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伤也是一种成熟-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理学家认为,你最爱的人以及最恨的人,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你最厌恶的人、事物也就是你最讨厌你自己的那一点,而你最喜爱的也就是你最希望自己具备的。 

  〃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尘世懵懂,浮尘所染而面目全非。〃证严法师认为,心如镜,虽外在景物不断转变,镜面却不会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心随境转,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己。 

  人和世界的关系就如同一面镜子,当你抚平敌对的情绪时,你的旧创也能自然的痊愈,所谓:〃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而镜子是用来鉴照物体影像的,但必须镜、物相离,方能清澈映照。如物体贴镜或尘封镜面,即使是明镜清影,亦难映照境物。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同理心,我们愈了解人性,就愈能了解别人所犯的错误,倘若自己能够平心静气去看待自己的伤痛,就会明白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是有关联的,你如何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回报你。 

  如果我们仔细的回想,在我们生命中,经历最艰难的环境,碰到最难缠的人,总是让你学到最多,生活中的逆境,时常带给我们更深远的影响,我们和这个世界的感应就如同一面镜子,我们的内心反应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而你的生活就是心灵的缩影。 

  远离〃负面〃的朋友 

  有的朋友带给你快乐,有的朋友带给你伤痛。 
 

第三章 寻找自己的密码
 
人生需要持久的表现

  有的朋友时常给你鼓励、赞美,有的朋友时常给你难堪、伤害。 
  有的朋友给你正面的能量,有的朋友却不断给你负面的能量。 

  如果是你,你会愿意和哪种朋友交往? 

  有一种朋友,不断的给你正面的能量,能够让你感到自己很棒,他也很棒;有另一种朋友,总是给你负面的能量,让你感觉不舒服,好像只有他很棒,你却是很差的,他永远是主角,你只能当配角。 

  朋友有很多种,但是,你一定远离是非多的朋友、不够真诚的朋友、给你负面能量的朋友;你可以交不同类型的朋友,你一定要远离前倨后恭的朋友、不把你当朋友的朋友,她永远都是公主、王子,你只能当个丫鬟、跟班。 

  朋友是互相对待,互相尊重的,不是角力大赛,非要分出输赢、胜负不可,朋友不是战利品,不用拿来比较、炫耀,朋友不是利用的工具,有事的时候利用一番,没事的时候就不见人影,朋友不必是名人,有名的朋友未必把你当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不管你是谁,他还是把你当做是朋友的人。 

  人生需要持久的表现 

  成功不是属于天才的,而是属于能够持久努力的人。 

  很多人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点上,可是,事实上,赢在起跑点并不能保障什么,最后的胜利才是胜利。 

  这个世界不会以一时的成功来论英雄,也不会以偶然的一次失误来判输赢。人若没有持久的表现,往往很难被肯定;被肯定的人,也很难在一时被推翻。 

  有些人在某些场合中,表现突出,但是日后却没有持久的表现,反而如昙花般的消失了。例如某些文学奖的得主中,有许多才华洋溢的年轻作家,得到评审的青睐,获得一致的肯定,认为将来必是文学界不可多得的奇葩,结果是年轻的作家往往经不起岁月的摧折,或者是创作这条路过于孤独,能够坚持到底的人,不一定是当初文学奖获奖的那一位。 

  也有些具独特才华的优秀的年轻人,很早就表现出不凡的才能,但是过多掌声肯定,反而让他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日后,表现平平,反而是那些刚开始表现不是特别起眼的人,因为持久的努力,却创造了自己的成功本钱。 

  人生其实是公平的,你愿意付出多少,它就回报你多少,人生也是一场马拉松赛跑,中间的胜负输赢,你其实不必太在意。 

  因为,赢在终点才是赢。 

  金钱的迷思 

  萧伯纳说:〃人生,最大的邪恶和最坏的罪行就是贫穷。〃 

  有位朋友对我说:〃碰到金钱这档事,连亲情都会变得脆弱起来了。〃 

  我刚开始不以为然,久之,发现这句话实在发人深省。 

  英国作家珍·奥斯汀大概是最爱阿堵物的作家了,尤其是《理性与感性》这本书。角色不论美丑,她总不忘告诉你,这人有钱,有多少钱,有没有可能更有钱,书中角色的一切转折,几乎都是钱在作祟。 

