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战国时代-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没有任何经济办法可以留住国际资本,只有使用军事手段来打击国际资本的流向地。  乔良:    问题是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他们对这个问题,是不是像格林斯潘了解的这么清楚,或者像你了解的这么清楚?  王建:    我认为格林斯潘他们这些人,背后是一大圈华尔街的财团,或者犹太人的财团,这些人已经看到这场危机。他们原来以为美国固若金汤,边缘地区刮的风暴,刮不到美国来,但是纳斯达克2000年4月的泡沫一破,他们认识到美国的危机也不可避免,2000年9月传统市场泡沫也破灭,从12000点往下掉。这个危机,美国人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觉得用经济手段没办法止住这场危机,但他用了很多办法,先在1999年到2000年调高石油价格,也是打击欧洲经济的一种办法,但同时也打击了美国经济,这是一把双刃剑,他占不了多少好处。另外,格老一再讲,我们不要再犯1929年~1933年大危机时的错误,要放松银根,向股市大量注水,但注水多了也不行,那样泡沫化的程度就更深了,是饮鸩止渴。他也用了很多办法,比如他想振作美国的制造业,用什么办法?在不损害我资本市场的条件下,就是不让美元贬值的条件下,用关税壁垒解决。例如2002年出台201条款,对钢铁的进口限制等等,一个最提倡贸易自由的国家,被逼得开始用关税壁垒挡住国外的进口,保护自己本国制造业让他来喘气,但是美元贬值实现不了,美国的制造业始终就是危机解脱不了,他是这么一个关系。     当他所有的经济手段都使尽了,也没有解决美国自己问题的时候,就只剩下打仗一条路了。  乔良:用战争作为解决经济问题麻烦的手段,其实是很危险的。二战时期,美国的实力和野心都没有被虚拟经济泡沫化到今天的地步。我的一个直觉是,随着美国经济泡沫化程度的加重,美国的军事能力也开始膨化,这使美国经济与军事的连带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结果势必要把美国推上帝国之路,而一旦踏上此路,就是一条不归路。美国暂时可以庆幸的是,目前尚无一个国家可与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相抗垒,所以它暂时还可用军事手段支撑其经济需求。假如眼下美国不是一超独大,其经济泡沫是不是必定吹破,结果是必死无疑?  王建:    这个是肯定的,如果日本的军事实力像美国,日本爆发金融风暴的时候也有可能到欧洲搞事,到美国搞事。但是日本没有美国的条件,只有看着股市往下跌和陷入长期危机。日本这周股市又创新低,日经指数已经到了7400点了。  李晓宁:维持美元的霸权地位是美国的重要目的。为此美国会有相应的措施,相应的手段,相应的方法。  乔良:很早咱们就懂得,一个国家为什么对另一个国家发动战争,常常是为了转移国内危机。  实际上,倒萨战争就可以理解为,布什政府为了转移或规避可能到来的美国经济危机。  王湘穗:    这场战争,是美国政府对虚拟资本经济境况不妙做出的一种危机性反应。美国2003年估计财政赤字4000多亿,加上贸易赤字6000亿,这被金融界视为凶险之兆的“双赤字”已超过1万亿美元。同时,资本对美国的流入也大幅度减少,欧洲2001年对美各种投资是4502亿美元,2002年是2264亿,减少了一半;中东的石油美元和日本的资金正在加快出走,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资金也有离开美国市场的迹象,一方面是赤字大增,一方面是资本流入锐减,这已不是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而是正在出现的金融危机。  李晓宁:正是有了危机感,美国就开始与欧洲较量了。  王建:   不让欧盟的储备油开始消耗,欧元是不会动摇的,美国这边打,欧洲这边不断填,你打掉多少,我这边填多少,这是短而不缺,美国人一定会算这笔账,欧洲人也会算这笔账,这场战争的结束很有意思,以萨达姆自动垮台为结束。美国想用萨达姆这张牌打欧元又没有打着,我看美国人是不会甘心的,但下一步的冲突不是和伊拉克的冲突,是和德、法、俄的冲突。 美国是不是非得用打仗解决问题?我觉得这看对美国的经济问题应该怎么看?它是站在20度的斜坡,还是45度的斜坡,还是90度的斜坡上,这是不一样的。如果站在90度的斜坡,稍微不稳就会马上出溜到底,掉下去了,如果是站在45度的斜坡,我就还能等,像你们说的,用几个超限战的手法来解决海外的问题和欧元的问题。但我看美国是已经站在90度的斜坡上。  

