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油真相-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安然今年的每股实际收益是五美元不足以支撑股票增值的预期。为了股票增值要预支未来的实际收益。 于但是其预期的经过未来十年经营将产生的收益还有另外两美元就被反映在今天的收益中。在这两美元中,已经有一美元反映在了目前的现金流中,此时,安然相比其预期的收益还缺少一美元的现金。为了填补这一美元的空缺,安然需要通过银团的融资和债券的发行套取现金来实现。于是,做为对银团套现的信用抵押,安然先可以将其固定资产抵给银行,然而固定资产的数量有限,不能多次抵押。于是安然进一步会将盈利项目及其债券抵押给银团来套取现金。可抵押的盈利项目及其债券有限怎么办?造假!公司有限的盈利能力被无限放大以支撑巨大的信用体制不断地套取现金。安然需要不断有新的项目、新产品、新收入,以填补前一次的收益预支,才能不断地推高股价。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由于盈利项目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就出现了反复抵押、多次抵押的现象。
  那么,为何说安然所进行的预支未来收益是在安然与会计、银行甚至信用评级机构合谋来实现的呢?
  首先,安然内部有着一套严格而有序的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程序。安然开发公司Enro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EDC)做为安然所有项目的策划开发部门深谙什么样的项目能够得到各方的青睐。

三、安然变脸——深陷金融贸易操作难以自拔(2)
通常的新项目开发流程是EDC根据其所掌握的情况进行项目的开发。通过与会计公司的“合作”,为项目包装设计一个极富吸引力的预期收益并得到评级机构的高位评级。融资银团在“看上去很美”的预期收益带来的信心之下,将大量资本注入。之后,EDC将国内项目有偿打包转让给同为安然内部的安然服务集团Enron Gas Service(EGS)或将国际项目有偿转给安然国际集团Enron International(EI)。由于项目的最终建设者将是安然工程建设集团Enron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oration(EECC),于是,在策划中,EDC会投其所好地加大建设成本以强调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的盈利,得到EECC对项目的认可。此外,通过律师通过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合同对项目的进行法律包装,EDC将各方对于风险的担心降低到了最低,对各方预期的盈利设计的最高。于是,各方由于有钱赚对于EDC提出的项目都满意。EDC能够以融资为目的快速开发、转让和抵押盈利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融资银行除了需要评价EDC的项目策划还会根据评级机构所提供的评级报告、业绩排行等信息对安然和安然的项目进行评估。以确定是不是要融资给安然以填补未来收益时所产生的空缺。
  评级机构在这当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的评级影响着银行资金的去留。
  然而,银行当然不会天真到只依靠评级机构的排行评价和EDC自说自话的项目优势就将资金注入安然。那些在不同银行反复抵押、多次抵押的项目,甚至是假项目银行并不是毫不知情。只是银行从业当事人更在意的是其自己业绩的收益,手续费、佣金等利益收入成为银行图利的明确目标。而至于项目的风险,即使是出现问题,最后承担风险的也是安然的职员、股民、股东、管理层、银行的存户乃至国民经济。于是,银行即使在发现问题时,只要有审计和评级报告打底子,也会选择闭上一只眼睛,一网不捞鱼地处理安然的项目融资。
  由于EDC自有的一套激励商业项目开发人员的奖励机制,一旦项目融资成功,参与项目开发的人员即可按某比例获得此项目的奖金走人。这种刺激使得安然的商业开发人员竭尽所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能够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安然最多时曾经主导研究过约三千个融资项目开发,撬动的项目金额近万亿美金。
  但也正是由于这一机制,商业开发人员可以不顾及项目的可行性及融资之后的经营状况,在融资后即能获得奖金。这使得后来很多安然的项目在实际建设操作中出现问题,甚至无法正常进行建设和操作。在安然内部,EDC和EECC也经常会因为这些只是包装完美但徒有其表、不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的项目争论不休,打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后来担任美国陆军部长的EECC总裁托马斯·怀特在当年一气之下拿了2500万退休金扬长而去。
