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愿不愿意教”的问题上,其实很多优秀盘手是不愿意或是不完全愿意的。他的核心理念、核心技巧、核心方法是他在市场能够获胜并且持续盈利的“秘密武器”,正所谓“兵者,国之利器也”,有些“利器”是不能说出来的,一说出来可能就变“钝器”了。优秀的操盘手不一定愿意把自己的交易技巧全盘说出来,他可能只会向投资者说一些大概的理念,至于具体的方法还要靠投资者自己去揣摩和领悟。
即使有操盘手“愿意教”了,在“会不会教”的问题上依然会有障碍出现。优秀的操盘手之所以可以胜出,是因为他有一套可以赚钱的交易方法,他知道如何使用这套方法,但他未必能把这套方法系统化,即使可以系统化,有些定性的判断也无法定量化。即使他的方法能够完全定量地系统化、规则化,他也未必能针对不同的学员分别对待,因为一方面这套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在使用同一套方法时也应该有所不同。
看来投资者应该向优秀的操盘教练而不是优秀的操盘手学习,正如优秀的运动员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练一样。
当然操盘教练也是有优劣之分的,投资者应该找这样的教练学习:
首先这位教练要有丰富的实盘经验,并且能在实战中较好盈利(注意,不一定是高盈利,但一定能稳定盈利),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当下不少自称大师的人连自己都无法盈利又如何能教别人盈利呢?
其次这位教练要有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在投资理念、分析技术、交易技巧、具体的进出场点位、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交易心态等方面都要有所涉及,并且能切实教好。
最后这位教练要有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和要求,能够“量身定制”盈利方法的能力,他需要根据不同学员的资金规模、风险偏好、时间分配、性格特点、长短偏好等,量身定制不同的交易方法和风控方案(或是激发学员自己制订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
人是交易中的最大风险
对投资者来说,不同的行情会面临不同的风险,某些极端行情可能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另外投资者的交易方法、交易系统也可能会存在风险,或许因为无法应对某些行情而产生或大或小的损失。由此看来,行情风险和交易系统风险是投资者在日常交易中面临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风险。
而笔者认为,不管是行情风险还是交易系统风险,都是可以应对可以化解的风险,交易中最大的风险,应该是人的风险。
对行情风险,投资者可以建立行情鉴别体系,虽然行情很难预测,但它一旦到来我们就知道它是什么类型的行情,下一步它可能会怎么走,由此做好一种或几种对策;对交易系统风险,则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交易系统的应对体系,做到任何行情都有既定的应对措施,真正遇到不利行情时不会惊慌失措,能在第一时间按照既定规则化解风险、解决问题。
只要建立了行情鉴别体系和对策设计,建立和完善了交易系统应对体系,行情风险和交易系统风险都可以变得完全可控。但执行交易的人,看似可控,实则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自己做交易的投资者,往往被自己贪婪、恐惧、骄傲、冲动、懒惰、妒忌等人性的弱点打败,投资者并不是不知道要克服这些弱点,而是在交易中很难完全理性地控制自己。
让交易员执行自己的交易系统、交易思路的人,看似用物理隔离的方法规避了自己的人性弱点,但执行者的弱点也会在交易中暴露出来。虽然理论上执行者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判断,只需要按照指令和规则交易,但依然存在四种风险情况:
第一种是交易员无意中下错一笔或几笔单子。既然是无意的,他自己也就很难发现,等发现时可能已经亏了大段。
第二种是交易员突然缺席交易。有可能是突然生病,有可能是家里突然出事,只要是个普通人、正常人,都会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当天刚好有几笔不利的单子要处理,而交易员又在没有请假的情况下缺席了,投资人可能要承受较多的额外亏损。
第三种是交易员好心的主动不遵守规则。虽然交易员不允许违背指令下单,但是对某一次行情交易员自认为特别有把握,对某笔单子交易员自认为自己下单更加准确,认为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会比执行交易指令的赢面更高、赚得更多,出于“好心”、出于让投资人赚更多的钱,他有可能会“偶尔”不遵守规则,自己小试一把,一旦赚了钱,可能会不停地“小试一把”甚至到后来要“大试一把”,由此产生的风险是巨大的。
