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职场达人志-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工作不满意是常态。认为换一个环境,待遇好一点,职位高一点,公司规范一点,人际关系简单一点,上司人性化一点,一切就好了——这是幻想。现实是,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有另一个问题产生。人是永不满足的,如果一切都满足了,很快你就会无聊起来,于是你自己都会制造些不满意出来。
  所以,当你对现状不满时,你要按捺心情,做个客观评估。如果发现所处的环境还是中等线上的,最好的办法,是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千万不要认为别处的月亮要圆一些,摆脱环境就可以摆脱困境。殊不知真正的困境源于自己的不成熟。

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4)
有位朋友曾告诉我,他喜欢自己用黄豆发豆芽,但无论怎样,他自己发的豆芽,都是细长型,没有菜市上卖的那么粗壮好吃。大家都是用一样的黄豆,发豆芽又没有特别的技术,差别为什么那么大?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跟菜农套近乎,天长日久终于套出秘诀——很简单,在发豆芽的时候,在黄豆上放一块石板。当黄豆生长时,为了获得足够的阳光和空气,它们会奋力将石板顶起来,所以就会长得格外粗壮。
  他说,当他明白这个秘诀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的顶头上司,一个让他不能忍受的人。他曾经多次想过要跳槽,但那一刻,他决心让顶头上司做那块石板,让自己变得格外粗壮有力。
  后来,他还是跳槽了。但不是为了逃避上司,而是因为出色的能力和业绩,被挖走了。
  对于狮子来说,非洲大草原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有羚羊;但对于羚羊来说,非洲大草原不是个好地方,因为那里有狮子。所以,月亮圆不圆,是相对而言的,是与你自己是否足够有实力成正比的。你看老板是会对一个销售明星拍着肩膀有说有笑,还是会对一个销售笨蛋拍着肩膀有说有笑?
  非洲大草原就是那么一块,但狮子也能活,羚羊也能活,除了个别逮不到羚羊的笨狮子和个别被狮子逮到的笨羚羊,大家还都普遍活得挺滋润,达尔文管这个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以,聪明人得先琢磨这个道理,去适应环境再利用环境,天真的人才会抱怨环境,幻想换个环境。逮不到羚羊的笨狮子如果不学得能干些,换到美洲平原难道就能逮到野牛了吗?被狮子逮到的笨羚羊如果不学得跑快些,换到美洲平原难道就能逃脱猎豹的追击吗?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成功时,你也不用再说“他的条件如何如何,我要是他那样,我也能如何如何”,这种话不是幻想是什么?
  有位朋友看了我的文章,问我:“我是做销售的,上司就是办事处的老大,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刚到公司时,他经常拿一些违规的事情要我帮其处理,大部分是做些虚假的事骗公司的钱。我一方面很厌恶这种违规的事情,另一方面非常担心事情败露会影响我以后的发展,所以没有帮他做。目前感觉已经失去了上司的信任,不但不让我帮着做什么,还处处防我,转而找到另几个员工帮他了。现在的情况非常让人郁闷,上司对我的工作是百般挑剔,千般倾轧,万般阻挠,分配给我的客户都是垃圾中的垃圾,做了多少年也没有人做出什么成绩来的。另一点就是把销售费用给我抠得死死的,卡得严严的,一点灵活性都没有,让我寸步难行。总部也不会管我们这些基层员工的死活,只会看办事处的业绩。对目前的工作环境我已经有点失去信心了。如果按照你的说法,我应该坚持将‘将石板顶起’,可是以这种状态发展下去,我做不出业绩,可能只会被辞退了。想跳槽吧,现在又遇上金融危机,工作也不好找,我该怎么办呢?”
  我回答他:“你在现在的公司待下去也没有前途,因为上司不把你当自己人。如果你现在向他主动靠拢,可能会延长工作寿命,但能不能打消他内心的疑忌,很难讲,得看你自己的水平。跳槽是一种出路,只是你要想清楚,很多公司里,只要是能来钱的岗位,都有人在挖空心思搞公司的钱,搞经销商的钱,搞客户的钱,搞员工的钱,差别只在手法、金额与当事人的良心各有不同。万一你跳槽了,又遇到这种领导,怎么办?‘石板’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指这个人所代表的一种现象。如果你能找到既不失原则又适应环境的应对之道,才算是顶起来了。如果找不到,就不要寄希望于别处的月亮要圆一些。”

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5)
他回答说:“谢谢您的指导!我彻底打消了幻想,我要变化了,我已经做完了最后一件幻想的蠢事,我要顽强地生存下去!”
