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衰落-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政府没有设法解决问题,反而积极地降息,增加货币供应,企图压制次贷风暴的伤害。副作用就是美元贬值,引发高物价特别是粮食价格,令粮食更贵。这样做,美国无疑是输出金融危机,将次贷风暴导向其他地方,并炮制新的金融风暴。    

  美国总统照顾本国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也是美国国民的意愿。可是,不顾全大局,只着眼于美国的房市、股市和汇市情况,终究会得不偿失。与其想办法增加货币供应,倒不如想办法增加粮食供应。   

  美国的司法问题(大标)         

虹桥书吧BOOK。  

第25节:巨额的赔偿         

  巨额的赔偿    

  美国的法庭判决赔偿金额巨大,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看看以下医疗失误赔偿的实例便可知一二。   

  2007年12月4日,美国威斯康辛州上诉庭维持原判的800万美元医疗失误“痛苦”赔偿。事发于2000年,原诉人格林菲尔德(Greenfield)女士接受手术后肠胃失去功能。而相同的案件若发生在香港的话,原告能得到20万美元的赔偿已经喜出望外,然而威斯康辛州最高法院于2005年判定,不能为痛苦的赔偿金额设上限,因此任何遭受痛苦的人,可以得到无上限的赔偿金额。    

  试问医疗失误能否因为天文数字的赔偿金额而不再发生?答案肯定是不行,因为美国数10年来的巨额医疗失误赔偿的案例证明,并没有因赔偿金额巨大而减少医疗失误的发生。    

  回过头来看看这笔超过千万美元的赔偿和诉讼费用,由谁来支付?答案是该州所有的医生。他们要支付更高的医疗失误保险保金,而医生和医院会将费用转嫁到病人身上,最后还是全数由病人负担。    

  由于医疗费用昂贵,医疗保险费用也水涨船高,连没有去看医生但买了医疗保险的人,也要分担医疗失误不设上限的巨额赔偿。以居住在加州的笔者来说,医疗保险费每年6;000美元,每年医疗费用低于5;000美元则由被保险人自费。也就是说,同一年度医疗开支超过5;000美元才能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这是名为高扣除额(high deductible)的廉价医疗保险。这可真的是廉价至极,若是低扣除额医疗保险,通常要每年支付15;000至20;000美元保险费。    

  除了医疗失误的巨额赔偿之外,还有劳工赔偿、疏忽责任赔偿、交通意外赔偿等等。索赔官司变成了法庭彩票,只要找个借口提出索赔诉讼,便有可能得到千万美元巨款。很多律师免费承接索赔官司,只是在赔偿金额中拿些分红就能度日。美国加州的索赔官司很多,相对的,律师的人数也很多,因此也让加州有另外一个称号“律师之家(Home of lawyers)”。    

  美国雇主为员工提供的医疗保险金额巨大,最终令经营成本增加,使得营业困难。结果是降低了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又增加了美国人的经济负担,至今,4;500万美国人仍没有医疗保险。随着经济情况不断恶化,2008年失业人口增加,而失业等同于失去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即使仍然有工作,汽油及粮食价格急升,无力支付医疗保险的美国人将会越来越多。   

  亡羊补牢的立法精神    

  讨论美国的立法精神之前,先看看一句美国格言:If it is not bro?ken; why fix it?(如果它没有坏或者破烂,为何去修理它?)    

  很多负责立法的议员真的以此格言为座右铭,每当有人在没有惨剧发生之前立法来进行预防时,就会有议员站出来说,以往不曾出现过严重问题,证明没有立法的需要,如果现在立法就是扰民。自由与放纵仅有一线之隔,美国的立法精神是宁纵无枉,往往出现应管不管的情况。   

  美国的立法层层叠叠,州政府有自己的立法制度,联邦政府也有。两者都是坚持亡羊补牢的立法精神,绝对不会在未发生惨剧之时,提早立法预防。这样做的好处是政府力行不干预政策,将法律对经济及民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国家的自由度大增。但若是出现严重惨剧,例如金融业衍生工具爆发的经济灾难,令金融系统崩溃的话,事后立法已无济于事。    

  次贷风暴是个很好的例子,事前政府已经察觉到问题存在,但是没有人愿意背上干预自由经济发展的恶名,立法阻止次贷信贷的发展,最终导致次贷风暴一发不可收拾。    

  美国人立法不够精密,也是个头痛的问题,往往立法多却无法堵塞漏洞,甚至因为立法失误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例如过去数10年因为房贷出现的问题,而成立了许多法例试图监管房贷,但是对于不动用银行体系资金的次贷信贷却起不了监管的作用。在正常的房贷受到太多监管下,高风险的次贷自然成为购屋者的选择,立法产生的灾难反而大过原本的小问题。    

  笔者想到了一句新的格言:If it is going to break; why don〃t you prevent it?( 如果它快要坏或者破烂,为何不预防?)         