第四种是交易员坏心的主动不遵守规则。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但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如果投资人由于交易员的一两笔错单批评了他,或是由于其他的事情惩罚了他、得罪了他,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交易员也有可能故意下几笔错单,然后跑路。
大部分投资者自己做交易,不是输给行情,而是输给自己。而让交易员下单,也有可能由于一笔错单、一次不遵守规则而损失一个月甚至数个月的利润,在不幸的时候甚至还会全盘皆输。一个交易员毁掉一家银行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巴林银行就是被交易员尼克·里森搞垮的)。
由此看来所谓的风控体系,不只是对一笔单子最大亏损的控制,不只是对账户最大回撤的控制,不只是对突发行情的应对,不只是对交易系统的完善,还要制订针对“交易者”的完善风控体系。
让交易者严格遵守纪律那只是初级的风控,物理隔离算是进一步的风控,但对交易员本身的风控也必须建立起来。因为人往往是最不可控的,他的情绪、心情、状态不确定,他可能会疏忽、遗漏、慌张甚至敌对,别让交易员毁掉一套良好的盈利系统,别让交易员成为投资人最大的风险。
对投资人或期货基金而言,最好配置多个交易员,不同的交易员平时可以各做各的账户,而紧急情况下则互相协助、互相支援。另外,除交易员外还要设置风控员,风控员完全独立,并最好实现用软件来实时监督每一个账户的交易情况,一旦有账户出现漏单、错单、多下的单,可以立即提出解决。
期货是怎么诞生的?
期货诞生在美国,由82位芝加哥商人发明。期货的诞生和发展是为了规避农民和商人(现货商和贸易商)的风险。
芝加哥很早就成为美国主要的粮食市场,更是美国大豆和玉米的主产区。但是在1848年之前,由于科技和交通的不便,粮食的供应、运输和仓储都存在不小的问题。在收获季节,由于粮食大量集中上市,而粮商的囤积及运输能力有限,因此无法购买农民手中所有的粮食,粮价就会下跌,很多粮食会腐烂掉或者被扔掉。而到了第二年的春季,当粮商需要大量向农民买粮食时,却发现农民没有足够的粮食卖给他们。最终农民和粮商都损失惨重。
为了避免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降低农民及粮商在生产、交易、运输、储藏等方面的风险,1848年,82位芝加哥商人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开始玉米的期货交易。他们用远期合同方式,约定买卖双方在将来的特定日期以特定价格交易粮食,从而大大降低了因价格波动而给农民及粮商带来的损失。
由此我们看到,期货的发明是为了现货贸易服务的,期货最初的功能是套期保值,至于商品定价权、价格发现、资产配置、投机生财等功能都是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在后期形成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原来蒋介石也做过期货经纪人
1916年,孙中山先生为了筹集革命经费,向北洋政府提出在上海创办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申请。北洋政府心有余悸,对交易所也不得要领,没有批准。
1918年左右,蒋介石在孙中山感染下,在张静江的启发下,组建“协进社”,组织虞洽卿、赵家艺、温宗尧、闻兰亭等人共同发起,向北洋政府提出创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申请”。
1919年日商在上海租界三马路开办了“取引所”( 即交易所)。蒋介石、虞洽卿便以抵制为由,要求北洋政府农商部迅速批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建立。1920年2月1日,终于在蒋介石、虞洽卿的努力争取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宣告成立,虞洽卿任理事长。当时该交易所交易物品定为七种:有价证券、棉花、棉纱、布匹、金银、粮食油类、皮毛(没有全部上市)。
很快,这中国第一家交易所成为了投机者的乐园,而蒋介石则和陈果夫、戴季陶等成了交易所旗下经纪机构“恒泰号”的王牌经纪人。一开始,蒋介石通过买卖交易所的股票赚了不少,一年时间交易所的股票从30元左右最高涨到200多元。但随着当时国内交易所的泛滥,投机的盛行,终于酿成了1921年末的“信交风潮”,蒋介石当然难逃厄运。
1922年,蒋介石结束在上海的投机生涯,奔赴广州。
从国债“327风波”了解过度投机的危害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1993年10月25日,普通投资者可参与国债期货交易。随后,北京商品交易所也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初,全国已有14家交易所开设国债期货品种。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万亿元。
“327”国债是指1992年发行的三年期国债,1995年6月到期兑换。当时,在高通胀压力下,银行存款利率不断提高,国家对发行的国债开始实行保值补贴。对保值补贴预期的高低,成了“327”国债期货的多空分歧。