  这一系列本末倒置的抛弃上游基础、只强调金融商贸套利的行为,在2000年初的安然轻资产战略中发挥到极致。既然克马能拉车还要什么千里驹?杰特·斯奇林(Jett Skilling)不断鼓吹“Asset Light”(轻实物资产),“Decapitalization Growth”(低固定资产的增长)等,目的是要把安然过去十多年在世界各地所开发出的电厂、管道项目卖出,抽出股本金,投资在他所擅长和推崇的能源金融衍生产品的贸易业务上。当时很大的一个项目是把安然国际的所有实物资产的一半一揽子卖给Shell(壳牌),这将为安然拿回约32亿美元的股本投资,项目谈判了约七个月,最后不知所终。
  

四、安然有恙——产业与金融脱节导致严重后果(1)
安然的预支未来收益(Unwind)不断的需要资金的补充,使他们欠账越来越多,不断的以帐抵帐终于使安然不堪重负。
  2001年10月17日,安然公司公布季度财务报告,其营业收入由2000年的超过1000亿美元突降到亏损亿美元。经营亏损为10亿美元,并且公布由于未公布的关联交易,股本减值12亿美元。《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披露安然公司利用合伙公司隐瞒巨额债务。
  2001年10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安然与首席财务官Fastow旗下公司的合作关系展开调查。
  2001年11月8日安然公司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自1997年以来,安然公司虚报了总计大约6亿美元的盈利。
  2001年11月21日,休斯敦的达力智能源公司Dynegy突然取消了原定收购安然的计划,进一步加速了安然覆灭的速度。
  Dynegy是由一部分从安然离开的行业高手创业组成的年轻公司,规模是安然的十分之一,业务盈利模式与安然大同小异,在市场上与安然既竞争又合作。与其通过收购合并的构想是只要Dynegy帮助安然补足所欠周转之用的现金,资本市场上将真是展演一出“小鱼吃大鱼”的佳剧。以顽童的经验判断,收购合并谈判之前一定签过保密协议,而合并谈判一定要让人家看账本。账本翻开一个欠利黑洞蹦入眼帘,谈判不立刻终止才怪呢。Dynegy用不着违反保密协议,华尔街的鼻子赛胜名犬,原本安然设想的移花接木巧渡危机之计折戟沉沙。
  2001年11月28日标准普尔将安然公司的债券调低评级至“垃圾”,并且将其从代表美国经济的标准普尔500种股票中取消;穆迪公司也将安然公司的信用等级调至最低。
  2001年12月2日,美国安然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其在破产申请文件中开列的资产总额为498亿美元,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纪录。
  2001年12月8日,安然的29名高级行政人员被以纽约为基地的联合银行起诉,索赔250亿美元。指控原因是明知公司的前景欠佳,趁机出售数以百万的股票。这其中包括公司主席雷肯和德克萨斯州参议员格兰姆和妻子。
  2001年12月12日,美国众议院一个特别委员会开始对安然公司破产案展开调查。
  2002年1月9日,美司法部正式开始对安然案进行刑事调查。
  2002年1月12日,根据美国政府两家监督机构公布的调查报告,258名国会议员(其中既有民主党人也有共和党人)曾接受安然公司的政治捐款,至少15名布什政府高官拥有安然公司的股份。
  2001年1月16日,纽约证交所正式取消安然股票相关交易,并拟取消其上市资格。
  随着安然宣告破产,500亿美元资产灰飞烟灭,市值缩水320亿美元,雇员退休基金账户被榨干10亿美元。
  随着安然丑闻的深入挖掘,人们吃惊地发现安然编织了一张何等庞大的关系网。在白宫,从总统、副总统到司法部长、财政部长、商业部长、国防部长都与安然有着种种不同的联系,白宫各主要部门(如财政部、商业部、国防部、农业部、环保局、科技政策办公室)的负责人都持有安然的股票;在国会,100位参议员中有71位曾获得安然捐款,23位国家能源委员会成员中有19位得到过安然资金支持。在参与调查安然案的国会11个委员会的248名议员中,竟有212人曾接受过安然或安达信的政治捐款。

四、安然有恙——产业与金融脱节导致严重后果(2)
老布什的国务卿贝克,现任副总统切尼,前任国务卿鲍威尔都曾担任过安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在国会中颇具活动能量的参议员菲尔·格拉姆就曾接受过安然多达10万美元的政治献金,他的夫人还被吸收到了安然的董事会中。格拉姆对安然的事极其卖力,在几乎所有有利于安然的动议上都举双手赞成,并且还积极促成了一些项目。