▲虹▲桥▲书▲吧▲BOOK。  

第26节:社会分化         

  社会分化    

  美国社会分化得很厉害。以同性恋婚姻为例,美国总统和加州州长都坚定地支持一男一女结合才算婚姻,禁止同性结婚。旧金山市长却大力支持同性恋婚姻,在没有得到联邦政府同意之下,搞同性恋婚姻合法注册。双方提出诉讼,加州最高法院裁定政府禁止同性结婚的政策是违宪。而同性恋婚姻在2008年6月正式合法,因很多美国人反对同性恋婚姻,于是11月大选时,加入了“一男一女结合才算婚姻”的修宪投票。每次同性恋团体示威就有反同性恋示威,可见美国人在此问题上的分化程度。    

  除此之外,伊拉克战争问题也是分化得很厉害。美国以外的人被媒体洗脑,以为每个美国人都反对伊拉克战争。事实上,美国人在此问题上并不一致。2006年初,有团体发起支持军人运动(Support our troops),黄丝带和美国旗因此卖到断货。近年来,美国国会多次撤军法案都以些许的票数落败。基本上,国会议员主战和反战各占一半,分化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社会分化严重的时候,立法的难度也随之大增。任何小小的问题都会造成双方人马争论不休,国会花在辩论上的时间越长,积压的工作就越多,立法程序几乎陷入停顿的窘况。    

  国会是国家的神经中枢,要是不停地因为社会分化而受到骚扰,美国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打击。2005至2007年的时候是处理次贷危机的最佳时刻,虽然次贷问题在2005年及2006年已经浮现,但是仍然有弥补的空间。国会却纠缠于撤军问题。民主党三番五次主张撤军法案,每次都被否决,所有辩论和投票都是为了这一件事,反而是次贷问题被忽略。到了国会认真地看这个问题时,事情已经演变成经济灾难。   

  偏重立法    

  美国人遇到问题时,都喜欢循法律途径解决,这的确是很好的法治精神,但是当事情无法以司法手段解决时,美国人仍然主张立法解决问题。原因很简单,美国社会崇尚自由,很难由政府出面勒令国民自律,立法监管其实是唯一途径。最佳例子是耗油量高的汽车在美国大受欢迎,政府和环保团体不断呼吁减少使用耗油量高的汽车,但是徒劳无功,至2005年时,美国人买车仍然以耗油量大的汽车为首选。   

  2008年5月开始,粮食和燃料价格急升使得通急升,美国出现升息抑制通胀的需要。可是,升息会令房市受压,信贷进一步紧缩,次贷风暴的杀伤力会加大。   

  况且,美国次贷放款人在一片收屋潮中大尝苦果,房市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绝对不能升息让房市进一步恶化。美国陷入升息与降息的两难状态,立法只会令经济情况更加复杂,变量更多。可是美国政府只是着眼于立法解决问题,没有想过其他行政手段。    

  美元看来势必得承受某种程度的高通胀,经济自然受到通胀的摧残,也令次贷的破坏力更持久。次贷风暴的影响不断扩大而且趋于长期化,情况并不乐观。    

  2008年美国国庆节,即7月4日,笔者到加油站加油,汽油价格是1加仑(注:加仑,gallon,是一种容(体)积单位,分英制加仑和美制加仑。1美加仑=3。785升)4。5美元。回想2007年国庆节的汽油价格,只是1加仑3美元,约上涨50%。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声称会立法改善经济,拯救数10万没有能力支付房贷的投资人。试问,在此情况下,订立什么法律才能让汽油价格下降到每加仑3美元?什么法律可以帮助无力购屋的投资人继续来支付房贷呢?          