  丢掉第三个幻想:别人行,我也行
  有些人特别爱看成功故事、励志书籍,看着看着就把自己带进去了,放下书本上趟厕所都能迈出一种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步法。还有人总拿名人激励自己:“比尔·盖茨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巴菲特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对此,我的回答是:你真的不可以。这两个人都是一百年才出一个的,真要学,换个你认识的,能面对面谈话的,那学起来比较靠谱。
  有志向是好的,但一定不要有幻想。老拿世界顶级人物激励自己,学习其精神是可以的,但要复制其成功,那是不可以的。正常人都能想到,如果其成功方法可以复制,这个世界早就应该有千儿八百个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了。
  有人说,年轻人想得高些,想得远些,那叫有理想,不是幻想,你不能总打击人。
  我的回答是:我也鼓励人要有理想,要有自信,但很多人其实分不清自己想的到底是理想还是幻想。那么,如何分辨呢?有个简单的方法,看成功的必要条件你是否具备。如果具备,就是理想;反之,就是幻想。
  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指“有了未必行,缺了肯定不行”的硬条件。比如,奥巴马说他要做美国总统,你也说你要做美国总统。放在他身上,那是理想;放到你身上,那是幻想。为什么?因为美国宪法规定了总统候选人必须在美国本土出生。奥巴马生在美国,你生在中国,就算移民美国也晚了。所以第一道门前,你就得止步,你只能当他的拉拉队,就这么简单。
  有人说:必要条件就是门槛,如果够不着门槛,谁会傻到把头往墙上撞啊。但做HR的朋友就告诉我,经常在招聘中遇到这种人——因为这个职位吸引他,因为这个公司吸引他,因为他觉得他行,因为他觉得给他一个杠杆他可以撬动地球,所以他就毛遂自荐,非要纠缠着证明自己。这些,都是对职场中处处存在的必要条件认知不足。要想突破这些必要条件,不是不行——要么你是牛人,条件都肯为你改;要么你有背景有关系,绕个道就进门了;要么环境变化了,以前的必要条件,现在已经不需要了。
  职场中处处都是必要条件,但未必有人讲给你听,而且在中国,这些条件又不断变化,管你的时候有用,轮到别人又没用了;这件事上有用,换件事就没用了,中国话叫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让人无所适从、满腹委屈。其实一切都是有规则的,后面的文章中我会一一讲来。
  总之,做一件事,得先琢磨一下——这件事要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到一个环境,得先琢磨一下——在这地方成功的必要条件有哪些?明的暗的都得搞清楚。不然,会活得很狼狈,死得很难看。
  必要条件具备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环境是不断在变化的,因而成功所需的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末,拿一份网络商业计划书就可以拉到风险投资。现在你再试试?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讲的两个意思:一是必要条件的可变性;二是根据你所处的环境,找到最适合你的必要条件。
  职场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成功故事和成功经验,但我们一定要问一声:“他或她掌握了哪些必要条件才获得成功?”弄清楚了,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所处的环境中,这些条件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是否起作用?”想清楚了,才好借鉴;否则,依样画葫芦,一定是会失败的。

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6)
丢掉第四个幻想:寄希望于人性的美好一面
  大家都知道《三字经》开篇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似乎大家都只背得这一句,所以很多人都爱把人往好里想,总觉得“人之如我,谁不好善”。但是《三字经》里紧跟着就是一句“性相近,习相远”。明明白白地说,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善的,长大了那可就不一定了。
  如果你问,不寄希望于人性的美好,那寄希望于什么呢?我的答案是:什么都不要希望。你应该相信利益法则,并运用好这个法则为你服务。