  在制定能源政策期间,安然公司代表曾先后六次拜访切尼及其助手,进行密谈,至于谈话的内容,切尼现在一直是望顾左右而言他,他拒绝与国会和总审计局合作,交出谈话记录并公布能源小组的相关文件。一些高层人士则指出,切尼在安然的问题上已经陷得太深了,他很可能会成为安然的殉葬品。
  安然在政府的游说力量非同小可。
  民主党就曾指责布什在阿拉斯加油田开发等问题上偏袒安然,而当时的日本外相田中真纪子也批评布什在能源等问题上的决策过多地受到了德克萨斯州能源集团(也就是安然)的影响。
  安然及其一群顶尖美国能源公司曾积极参与美国会延续对中国最惠国待遇和建立正常的部长级对话机制的游说努力。顽童刚巧置身其中,深感华盛顿的游说文化的力量。有一次在从美国国会回到华盛顿四季酒店的房车上,我乘着雷肯的高兴劲儿问他如何管理近两万人的大集团并游走于各国政府部门之间?他明确指出关键在用人。我又问用人的要术,他马上笑对我说:用人要术源于你们中国人的智慧;我问他到底是什么? 他更笑了:今天集权(Centrolization today),明天分权(Decentrolization tomorrow)。
  美国司法部特别调查小组在安然经济丑闻的调查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个特别小组的调查焦点是安然公司是否隐瞒甚至窜改重要财务资讯,欺骗投资者;以及公司高层是否涉及股票内线交易,在股价崩盘前出脱持股,获取暴利。
  安然公司利用了所有可能利用的税务漏洞,在五年当中有四年都没有缴纳商业税;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在应该向投资人公布财务困境的时候没有这样做,它债台高筑,但是投资人却不知道;安然公司在知道执法机构将开始调查它的时候销毁了大量文件。
  负责审计安然公司帐目的审计公司安达信业已承认在审计安然帐目上有失误,把安然1997到2000年间的利润高估了6亿美元,也没有向公众透露公司管理层已在秘密抛售股票的消息。更为严重的是,在安然倒闭前,安达信负责审计的人,还曾销毁了部分文件。这使得“安达信”受到连累,已成为了作假的代名词。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对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等银行与安然的融资关系进行了调查,以弄清楚这些银行是否帮助安然制造了错综复杂而且具有误导性的财务结构,并最终导致安然提出破产申请。
  可以确定的是,在安然进行衍生经营的过程中,一些世界主要银行和券商向安然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华尔街的金融公司赚取了数亿美元的佣金,光是在承销业务上就赚了亿美元,而在贷款、衍生交易和合并咨询业务上赚到的佣金就更多了。可以说,没有大银行的参与,安然就无法建立复杂的有限合伙公司,进行信用衍生交易。
  其实对于安然舍本逐末的发展方式,早在1999年到2000年,斯坦福商学院会计学高级教授罗伯特·杰迪克就从安达信的好几个报告中听说,安然是“风险最大”的客户,它的会计实践正处于崩溃的边缘。2000年安然向股东公布的年度报告中,当时安然的CEO斯奇林称:“2000年公司的净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3亿美元。”然而,本来还应该公布的由安然的审计公司提出来的报告认为,安然2000年的净收益只有979美元,据说这份报告就放在那份公布的报告的后面几页。
  安然事件激起众怒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对财务危机密而不宣,继续鼓励员工用养老金认购公司股票,结果导致员工数以百万美元计的养老金血本无归。
  安然的29位管理者卖掉了近12亿美元的公司股票,而普通员工却被禁止卖股票。只在2001年一年,安然的高层就往自己口袋中收进亿美元,雷肯自己就在2001年2月到10月,卖掉了7000万美元的股票。列入诉状的3名公司高级主管通过抛售安然股票获利2亿美元。这一切发生时,安然的内部员工像外部上百万的投资者一样炸开了锅,股票一年内从90美元跌到50美分。400多名安然雇员已对安然公司的多名负责人、掌管安然账目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和负责管理安然员工退休金的北方信托公司提起诉讼,以期通过这场官司挽回自己因投资安然股票而损失的退休金。安然公之于众的“尊敬、诚信、交流和卓越”的价值只被当作促销的形象工具,在事件发生之后烟消云散。
  安然和安达信在这次事件中的造假行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成为了损害美国机构信誉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触动了做为超级实力中重要支撑的美国金融信用体制和其支撑的资本主义制度。而金融经济的信心是建立在强大的信用之上的,由于信用的丧失,金融经济的信心瞬间崩溃,导致了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严重下滑,为今天的金融海啸打下伏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五、安然启示——石油产业如何创新未来发展方向
