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变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美国与世界-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你走进危机下的美国…新浪财经亲历系列活动
2008年在世界经济史上是非常寻同的一年,为了帮助中国网友更好地了解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浪财经倾力推出《亲历华尔街》系列报道。2008年11月底新浪财经派出专题报道组前往位于金融风暴中心的美国纽约,创网络媒体赴境外采访之先河。
  继2008年重磅推出《亲历华尔街》专题报道后,2009年3月到4月,新浪财经再次推出亲历系列第二季——《亲历变革中的美国》。这次报道以经济危机应对之策为核心,历时36天,报道组横穿美国大陆,途径西雅图、洛杉矶、芝加哥、底特律,纽约等7个城市,相继采访了美国各大行业领袖企业高管,包括波音副总裁、通用汽车CFO、芝加哥交易所首席执行官、SUN公司副总裁等,还有诸多政府要员,如加州副州长、旧金山市市长、原白宫金融顾问等。此外,新浪财经赴美报道组还对话了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2001;埃德蒙·菲尔普斯,2006;埃里克·马斯金,2007)和10位美国顶尖经济学家,深入解读变革中的美国政治、经济生活各个层面。
  诸多国内媒体对两次《亲历》系列报道投入了极大的报道热情,京华时报、扬子晚报,均开设专栏每日刊登新浪财经前方记者发回的稿件。上海天天新报和青年报更是每周两次整版报道。此外,BTV财经频道《首都经济报道》连续半个多月播出《亲历变革中的美国》精华版。
  新浪财经,立足高端,面向大众,带给您全方位的财经报道。
  关注全球经济动向,把握世界金融脉搏,更多“亲历”系列报道,敬请期待。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历的是怎样的巨变漩涡?
  《大变革》带你透视美国和世界正在经历的浩大变革的终极真相。
  一场“自由经济VS保护主义”远未结束的战争
  希勒的“动物精神”与德鲁克的“社会资本”的纷争
  个人地产危机之后,商业地产3年内就要崩盘?为什么写字楼越盖越空、越空越盖?
  《终结者4》2009年6月登陆中国,不见了昔日英雄施瓦辛格。施瓦辛格可能正忙于如何拯救全球第八大经济体加州走出破产的命运。
  经济有周期,风险需自负。银行哪有那么容易被绑架?一旦进入了下降通道,将是悲剧性的。在美国有的城市,每10套住宅就有1套已然断供。
  美元走势存变数,中国形同案板上待宰的羔羊。中国缘何大量买进美国国债?谁是未来的全球储备货币?
  看三大汽车厂的巨变: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大到不能倒”的企业?
  《大变革》是新浪财经2009年度重点作品,也是东方出版社金融危机三部曲收官之作(《大衰退》《大拯救》《大变革》)。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以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叶檀鼎力推荐,称赞本书为当前全球经济变革提供了最真实的声音和更全面的视角。
  本书真实重现了与四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马斯金、菲尔普斯、斯宾塞、斯蒂格利茨;五位知名经济学家索维尔、希勒、阿尔特曼、黄明、陈志武;全球标杆企业波音、SUN、通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高管的深度对话,为各界精英和广大读者透析了眼下变幻世界的诸多谜团:什么是美国被掩盖的真相?世界的希望在哪里?这些与中国又有何关系?
