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联盟一位负责人解释说,金融危机削弱了人们的购买力,而牛肉制品在法国售价一直不菲,所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这位负责人还预计,2008年全年,法国牛肉制品的消费量将总体下降4。4%,而此前几年,法国牛肉制品消费量始终维持在每年结构性下降1%的水平。
法国人的节俭战术除了喝便宜奶、看便宜戏之外,还有“流便宜汗”。法国人喜欢玩杠铃,练健美操,此时号称“健身帝国”的法国也刮起了一阵节俭风。一向被视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也在金融危机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价格门槛的下降使这项运动越来越平民化。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导致的产业低迷,吸引更多的高尔夫球爱好者,全法国182家高尔夫球场推出部分时段低价优惠,以便提高高尔夫球场草坪的利用率。一些球场最低价格甚至降至10欧元。
此外,金融危机和经济的不景气让不少法国人囊中羞涩,为增加收入,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表示赞成在周日也工作。
法国《星期日报》在10月份公布了该国权威民调机构“伊福普”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调查显示,67%的法国人表示赞成放弃休息,在周日也工作,反对者仅为33%。2/3的法国人表示,已准备好在周日也工作,只要雇主愿意支付比平时更多的工资。这项结果是在对一千余名成年法国人进行调查后作出的。
与2007年底相比,赞成在周日也工作的法国人增加了10%。
长期以来,法国人不习惯在周末工作,他们宁愿在家休息或出去度假。法国的有关法规为保护雇员的权利,也禁止商店在周日开门。
由于经济不景气,为了挣钱,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正在转变观念。法国主管工业和消费事务的国务秘书夏代尔也表示,商店周日开门,能促进就业、消费和经济的增长。
“周日工作”有可能列入法国官方讨论的议题。
四、日本:主妇带头“节衣缩食”
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国民消费心理是流行节约,特别是公司设在郊外的店铺由于汽油价格高居不下、人们减少外出,客源骤减。日本百货商店经历前所未有的境况,2008年8月份日本全国百货商店女性服装的销售额同比减少5。3%,女式手提包等随身用品的销售额同比也减少3。6%。与此相对应,修鞋铺、修包店出现火爆场面。东京高岛屋新宿店内鞋包修理店,2008年5月以来,月营业额均同比增长3~5成。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日本央行2008年10月1日公布的季度调查报告显示,日本8月家庭支出降幅为两年来最大,因通货膨胀维持在10年来最高点。而在日本工作和生活的华人们则纷纷感受到:经济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全日本民众的危机感加强,节俭之风因此大行其道。
金融风暴下日本人趋于更加节省,大幅减少外出旅游和消费,而在衣食住行中,最先省的就是行。日本本地超市通常是每隔几天推出几种特价商品,不断吸引主妇们去超市消费。
节俭的日本主妇们持家十分有道,有人甚至交流省电的经验到了骇人的地步,比如:有人会在冰箱外面贴个纸条把里面存放的东西列在上面,每吃了一样,就在纸条上划掉,这样不用开冰箱门就知道冰箱里还剩多少食物,以减少开冰箱门的次数……
与此同时,日本大街上的自行车明显多了起来,不少日本会社都号召骑自行车上班,省油、环保,另外还锻炼身体。以前在东京骑自行车上班是一种时尚,是由一部分喜欢运动的职员组成的骑自行车上班俱乐部组织的,现在则是许多企业为了节省交通费,而鼓励职员骑自行车上班。
五、压力倍增助长精神病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警告说,金融危机很可能引发更多精神健康问题乃至自杀事件。
世卫组织说,金融危机造成的精神影响在中低收入国家民众中尤其显著,因为这些国家的医疗资源有限。
“我们不应当感到惊讶,或低估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动荡和后果,”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一个会议上告诉一些精神卫生专家。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30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30)
陈冯富珍说,贫困和包括暴力、社会矛盾和“持续不安全感”的压力与精神紊乱相关联,“我们会看到更多压力、自杀和精神紊乱”。她说,各国政府必须把精神健康当成基本卫生保健工作的关键部分。
世卫组织心理健康部门负责人贝内代托·萨拉切诺被问及金融危机时告诉路透社记者:“贫穷可能成为这样事件的后果,债务、绝望和失落感可能侵袭中低收入阶层。连贫困人口也可能受到这次危机影响……会影响社区和家庭稳定。”
路透社说,全世界数以亿计人已受到忧郁症与精神疾病困扰,时下金融危机将使易于罹患这些疾病的人感到更加绝望。
【相关链接】当奢侈品遇上“金融危机”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大萧条到来的时候,女人们的裙子还能盖住小腿的一半,到了道琼斯指数直上万点的20世纪60年代的黄金时期,迷你裙便成了女装中的当红,到了20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石油的禁运导致美国经济萎靡,在纽约大街上走过的大部分女人都换上了长可及踝的裙子——因此坊间有一种说法是:女人裙子的长度和经济的繁荣程度呈反比。无论如何,经济可以说是整个时尚潮流的一个大的风向标,经济走势对人们的购买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对奢侈品市场影响明显。
奢侈品在拉丁语中是“闪闪发光的东西”,指的是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消费是有钱人的象征之一,因而某种意义上讲,奢侈品的销售行情是经济的“寒暑表”:经济畅旺时,人们一掷千金;经济吹冷风时,购买奢侈品的计划优先被搁置。金融海啸波涛中,作为中产或富豪身份象征的名车、钻石、游艇等,已掀起“割喉式”减价战,却仍乏人问津,沦为“滞销货”。
2008年10月29日,美国贝恩公司公布调查报告,显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即使最富有的消费者也正在削减开支。这可能导致全球奢侈品零售市场2009年出现衰退。
受意大利奢侈品公司联合会委托,贝恩公司实施这一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为1750亿欧元,增长速度仅为3%。这一增长速度与2006年的9%和2007年的6。5%形成鲜明对比。
奢侈品市场研究机构Luxury Institute首席执行官米尔顿·佩德拉萨(Milton Pedraza)称,金融危机对美国奢侈品市场(全球最大的单一奢侈品市场)产生了“瘫痪效应”,销售额的下降可能比前两次衰退更为严重。