在安然对于传统石油工业探寻新出路的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出,产业一定要与金融相结合,才能将其的追求利益的能力发挥到最极致。安然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依据,预示了石油产业的未来要将与环保节能产业和金融资本创新相结合,而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支撑点则要靠产业信息化来实现。
  但是,安然的失败也正在于其过分地强调金融,夸大了其意义,忽略了完整的产业基础设施的支撑,歪曲了产业与金融结合的路线,抛弃了真实盈利是股票增值的源泉的传统概念。为了支撑股票增值而假造盈利,教训自然是血淋华尔街和石油能源行业。
  从顽童倡导的“资源六元素理论”出发,在安然从传统时代向新格局转变的过程中,它所犯的致命的错误就在于它脱离了资源六元素理论,丢失了其中的资源和生产等重要基础环节,仅以复杂的衍生工具执着于金融套利,并最终迷失其中。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石油储量的定义域(1)
做为在石油行业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的一些人所称谓的“油号子”,很多人也戏称为“油耗子”,顽童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目前石油行业中一些基本概念的混淆所带来的弊病,混淆的概念铺天盖地充斥着书本,媒体和文件。顽童,之所以为“顽”童,本来是因为顽童原不是一个喜欢跟概念较真的人,但是,对于这些石油行业中的概念,现在大部分人看来理所应当的解释却由于模糊混淆不清,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行业发展。与此同时,这样的混淆也给一些人带来了投机的空子,使其有机可乘。
  因此,顽童以为,有必要在“石油真相”中,解释这些被混淆的概念,揭示其背后的玄机,不枉“油号子”的称号。顽童在7月11日座客湖南卫视《听我非常道》财经谈话节目时,被中国著名电视媒体财经节目“当家花旦”主持人李南首次在电视节目中使用“油号子”称号,并明确为号角的“号”。意在吹响正本清源的号角,以矫行业混淆之视听。而油号子在此节目嘹亮后油价应声回落,只是一个附带结果。
  石油行业的概念混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石油储量的定义、
  二是石油属性的定义,
  三是石油炼油能力的定义。
  第一节 石油储量的概念认知
  一、石油储量的定义域
  人类对于石油的关注已经越来越注重资源的层面,而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等。尤其是这些年,随着油价的异军突起,石油的资源或者说是来源问题越来越引人注目,这一轮油价涨跌,更是让那些标榜石油资源顶峰论的人们好好风光了一把,借着“资源有限”四个字,油价狠狠地利用了“储量”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上窜下跳。
  那么,石油做为一种采自地下的资源,其储量究竟是怎么一个概念呢?
  顽童认为,说到石油储量,应该主要关注三个层次来讨论,即地质储量、勘探储量、开采储量。如果细究,还要考虑潜在储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
  在油气资源的规范标准中有这样的定义:“资源”是已经发现及尚未发现,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提供商业开采及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商业开采的各类、各级油气的总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石油资源也应该包括已经发现和尚未发现两大部分。顽童在上面所说到的地质储量其实是包括了这两大部分的所有储量,也就是说石油的地质储量应该是整个地球上存在于地层原始条件下的已经被人们发现和尚未被人类发现的所有石油资源的总储量。
  石油的地质储量中通过人类的勘探活动,已经发现确定的那部分资源储量,将之定义为勘探储量。除此之外的便是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发现,但在仍然客观存在的石油资源,我们暂且将之称为潜在储量。
  其中,控制储量是指在勘探储量中已经掌握其规模的那部分储量,但是凭借现有的技术和水平不能完全开采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