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父亲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勤奋劳动、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畏艰险、努力拼搏的意志,就很难适应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需要。俭朴的生活可以培养优良的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如果让孩子自小养成好逸恶劳,追求吃喝玩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那是很危险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节俭的好品质呢?
  1。 首先家长要端正认识。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子女一般都是尽量满足其需要,这在情理之中。但在孩子的吃、穿、用等方面盲目与别人攀比,就容易使孩子形成追求享受、虚荣等不良心理。
  2。 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孩子最初的行为表现主要是从父母身上模仿的。家长要有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俭朴,精打细算,如珍惜粮食,节俭用水、用电等,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
  3。 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勤劳节俭的道理。
  使孩子懂得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一滴水、一度电都是经过工人的辛勤劳动得来的,父母供他们衣食住行所需费用,也不是不费力气就挣来的。
  4。 要让孩子从小事着手,养成节俭的习惯。
  首先在使用学习用品上要讲节约,不要因为写错一个字就撕掉一大张纸,不要老是碰断铅笔芯,书包、笔盒能用就用,不要轻易换新的,做到物尽其用。同时要在生活上讲节约,如人走灯灭,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等。孩子的衣食住行,不要高档化,只要吃饱穿暖,整洁大方就可以,不必过分讲究。
  5。 要管好孩子的零用钱。
  零用钱可适当给一点儿,但不能过分宽裕。家长要关注孩子零用钱的用途,发现不正当的用途,家长要及时地指出。
  6。 要富门寒教。
  我们提倡教育孩子勤俭节约,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乱花一分钱,目的不是通过孩子的劳动为家里创造财富,让孩子少花钱而存多一点钱,而是要孩子从小就习惯于劳动,习惯于节俭,通过磨炼,形成良好的品质,使孩子更有出息。
  

锻炼身体与学习同行(1)
儿童时期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受旧习惯的干扰,新习惯就难以形成。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必然有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的孩子才能学习更好。
  1。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数学、语文、英语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才是孩子成功的出路。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而耽误学习时间,不值得。其实,体育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智力水平的发展。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使人的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思维更加灵活、协调。其次,人们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因为参加体育活动本身就必须克服困难,遵守竞赛规则,制约和调控自己某些不良的个性品质。第三,体育活动能增进快乐,调节情绪。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科学家称之为“快乐素”,它能使人产生愉悦感。
  重视孩子的身体,积极开展体育运动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孩子的体育锻炼是家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有了好身体才能有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本钱,未来才可能为家庭和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 家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有一些少年,几百米路都不愿意走,要坐车;袜子都不肯自己洗。自从电视机、电子游戏机、上网取代了以往的娱乐方式之后,孩子的活跃程度就不如过去了。一些医学专家指出,这样的少年儿童到了成年,就很容易患心脏病。
  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发现,学生的身高体重指标明显提高,但是,他们的耐力、柔韧性、肺活量多年趋于停滞,甚至有所下降,肥胖儿童和超体重儿童比例有所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不够,体力劳动减少。另外,我国儿童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弱点,缺乏抗挫折能力,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孩子身心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国际的经济与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的国民和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必然是健康的人。
  儿童时期是人体形态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生长发育的好坏,对人一生的体质和体型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少年儿童合理的体育锻炼,有着特殊的意义。
  3。 体育锻炼的作用。
  有的孩子由于在学习上遭受挫折,内心忧郁、苦闷。体育项目是在室外进行,与在室内所受挫折相比,通过环境的改变,孩子的心理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根据孩子的具体身体素质情况,开展适合孩子的体育竞赛活动,如跑步,让孩子感受快慢输赢,不断鼓励其努力取胜,让其在体育比赛中体会由失败到成功的喜悦,让其逐步恢复在学习上所失去的信心。把形成的竞争精神用于学习上,以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有的孩子虽然在学习、纪律上存在着一些毛病,但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却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不少人还是体育尖子,这就给家长转化孩子的后进方面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体育活动,让孩子受到压抑的爱好、特长得以释放,把特长充分地发挥出来,孩子会努力成为学校中优秀的一员。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锻炼身体与学习同行(2)