“喷气式飞机、珠宝和服装——每样奢侈品的销量都在下降,”佩德拉萨称,“消费者开始回归经典,价格非常重要。”
过去10年,由于收入增加,全球奢侈品市场出现爆炸式增长——尤其是在俄罗斯和中国等新兴市场,那里的许多消费者第一次能够买得起意大利手包和服饰,还有香槟和法拉利跑车。
美国2008年10月的一项消费预期调查显示,年薪10万美元以上的高端消费者2008年普遍计划削减假日采购支出,2008年的这笔预算将比去年减少6%。在他们准备“放弃”采购的物品中就包括珠宝。分析人士由此认为,钻石需求正在下降,钻石价格有可能大幅下滑。金融危机目前已直接影响到钻石行业,比利时的一份《安特卫普钻石通讯》报道说,需求萎靡将使钻石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粗钻和精钻价格都将大幅下跌,平均降幅可能超过20%,高端产品也难以幸免。
四 金融危机之罪与罚
金融危机的“遇难者”遍布全球,那么,谁才是制造这场灾难的有罪者?
是那些收入不高却妄想住大房子的借贷者、还是制造出次贷这种特殊产品的华尔街贪婪的银行家?是美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漏洞、还是格林斯潘2001年施行的超低利率?或者,是日渐紧密而自由的全球化市场,让华尔街的冒险家祸害了全世界?
很多人把板子打在了格林斯潘的屁股上。这位被封为“这个时代最大的央行行长”的美联储前任主席一定没有想到,他会在光荣退休3年之后,被批判要为华尔街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负责。
※虹※桥※书※吧※BOOK。
第31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31)
【节目回放】格林斯潘承认错误
(CCTV2:10月24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2008年10月2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住房价格稳定是目前金融危机终结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这可能是“未来很多个月”都不会发生的事情。他还认为,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远超出他的想象。美国经济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失业率大幅上升在所难免。
格林斯潘说:“我们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信贷海啸’,各国政府和央行不得不采取空前的措施。根据目前的金融体系受损情况,我认为,失业率激增将无法避免。”
格林斯潘当天在国会众议院政府监督与改革委员会作证时说,当房价最终稳定时,市场就会开始解冻,投资者将尝试重新进行较高风险的投资。在此之前,政府采取积极大胆的措施支持金融市场是正确的做法。他认为,国会11月初批准的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方案“足以满足需要”,这个方案已经开始对市场产生影响。
格林斯潘曾在1987年8月~2006年1月担任美联储主席。有批评者将目前的金融危机归咎于他在2000年以后长时间维持低利率水平,促使住房市场出现了不可能持续的高度繁荣,而美联储同时也未能对发行包括次贷在内的新型住房抵押贷款产品很好地行使监管职权。
格林斯潘当天在作证时没有明确地回应这种批评。但他承认自己错误地认为银行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放贷时谨小慎微。他也承认自己错误地解读了住房市场的繁荣,对“住房市场不可持续的投机泡沫破裂对经济造成的伤害”估计不足。
格林斯潘说:“我的错误在于我一直认为,机构特别是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能够很好地保护股东的利益,但事实证明我是错误的。”
【节目回放】金融危机,谁之过
(CCTV2:10月25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开始节衣缩食的美国老百姓肯定会问,那到底是谁造成了现在的境况?近日,美国各界开始反思谁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
在此轮金融风暴,所有的人都在思考,谁该为这场灾难负责!10月23日,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开始向公众道歉,他承认自己当时犯了个错误。
格林斯潘说:“我曾经以为那些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借贷机构,有能力去保护自己股东的利益,可目前正在处于一个令人震惊的不被信任的状况之中。”格林斯潘曾经认为的,能够给股东回报大把羊毛的绵羊,如今却变成了可怕的狼。格林斯潘说:“我们应该想办法去重新建立起来一个更稳定的次贷市场。”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道歉很难自圆其说,作为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竟然会幼稚到、过分地相信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对股东利益的公正性。2001年,美国安然会计师事务所丑闻中,就暴露出了大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证券公司沆瀣一气,存在财务作假问题。而当时,格林斯潘的职务正是美联储主席,因此,他把过分相信银行的公正性当做挡箭牌,显然是避重就轻。分析人士还认为,格林斯潘的道歉,同时也充满了对美国各家银行和投行经营者的指责,他们在次贷市场里火中取栗的做法,让银行和投资银行在金融风暴中遭受重创,可这些经营者个人却分到了巨额利润,这种只管自己赚钱,不管公司和投资者死活的做法,不能说他们没有责任。
有美国市民批评说:“投行赚了钱,责任却留给我们。”分析人士同时指出,信用评级机构也应该承担责任。作为具有专业水准的信用评级机构,应该清楚贷款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买房人,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样的风险,但他们还是对次贷产品出具了3A级的信用评级,为银行和投资银行把风险传播到全球,铺平了道路。此外,分析人士还指出,美联储等监管部门更应该为这场风暴负责,因为金融行业的本质是为实体产业服务的,当金融产品过度衍生的时候,他们却没有认真观察和预见到,金融创新产品的繁衍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了这场危机和风暴的发生。美联储等监管部门存在严重失职的嫌疑。
BOOK。←虹←桥书←吧←
第32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32)