一石三鸟的战争(2)
解决美国问题的非经济手段也有快变量和慢变量之分,慢变量就是超限战,但如果是站在90度斜坡上,就得用快变量,就是军事手段。   有些人认为美国的情况好像还没有危机,可能是他们只注意了股市,认为股市到目前为止已经挺住了,但是没有关注房地产泡沫。我前一段专门研究这个东西,我觉得美国下面要发生的问题可能在房地产方面。  乔良:你不妨在这儿把你的研究结果给大家谈一谈。  王建:    美国从2001年开始,让美国的居民可以对房屋资产进行再评估,进行再评估以后,可以进行重新贷款。比如,我买这个房子50万,涨到70万,增值部分即房屋价值与贷款的差,可以在银行进行再抵押,从银行拿出钱来。所以房价上涨,银行就变成老百姓的提款机,据估计两年来总共有7500亿美元被美国居民以房产净值抵押的方式从银行拿出去。   现在因为房价上涨,股市里退出来的钱就往房地产跑,就把房地产炒高了,美国居民也从房价上涨中用净值抵押的方式拿到了钱,就可以用于消费,相应支撑了美国经济增长。美国的股市涨1块钱,财富效应是4分钱。房地产涨1块钱,它的财富效应是1毛钱,所以房地产泡沫对消费的影响更大。另外,股市不是人人都去的,但房子大家都得住,所以房子对美国居民的影响面更大,房屋的升值,比股票升值使美国老百姓更敢花钱,是这么一种效应。美国发放房贷最大的机构叫美房联,据房联统计,在105个城市出现房价往上涨而租金往下掉,过去是租金上涨,带动房价上涨。所以,租金掉,房价涨,房价如果一旦落下来,就会出现我讲的日本效应,就是资产价格下跌以后,银行的抵押物价值小于银行对居民的房屋贷款,开始在银行内部积累坏账。如果房地产泡沫也破了,美国的经济就真的没的可救了。 我一直在强调美国经济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容不得你再考虑长期战略,再考虑长效措施,考虑对国际舆论的影响小一点、对国际关系恶化的程度小一点的办法,情势容不得美国这么做。所以,我估计美国在打完伊拉克后还是面临紧迫的抉择,因为这一仗没达到目的,如果没什么好办法,就只能继续动武。  王湘穗:    你的意思说,打伊拉克美国人没有达到化解经济和金融危机的目的,如果找不到经济上的办法,就只能动武。可布什减税是要刺激经济,也是经济的办法。  李晓宁:怎么评估布什的减税方案?  王建:    减税实际上是供给学派的办法,它主要是刺激制造业的发展。但是,如果美元还是强势,制造业怎么做也没有用的,美元那么高,美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销路,进口产品的价格很低,美国的制造业没法跟进口产品竞争,还是死。减税方案主要减富人的税,主要是富人得益的方案,富人减这点税,也不见得花。  李晓宁:制订这么庞大的减税方案,有没有其他考虑?  王建:    不是没考虑,美国当然想在经济上有所作为,如同时用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理论,就是一边减税,一边扩大财政赤字。   美国前一段出了一招,打击卖空行为。名义上说是对着对冲基金的违规市场操作,但只是打击卖空,为什么不打击买空?这也算是用经济手段托市吧。日本在2003年初用这个办法托股市,涨了一段,后来又掉到8000点以下,还是不行。美国不是不想用经济手段,它是使尽手段,没有用。这么大的贸易赤字,拿什么补,资本一掉头,就完蛋。我就说咱们真是一定要考虑到美国现在这种状态,是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容不得它有更多的选择。    乔良:如果美国在为数不多的选择中,只能选择一个接一个的战争,把仗一直打下去,它能拉动多少内需?  王建:靠战争拉动内需是很可怜的,这次战争没有把经济拉动,仗打完了,主要经济指数都往下跌,比如制造业开工指数从2003年初以来一直在50点以下。  乔良:如果拉不动,让我们站在美国人的立场上设想一下,看看还有什么挽救经济的办法?  王建:这里边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在实物阶段的是生产过剩,像中国一样,35万亿的存差,摆在那儿,用不了。对美国来说,有25%是负储蓄,靠外面来补足,不是我这东西过剩,是我东西不足,美国政府现在多花一分钱,就意味着企业和居民少花一分钱。过去讲赤字理论就这么讲,如果要在生产过剩的条件下,净储蓄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政府的赤字不会损害民间金融市场。