▲虹桥▲书吧▲BOOK。▲  

第27节:美国人倚赖借贷度日         

  笔者认为胡乱立法比不立法更加危险,如果真的有一条法律能令汽油价格下降到每加仑3美元,这条法律对经济的打击一定大过汽油涨到1加仑5美元。   

  美国人倚赖借贷度日    

  借贷度日是美国经济的当前危机,因为信贷紧缩,缩得最厉害的可以说是私人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美国人爱借钱是人人皆知的事实,美国各大城市的支薪日贷款(Payday Loan)办事处遍布大街小巷,数目比快餐店还要多。支薪日贷的金额只是300美元,可见美国人借贷的程度有多泛滥。   

  此外,在街上奔驰的新车,车主大都没有付头期款,甚至是完全没有付钱 就“买”回来的东西。笔者没有夸大,很多车行都挂着大招牌,写明“Sign and Drive”,即签个字就可以把车开走,只要有收入稳定的证明,即使现在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借钱仍然很容易。    

  相对于亚洲地区,美国是个崇尚借贷的国家,就连政府也是靠借贷来维持,长达数10年之久。相信不少人曾听过一句美国人理财名言:Saved too much makes you poor。(意即:储蓄太多令你贫穷。)    

  由于美国人爱借贷又爱消费,破产成为家常便饭。美国政府不得已于两年前收紧了破产法例。对比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美国的破产法仍然极为宽松,根本起不了阻吓作用。试问一个靠借贷度日的国家,经济怎么会好呢?   

  美国政府高层的问题 (大标)   

  以下的美国政府高层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虹▲桥▲书▲吧▲BOOK。▲  

第28节: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   

  美国政府是解决美国当前经济危机的主力,关系到全球经济兴衰。可是,美国财政部长不一定是可托此重任的人选。    

  2008年3月6日,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的财经顾问中心向当地居民及财经界专业人士表示,美国购屋者缺乏融资知识令他们投入不能负担的次级房贷。他说:“很多签署贷款合约的人都不明白里头的内容。如果人们可以得到帮助,了解房贷还款利率会升到何种程度、订立财务预算、细心计算金额……事情就不会像现在这样。”    

  笔者真的想写封信给财政部长先生,告诉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要看明白房贷合约并不简单。以笔者为例,笔者曾经接受过法律训练,有担任加州法律辅助员的资格,但是也不敢说能够看明白某些房贷合约,例如最容易出事的丽娜(NINA)房贷合约,即无收入无资产房贷合约(No ine no assets)。原因非常简单,撰写这些“高风险”房贷合约的银行律师用尽所有的专业知识保障次贷放款人的利益,合约条文的用意并非一般人能够明白。笔者几乎可以肯定一般人看不懂房贷合约。如果用更简单的话来说明,那就是:次贷合约根本就是一张卖身契。要是写得明白,谁会签次贷卖身契?    

  不要期望房贷合约上大字标题写着:“次级房贷合约──无收入无资产的高风险类别”。更加不能期望合约内容会以简单易懂的英语载明在什么情况下的利率和还款金额、总贷款金额、购屋者的责任和风险。   

  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mission)于2007年进行的调查研究有以下结果:   

  1。阅读过房贷数据表后,有20%的人无法得到贷款利率和利息的金额。    

  2。看过两份不同的房贷申请书之后,有24%的人不知道哪一份的借贷成本较低。    

  3。30%的人看过贷款合约之后,不知道日后是否有突然急增还款规定。    

  4。44%的人不知道贷款合约在两年之内重新融资的话,需要支付罚款。    

  不要说更加深入地了解合约条文,很多人连合约中最重要及最简单的几项细节,例如:利率也看不出来。   

  房贷合约经常出现滥用法律专业名词的情况,可以说,每份房贷合约都有普通字典查不到的英文单词,或者某些英文单词在合约上有“字典欠奉”的意思。最难明白的地方是,某情况下的借款人的责任竟然分散到四至五个条款之中。    

  除了房贷合约条文难以理解之外,近几年,房贷公司推出千奇百怪的房贷信贷产品,样式层出不穷,包括2/28 ARM (即2年固定利率,28年浮动利率房贷)、负值摊还房贷、房贷叠房贷的叠罗汉房贷(可称为piggyback mortgage,以两项房贷购屋,一项房贷还房价七成,另一房贷给三成的头期款)等。银行和房贷公司又给这些新颖房贷取了容易误导借款人的名称,即使是受过训练的相关人员,有时也搞不清楚房贷合约的规定。    