  故事的展开,就是爱莲娜姐妹突然变穷了,芬妮嫌爱莲娜不够有钱,魏乐比因丢了继承权,所以甩了玛丽安,爱德华幸好是丢了继承权,不然也不会娶爱莲娜。故事人物的转折都和钱脱不了关系,金钱似乎左右了她们的爱情与人生。不过,后来玛丽安还是嫁给了布兰登上校,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魏乐比娶了有钱的女人,并且顽强的活着,爱莲娜终于嫁给了爱德华。 

  《史记·货殖列传》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亲情是世上无法分割的情分,但是,我们也看多了为了金钱而反目的兄弟手足,有人整天为钱,一生一世忙碌,下焉者为求温饱,上焉者为求大富大贵,得不到的时候,苦心焦虑,劳形苦神,必要得到而后已,不惜与人争与夺,所以,永为得失心所缠萦,而不得脱身。 

  有句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贫在闹区无人问〃。说起金钱这玩意好像有点庸俗,没有钱的人,才会感到钱的可贵。 

  因为,没有钱,有时连尊严也失去了。 

  我的朋友月霞 

  认识月霞缘起于九年前的一场文学飨宴。 

  她高眺修长,眉目之间有一股英气,却不逼人。 

  我觉得她像极了苏伟贞笔下的那个冷眼看人间的女子,一派从容潇洒、云淡风轻。其实,我们相处时间并非很长,加上往后几年各自在职场拼斗,我们仅靠着对彼此的思念,延续了这段似淡还真的友谊。 

  毕业于中文系的她,自有一股书卷味,她不同于一般的女孩最大特质在于她的极度好学与朴素率真,我很少看到一个女孩子这么素雅,她从来不靠粉过日子,自信始终挂在脸庞,我觉得她真的很特别。 

  我发现她的特别源自于她的家庭,她有一个画家的父亲,她生命中很多养分是来自于她的父亲。她是有才华的,却内敛含藏,她是有内涵的,却不锋芒毕露。她给我感觉是如此深刻的,却又清淡如水。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慷慨。 

  有次为了庆祝我出版第三本书,她特别请我去吃一顿大餐,并送了一套我曾不经意提起,她认为对我有帮助的书。饭后,我们趁着难得的相聚,到处逛逛,怀孕三个月的她,想买一件孕妇装,我们后来在橱窗看见一件很漂亮的孕妇装,她问了店员价钱,心动却没有买。 

  我问她,为什么不买下来,她说:〃打完折还要两千多元,贵了点!〃 

  可是我内心清楚知道刚才那顿大餐加上她送我的那套书,早已超过两千元,她对我慷慨,却自奉甚俭。 

第三章 寻找自己的密码
 
有友如此夫复何求

  有友如此,夫复何求。 
  人生动的哲学 

  〃凡事都从忙里错,谁人知向静中修。〃 

  动不是盲从乱动,不是浊世中,随波逐流的动,所谓:〃举世多从忙里错〃的乱动,世上许多人钻营忙碌一辈子,究竟是为谁而忙,到头来可能连自己都搞不清楚,真正的动是,明明白白而又充满意义的〃动之徐生〃,心平气和,生生不息,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 

  做人做事都要从容豫逸,表面上,看来无所做为,实际上,却是智慧高超,反应迅速,举手投足之间,早已考虑周详,只因智慧太快,别人看不出来而已。 

  〃训练自己的定力,能使你处于乱中而不动,处于顺中而不逸。〃做人做事必须小心谨慎,对任何人任何事,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太简单,其实人的内心妄想纷飞,动得乱七八糟,并无片刻休息,中国道家有句名言:〃人身是一小天地〃,而重和轻、静和躁,都是内心相对的两种现象。 

  〃睿智的人生,是思考与行动的综合。〃凡事〃三思而行〃,是一句老生长谈的话,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只具备其中一项,不是思考太多而缺乏行动,就是行动快速却没有谋略,所谓:〃有勇无谋〃是也。因为,人生里有些执著与偏见是不自觉的。 

  你必须走得轻且慢,才能在充满噪音的世界里思考。 

  贸然行动而没有思考清楚,有时非但对事情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事情更棘手,练习让思考与行动能够配合,才能动静皆宜。 

  潜龙勿用与飞龙在天 

  宏文常感叹世事的无情,人事的诡谲,因为,他有满腹的理想而无法发挥,且因时运不济,暂时离开了职场的舞台。 

  其实一个人的运途与性格、机运、形势有关,有时不可强求,只有审机待时了。 

  法国的戴高乐,在一九四六年以战争英雄身份出任法国总理,囿于政争不断,一年后罢官求去,他以在野之身,与时代并不脱节,继续经营人脉,认真研究政争之源,并思考制度之弊端,将心得撰述成书,争取社会的认同。 

