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安心享受自己希望享受的一切。即使你曾经犯过错误、有过失败,都无损于你在自我价值判断标准中的核心地位!只有爱自己的人,才真正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一个没有能力爱自己的人,也一定没有能力爱别人。
你的自我价值,与别人对你的评价无关
人们往往错误地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确定自己的形象。于是,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来迎合、取悦他人,竭尽全力以换取别人的称赞。听到赞美之声,似乎就感到个人价值大幅提升;一旦没能如愿,就倍感沮丧。
良好习惯:深入潜意识的自我维护(2)
这样,你是在把自身的价值,维系在别人多变的评价上。别人赏赐给你的称赞、表扬、奖励等,会成为支配你的强大力量。一旦别人不再施舍给你赞扬,你就会觉得自己一钱不值。
你要充分肯定自己,没有必要希望或者说服别人也一定得肯定你自己。
强健的心灵,意味着无须他人的赞美。自我肯定已足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独立:从依赖的“蛹”中破茧而出
判断健康智商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心灵是否独立,是否对别人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
依赖:将自己身心用缆绳系在别人腰上
——如果某个人离开你、变了心或者去世了,你就会感觉自己的世界彻底崩溃,甚至不想活下去了;
——你无法摆脱别人的支配去做了某件事,事后又感到后悔不已;
——你做任何事,都需要征求父母、配偶或上司的意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不敢自己拿出主意;
——你相信,如果真心爱一个人,就赋予了对方伤害自己的权利;
——你对自己的婚姻感到十分失望和厌倦,却懒得离婚,因为夫妻双方已高度相互依赖,婚变会带来的巨大损失与不确定性;
——在某个人面前,你说话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冒犯了他,惹他不高兴;
——在会上发言时,总是跟随、补充、展开上司或权威的意见,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十多年甚至几十年,把自己紧紧地“套牢”在一项特定的工作岗位上,不去尝试改变,不去试着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当他人以愤怒、暴躁的言行,以让你内疚的话语,以眼泪、沉默、自杀等方式来威胁你时,你总是屈从……
如果出现以上行为,说明你的心灵还没有独立,你无法摆脱对他人的心理需要,一旦你感觉强烈地需要别人、无法自我控制时,你就无异于成为别人随意支配的“奴隶”,一个身心受制于人、力量十分脆弱的人!
独立的心灵,独立的生活,并非要求你割断与社会各个层面交往、交流,而是希望你能彻底摆脱对别人强烈的心理依赖,使自己从被别人强制性支配的“锁链”中解脱出来,按照自己真实的愿望作出自主选择。
依赖别人的诸多“好处”
依赖是一种自我挫败行为的表现,但它却能带给人们一些短期的“好处”,或者让自己感觉很“受用”:
——就像你小时候在父母的关爱、呵护下一样,依赖别人,可以感觉到处于别人的保护之下,似乎更有安全感。
——依赖、跟随别人,总是比自己做决定、找出路更简单、更容易。无须费尽心机去做决定,也不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错也怪不到自己身上。
——依赖、迎合别人,可以取悦于别人。虽然别人有意无意在控制你,但你却因能让自己喜欢的人高兴而倍感高兴。
——夫妻双方的互相依赖,可以成为危机笼罩的婚姻得以存续的理由……
依赖心理确实“好处”多多,但是它带给你的却是精神上不独立和行为上被支配。高度依赖他们,无异于把自己的身心用一根缆绳维系在他人(虽然这人也许是爱人、亲人、朋友、上司、同事)的身上,看似很安全,其实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你没有自己独立的地位,犹如倒悬在悬崖边上,一旦别人割断缆绳,除了坠入“深渊”,身心俱损以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呢?
