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以罪恶为基础。”
身为云南红河集团董事长的武克钢,写了一篇颇具分量和影响力的文章:《中国呼唤工商文明……兼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在此文中,武克钢大声疾呼:“社会上一些人,总把真正的企业家和并非企业家的富人们混在一起骂,恨不得一起剥皮抽筋才甘心。难道把我们这些企业家剥了皮抽了筋,社会财富就增加了、就业就增加了?不会,中国只会更穷更乱更不公平。中国社会是一个火坑,里面有烧烤我们企业家的火苗子,里面有对生产发展和财富发展的破坏性心理和情绪,一种对中国发展完全不负责的仇恨。暴民和暴君的心理和文化还在威胁着我们。”
这一切关于原罪的理论与争议,已经是十数年以后的事了。但在当时,创业初期的黄光裕脚踏原罪的地雷却浑然不知。而作为最典型的“原罪”……权力寻租,当时的黄光裕尚没有足够的资本涉及。但多年后,他对此已经游刃有余了。
引言
“这回胡润总算把他揪出来了”。当大哥黄俊钦的名字出现在2004年胡润的百富榜上时,黄光裕笑称。与弟弟黄光裕后来声名鹊起相反,大哥黄俊钦的曝光率一直几乎为零。
新恒基大厦和鹏润大厦并排矗立在北京朝阳区霄云路路口,有着相同的建筑外观、相同的蓝色玻璃幕墙,只不过新恒基大厦的体积和高度远远小于鹏润大厦。这也象征着兄弟俩截然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一个低调、一个张扬。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哥黄俊钦的能耐和实力比黄光裕小。2005年年末,黄光裕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当问道“兄弟俩到底谁更有钱”时,黄光裕回答:“他比我有钱,只不过他没有上市罢了,他产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在20世纪90年代初,兄弟俩都一致看好暴利的房地产业。1992年,大哥黄俊钦脱身而去,而小弟黄光裕也几乎把国美电器卖掉专心从事房地产开发。但让黄光裕意外的是,“卖不掉”的国美后来成就了他的大业,而房地产项目却一直麻烦缠身。
这正应了那句古话:“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引言
传言中的黄光裕具有教父般的冷酷与霸气。
2005年12月3日,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地下大宴会厅,“最聚人气企业家”颁奖晚会正在进行当中。休息时间,参会人员三五成群聚在过道里闲聊。只见一个留着寸头、身穿浅色西装的年轻人从楼梯上走了下来。他抬头挺胸、目不斜视地穿过人群,大步流星地向贵宾室走去。有人反应过来:他不就是中国大陆首富黄光裕吗?
但在颁奖晚会后1个多小时的采访中,黄光裕把冷酷与霸气“藏”了起来,随和质朴中尽透着机智甚至几分狡黠,一如邻家的大哥。他笑着解释:“有人劝我说,你这么大企业的老总,走路慢点行不行?但我觉得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上百亿的巨额财富赋予了黄光裕耀眼的光环;但他显然没有闲心去享受这一切。面对“你觉得自己做得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他想了半天才勉强答上来:“可能现在想吃点什么好吃的东西不用再先问价钱了。”
2004年,国美看上去很美……在这一年,黄光裕的国美泡泡在香港的股市上绽放出绚烂夺目的色彩;也就在这一年,黄光裕又抛出了一个更大的泡泡,那就是国美2008年的销售额要达到1200亿。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拿破仑说:“统治这个世界的是想象力。”
。。
引言
“是时候该聊一聊了。如果我们联手,可以一起做什么更大的事情?”2005年,黄光裕、张近东、陈晓、张大中、汪建国难得地坐到了一起。
经过几年的高速扩张和激烈火并后,国美、苏宁、永乐、大中、五星等中国家电连锁零售巨头已经开始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再这样斗下去,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家电行业走向崩溃。其时,这5家企业都身陷于2005年的低谷期,国美、苏宁和永乐3家上市公司更面临着公布年报的压力。
他们长剑归鞘、换上了温情脉脉的面孔,开始互相试探对方对于合并的诚意和可以接受的底线。陈晓曾经对媒体激动地说道:“假如国美、苏宁、永乐等企业联合或并成一个零售商,还有谁能与之抗衡?”