  一九五八年发生阿尔及利亚的危机,法国举国震荡,而他却成为唯一且最有资格收拾残局的人,在一九六八年以公投的方式退场,却赢得世人的尊敬,戴高乐的进退应对,完全符合《易经》所说的潜龙勿用的道理,当时运不济,务必沉潜内敛,累积能量,当机会来临时,只要是人才一定可以飞龙在天。 

  除了飞龙在天,《易经·乾卦》尚有〃亢龙有悔〃,〃亢龙〃乃是升上天顶的龙。处极尊之位,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因此颇有悔意,盈则缺,这是世间常理;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永久维持。所以极盛中实已隐含了衰微的前兆。 

  地位最高的人,为避免自高处跌落,应该把握引退的时机才能全身而退,并将怀念留给众人。不过什么时候才是好时机?这恐怕很难判断,再者,一旦有了地位、权势,激流勇退谈何容易,〃亢龙有悔〃指的就是,一个人达到顶点,又复跌落凡间。 

  李斯仕秦始皇为宰相时,全族均出任高官;为了夸耀权势,还大开筵席。当时朝廷百官云集,阿谀之声不绝于耳,李斯黯然道:〃先师荀卿说,富贵权势不宜过度,而我一族之荣华富贵,至今已达顶点。凡事发展到尽头,就必会衰微,真不知是福亦是祸。 

  不久李斯的忧虑成为事实,盛极一时的李斯一族,因赵高的谗言,被二世皇帝赶尽杀绝,遭到灭门之祸。 

  每一个人应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了解,当环境有所改变时,自己也要跟着改变,失去舞台不可悲,失去了生命才可悲。 

  传闻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是众人厌恶的人,或是人人喜欢的人,我们都要亲自观察才能确定真相。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验,与一个有着传闻,令人敬而远之的人交往,却发现对方是个与传闻完全相反的人物,或是和一个口碑很好的人在一起,却发现他只不过是个八面玲珑,善于人际关系的人。 

  对于人物的评价,多数人的眼光,并不一定正确,尤其是〃众口铄金〃,这样的传闻,我认为,对于我们并不了解的人,我们最好不要妄下断语,因为有些传闻毕竟有言过其实的地方,甚至,有些人是故意制造某些假象,而创造出许多的传闻。 

  大部分的人,皆是随波逐流,别人怎么说,口碑怎么传,大概都会受其影响,人若能培养出来,不受别人所惑的价值判断,才能在浊流中看清真相。 

  很多公众人物都怕一些不实的传闻,成为一种杀伤力,当然,传闻之所以流传,是因为大众对这个人或这个事件有兴趣,在广为流传之后,总有些失真的地方,如果刚好碰上对手,故意落井下石,那么这个传闻,可能会比预期更精彩一点。 

  在《史记》有一则故事,与曾参同名同姓的男子杀了人。 

  有人告知曾母,曾母仍然平心静气织着布,不久又有人告知,曾母仍不理会,但是,当第三个人来告诉她曾参杀人时,曾母终于也变了脸色,飞奔而出。虽然曾参的品德足以信赖,而母子之情也深厚,但是,三人所说皆相同,连曾母都不免要怀疑,那么周围的人岂能不受影响? 

  与其道听途说,不如,学会分辨传闻的真实性,对于我们不了解的人或事,最好不要妄下评论,以免害人误己。

第三章 寻找自己的密码
 
年纪愈长愈不敢说是好人

  好人与坏人 
  年纪愈长,愈不敢说自己是好人。 

  难道是自己做了很多坏事?我想,大概是对人性有更深的认识吧! 