摆脱依赖,独立自主
——拟定自己的“独立计划”,用文字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要自主决策,并敢于为自己作出的决定负责,不依附、不屈从于他人。
——自己的价值由自己确定,与父母、爱人、儿女、亲友、上司、朋友等人的评价无关。也许他们不赞成你的某些言行,但这并不影响你的个人价值观。
——当别人试图支配你的行动时,你要学会说“不”。可以明确地告诉对方,你不喜欢这样的感受。
——倾听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切的声音,珍视自己独立做决定的权利。拒绝自己曾高度依赖的人对自己的发号施令,从而避免内心“奴隶”般的屈从、屈辱。
——爱一个人,就要给对方以自由,不依附对方,也不支配对方。持久的爱情、婚姻,都产生于两个独立个体之间。高度依赖于一方的不对等的情感,注定是不可能持久的。
——认识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自己的秘密愿望应好好保存在心底。哪怕是最信任的人,也没有必要把自己所有想法和盘托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许多东西,就像照相用的底片,一曝光就全变味了。
——不必出于义务,放弃自己本来的打算,自始至终陪伴朋友做他想做的事情。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良好习惯:深入潜意识的自我维护(3)
——你并没有义务,要使别人保持愉快、高兴、开心。你当然可以通过与别人友好相处获得相应的乐趣,但你并没有义务和责任要让别人开心、快乐。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情感负责,也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的情感负责……
个人精神生活的真正起源,在于独立自主理念的萌发。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独立思考、勇于自主做事的人,人们就会非常尊重你,即使是那些曾经控制你的行为、支配你的意志的人,也会因此而尊重你!好奇:人生之旅是一桩悬念迭起、引你破解的谜团人们总是习惯于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与熟悉的人、事、物相伴,保持现状,随波逐流,避免尝试新事物,从而避免未来不确定的风险。然而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人生,枯燥如朽木,乏味似落叶。你如此这般地过了一年,其实并没有真正生活365天,只是生活了一天而重复了364次。
人生之旅本是一桩悬念迭起、引你破解的谜团,需要以好奇之心期待神秘的未来!
惧怕未来
不少人常常将未来等同于风险,拒绝尝试新事物,害怕失败。他们总是喜欢穿少数几个品牌的衣服;阅读思想倾向相近的少数几份报刊;只与同一生活阶层且观念接近的人们交流;只愿意吃自己熟悉的口味;避免与自认为行为怪异的人接触;固执地按照时间表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做想做的事情;虽然不一定喜欢,但却千方百计去拥有名牌商品、高档车房等,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在性生活中也只采用最“标准”的姿势;不愿尝试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习惯以最终结果来衡量一件事的价值,而忽略其过程中的诸多情趣;做任何事情,一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怨天尤人……
固步自封总是比探索未来容易得多、安稳得多,虽然发展的空间也相应小得多!惧怕未来,就等于拒绝自我发展。丧失天生的好奇心,无异于精神死亡。
以好奇之心叩开未来之门
探索神秘的未知,是激情的源泉!世上杰出人士与庸常之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探索未知的先行者,敢于走后者不敢走的路。
你可以好奇的眼光重新打量平时熟悉的一切,重新审视、解读各种理论学说;努力摆脱单调的生活,尝试新事物;可事先预测接触某种新事物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你会发现,即使出现了这种最坏的结果,探索未知的巨大乐趣也足以让你忽略它;放弃“完美”的奢望,尽力而为,不必苛求尽善尽美;充分信任自己,相信别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做一些过去从未做过的事情,选择与自己观点迥异的人士交流、探讨……果断:拔出深陷“拖延”沼泽的双腿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你凡事皆可拖延,但时间不会等你!”