  这不是一本平常概念的书,这是国内第一本,也是迄今唯一一本原生态呈现美国真实情况的书,向我们细致分析了:需要拯救美国吗?经济会长期衰退?房价“七年翻三番与一年跌四成”会否在中国重现?危机带来了保护主义?资本主义如何创新?如何阻止经济之舟的沉没?自由主义经济被请下神坛?商业地产的崩盘离我们并不遥远?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大变革 名家推荐
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是一系列不恰当的政策和行为导致的结果。只有调整,才能走出危机。看看美国菁英人士在这次危机中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美国社会如何应对危机,是很有意义的。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
  此次源自华尔街的世界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简单的经济衰退,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国际金融制度变革。本书基于深入到危机源发地对众多当事人的采访,用最感性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这场危机的深刻含义。
  ——李稻葵,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对那些期望倾听世界级学者、美国本土各界精英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时代大变革的最真实声音的读者来说,本书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对于愿孜孜不倦思索中国崛起的学者和读者来说,进行反思、借鉴、思索全球治理、中美博弈……本书同样会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夏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36天的赴美行程,对话数位诺奖得主,如此高瞻远瞩的视野和现实主义的态度实现完美结合。本书可以说是相当的引人入胜。
  ——汤敏,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这个亲历的创意很好,由此诞生的这本书或许更好。新浪财经把一个大变革中的美国真实地呈现给了国内读者,对所有关心世界经济和中国未来的朋友来说,本书都堪称及时之作。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
  本书是关于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发人深思的一部作品。
  ——叶檀,著名财经评论员
  

新浪网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作序
新浪网执行副总裁、总编辑陈彤作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众多主流媒体做了许多深度报道,如凤凰卫视(;;%)、央视二套等电视频道,在当年国庆长假前后甚至专门做了《直击华尔街金融风暴》连续直播。同期,新浪网财经频道建立的《全球联手抗击金融危机》专题,受关注度也很高,两个月内留言数就达20多万,参加相关调查的网友逾50万之多。
  网络专题是新浪的传统报道方式,无论在报道类似“9·11”等重大突发事件,还是报道诸如2008北京奥运会等可预见事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报道,和以往任何一次突发事件或可预见事件不同:一方面,因为此次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比较罕见;另一方面,还由于此次危机的爆发中心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并且包括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中心,以及类似房利美和房地美这样的危机发源地。同时,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其评价并无一致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仅仅依靠网络整合其他媒体的信息,就会缺乏现场感,让读者仅有“隔岸观火”、“隔靴搔痒”之感。
  2008年国庆节后的一次新浪编辑团队的总监扩大会上,在讨论金融危机的后续报道时,我提议,我们可以让更多的经历者,尤其是华尔街的投行人士来新浪开博,以便让网友更好地了解此次危机的方方面面,或者派出编辑亲临第一现场,从更加专业和深入的角度,向网友展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信息——这便促成了2008年11月底的“亲历华尔街风暴”视频栏目。该节目准备时间虽然非常紧迫,制作上和专业的视频节目相比,仍显“青涩”和粗糙,但从网友给予的众多好评中,新浪财经团队受到了鼓舞。加之随后在春节期间对于“2009年冬季达沃斯论坛”报道中成功采用多媒体报道的经验,于是有了2009年3月份的“亲历变革中的美国”成行。
  新浪财经的视频团队,一个月中走遍全美几大城市,和产官学各界代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其中既有房地产、银行、期货等传统企业的领导,也有微软、SUN公司等现代高科技公司的掌门人,还有来自汽车、飞机制造业的普通从业者,以及主流经济学家在内的学者们。新浪财经旨在通过和各类人士的访谈,给网友展现一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全景图,同时也是新浪网通过多媒体方式,跟踪报道热点事件的一种尝试。比如,新浪主持人在和菲尔普斯、斯宾塞等经济学家对话时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取自网友,让网友通过在新闻跟帖中留言而参与其中;此外,为了让报道更具专业性,新浪后方团队联系了国内学者及投行人士,他们既是新浪忠实的网友,同时也是此次报道的顾问团成员。期间,新浪财经的报道团队,克服了诸多困难,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并将报道过程中的文字记录予以总结,出版成册。这是一个网络媒体报道的路线图,也是和网友进一步互动的渠道,我们相信,正是网友的需求鼓励着新浪财经团队,从而能在网络媒体报道领域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变革 简要目录(1)
第一站 西雅图
  仅仅一年时间,波音的飞机订单从125架骤降到了4架。在同一城市,微软开始了其30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经济危机来势汹汹。
  第一章 制造业巨子波音:订单从125到4有多远
  【前方视点】承载787梦想,波音如何走出危机
  【对话1+1】危机下的竞争:与客户更紧密联系
  第二章 软件业翘楚微软:30年来最大规模裁员
  【现场回音】大规模裁员带来美国人生活观念巨变
  第二站 旧金山
  7870亿美元打了水漂?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索维尔看衰“星球六方案”。巴菲特的预言又要成真?“终结者”施瓦辛格能否神奇拯救加州?听SUN纵论IT世界的未来。危机下,谁才是最抗经济周期的赢家?