  可能财政部长的意思是,叫人购屋前,先去读几年法律和财务学吧。         

▲BOOK。▲虫工▲木桥▲书吧▲  

第29节:美国总统布什         

  美国总统布什    

  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拥有最大权力的人,在全球经济上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决策攸关到整个经济动向。    

  话说2008年7月某深夜,笔者在搜集资料,无意中看到2007年8月31日星期五,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发表的演说:“联邦房屋行政局的保障计划协助,拥有良好信贷记录,却因增加的房贷还款而无法支付全额房贷的人们。”(原文是:“The“FHA…Secure” program will help peo?ple who have good credit but who have not made all of their payments on time because of rising mortgage payments。”)    

  笔者早就看过这段新闻稿,当初没有细看内容,当晚细看之下,不禁大吃一惊。笔者在著作《次按风暴高清面目》中,曾经批评有些财经界专家不懂次贷是什么,还解释谓次贷的一般定义是借钱给信贷记录不良的人,即信贷评级在620分以下的借款人。   

  联邦房屋行政局的保障计划是,协助受到2007年次贷风暴影响的次贷借款人。可是,白宫的文件和总统的讲话“说明次贷的受害人之中,有信贷良好的借款人。”想到这里,不禁不寒而栗,是否笔者愚昧,搞错了次贷的定义?白宫是美国的最高权力机构,理应不会出错才对。    

  为了求证次贷的定义,笔者做了一些研究。一位美国女记者戴安娜·奥利克(Diana Olick)和笔者一样感到迷惑,于是要求白宫当局出面澄清。之后,她收到一封来自白宫的email,信中指出:“你错了。次贷不是你所说的定义,次贷是以信贷产品作为定义,并非以借款人的情况作为定义。很多人借取次贷因为他们想要较低的初期利率,及想在2年之后转换物业。有些人想要免费的等离子电视机赠品,并认为他们的房子会升值及可以售出。也有些笨蛋以为房价只会上升,因而买入房屋数量多到他们无法负担的程度。”    

  看来笔者可能真的出错。但是还要多看一些有关次贷定义的文章,再向读者道歉吧,于是找《维基百科》一探究竟,文中次贷定义如下:   

  美国的房贷业订明“次贷贷款(subprime loan)”一词,是指不能达到房利美(注:房利美,Fannie Mae,NYSE/FNM,旧名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是最大的一家美国政府赞助企业(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主要业务是在美国房屋抵押贷款(按揭贷款)二级市场中收购贷款,并通过向投资者发行机构债券或证券化的按揭抵押债券,以较低成本集资,赚取利差。在次贷危机持续、房贷市场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于2008年9月7日宣布以高达2000亿美元的可能代价,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房利美及另一家政府赞助企业房地美。)或者房地美(注:房地美,Freddie Mac,NYSE/FRE,又译房贷美,旧名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是美国政府赞助企业(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中第二大的一家,商业规模仅次于房利美。主要业务是在美国房屋抵押贷款(按揭贷款)二级市场中收购贷款,并通过向投资者发行机构债券或证券化的按揭抵押债券,以较低成本集资,赚取利差。)的贷款标准,它不一定反映借款人的信贷情况不良,它也不一定反映信贷本身的利率。这个名词也代表无法在初级市场出售的银行房贷,包括某些商业投资物业及某些类别的自雇者。   

  笔者对《维基百科》的定义有所保留,因为房地美与房利美不处理47万美元以上的高额房贷,它们的标准明确地表示,“47万美元以上的房贷不会得到处理,也就是说,美国的豪宅房贷岂不是全部变成次贷?”   

  无论如何,笔者真的可能搞错了次贷的定义,应该是时候写道歉信了。不过,还未动笔写道歉信的时候,刚好有机会和房贷业的人倾谈。这位财务经理听后笑得不可开交,并拍拍笔者的肩膀说:“房贷业从来没有为次贷(subprime)这个字订立明确定义。事实上,我们这一行的人都不用这个词(subprime)。”   

  他说得对,次贷合约上没有次贷这个字,原因在于,房贷业对次贷这个字非常抗拒,既然不用又何必定义?    

  前文提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