哈佛大学一位学者也说过:“世上有90%的人,因为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因为拖延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许多想做的事情一拖再拖,许多精心的规划束之高阁,将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推迟到未来。
与此同时,自己安慰自己:这件事情我当然要做,不过不是现在马上采取行动,而是将来的某一天我会去做的。
有时,还自己欺骗自己:我从没有放弃做这件事情的决定,只不过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现在做我怕做不好,一旦条件成熟我就会去做。
甚至还可能产生这样的错觉:即使我暂时不采取什么行动,我所面临的问题也有可能自行好转甚至自行消失。
深陷“拖延”沼泽的种种窘境
——总是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迟迟不动手去做必须要做的事情;
——总是要把事情拖到最后期限即将来临之际,才着手去做。
——总是对别人的行动评头论足,自己却袖手旁观。一个不喜欢动手的人,总是擅长动口。
——总是担心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影响身体健康,但又下不了决心戒掉这些不良嗜好。
——长期在一个没有发展空间和机会的工作岗位上,但又不愿意换一个工作,担心改变后会更糟。
——婚姻深陷危机,却不愿采取任何行动改善或改变现状。既不去想办法修复破损的关系,又不离婚,梦想有一天情况会突然好转。
——喜欢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也习惯不执行自己制定的各种各样的计划。
——遇到一件令你头疼的任务,你就会下意识地感到身体疲劳。于是,疲劳成为拖延的最好借口……
拖延,是为了逃避今天
通过拖延,你可以暂时不去做自己感到头疼的事情。
通过拖延,你可不作任何改变,不做任何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事,保持现状,这样就可以避免与变化相生相伴的各种风险。
良好习惯:深入潜意识的自我维护(4)
通过拖延,把事情拖到最后期限到来时才着手去做,这样,即使完成得很糟糕,也可安慰自己“时间太紧了,没有办法”。
自己动口不动手,热衷于评论别人,自己当事后诸葛亮,贬低别人的行为,掩饰自己的无所作为。
在拖延的过程中,或许有人会帮助你做这件事。于是,拖延就成为支配别人的手段之一。
拖延,可以让自己抱有奇迹会在某一天突然降临的幻想,以为一切都会在被动等待中彻底改变!
既然拖延有上述这么多“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拖延让我们丧失了我们唯一能掌控的时间——今天!如果说昨天是一张已被注销的支票,明天是一张还没到期的本票,只有今天是可以使用的现金。
善于掌握今天,就善于掌握一生!
现在开始,立即行动
纠正拖延这一不良习惯的办法,就是从现在开始,马上采取行动!
先别去想自己的中长期规划,先想想现在这十分钟内,我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做自己想做的事。
把过去觉得必须要做却一直拖着未做的事情,清理出来,按重要程度排好队,顺次着手进行。
分析一下自己的畏难心理。想象一下,如果某件困难的事情现在去做,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自己能否承受?如果最糟糕的结果也不过如此,那还担心什么呢?鼓足勇气做几件有挑战性、没有太大把握的事情吧。
还可拿出一部分时间,专门来处理过去因拖延而存积下来的事情。
可以假设,如果你只能再活一年,那些你希望做却因害怕失败而拖着未做的事,你能抓紧最后的时间,鼓足勇气去做吗?要知道,现在不去做,你就永远没有机会了!镇静:远离愤怒的俯瞰
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他和朋友自驾车到一个山区去旅游。山路崎岖曲折,非常险峻,他全神贯注地驾驶着汽车,突然,在一个急转弯处,对面拐过来一辆农用车,车上司机伸出头来对他大吼一声:“猪!”他大怒,深感受到侮辱,立刻回头骂道:“你才是蠢猪!”
话音未落,哪知他刚转过那个急弯,迎头就撞上正挤占在山路中央的七八头猪,幸亏他反应敏捷一个急刹,否则就葬身路边悬崖之下了!
这位朋友说,从此以后,每当他遭遇令人气恼的事,马上就要发作时,总要先冷静一下,想一想自己是否又会撞上“猪”?
