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战国时代-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新欧洲,英国和传统欧洲,核心欧洲的矛盾。但是有一点,你有货币把大家就捏到一块了,没有货币,资源没法整合,欧元的最大好处是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资本共享体系,有了这个体系,就可以对欧洲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整合,整个欧洲的产业,就被整合到一起了。所以,欧元出来可怕就在这个地方,它可以把各自分散的国家变成一个联邦欧洲,或者变成欧洲共和国,欧洲合众国等等。  乔良:    欧洲有统一的货币就有统一的语言,有了统一的语言就有统一的意志,这个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王建:    欧洲在欧元以前,资源是被多个资本中心支配,而美国是一个中心支配。现在有了欧元,全欧洲的力量就捏到一块了,在力量的使用上就和美国差不多了。布莱尔现在说,要搞欧洲总统,这样欧洲就向政治统一更进了一步。英国加入欧元以后,布莱尔还真可能当上第一届欧洲总统。  王湘穗:欧盟的常设主席。  王建:    反正有一个头,用一个声音来说话,这就可怕了,整个欧盟的资源就可以统一调动,这样跟美国之间的对抗,那就是一个新的质的飞跃。从长远来说,中国也是一国独大,中国人口比它大很多,市场整个经济规模上来,比美国更可怕。中国人口世界第一,从这点来讲,美国会分清长远的对手和眼前的对手。中国能够挑战美国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美国会利用它能够调动的全国和全球的资源阻止欧盟和东亚形成力量板块,像刚才乔良讲的,把整个世界分割成越小的几块越好。  乔良:美国人打仗,有时是要打实际利益,有时是要打出一种可能性。  王湘穗:    美国的战略是不让欧洲形成大的板块,具体办法是要设法在欧洲区打几个楔子,比如最近美国卖给波兰48架F16,总共价值是35亿美元,但美国给波兰贷款38亿,另外还给它60亿的政府援助,看起来美国差不多花了100亿美元,才卖给波兰48架飞机,这是在做亏本买卖。但从大战略角度看,这一招把波兰拉进了美式武器系统,使波兰彻底摆脱了俄制武器,同时把一个亲美的波兰放在了德、法、俄的中间。早在1992年美国的一份国家安全的备忘录中提到,要阻止德国和俄国接近,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波兰和乌克兰。现在,美国还拉波兰去伊拉克维和,对新欧洲国家远比老欧洲要亲近。  王建:恰恰波兰2006年准备进入欧元,它在为达标做准备。  乔良:大国有大国的招,小国也有小国的盘算。像波兰这个国家,一方面参与到伊拉克战争中去,一方面又把一条腿伸进欧元,这么干,明显是想哪头都得利。    。 想看书来

美欧分裂:西方概念的消逝(1)
为什么说美欧会走向分裂与对抗,就是因为欧洲过去对美国的需要是军事需要,但在经济利益方面却充满了冲突。一旦军事对峙没有了,西方世界过去面临的军事威胁消失,马上朋友关系就发生变化,经济利益成为赤裸裸第一位的东西。 美欧分裂是源于美欧利益的相对独立和对立。美国的海外经济利益重心开始转到环太平洋地区,东亚作为新的利用重心,地位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 美国要打败欧洲的货币霸权,不是为了要从欧洲直接获得物质利益,而是为了让亚洲人只认美元,是从欧洲获得货币霸权,从亚洲获得实在的经济利益。   李晓宁:欧洲和美国有很大的区别。美国搞的是自由主义经济,强调企业自主性。你有能力你就开发,没能力国家也不太管你。只是在税收政策各方面提供点优惠政策,其他不管。欧洲比较强调国家支持,某一种技术,某一种企业产业,只要是值得支持的,国家政府就给你挺大的杠杆性的支持。美国是自由经济,没本事就靠边,有本事就起来。它自由经济促使它自己的产业竞争性的发展。美国人常常批评欧洲人,认为欧洲人躺在国家福利沙发和温床上在腐烂变质。其实,现在美国人也找一个不费力赚钱的方法,就是虚拟经济。开发技术多费劲,我贷了款再炒,也会赚大钱。靠了另外一个腐烂的沙发。美国人说欧洲人靠那个福利沙发要倒霉。欧洲人说你那个沙发更虚,你大量的所谓高技术没前途,你高估了很多所谓高技术,很多技术都是股市上炒出来的。  王建:    美欧分裂是源于美欧利益的相对独立和对立。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海外投资在欧洲只占12%,主要投在南美,当时还不是全球化,它始终没有往大西洋对岸走。但是二战以后,从12%的投资比重很快就上升到50%,到20世纪70年代就上升到50%。但70年代以后,对东亚地区的投资增加,贸易联系也日益紧密了,环太平洋之间的贸易比重迅速上升。到80年代初期,大概在1982年,美国对太平洋地区的贸易第一次超过了对大西洋地区的贸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具有战略意义,是量变到质变。就是说,美国的海外经济利益重心开始发生转移,重心转到环太平洋地区,东亚作为新的利用重心,地位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   我们中国虽然目前在全球贸易当中只占56%,但是在全球的贸易增量当中去年已经占到30%。在去年全球新增GDP中,中国的比重是198%,一个国家占了那么多,所以有的人讲,中国虽然不能说是超级大国,但是在增量方面,中国真的可以说是超级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更大了。