在体育锻炼中通过不懈努力达到获胜的目标,增强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孩子还会表现出真正的勇敢精神。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运动中的各种障碍,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正如一个踢足球的孩子的家长说:“当初孩子坚持要踢足球,我们挺担心他会落下学习成绩。谁知,这段时间下来,孩子不仅增强了体质,还学会了团结协作与吃苦耐劳,学习成绩也大大地提高了。”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要一味追求运动的强度,而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有条件的,并能坚持下去的运动。关键是要坚持锻炼,风雨无阻。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不会有大的效果。家长在与孩子共同的体育锻炼中,对孩子要少批评,多指导,多肯定,多鼓励,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
  儿童要想锻炼好身体,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原则。根据人体生理的基本规律和年龄、性别、体质的状况等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项目,并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合理地安排运动量,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儿童年龄较小,自觉性较差,家长需予以正确的指导。
  身体好才能学习好,身体越好,学习时大脑越清晰,每天学习时间越长,学习强度越大,考试时反应越灵活。提高身体往往更容易提高考试成绩。
  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如果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那么,无论知识积累得多么厚实,考试成绩也不会好。每天超负荷学习,必然导致身体状况下降,大脑清晰度下降。不断提高身体的状况,学习时就能始终心情愉悦、大脑清晰、反应灵活。
  学习时心情越愉悦,越能体味出知识的精妙细微之处;心情越平静,思考得越深入;身体越强,每天有效学习的时间就越长;大脑越清晰,学习和考试时反应越灵活、迅速。实际上,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人们很快就会发现,随着心态和身体状况的提高,学习进步得也快多了,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好!
  一般的孩子应该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锻炼身体,并长期坚持。经过长期坚持运动,循序渐进地增大运动强度,渐渐地,就能在每次运动时都有产生力量的感觉,这就成为“高强运动”。这样,当孩子每天因学习时间长、学习强度大产生“气愤”、“忧郁”等不良心态,或者感到身体疲惫、大脑清晰度下降时,高强运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又能精神振奋、活力十足、心情愉悦地学习去了。
  家长不但要从心态、身体、学习等方面不断严格训练孩子,使他们的心态越来越好,身体越来越好,学习越来越好,还要把心态、身体和学习结合起来,确保孩子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越好,孩子的学习进步就越快。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你的孩子爱上阅读,他将同时学会爱的方式,他会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世界。
  有人曾经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阅读方面的能力都高于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经对一些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发现这些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到读书让他们受益匪浅……
  为什么读书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1。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2。 读书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那些主人公具有美好品格的书籍,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书籍,很容易在阅读者的内心引起震荡。比如读鲁迅的书,会被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打动;读李白的诗,会被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打动;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会被主人公保尔不向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意志所折服……这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并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3。 读书可以给我们打拼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所以,读书人不会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
  4。 读课外书有助于积累词汇,提高写作的能力。
  博览群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天长日久,自然会产生写的欲望。而且因为读的书多,写起来也会有信手拈来的感觉。你如果多读几个孩子的作文,就会发现那些勤读书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大多引经据典,内容充实,而且有深度。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孩子在学校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看喜欢的课外读物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认知、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总之,可以用培根的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读书的好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可是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喜欢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呢?
  谈到这个问题,总是令很多家长头疼。因为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孩子不愿读书、讨厌读书。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有一点空闲时间,他们都用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了,实在是静不下心来看书。
  所以,要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耐心和信心。总结这些年我引导依依读书的经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读书要趁早。
  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在犹太人的家族里,他们爱书如命。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读书是一件甜蜜而快乐的事情,以此唤起孩子对书,对文字的兴趣。
  2。 保证读书时间。
  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松一天紧一天读一天歇一天。如果每天都给孩子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和依依经过商议制定的生活作息时间表里,读书和看电视一样有固定的时间,除此之外,睡前半小时是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为了给依依争取更多读课外书的时间,我免掉了孩子的很多作业。因为在我看来,浩瀚的书海中有更多的知识琼浆等待孩子去汲取,为什么要每天机械性地、重复性地埋头于作业、题海,而远离知识更丰富、天地更广阔的书的世界呢?