在刚刚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关于国际金融形势的声明中,各国领导人们明确指出,有必要加强对所有金融从业机构的监督和规范,特别是加强对其问责,而在美国,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承认,监管机构和民间部门对次贷问题均负有责任,美国议员们也在蕴酿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小组,进一步追究金融风暴的责任归属。此外,一些观察家更是认为,目前虽然对救市应该倾尽全力,但不能让救市话题掩盖责任追究,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有道德缺失的经营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才能保证市场上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再次被侵犯。
【节目回放】缺失的金融监管
(CCTV2:10月25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在10月25日下午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需要金融创新来为经济服务,但更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安全。
那么,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金融监管是如何失守的呢?
在10月25日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一致认为,金融创新和衍生产品的滥用,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是导致目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根源。有经济学家指出,虽然引起这次金融危机的是美国房屋次级贷款,但是根本原因却是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了赢得市场,不断进行金融创新,而在推出金融产品过程中,金融监管出现了真空,使得一些风险极高的金融衍生品失去控制,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蔓延。
实际上,在美国一直以来就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经济应该充分自由的发展,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有控制的发展,但是第一种观点始终占据主导位置,而监管的声音却要小得多。 随着金融创新的愈演愈烈,特别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这些金融产品的利润也越来越高,导致大量的资金被吸引到这些金融产品上,然而随着金融产品的无限制发展,其中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当美国的次级贷款出现问题之后,由于监管缺失,以及金融衍生品的滥用,导致金融交易链条的拉长,以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就成为导致、放大和扩散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通道。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金融创新没有过错,错的是金融创新过程中,金融监管严重滞后,缺乏对这些复杂的创新产品自身所暗藏的巨大风险强有力的外部约束。 目前各国政府都意识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在这次亚欧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解决金融危机,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维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他们认识到有必要加强对所有金融从业机构的监督和规范,特别是加强对其问责。
这次危机让各个国家都意识到,别人家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我们家,别人的金融体系发生问题也会影响到我们,这时候我们要面临共同监管这个问题。
【专家观点】建立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机制
(CCTV2:10月16日《直击华尔街风暴》特别节目)
访谈嘉宾:姜国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芮成钢:虽然大家不愿意看到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但现实很残酷,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受到影响,比如像农业、航空业、矿业、零售业等行业已经受到很深的影响。在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作出这样一个判断,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全面的经济危机?
姜国华:现在美国和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控制金融危机,我们也看到美国的各种经济指标在下滑,尤其是生产率在下降,消费能力在下降,而失业率在上升。美国要花一段时间才能从经济衰退中复苏过来。
芮成钢:你比布什还悲观一点?
姜国华:基本上可以认为,美国已经进入经济衰退期。但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不一样,危机是长时间、大的经济衰退,影响会更大。现在金融危机到底会不会最终演变成经济危机,还要看各国政府下一步采取什么手段来挽救经济。
芮成钢: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说已经进入了经济危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时候,是什么指标告诉大家经济危机已经开始了?
。←虹←桥书←吧←
第33节:直击华尔街风暴2(33)
姜国华:一般来说,任何指标都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不是说过了某个分界线就是经济危机了。但从我们感觉上,消费者和普通民众感觉不到希望了,这是危机发生的很重要的指标。另一方面,不是生活水平降低了,而是生活水平恶化了,随后会导致发生社会动荡,这些都体现在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中。
芮成钢:我们是否可以将现在的情况跟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做一个比较?有没有办法来阻止经济危机的发生?
姜国华:应该有办法。现在和1933年很不一样,美国和欧洲国家政府救市的力度和速度都比以前大。这一次各国政府直接介入,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