以上海万国证券为首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作空,而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作多。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明确要对“327”国债贴息,中经开为首的多头借利好乘机大打出手,但此时万国证券的管金生已持有大量空单,不肯认输。于是,在下午4时22分,管金生在短短的8分钟之内,用大量透支交易的方式(他根本没有足够的保证金)抛出大量的卖单,最后一笔竟达到730万口(按照上交所的规定,国债期货交易1口为2万元面值的国债,730万口的卖单为1460亿元,而当时“327”国债总共有240亿元),“327”国债期货价格从元瞬间被打到元。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万国证券由巨亏16亿转为巨盈42亿。
国债期货“327风波”的直接结果是:中国金融期货夭折,管金生锒铛入狱,期货市场第二轮整顿开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6万到2000万再到4万,谈谈资金安全的重要性
笔者曾在网络上看到盛行一时的女期民“万群” 炒期货从6万做到2000万后又变回5万的故事:
2005年7月万群拿6万元涉足期货,慢慢缩水到4万。2007年8月开始,万群开始了豪赌,她重仓豆油期货,并且一有盈利就加仓,短短3个月,由于豆油主力合从7800元/吨一路上扬至9700元/吨,万群获利10倍。之后她没有见好就收,或者做好资金管理,而是被一时的贪婪心迷惑了心灵,她继续选择了豪赌,继续满仓做多豆油。2008年豆油涨幅加快,2月底价格已逼近万元/吨,使得她的账面资金在2月底突破1000万,在3月4日账户浮动权益曾一度突破2000万,这样惊人的成绩——300多倍的收益率使得万群完全迷失了自己,贪婪之心继续膨胀,并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在随后豆油暴跌的行情中,由于万群一开始拒绝期货公司专业人员减仓的建议,后来又因为3月7日和10日两天,豆油无量跌停,万群就是想平仓也平不了了。于是万群的期货账户就在3月11日上午豆油继续无量跌停而没有能力追加保证金被强行平仓,最后账户资金剩下不到5万元,一场“千万富翁”的美梦瞬间就破灭了。
我们把不同时期万群的投资收益做成表格:
本金6万元时间期货账户资金收益率
2007年8月4万
2007年11月中旬40万
2008年2月底1000万166倍
2008年3月4日2000万332倍
2008年3月6日仍然有数百万几十倍或100多倍
2008年3月11日5万
万群在这一轮高风险的博弈中,前面赌对了很多次,资金最多时赚到332倍,但是因为她放纵了自己的贪婪,没有控制风险,最后只是因为赌输一次,就输光了所有的盈利。由此我们看出,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投资若不注重资金的安全,哪怕能赢得了短时间的巨大胜利,最后还是要以失败告终。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如果万群能够克服贪婪,不满仓操作,懂得及时止损,那么她只用30%的资金做,从7800元/吨到万多元/吨,短短半年多时间,就可以获得300%的盈利,即使只用10%的资金操作,也可以获得100%的收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期货交易高手的孤独感
在投资中让我们羡慕不已、顶礼膜拜的期货交易高手们,他们在不断地创造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财富神话,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是如何的呢?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
诚然,他们在生活中也会有一些朋友,在投资领域也会有一些战友或是粉丝,可是真正能读懂他们的人却少之又少。他们的孤独,不是因为缺少朋友缺少关心而孤独,而是因为缺少思想、观念的共鸣而孤独。他们的孤独,往往是因为他们的财富理念、人生哲学太“高”了,别人理解不了而产生的。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很多观念的碰撞只有遇到知己才能够滔滔不绝地讲出来,才能够互相碰撞、互相认可、互相提升,如果对方根本无法理解,那么只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
交易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成为大师,是因为他们在交易中悟到了很多哲理,他们的投资目的、金钱理念、人生态度等可能都远远超越了常人,甚至和普通人的观念已经天各一方。比如笔者认识的一位交易高手,他对金钱的态度是“花钱比赚钱要难”、“在交易中,钱只是副产品”,这些观念普通人是理解不了的,甚至是会全盘否定的。
因为常人没有经历过交易高手们经历的苦难、荣耀和交易的乐趣,所以也无法体会他们从交易中总结出来的、领悟到的人生哲学。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或许就是交易高手们的真心话。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很多时候,人的贪念不是贪钱,而是贪完美
人似乎永远不会满足,得到1之后,想要得到2,得到2之后想要得到3……甚至得到100之后,还想要得到200。可以说大部分人的内心是贪婪的。
人的贪念到底贪的是什么?