  第三章 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索维尔教授:被掩盖的真相
  【前方视点】现在需要拯救美国吗
  【对话1+1】7870亿美元的“星期六方案”
  第四章 IT界领袖SUN:全球IT业的未来之路何在
  【对话1+1】经济危机带来IT新革命吗
  第五章 加州阳光不再:黄金之州还是惶金之州
  【前方视点】“终结者”施瓦辛格能否拯救加州
  【对话1+1】危机与挑战:美国经济的变革与复苏
  第六章 旧金山的新三座大山:赤字、房产与失业
  【前方视点】巴菲特预言:美国西岸的经济复苏之光
  【对话1+1】有多少家可以重归:重拾信心还是走向极端
  第七章 来自旧金山的更多报道
  【现场回音】硅谷城市CUPERTINO的启示:危机下的小政府大作为
  【现场回音】深陷泥潭的报业:停刊就在眼前
  【现场回音】逆市而上的律师业:企业经济纠纷激增
  【现场回音】祸兮福兮:快餐业如何抗经济周期
  【现场回音】几家欢喜几家愁:危机下的汽车销售业
  【现场回音】亲历金融泡沫的硅谷奋斗者
  【财经观察】被请下神坛的自由经济
  第三站 萨克拉门托
  美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几十年来最糟糕的下降通道中。斯托克顿的房价回到了至少10年前,断供率高达。一切似乎正在被“黑天鹅”所左右。
  第八章 房地产公司THOMAS:房地产业反思过去
  【前方视点】美国房地产变革中的中国缘
  【对话1+1】房地产业的新希望之路
  第九章 亲临斯托克顿:全美悲惨城市之最今夕何样
  【财经观察】黑天鹅事件:七年翻三番与一年跌四成
  第四站 洛杉矶
  2001年诺奖得主斯宾塞在不对称信息市场分析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请听大师洞见:何为走出危机的三大任务?中国为何大量买进美国国债?经济长期衰退吗?美元的世界地位有何变数?
  第十章 2001年诺奖得主斯宾塞教授:美国复苏与全球合作

大变革 简要目录(2)
【前方视点】三大任务:美国如何走出危机
  【对话1+1】危机有多久:经济长期衰退吗
  第五站 芝加哥
  这是金融监管全球合作的时代?个人地产危机之后,商业地产2或3年内崩盘?罪魁祸首流动性过剩?谁在看好中国地产前景?未来的美元地位与全球储备货币?
  第十二章 世界商品价格的中枢:走进全球之最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对话1+1】G20:金融监管的全球合作
  第十三章 房地产界泰斗EGI:“坟墓舞者”纵论经济危机
  【前方视点】离商业地产的崩盘还有多远
  【对话1+1】危机的最大教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十四章 布什政府金融顾问布施:危机中的政府角色
  【前方视点】美元的世界地位继续吗
  【对话1+1】政府的产业政策与监管
  第六站 底特律
  汽车三巨头真的“大到不能倒”?通用、福特与克莱斯勒如何谋求新生?美国汽车的劳工成本几倍于对手?谁扼杀了电动车?底特律的失业率已高达,城市仅剩一片萧条凋敝。
  第十五章 汽车业通用汽车:在轱辘上奔跑求生
  【前方视点】通用汽车的60天生死时速
  【对话1+1】世界最大规模企业重组:通用汽车命悬一线
  第十六章 来自底特律的更多报道
  【现场回音】三巨头夕阳西下乎:美国汽车业的救赎之路
  【财经观察】三大因素:生死大限下的美国汽车业
  【财经观察】世界汽车城底特律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现场回音】市场研究公司Millward Brown:危机下的企业营销艺术
  第七站 纽约
  2007年诺奖得主马斯金和2006年诺奖得主菲尔普斯分别在机制设计理论和经济增长方面有着杰出贡献,请听大师洞见:危机后经济如何增长?G20方案杯水车薪?政府主导的资本主义丧失了竞争力?