  利益才是主宰世间的法则。所谓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并不是说君子就不要利益,而是君子在追求利益的时候,还能心存正直,能够兼顾原则,为了原则和道义,甚至可以放弃部分利益。小人则肆无忌惮,看见利益就像饿狼见了血淋淋的肉。古人称赞一个人伟大之极,都用一个词“舍生取义”,因为“以利言之,则人之所欲无甚于生,所恶无甚于死”。能够为了道义而牺牲生命,不是伟大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都说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因为人最大的理性,是保存自己的生命,而母亲为了孩子,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完全是感情胜过理性,所以伟大。为什么我们都说爱情是盲目的?因为陷入热恋的人,可以为了爱情抛弃利益,所以盲目。
  有个大学生在毕业前,好几个亲戚都说“认识谁谁是开工厂开公司的,要找工作只要说一声就可以”。可等她真毕业了要拜托亲戚时,一个人都不肯帮忙了。不肯帮忙也罢,有一个亲戚竟说:“我干吗要帮你,又不是我自己的事!”该同学涉世未深,搞不懂为什么先前说得那么好,事到临头竟是另一副面孔,心里拔凉拔凉的。
  这些亲戚固然是不对的——我猜测该同学家境一般,亲戚们觉得帮忙也捞不回好处——但我们本来就不该寄希望于别人。别人不帮你,是常态。说将来有需要时尽管开口,那是安慰你。如果你当真了,找上门去,就让别人下不了台。涵养好的,几句话把你打发了。涵养不好的,就很可能像上面那位亲戚,口出恶言。没办法,谁叫你当面撕了他的面皮,让他无法面对自己的良知呢?别人帮你,如果不是出于利益交换,那是真感情,但那是非常态,不能奢望。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直系亲属,你不能寄希望于谁会为你白白付出,更不要奢望别人为你牺牲自己的利益。
  人际关系的常态是,不涉及利益或者利益一体的时候,大家关系绝无问题,好过得很;而一旦涉及利害关系,立刻就会分化。上中学背的第一句英语是“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翻译成中文叫“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我们也经常说“没经过考验的感情,不是真感情”。什么考验?就是利害关系的考验。所谓君子小人之辨,不也是以利益作为试金石么?
  在没有利益介入的环境中,感情都是最纯真的,比如同学,比如战友,但即使是这些感情,一旦进入到有利益介入的环境,也要重新看一看是否会有变化。至于那些萍水相逢、半路相交的感情,只要未经考验,都不要有依赖心理。
  《水浒传》里,宋江对李逵好不好?可说情同父子。无论李逵怎么胡闹,哪怕是抡板斧砍了一百多个无辜百姓的头,宋江都当没事一样。闹得最凶的一回,李逵砍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当众大骂宋江,羞辱得一塌糊涂。换成别人,宋江早忍不住了,李逵后来一认错,啥事也没有。但最后李逵怎么死的?被宋江毒死的。宋江怕自己被朝廷毒死后,李逵得知真相,扯旗造反,把自己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所以专程叫人把李逵星夜请来毒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7)
这本书开篇我讲过的那个朋友,由于上司以前对他不错,就以为上司是能说心里话的,没想到上司知道他不利于公司的心思后,立刻翻脸拿他开刀。看看宋江与李逵,心理应该平衡了。以前大家感情好,那是因为双方利益一致,而一旦不一致,感情在利益面前立刻就薄如纸了。遇到所谓有人情味的上司,只不过是让你死得舒服点,感觉愉快些。就像宋江,没拿斧头砍死李逵,而是骗他喝了毒酒,还要流泪解释说:“兄弟,你休怪我!”弄得李逵喝毒酒也喝得很感动,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对宋江是真感情,所以他被骗了也丝毫不后悔,心甘情愿为宋江去死。但我想,世上绝大多数人不会有这种爱好吧!
  我还有个朋友A君,管着一个省的业务。有一名下属S因工作不力而被劝退,心生怨恨,在离职的时候,向总部狠狠地告了A君一状,列举了他很多失职和违规行为,投诉内容真真假假混杂一团。但归根结底这些行为无论真假并没有对公司造成什么损失,所以A君根本不放在心上。总部大老板接到投诉,指示要查,A君的上司和HR的人一起飞过来,找A君的下属分别谈话,核实情况。A君嘴很硬,说:“我平时对下属就像对朋友,感情好得很,关系铁,他们不会乱说的,我放心!投诉的那些破事,根本就是放屁,我不怕!”