  3。 营造读书氛围。
  读书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此才能保证孩子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地读书。所谓书香门第多才子,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家庭读书的氛围好。如果父母是知识分子,本身都有阅读习惯,言传身教,自然能给孩子良好的影响。
  4。 感受读书的乐趣。
  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让孩子感到快乐。那么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当孩子在认真看书的时候,我们不要去打搅他,更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正沉浸在享受读书的乐趣中,你要做的是分享这种乐趣,而不是破坏孩子的心境。另外,当孩子向我们讲述自己阅读的快乐和收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表现出和他一样的开心,分享孩子的读书成果,这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并对读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所以,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孩子一起读书,是家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它既引领孩子学习了知识,培养了阅读兴趣,又让父母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增进了和孩子的交流。
   。 想看书来

做家务是一件趣事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远离家务了。
  据教育研究部门的一份统计显示,城市中小学生中完全不做家务的占85%以上!
  究其原因,第一,如今家家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被祖父母、父母娇宠着,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大人们爱都爱不过来,哪舍得让孩子做家务?第二,好多家长把做家务和学习看成是一对矛盾。做家务不是要耽误学习吗?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做什么家务啊?所以,当孩子提出做家务的时候,大部分家长会说:“不用你,你去写作业吧。”第三,一些家长竟然认为,做家务是没出息的表现,孩子有本事应该好好读书考大学,将来做高贵的人,家务只要请钟点工做就行了,没有必要现在学着做。
  总之,父母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把提高成绩放在教育孩子的首位,而对自理能力的培养,实在是漠视了又漠视。
  事实上,做家务不仅不会影响到学习,而且对于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成绩还有帮助呢。
  因为,第一,做家务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直接作用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孩子的数学和物理的学习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第二,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做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整个人也就越乐观。第三,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通过做家务懂得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担起自己的责任。第四,劳动可以锻炼身体,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当孩子长时间学习之后提出想做家务,家长即便出于让孩子的大脑得以休息的目的,也不该拒绝。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上学的时候,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做饭啊这样的事情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何必现在分散孩子的精力?这种思想还是建立在“学习第一”的基础上,导致的后果是孩子即便长大了也不会照顾自己。做饭或许学会了,可是依赖性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也不是立即就能生成的。
  孩子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参与家庭事务的渴望。而且孩子也和成人一样,希望能通过劳动来体现自我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是琐碎的家务劳动,还是一些在成人眼里无足轻重的工作,如果交给孩子去做了,孩子就会从中体味到快乐和满足。
  因此,当孩子有了做家务的能力和热情时,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励他们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逐渐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也就是说,要孩子做家务,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家里的每个人做事,从而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
  我的女儿范姜国一就是这样。
  依依一天天长大,帮我们做的家务也越来越多。
  渐渐地,家里买菜的活几乎是她包了。每天放学回家,总要从市场上捎回一家人喜欢吃的菜。她给自己一个称号:小小采购员。家里取奶的工作也是她来做,自从订了牛奶,每天她都会按时从外面取回来,从不用她妈妈操心。
  外面下雨了,她会提醒妈妈,该收回晒在阳台上的衣服了;晚上睡觉前,她会协助妈妈检查所有的门窗是否关好;出门之前,她会问:带好钥匙了吗?会嘱咐我们别忘了要带的其他东西……
  在《玩过小学》里,依依得意地讲述了自己做“家长助理”的表现以及感受。从中可以了解到,让孩子做家务,参与家庭事务,可以让孩子体味到劳动的快乐,和被人信任的幸福,还有能为家里人做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