因为这两者不是竞争行为,你不用,它也不用,这是凯恩斯的根据。现在本来不足,大家都借债,你也作为借债人,挤到债务市场,本来饼已经不大,政府还要多吃一份,居民和企业就要少吃,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和过去实物生产过剩时代政府赤字的概念不一样了。还有战争的作用问题,过去说是可以拉动内需,那是在物质产品供给过剩的时候,现在是产品供给不足,打仗还要增加一块消耗,对美国经济就不是正的作用,而是会扩大财政和贸易赤字,实际是会加重危机。  王湘穗:    王建在这里提出了不同以往的经济学观点,就是说在虚拟经济的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不是生产过剩,而是供给不足。一方面是资本供给不足,同时又是产品供给不足,这种“两不足”危机是一种新的危机形态,它的生成原因和解决办法与以往都不同,连政府赤字的概念也不同,日本的危机好像就是这种危机,美国要进入的也是这种危机。美国如何摆脱危机,这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  李晓宁:“非典”对今年的整个增长率有多大影响,你估计呢?  王建:    我刚给《北京周报》写了一篇文章,现在没法估计,国外估计,20多亿美元到40亿美元,我认为2003年应该比2002年的增长速度高。但是,没有9%,可能在85%。我主要是两个依据:第一,“非典”影响没影响到广东经济。广东第一季度的增长是13%,2002年是108%,速度比2002年上升了。广东的出口,2002年是25%,2003年是将近 518%。外资进入广东,我还没找到资料。  但是,中国整个速度是挺高的,就说广东是SARS闹得最厉害的地方,它是最早的地方,它没有受到影响,就可以用来估计对全国的影响。现在是北京闹得最厉害,北京是政治中心,不是生产中心。   第二个论据,中国是穷人多,人均收入低,我们不可能出现抛开工作,躲避“非典”的现象,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有个高校闹“非典”,让学生去抬病人,谁也不去,结果1000块一个民工,雇了四个民工去抬,他抬了就有饭吃。一般的人怎么会跑?所以我认为这个道理决定中国经济不可能掉,我们掉了,也掉不了多少,大家甚至染着病,咳嗽,也生产。 有人说温州这个地方每年掉多少个手指头,做小商品,甚至掉胳膊,掉手的。小煤窑死了多少人,那不是前赴后继的。山西的繁峙煤矿死了人,业主和当地领导为了隐瞒真相,就用钱收买,竟然瞒过了一段时间。要是在发达国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不上班没饭吃。大家为逃“非典”,不上班了,不可能。  乔良:    中国在欧元比美元走强的时候,开始买欧元产品,如果这一仗的结果是把欧元打下来,中国会不会吃亏?如果这一仗没把欧元打下来,中国会真正获利么?  王建:    我在战前写文章是主张降低欧元储备,我的判断是美国要胜,欧洲还是打不赢,你拿很多欧元肯定要倒霉。你不要看当时在涨,美国有这个实力把欧元打下来,我是这么认为,但是现在也很难说了。因为当时我的判断中没有考虑俄罗斯因素。我原来的想法是,俄罗斯是想在这场海湾战争中从石油上涨###利,实际上普京看得更远,他从俄罗斯长远的利益出发,要利用这个机会融入欧洲,在核心欧洲占有一席之地,所以他宁肯不要短期的石油利益,他也要盯住欧洲。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石三鸟的战争(3)
乔良:法德后来又加上俄罗斯,联起手来向美国叫板,说明它们意识到这次战争对欧洲是生死存亡,生死攸关了。过去美欧之间出现矛盾,基本上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只需盟国之间内部做调整就能解决。这次怕是不行了,冷战结束后,美苏这一对主要矛盾体不见了,美欧之间的矛盾就会上升,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美欧国家领导人明白这一点也没办法,因为美欧的利益诉求已明显开始分岔,这种情况下除非有一方愿把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而这又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怎么办?那就只能“掐”了,法德俄在伊战问题上与美国立场相左,并非是哪个国家真正想维护一个专制国家的主权或是维护联合国早就脆弱不堪的威信,只有维护各自的利益才是真的,才是第一要义,所以到了生死攸关时刻,法德俄明知实力不济,也得站出来。  