  第十六章 2007年诺奖得主马斯金教授:美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前方视点】出口或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点
  【对话1+1】全球警惕危机下的保护主义
  第十七章 2006年诺奖得主菲尔普斯教授:寄望2010
  【前方视点】信贷或转向传统商业领域
  【对话1+1】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及其创新
  第十八章 行为金融学大师希勒教授:如何阻止经济之舟的沉没
  【对话1+1】经济衰退与“动物精神”的消失
  第十九章 探访渣打银行:金融业的是是非非
  【对话1+1】金融危机的发端与银行杠杆比率
  第二十章 市场调查公司Powerfeedback:中小企业的生死考验
  【对话1+1】中小企业危机下的求生空间何在
  第二十一章 来自纽约的更多报道
  【现场回音】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金融衍生产品洗劫中国吗
  【财经观察】美国政府豪赌金融大鳄AIG
  【现场回音】史考特证券:美股给奥巴马投了反对票
  【背景阅读】对话2001年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
  【背景阅读】对话金融模型大师阿尔特曼教授
  【背景阅读】对话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
  

全球IT业的未来之路
现在软件产业领域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看到了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性能方面的进步和改善。过去孕育着将来,就像金融和科技领域一样,你会从过去当中学到很多,所以科技在其中起着使其集中或分散的作用。在70年代的时候,虚拟系统十分庞大,IBM的系统和云运算系统都很庞大,那些东西在过去都非常的大。然后一切开始变得分散了,人们在桌上就有了自己的电脑和其他设备。现在我们发现一切又开始重新集中化了,以适应扩大的经济规模和生产。现在和以前不一样的是有非常开放的系统平台和非常开放的资源。我们相信下一个动力——你知道推动运行系统和运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庞大的规模聚焦于能源、消耗、热量的降低,集中于安全性能。这就是全部的标志,这会导致类似与云运算的结果并使资源集中化。
  SUN开放了我们所有的产品——不管是现在已经开放的产品还是将来要开放的产品。我们是开放资源团体的主要贡献者,Solaris已经开设了开放资源,我们在7年前就已经开设了开放资源。J*A是开放资源,Glassfish也是开放资源,J…CAB是认证产品,MySQL、POSTGRES、OpenOffice,这些都是主要的开放资源产品。开放资源的一个好处是让人们可以成为社区的一员,所以大量的人群可以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中,还能参与利润的获取。另一个好处是无成本进入,你可以免费下载源代码、免费使用源代码、免费使用程序。但大多数企业用户希望可以得到技术支持,我们也找到了赢利模式。我们拥有每个月大概5 500万的下载量,所以环境还是很好的,不论是J*A还是OpenOffice,或是MySQL。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政府客户,有六个原因使他们开始使用开放资源。第一个原因是更好的安全性。开源软件的安全性一般来说要更好,因为它的源代码会得到全球用户的检验。第二个原因是可以提高统计速度,政府一般要过3年才会统计一项技术。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可以让人不受限于一个服务商,你可以使用任何服务商提供的支持。
  我认为新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关注它原先承诺的经济优先发展领域,并在这些领域进行了大力投资。奥巴马新政中开放政府、开放资源等等承诺广受民众欢迎。他承诺减少国家对矿物燃料的依赖,因此在能源方面支出很大。他承诺加大基础设施和教育建设,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支出也很多。他还承诺减少医疗成本,保证国民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所以说,他所做的就像他以前说过的那样,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并且从上述领域入手。
  另一方面,新政府通过减税来“藏富于民”,这样民众就有钱消费。此外,他还把很大一部分资金留在了地方政府。在过去的八年里,联邦政府削减了大量用于地方建设的投资。“你们自己照顾好自己吧,国家要在战争这类事情上花钱,没有多余的钱给你们了。”地方政府和一些组织没有钱来创造工作。而现在,政府把钱交到他们手里,这就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我认为政府向开放资源和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