但大家各怀私心,矛盾显然难以调和。不合则战!2006年后短短的2年时间内,一场涉及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空前激烈的“华山论剑”,又在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仅剩的几家巨头之间展开了,黄光裕、张近东、陈晓、张大中、汪建国、张继升等几大绝顶高手都悉数上场。
阳谋阴招、合纵连横、勾心斗角、文攻武吓、虚张声势、暗渡陈仓、隔山打牛、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大家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力图把对手逼出角斗场。
而在这场精彩的商战中,几个人的个性和行事风格也展露无遗。
引言
犹记当年初贵时,曾有记者问黄光裕,“你这个首富的头衔是否花钱买来的?”他哈哈大笑:“我烦死胡润了,还给他钱?他的这个榜是个‘通缉令’,谁上谁倒霉!”想不到一语成谶。2008年11月,黄光裕生命中的那只“黑天鹅”悄然降临。
黄光裕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1月10日的汕头粤东侨博会,当时广东省的主要领导还接见了一个月前又荣任了首富的黄光裕。领导鼓励他说,“国美集团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希望继续为广东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期间,他还抽空回了一趟老家凤壶村,但并没有多做停留,只是在当地官员和一群保镖的陪护下,在村子里转了半个小时就绝尘而去。一周后,他即被公安机关拘禁了。
其实,数年来,那只“黑天鹅”一直如影随形地盘旋在黄光裕的头顶上,但他却浑然不知。
附录一:对话黄光裕(1)
笔者在数年时间内与黄光裕有过数次面对面的交流和采访。第一次是长达数小时的独家专访,其后几次是与其他媒体记者进行的联合采访。以下是几次采访问答的录音整理……
◇第一次采访
◇时间:2005年12月3日
◇地点:北京东方君悦酒店
◇新闻事件:黄光裕被《英才》杂志、新浪网、《北京青年报》等主流媒体联盟评选为当年度“十大最聚人气企业家”
关于个人
“他们把我骂得太离谱”
问:我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当你一出现在会场上时,有好几个女孩子在你身后惊呼:“黄光裕好酷啊!”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家人个魅力的?
黄光裕:(笑)我觉得自己个人形象一般化。我个子不高,长相也没有特别过人之处。我并没有刻意耍酷,只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走路特别快。
问:看来你是没时间为任何崇拜你的女孩子停留了?
黄光裕:(大笑)如果看到起眼的,我会考虑该不该停下脚步?
问:你觉得一个聚人气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黄光裕:首先,我做事目标十分明确。长远目标可以模糊,但阶断性目标一定要清晰。一个人做事不要太杂,轻易不要去做一件事情,但你决定做了就一定要有耐心;其次,做事之前你要估算清楚,自己的无形资产有多少?有形资产有多少?但有形资产只是一种润滑剂,无形资产才是真正的财富。国美原来的有形资产很有限,但在运用无形资产方面做得比较好。社会的无形资产支撑了国美的发展,让国美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越来越大,反过来国美又把这些回馈给社会。国美给社会所带来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国美从社会索取的。比如说就业,直接在我们公司领工资的有5、6万人,而在公司上班的已经超过10万人,今年利税估计有6个亿。
问:有很多人说你太霸气,像电影里的“教父”。
黄光裕:所谓“教父”,是指我过于严格。我做电器零售这一行已经19年了,在中国有做这么长时间的人寥寥无几。有人说国美是零售连锁企业的“黄埔军校”,有人叫我“黄校长”。零售连锁业最为关键的在于可以复制,如果不用很严厉的手段把每个环节都做到非常纯熟,那搬到别的地方就会变味了。几万名员工、几百家店,开到最后每家店都不一样,买卖还怎么做?他们说这些话太片面,他们不了解这个行业、不尊重这个行业的个性。
问:国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你本人是如何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这种发展的?
黄光裕:我现在只能在工作中学习。
问:有没有上一些什么课程,或读一些什么样的书?
黄光裕:很希望这样做,但实在抽不开时间,精力很难顾及到。
问:有没有什么人让你特别崇拜?