王建:    生死攸关,没有俄罗斯出手,它还是输,肯定输,但是俄罗斯站出来,这个战略平衡就打破了,一种新的平衡关系出来了。科索沃战争给我非常深刻的教训。在欧元要流通前,我提出应该增加欧元的储备,可是科索沃战争一打,欧元跌得很厉害。我在分析经济问题的时候,忘了它们是帝国主义国家,它还是可以用战争手段干预经济的,战争手段的介入,可以改变一切纯经济分析。  王湘穗:美国的军事实力最强,它又是玩战争的高手,“身怀利器,杀意顿生”,所以会把军事手段当做首选。但我们还得看到另一种趋势,就是今天所说的“战”和传统意义上的“战”,实际上不是一回事了。以往的“战”,就是纯粹军事力量间的对抗,现在的“战”可以超越军事的范畴,主要是在非军事领域、采取非军事手段去进行战争,这同样可以达到“战”的效果。 美国打了伊拉克以后,会不会停下来?从用兵的周期上判断,我认为美国会停下来,至少要停一段时间。在其他方面,就是在军事以外的领域,它还得持续进行超越军事的战争,包括利用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对周边国家施加压力,采用外交、媒体、资源、经济制裁、政治挤压来左右中东地区,并以此影响欧洲经济。总之,美国会用多种手段,而且是组合起来使用去实现和维护货币霸权的目标。  王建:    现在你看海湾战争,虽然说把伊拉克打下来,那是因为萨达姆突然消失了,但是仗打完了,美国的军队却没有走,因为这场战争没有达到目的,没有打倒欧元。恰恰在战争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欧盟又走了一步,完成了东扩计划,而这个战争打完了,美国在战争前所有的经济问题不仅都没有解决,反而恶化了,还添了新麻烦,新增1000亿赤字,2003年的赤字可能7000到8000亿,怎么办?美国的危机更深重了,所以我说这场战争肯定有下一步。就是乔良讲的,拿着手里现在的军事实力的高出来这么大一个位差,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李晓宁:    美国人这样打下去,我看解决不了问题。如果美元崩溃以后,世界将会什么样?这样打下去,弊端多了,不一定能把欧元打下来。美国再让别的跟它较劲的国家缓过劲来,恐怕自己就不行了。这样会暴露美国的很多弱点。这个可就变成真战国了。  王湘穗:这次中央电视台对这场战争的报道和评论,都是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但仅从军事评论上说,却暴露了许多问题,不客气地说,许多人还是用传统的军事眼光在审视一场全新战争,军事评论员们似乎都不太懂空军,所以没有把握住决定战局发展最重要的空中打击,反被热热闹闹的第3机步师的突进所吸引,这就很难解释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结果出了这么多的谜都解不开。 我想,除了一些隐蔽战线中难以言说的秘密以外,大部分的伊拉克战争的谜底都可以用空中打击揭开。如为什么共和国卫队没有和美国陆军死磕?实际上作为一支整体的军事力量,伊拉克军队已经被美国的空中打击把结构破坏得差不多了,现在的战争是体系对抗,没有制空权,剩下一些力量既不敢也不能动,作战体系已经瓦解了。就像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树上有10只鸟,打掉1只还剩几只?小孩都知道剩下的鸟早飞了。伊拉克军队也是作鸟兽散了。如果对现代战争有所理解,就知道不用像算树上还有几只鸟那样去算伊拉克还剩多少人马了。因为作战体系被摧毁后,光有人头有什么用?从战场实际效果看待空中打击,就把握了理解当代战争的密钥。说实在的,这连美国军人也不见得就能自觉把握,看看弗兰克斯在战争指导上轻动地面部队、忽视空中打击的失误,就知道美军还在摸石头过河呢,何况我们?现在谁也别吹自己是军事专家,连美国人也别吹,现在是“风动、幡动、心动”,一切都在动,大家都处在学习新军事的同一起跑线上,没有谁可以一言臧否。即使你饱读兵书,熟悉战史、战例,但也解决不了今天战场上的新问题,也许背的旧知识越多,越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现在的军事思想领域,僵死的教条太多,鲜活的思想太少,分析今天的战争趋势,动不动就从克劳塞维茨的具体结论讲,克劳塞维茨时期没有飞机和空军,美国人不是照打不误?   此外,研究今天的战争的确要有大战略眼光,就是看今天人类如何生存和如何赢利,你才能明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