律没有家具。我睡了两天地铺,利用一个周末到附近的旧家具店买了一部分家具,一部分则是看了贴在公寓布告栏上的家具出让广告后,到住在同一公寓的邻居处买来。
皮宝地公寓位于坎布里奇这一边,与经理学院一河之隔。我每天经过威克斯桥到校,约十分钟路。该公寓实际上是由十几幢楼房组成的一个公寓群。
我的房间在一幢三层楼房的顶层,正对着经理学院的克莱斯奇楼,从阳台上俯瞰查尔斯河,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天赐的美景。
分别三个月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老同学聚会。我了解到班上有三人触网,其中一人向学生成绩委员会提出请愿后获准继续读二年级;另外两位同学则被迫停学。
二年级上课无固定教室,每门课的班级都是新的组合。新同学见面的第一句话总是:“你第一年在哪个班?”老班级已成为二年级同学互相辨识的一种标记了。
从纽约巨厦楼林的世界回到哈佛校园,令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快乐。
十三 总经理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
——韩非子 经理学院第一年所有的课都是必修课,第二年除一门外,其余均可选修。大凡金融投资、竞争战略和自办企业的课程都很受欢迎。
最热门的课要数房地产经营一课,此课名额限一百名,却有三四百人将它列为第一志愿,校方只好以抽签方式决定。由于哈佛一时不能请到教授来缓解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选课的过程也成了一场既凭运气又需策略的竞争性游戏。什么课列为第一志愿,什么课列为第二志愿,怎样尽量选到自己中意的教授,都得好好研究一番。
除了主观兴趣外,有何客观标准来选课呢?这得归功于哈佛学生会的教育委员会。每门课程的最后一堂课上,学生会代表向同学送发“学生会教育委员会课程评价表”填写,学生从四方面来评价该课程。
一、是否提高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二、实例和讲义的质量;三、课程内容的恰当性;四、课程负担程度。
学生给教师的打分取决于教师如何组织课堂讨论,是否激发学生兴趣,是否把上课内容联系“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来讨论。解释理论概念是否清楚,是否严格要求学生等等。此表学生不必具名,由学生会保管,一直待教师将学生的成绩送到教务处后才交给教师。我们二年级的选课在相当程度上是根据学生会公布的上一届同学的评价来判断某一门课的价值的。
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二年级同学在教授指导下作实地研究。实地研究由二人到八人组成的工作小组进行,研究经费由某一公司赞助。工作小组在教授指导下帮助该公司解决他们面临的某一实际问题,范围有房地产、信息系统、工业竞争分析、会计、市场营销战略设计等。实地研究代替一个或一个半学分,每个学分相当于一百二十小时的作业。对同学来说,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机会,既能在工商实践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又能锻炼组织能力和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如果学生对某一个二年级课程中没有的课题感兴趣。可征得教授同意,作独立研究报告,亦代替一个或一个半学分。
除了经理学院的课程以外,二年级同学还可以到哈佛法学院、哈佛设计学院、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院校选课。我选了哈佛法学院教授杰罗米·柯恩主讲的《与中国贸易的法律问题》一课。柯恩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这门课介绍了中国法律制度的历史背景,详细探讨了中国税务、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技术转让和合资经营的立法结构,着重分析了在谈判贸易合同和投资合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中国是怎样在具体实践中应用法律的。由于柯恩具有中美贸易谈判的丰富经验,他的课十分生动有趣。
①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 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韩国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因见韩国之削弱,曾屡次书谏韩王变法图强而下见用,乃发愤著书十余万言。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台一的君主术,受秦王重视。后为李斯所害。
二年级的唯一必修课研究的是怎样做好一个总经理。我们都知道,哈佛经理学院培养的目标就是总经理式的通才,而非会计师、市场分析家、生产计划专家等专才。