  《圣经》上有一故事是说,一个女人犯了奸淫罪,众人皆拾起石头要用石头打她,耶稣说:你们当中,若有人皆没有犯过错,那么你们可以用石头打她,众人闻讯,皆纷纷退去。由此可见,谁也不敢侈言,自己是没有犯过错的人。 

  有人说:〃我坚持要给自己或别人机会去犯错,那是勇于尝试的唯一本钱。〃犯错当然要看是什么样的错,否则人人都去做伤害别人的事,那岂不是天下大乱。 

  我们看电影或电视时,好像很容易就发现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世界里,似乎没有绝对好人与坏人,名门正派里有坏份子,邪教里也有忠义之士,事实上,只要不是作奸犯科,在现实人生里的一般人,总是偶尔有一些小奸小恶,例如,乱倒垃圾、不守交通规则、没有公德心、经常说谎等等,看似颇为平常的小小恶。 

  在现实的世界里,撇开一般的恶人不说,我们其实很难在外表上去看出,谁是好人?或坏人?法律可以判断谁是好人或坏人,而我们的主观意识也常对人作出好坏的判断。 

  除非是圣人,大部分的人都是善恶夹杂,是好人也可能是坏人,或者是不好也不坏,不然就是也好也坏。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好人与坏人的判别,其实十分的混淆,任何截然的二分法,都嫌简单而且武断,现在的社会,除了大奸大恶之人外,一般的人皆是善恶混杂的综合体,只有等第的不同,也许在某个时刻、某种表现、某个位置、某种心理上是君子或小人之别也。 

  因为个人角度、立场的不同,对人的诠释也多元化,你认为好人的人,别人却认为是坏人,你认为坏人的人,也有人认为是好人,不管如何,我们都期盼自己也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好人〃。 

  名牌的迷思 

  重点不在你穿什么,而是你是谁? 

  很多人一窝蜂崇尚名牌,我想每个人都可以穿名牌,但是能够穿出质感的人却不多,其实,穿衣服最重要是适合自己。 

  筱雯在强调名牌的风气中成长,每次在选购衣物时,总是先翻开衣物的名牌标示再来决定产品的价值,其实对于名牌的选购,我并不反对,毕竟品牌的无形价值与有形的品质,是品牌经营者用心创造出来的附加价值,不过要穿着名牌时,不如反过来想想你是谁? 

  名牌之于人,应该是配角,适当的服饰只是突显出人的气质,只可惜,现在的人自己不一定具有名牌特质,如果需要靠名牌服饰才能相信自己有名牌特质的人,大概是缺乏自信的人吧! 

  有的人需要依赖外物来建立自信,所以名牌服饰的昂贵价值,可以让有些人以为也可以带来人格的尊贵,所以,有人从头到脚非名牌不可,但是,在工作场合里,往往我们最尊重的人与他身上的名牌服饰无关,而是这个人在职场中专业与专精的个人特质和魅力。 

  若是一味的抹杀服饰的价值,好像失之公平,美丽的服饰当然有加分的效果,适当得体的服装搭配,绝对是必要的,人的气质魅力是属于内在美的范畴,衣服是属于外在美的范畴,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互为表里,但是,我个人认为,内在美的比重,还是比外在的装扮略胜一筹。 

  在人生的路途上,若能做个专业领域顶尖的人物,这样的人其实不论有没有名牌服饰,他所获得的肯定和掌声,绝对超过穿戴一身名牌的人。 

  肯定与否定 

  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可能因为主客观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评价。 

  从前,弥子瑕被卫灵公宠着,卫国的法律,私自乘用君主车子,将处以刖刑,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私下在深夜里入宫告诉弥子瑕,弥子瑕便假托君主的命令,乘坐车子出宫回家,卫灵公听到这件事,却称赞他说:〃多孝顺呀!为了探看母亲的缘故,竟然忘了自己触犯刖罪。〃 

  又有一天,弥子瑕陪伴君主到果园游玩,吃了果园的桃子,觉得非常甜美,还没吃完,就把剩下的一半送给了君主吃,卫灵公说:〃多爱我呀!牺牲自己的口福,留给我吃。〃 

  后来,等到弥子瑕的姿色衰退,君主对他的宠爱冷淡下来,有事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说:〃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托我的命令乘用我的车子,又曾经把他吃剩的桃子给我吃。〃 

  其实,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以前所称赞和后来所获罪的原因,皆是由于君主喜爱和憎恶的不同,所以受君主宠爱,智谋能合意,就更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智谋又不合意,就会获罪而更加疏远了。 

  人的好坏,其实常系于个人主观的爱憎,譬如一个被称赞为有魄力的人可能被不喜欢他的人说成跋扈,一位悭吝的人,在喜欢他的人眼中,则可能具有节俭的美德,因此,当我们决定从哪个角度看事情,往往取决于我们主观的好恶。 

  所以,凡事先不要急着用自己的好恶去评断一个人。 

  别人对我们肯定,固然欣喜,反之,当别人对我们持否定的态度时,也别急着解释,因为,别人肯定与否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