就拿期货投资来说。一位之前亏钱的投资者,从亏钱变到可以赚钱了,他不会满意,他会去追求稳定赚钱的方法;当他找到一种可以相对稳定盈利的方法时,他不会满意,他要去追求胜率更高、盈亏比更高的方法;当他的胜率和盈亏比有所提高时,他还是不会满意,他要去追求买在最低点、抛在最高点的技巧。实际上,到最后,这位投资者追求的已不是赚钱或是赚钱的多少,而是一种完美赚钱的方法。
但是,人生不可能完美,交易也是如此。
每一笔单子下去,亏损和盈利的概率总是共存的,哪怕盈利的概率是90%,亏钱的概率是10%,亏钱依然是可能的。我们不可能找到只获得收益不承担风险的交易方法,同时最高点和最低点也都是走完之后才知道的,能踩在最高点、最低点绝大部分只能是偶然事件,是不可能复制的。
因此,世界上只有更好的交易方法,而没有完美的交易方法。一方面我们应该逐步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确完美的交易是不存在的,只要参与交易,只能减少风险,不能完全规避风险,我们只有承担一定的风险才能获得对应的收益。
。。
有些人把期货当成“消费”
以盈利为目的投机者进入期货市场,当然把它看做是“投资品”,而另外有一小部分群体却把期货当成了“消费品”,他们“消费期货”并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
中国富裕阶层崛起的速度太快,而社会能为他们提供的休闲、娱乐、充电的场所和产品又跟不上他们的需求,于是 “赌博消费”、“美色消费”等不合理休闲模式总是在或明或暗地涌动。当然也有少部分富人选择了期货这一“消费品”。
相对于股票,炒期货的刺激程度要高得多;相对于赌博,期货是合法的;相对于其他的刺激型休闲(比如飚车),期货又是比较安全的。于是少数富人把期货看成了的“游乐场”,他们游戏期货,在期货的涨跌中寻求刺激,快意输赢,和他们消费其他一些“娱乐产品”一样,他们得到的是一种情绪上的体验和*。对他们来说,炒期货不怎么在乎输赢,赢了最好,输了也没关系,他们要的是那种感觉,并且事先为“购买”这种感觉计划好了付出的成本。
把期货当成“消费品”的交易者占整体交易者的比例是很低的,可能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他们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比较小,并不影响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投机者和以套保为目的的企业的进出场。另外,由于他们的交易心态比普通的投机者要好得多,因此他们的盈亏比例往往要比普通投资者要高一些。
对于这些把期货当成“消费品”,把盈利或亏损只看成副产品的交易者,我们要感谢他们的参与,因为他们的交易也为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做期货最怕被套牢的是“尊严”
投资股票怕被套牢,投资期货更怕被套牢,因为股票至少还不会穿仓,而期货可能会使你投入的本金“归零”。股票即便套得再深,理论上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期货一旦被强平,如果没有后续投入的跟进,就是彻底失败了。
投资者在期货交易中,由于行情的突变、判断的失误、止损的不严格等,造成一笔单子被套是很正常的,单笔单子被套最大的亏损是有限的,也可以通过交易方法、操盘纪律的改变,分析水平、交易技术的提高来减少被套的概率,最终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