  我当时就对A君讲,事情不妙,一定要小心,底下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他不以为然。结果调查结论出来,A君严重失职,被公司降职调岗。如果不是他的上司保他,恐怕处分更严重,当时就得办手续走人。后来A君问我为什么当时就判断说事情不妙?我告诉他:
  第一,针对这种投诉的调查本来就可大可小,如果是走过场,让你上司一个人来走走也就是了,可总部派了HR跟你上司一起来,说明什么?HR跟你没有利益关系,明摆着就是公事公办。你的下属又不是傻子,这架势还看不出来?如果是走过场,大家都走过场,调查出来的,肯定都是好话,但公事公办,那就不可能调查出来都是好话。都是好话HR回去怎么交差?但人只要说了你一句坏话,心里头就没什么压力了,多说几句也无妨。即使大家对你没恶意,一人只说一两句,累积起来的负面力量也够呛。三人成虎,HR一定会相信对你的投诉的内容是真实的。
  第二,平时下属跟你感情好,关系铁,我相信是真的。可是现在这事,关系到你的位置会不会空出来,你怎么知道有没有人起变化?有没有人心里在算小九九——你走了,他有没有机会?人只要一算利害关系,感情就靠不住了。
  A君听了分析很佩服。其实为了他的面子,我还有所保留。他自认为平时对下属就像对朋友,就没有自问,为什么有员工在离职的时候,会告自己的恶状呢?他是不是要反省一下,他自认为的对下属好,在别人眼里是不是同样的好?
  要想别人靠得住,首先自己站得住
  职场上没有谁是永远靠得住的,正如西方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要想让别人靠得住,首先是自己站得住。如果自己站不住,别人一定靠不住。你自己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别人也不好多管闲事,自然帮不了你。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面对残酷的现实(8)
有一位企业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国家某部委直属公司总经理李某,在20世纪90年代受该部委某副部长委派,出任与香港某公司合资组建的基金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其在三年任职期间领取工资近百万元。由于当时这个公司的特殊性及运作的不规范,李某的工资收入未按当时的习惯上缴国内单位,该部委亦无文件对此作出规定或说明。后来,李某与该副部长发生矛盾并辞去公职。副部长恼怒之下找到司法机关,称李某的上述收入应为公款,李某因拒不交回而构成贪污罪。由于副部长身处主管机关要职,当时又无正式文件能够说明此事,无人能够或者敢于出面为李某作证。李某遂被司法机关立案并采取强制措施,形势对其十分不利。然而,万幸的是,李某行事一贯认真细致,他保留了当时讨论此事的所有会议记录、谈话记录,以及任职期间他向副部长汇报基金公司工作及其工资制度的草稿、试行稿等大量原始文档资料或复印件。鉴于上述文件资料能够被认定为当时所写,且前后一致,司法机关无法认定李某有罪,最终只能撤销此案。该企业家总结:“学会自我保护,平时就收集和积累自己无罪的证据有多么重要啊!”
  平素的职场中,这种刀光剑影的事不多,但经常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曾经有下属因做事不合公司制度被我责问,他说:“做之前也拿不准,就问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了,他说可以做,我才做的。”而当我再让他去找相关负责人证实时,人家说根本没那回事,当时回答的是让他按公司制度做。下属气得半死,但口说无凭,只有自认倒霉。我只好动用自己的人际资源,把事情摆平。
  这种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都是当事人图方便,打个电话问一声,出事了,什么凭据也没有。所以,我后来硬性要求,凡与其他部门的工作都必须通过邮件,这样出了问题就能找根源,一定不能口头确认办事。
  要想职场成功,就必须丢掉一切幻想,树立只有自己奋斗才最靠得住的观念。正如约翰·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缺乏行动的人大都很天真,喜欢坐等事情自然发生。他们天真地以为,别人会关心他们的事。事实上,除了自己以外,别人对他们不大感兴趣,人们只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例如一桩生意,我们获利比重越高,就要越主动采取行动,因为成败与别人的关系不大,他们不会在乎的。这时候,我们最好把它推一把,如果我们怠惰、退缩,坐等别人采取主动来推动事情的话,结果必定会令人失望。一个人只有自己依靠自己,他才不会让自己失望,并能增加自己控制命运的机会。聪明人只会去促使事情发生。”
  成功的诀窍
  职场不像上学,一道题总有个正确答案,你把它选出来或者做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