黄光裕: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信奉一点:每一个人都有对和错的地方,但在别人身上错的在你身上并不一定是错,别人身上对的到你身上也并不一定对。对和错是根据你所处的环境来判断的。
问:你平时会上网去搜索“黄光裕”这三个字吗?
黄光裕:常常搜。
问:最让你生气的文章是什么?
黄光裕:说我们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文章看完了后你会发现,他是为了骂我而骂我,骂得很离谱,没有一点逻辑性。有些文章是同行整出来的,完全是对手在中伤我。但我觉得,最缺德的不是我的同行,而是那些执笔者……这种文章根本就不应该写,太没水平了。
附录一:对话黄光裕(2)
问:你是不是在给我暗示,提醒我也别写这种“没水平”的负面性报道?
黄光裕:(笑)要写你就写出水平来,不要像有些记者一样,绕来绕去把一个歪理绕成一个真理。
关于家族企业
“不存在伤害感情的问题”
问:有一些人认为,家族企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方式。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黄光裕:对这个问题,每一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越是家里人,我会越了解他,自然会找一个能力范围所及的工作岗位给他。不能因为他是家里人,就逢人高三等。在公司里什么人都一样,善于摆正各种关系是最为关键的,我不会拿企业的生命去开玩笑。
问:能介绍一下你的亲属在国美任职的情况吗?
黄光裕:我大妹黄秀虹在上海,是华东一区总经理。二妹黄燕虹已经不在国美了,张志铭出去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问:能用一句话评价你的亲属吗?
黄光裕:都很不错,大家都按规矩行事。
问:如果让你打分,你分别能打多少分?
黄光裕:我觉得没分可打。张志铭原来在国美做第一把手,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的业绩。他在做总经理的时候,威信是相当高的,有些人都不知道他是我妹夫。
问:他为什么走了?是你不想让这个企业的家族印记太过于浓重?
黄光裕: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因素吧。主要是他有自己的想法,想干自己的事,所以在2003年时独立出去做房地产。在一起是一加一大于二,还是小于二?这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问:听说你的母亲也在开公司?
黄光裕:那和我的企业没太大关系。老太太想自己做点事,我个人给了她一笔钱,她能做起来就做起来。我的父母都很开通,知道国美不是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所以十几年来从不干涉。
问:你能评价一下你大哥黄俊钦吗?
黄光裕:我们思维不同、性格不同、做的产业也不同。他人比较内向,比我稳。
问:现在还会经常沟通吗?
黄光裕:大家各自都有一个独立的企业,但有时会互相帮忙。
问:两人之间有没有出现过矛盾?
黄光裕: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该争的时候就争嘛。
问:有时会不会伤害到兄弟的感情?
黄光裕:不存在伤害感情的问题,我们是两个不同的企业。
问:有些媒体报道,你和你大哥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甚至有一次叫来保安互相对峙?
黄光裕:当时鹏润大厦一人一半,底下人为了一些小事吵起来。是保安们不懂事,怎么会扣到我们的头上来!
问:你和你哥到底谁更有钱?
黄光裕:(笑)他更有钱!
问:全地球人都知道你是中国大陆的首富啊?
黄光裕:他没有上市,他产业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问:你们一家人通常什么时候会聚在一起?
黄光裕:大家平时都很忙,但在春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聚在一起。
关于职业经理人
“引进职业经理人像娶老婆”
问:你觉得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黄光裕:在中国,真正的职业经理人还是很少。
问:你衡量一个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的标准是什么?
黄光裕:职业经理人并不需要夸大他的能力,很多职业经理人并没有真正经历过成功和失败。职业经理人应该像一名元帅。
问:你最看重职业经理人什么样的素质?
黄光裕:那要看你用他来干吗?职业经理人应该明白,他们不是“救世主”,不是来改变什么东西的,而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担得起“救世主”、能扭转乾坤的人,全球也不多。
附录一:对话黄光裕(3)
问: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缺点?
黄光裕:说话不算数,对人、对事没有责任心和忠诚度,这是我接受不了的。
问: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元帅”?
黄光裕:我们更侧重内部培养。企业是务实的,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而引进职业经理人就像娶老婆一样,要慎重。
问:既要上得厅堂,又要下得厨房?