愤怒毫无益处,却无处不在
当遭遇与自己的意愿完全相违背的事情时,不少人往往立即会怒气冲天,有的怒目而视,有的大发脾气,有的口吐恶语,有的勃然狂吼,有的乱摔乱砸,有的拳脚相加。
有时,为了一丁点小事,就失去理智,大发雷霆,甚至酿成恶性事件、流血冲突。比如,在开车时,别的车开得慢一点或打错信号灯,就大骂不已;在玩扑克、打球、打麻将等娱乐活动中,因为合作伙伴犯错误或对手犯规而恼羞成怒;对别人偶尔迟到、不慎丢失东西等小错误,无限放大,抓住不放;对自己撞上没有生命的物体而大动肝火等等。
对自己身边的人,比如爱人、父母、小孩、朋友、同事等,动辄责怪、责骂、吼叫,冷嘲热讽,这也是愤怒的一种形式。
“痛打他们”、“打死他们”、“杀了他们”,这类口头禅看似开玩笑,但往往是内心深处狂暴情绪、愤怒心情的真实流露。
人们为什么会怒火四射
其实,许多动辄就大怒的人都知道,发怒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对自己身心健康也没有好处。发怒,会阻碍情感的交流,破坏亲密的关系,导致沮丧、懊悔等负面情绪,进而可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心悸、失眠、皮疹、溃疡甚至癌症等。但是,他们遇事依然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这是因为发怒有其深层次的心理动因:
——当你受到挫折、不公平对待,或感觉失败时,你通过发怒,可以将自己的不愉快转嫁于他人。
——你可以将发怒作为手段,来控制那些害怕你生气的人,使他们屈从于你的意志。
——你可以利用发怒来让别人产生内疚。别人会这样想:“我是不是真的做得很过分,竟然使他如此愤怒?”当别人深感内疚和抱歉时,你就变得很强有力了。
——当你没有能力与别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时,通过发怒来断绝与别人的交流,是避免丢脸的办法之一。
——如果你在一场竞赛中输了,发怒、责骂他人是挽回面子的一种方式。甚至别人有可能因为怕你发怒而刻意放水让你赢。
——发怒是引人注目的一种办法,虽然很笨,但效果却明显。
——发怒也可成为自己采取某种冒进、唐突行动的掩护方式。狂怒之际失去理智,往往成为某种恶性事件发生之后逃脱罪责的惯常借口。
良好习惯:深入潜意识的自我维护(5)
——也许你认为发怒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情绪,生气了,就应该完全表达出来,憋在心里会闷坏自己。
止怒有妙法
愤怒是一种情绪,而正如前面所述,情绪是可以自我控制和管理的:
——当你感觉自己即将发怒时,首先要问一问自己:如此发泄自己的情绪,对解决问题有帮助吗?对自己的健康有益处吗?发发火就能扭转局面,重新占领主动、优势地位吗?
——当你要动怒时,先尝试推迟发怒的时间。冷静一分钟再开口骂人吧!也许,一分钟过后,你已经没有骂人的欲望了。
——当你真的要大怒时,找一张纸,把自己想骂出来的话写下来。写好后,精心修改一遍,再默读一遍。然后,如果还有兴趣大声骂出来,那么就拿上骂人的讲稿,请便吧。
——面对你心爱或疼爱的人,你即将发怒时,问问自己:面对自己如此看重的人,生这么大的气,应该吗?
——面对素不相识却惹你生气的人,你准备发怒时,问问自己:为一个对自己而言无足轻重的人,生这么大的气,值得吗?
——你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别人也有权按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别人做出与你的愿望相违背的决定,总有他自己的理由,要学会宽容。即使双方利益有冲突,也有可能寻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多想想应对之策,少怨天尤人。
总之,爱自己,就不要用愤怒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来伤害自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合理营养:选用最好的“材料”(1)
“修建”最好的我
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分、氧气等营养素充分供给时,人体组织就会在非常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形成高效率运转的生命机能。如果各类营养素供给不充分,就容易导致疾病甚至缩短寿命。
健康智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各种营养素的特性和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理解。科学膳食的基本策略:自然摄取与适度强化
1科学膳食八条建议
在我国营养学会公布的《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了以下八条建议:
(1)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吃豆类及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5)吃清淡少盐的食物;
(6)饮酒限量;
(7)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2科学膳食的“一二三四五”
曾有营养学家把科学膳食总结为10个字、两句话:“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是指每天喝一袋牛奶
按照生理需要,每一位成年人一天需要摄入钙900~1200毫克。而我国传统膳食结构通常都缺乏钙,一般每天约有500毫克,因此,由于缺乏钙而导致的病患在我国较为普遍。而一袋200多毫升的牛奶,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而且含钙近300毫克,且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