现代企业的所有者——股东一般不参与经营管理。由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任命总经理委以代理人的重任。股东希望得到更多的利润,更高的投资收益率,本是天经地义的。同时,工人也想得到更多的工资,使用更好的机器设备,有更舒服的工作环境,也无可厚非。此外,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对企业都各有要求。总经理的任务是在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情况下,率领企业在市场上成功地竞争。
这里必须指出,总经理和领袖不是一回事。领袖不必是总经理,总经理未必是领袖。任何职位上的人都可以发挥领导作用,但只有成功的总经理才同时是领袖。领袖最基本的特点是富于远见,敢想敢力;他有远大的理想,充满信心,他能用这种理想激励别人,使别人跟自己走。领袖不是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人,他的魅力在于能用理想打动一大群人,使他们产生跟自己一样的信心,热情和干劲,从而参加到实现这一理想的努力中去。
在这门课上,我们讨论了几位大名鼎鼎的总经理的成功之道,其中,以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的哈罗德·杰尼给我印象最深。
哈罗德·杰尼是美国企业管理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美国企业界领袖的群星中,他是一颗当之无愧的超级明星。从一九五九年起,杰尼任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ITT)总裁达二十年,在杰尼接管ITT 的时候,公司的业务大部在美国以外。在欧洲,公司的投资比例高,利润却很低;在拉丁美洲,营利虽高,但政局动荡。当时,ITT 的各个分公司各自为政,总部虚有其名,整个公司无通盘计划,处于得过且过的混乱状在杰尼任内,ITT 创造了连续五十八个季度利润上增的纪录。十几年来,年复一年,不论是经济不景气的年份,还是经济上升的时期,ITT 的利润每年都以百分之十的增长率上升,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了华尔街。营业收入从一九五九年的七亿六千万美元上升到一九七九年的二百二十亿美元,营业利润从二十年前的二千九百万美元增至一九七五年的七亿美元。
在杰尼的领导下,ITT 不仅制造精密的电信器材和经营电话公司,而且把经营范围扩大到出版业、旅馆业、保险业、房屋建筑业、汽车出租业等行业。不少ITT 属下的公司本身就是其行业中之佼佼者。如喜来登宾馆是美国第二大联营宾馆,哈特福德保险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意外保险公司,艾维斯汽车出租公司是美国第二大的汽车出租公司。ITT 拥有二百五十个分公司,遍布全球一百十五个国家,有三十七万雇员,是世界上最大最营利的多行业联合企业。
在杰尼退休时,ITT 已发展成为美国第十一大公司。比它大的十家公司中有六家是石油公司,其余的四家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人们熟悉的美国钢铁公司、道化学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依斯曼·科达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西屋电气公司和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都只能望其项背。
杰尼高瞻远瞩,不畏风险,气魄宏大,才智超群。他被称为“企业经营的米开朗琪罗”,所有与他共过事的人,有口皆碑,你他是天才,是一个经营企业的大师。杰尼不是一个发明家,不曾发明过微集成电路,没有发现过石油,也没有自己开过公司。他的业绩在于振兴一个经营不善、萎靡不振的电话公司,将它改造成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最复杂的多元化跨国公司。
最难能可贵的是,杰尼经营的多种行业中没有一个是热门的工业,如电脑工业、电视机工业或航天工业。杰尼的管理法吸引了许多美国公司。
杰尼整顿ITT,先从罗致人才着手。他的办法高明而简单:重金聘请人才,然后委以重任。他付的薪水一般高于本行业基薪的百分之十以上。如果发现哪一家公司有一个三、四十岁聪明干练有工作热情的经理人才,杰尼愿意给这个人十五年后才指望得到的薪金。除了丰厚的薪金和年终奖金外,他还让属下的经理以优惠的条件购买公司股票,自己则为了避免嫌疑从不认购。杰尼需要这些人的才智、精力和时间。他认为一个公司最愚蠢的,莫过于让罗致到的人才因工资太低而另谋高就。
杰尼大胆使用有才干但没有机会发挥的年轻人。这些人在别的公司绝不可能在这样的年纪被提拔到独当一面的负责岗位的,杰尼给他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往往布置给他们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推动他们登上他们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高度,发挥出自己都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