黄光裕:(大笑)对。
问:据说,曾有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国美应聘,你亲自带领十几位总监及总经理们参加面试。这位职业经理人介绍,你一言不发地坐在宽大的老板桌后冷冷地看着,他感觉到自己仿佛是笼子中的一头猎物。你在看什么?
黄光裕:应该给他更多表现他自己的机会啊。
问:你相信你的直觉吗?
黄光裕: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直觉,但重要的事情不会全凭直觉去决定。
问:在你现有的职业经理人当中,更多的是和你性格相近的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黄光裕:不存在性格问题,企业毕竟不是一个家,我们要能够容纳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专业的人来做事。关键看他能不能遵守这个企业的规则,不是说你和老板聊得来就行。
问:你是不是特别看重职业经理人的业绩?
黄光裕:有些人创造业绩特别快,但有些人先是在铺垫,后面才能创造出好的业绩。不能一概而论。
问:你对表现好的职业经理人是如何激励的?
黄光裕:不能光用钱来激励,而要树立起他的信心,让他更快地融入企业当中。只有更多地互相了解,才能更快地发挥他的才能。
问:我们看到,你的竞争对手苏宁电器,早就建立了高层持股方案,2005年7月份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上市后,苏宁造就了一大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国美有高管持股计划吗?
黄光裕:有,但不会很快。
问:大概什么时候?3年?5年?
黄光裕:应该不会要那么长时间。我们在调整一种心态……大家持股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给企业带来的是什么?这是我非常看重的事情。
问:有媒体评介,你是“重人治轻法治、重惩罚轻奖励、重服从轻沟通”?
黄光裕:这人不太了解国美。前一句话完全错了,国美应该是重法治;后一句话说对了60%,如果我们法治不健全,就惩罚不了;至于沟通,我们要求的是跨两级。管理学上不时强调,管理要尽量扁平化,直接管理的人最好不要超过7个人。国美有几万名员工,都重沟通就麻烦了。
问:你刚才讲到,引进职业经理人像娶老婆,那么创造业绩就是像生孩子。你是不是觉得生孩子生得越多的“老婆”最好?如果“老婆”有红杏出墙的行为,你会忍痛割爱吗?
黄光裕:如果危及到企业的安全,那会毫不犹豫。
问:有没有高管背叛过你?你如何处置?
黄光裕:公司有公司的制度,双方也有约定,我们应该依法而行。一个人到国美来,国美给他的是一种支持、一个平台,他的能力只能在接受或者理解这套模式以后才能锦上添花、充分发挥。当然,不排除他有更好的想法,但对一个企业来讲,在运动发展过程中是不可能按照某一个人的思想去改变什么的。企业给每一个创造了一个共同发展的机会,体现的是一种综合力量,并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国美发展特别快,进入的员工也特别多,所以非常注重这一点。
问:但我有一个疑问,国美发展得这么快,你又这么年轻,你到底有没有耐心去培训一名职业经理人并等待他成长? 。 想看书来
附录一:对话黄光裕(4)
黄光裕:国美的文化已经是这样,已经形成了一个模式。
问:你的意思是职业经理人必须快速适应国美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模式,否则将淘汰出局?
黄光裕:我想这是必要的。企业本身已经形成一股力量、一种惯性,在自然推动着前进,并不是我黄光裕本人在推动,有时连我想去改变一些东西都很困难了。
问:据说另外一家家电连锁企业在进入北京时,前去应聘的人有40%来自国美。
黄光裕:我没听说过。这要看是哪一级的员工,比如促销员,流动性就比较大。
问:有人说你不相信任何一个人,而且绝对不能容忍经理们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黄光裕:任何企业都一样。为什么要允许他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没道理!企业越大,越要集团军作战。为什么部队的口令最后简化成12121?因为人多了,命令就要简单有效。你叫12121,他却走到3去了,这当然是不允许的。应该是老总一声令下,下面的人便排山倒海似地冲上去。
◇第二次采访
◇时间:2006年3月29日
◇地点:北京鹏润大厦国美总部
◇新闻事件:国美与华平投资结成战略性合作联盟、国美“2006年全球家电论坛”新闻发布会
如何看待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