东亚地区还有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如果再加东南亚的印度和新、马、泰,还有菲律宾和印尼,块头就更大了。东南亚一块加起来,也会成为世界的一极。就贸易来说,美国的贸易逆差,有80%以上是在环太平洋地区,欧洲大约是12%~15%,所以就经济利益看,美欧是渐行渐远。欧洲目前2/3以上贸易是内部贸易。东欧国家的出口也是70%面向西欧市场,面向欧盟国家的,是这样一种情况。   欧盟之所以可以东扩,是因为东西欧本来就有很深的经济联系,但美国自80年代以来与欧洲的经济联系却不是越来越深,而是越来越淡了。所以,我说美国要打败欧洲的货币霸权,不是为了要从欧洲直接获得物质利益,而是为了让亚洲人只认美元,是从欧洲获得货币霸权,从亚洲获得实在的经济利益。  乔良:这说明很重要一点,它打欧洲自己不疼,因为我在你那儿没有多少东西,我的大部分利益都在亚洲这里。  王湘穗:    欧元启动后,欧洲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资本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欧洲圈的债券发行量到2002年底的时候达到了9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另外以欧元为结算的国际债网络发行额与美国持平,可以说,欧洲在金融领域的地位基本与美国不相上下。本来美国经济就在靠资本项下的赢余勉力支撑,欧元圈的成型客观上起到了对国际资本分流的作用,等于间接打击了美国经济。美国就像需要一条河流全部水的村庄,突然被欧洲分走一半的水,它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前几年,亚洲经济危机的时候,索罗斯说,亚洲国家的经济存在缺陷才导致金融风暴。现在轮到美国了,欧元流通是按市场规则在走,可美国好像不准备坚持市场规则,要开始使蛮了。现在的世界格局正在并已经被虚拟经济的发展改变了。  王建:    世界格局就是由各国凭借经济与军事等实力所建立的力量平衡关系,如果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那么原有的世界格局就会被打破,就会出现新的世界格局,因此势均力敌就是稳定。而势不均、力不敌就发生战争。二战之后的两霸格局是稳定的,一个是因为是意识形态的对立,没有切身的经济利益冲突,再就是军事实力的均衡,特别是核力量的均衡。那么为什么前苏联会垮台,不是军事实力不敌,而是经济实力不敌,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搞不下去了,再搞下去老百姓会没有饭吃,所以需要进行社会转轨,进行改革。同样道理,前苏联垮台后只剩美国一极,就是所谓的一超多强,但这一极是什么极,是美国的军事霸权。但就经济这一极来说,欧盟跟美国已经旗鼓相当,所以冷战刚一结束,欧盟就敢于把美国一脚踢开,自己搞经济货币联盟。   为什么说美欧会走向分裂与对抗,就是因为欧洲过去对美国的需要是军事需要,但在经济利益方面却充满了冲突。过去为了对付东方国家的军事威胁,欧洲人不得不把与美国在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放一放,多作些让步,听美国人的话。但在来自东方的军事威胁消失后,美欧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就突出了,就要马上把美国人踢开,因为它有这个经济实力,不用靠美国人活,没有美国人反而活得更好。你看这个变化多快,1991年是“8·19”,前苏联转轨,1992年欧洲人就搞了“马约”。美国人被逼无奈,只好退回到北美搞自由贸易区,是1993年搞的,一系列的事件在冷战结束后马上发生了。之所以这么快,就是因为在过去的那个看似稳定的结构下面,一直在发生着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这就不断积聚着巨大的能量。  这个能量已经在那儿聚集得非常强烈了,一旦军事对峙没有了,西方世界过去面临的军事威胁消失,马上朋友关系就发生变化,经济利益成为赤裸裸第一位的东西。所以这个世界就开始酝酿着变化。加快这个变化的触媒就是欧元,它使欧洲的力量可以通过欧元来凝聚,欧元一出来,美国人才明白了,这是真正搞成了,因为刚一开始连欧洲人自己都觉得像是一个玩笑,很多人觉得欧元不就是一张纸么。  乔良:    开始是一种理想,后来成了改变世界格局的东西。雅尔塔协议之后,世界的格局实际上就是美苏两极在主导,这一格局表面上表现为政治上的分离分裂,实际上还是军事对峙,就是两个军事强权在对峙,最后导致冷战格局,其中一极垮塌之后,剩下美国这单独的一极。  于是世界遇到了难题:究竟是默认美一极主导,还是必须由多种力量支撑?美国当然不愿看到军事两极的格局垮塌了,又出现货币两极——也就是美元和欧元货币两极的可能。这是美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它怎么会愿意呢?军事那极刚刚让我弄垮了,这又出现一个货币两极,而且对我更有威胁性,更直接影响我的利益获得,这怎么可以!不过,幸亏货币这一极是一定要拿军事霸权支撑的,而这是欧元的背后尚未形成的支点,所以,美国就迫不及待地先挥舞起了军事霸权这根大棒。  王湘穗:现代货币要靠信用体系保障,而信用体系离不开有强力机构提供安全基础的保证,这主要就靠军事力量提供。在这方面美国有明显优势。  

美欧分裂:西方概念的消逝(2)
乔良:    随着货币利益极的出现,必定需要军事支撑,美国好不容易盼来的一极化世界重新变成两极化,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说它打击欧元是必然的事情,这是不可避免的。  王建:经济共同体变成军事政治共同体是必然结果,必然是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统一起来。政治上就是欧洲宪章,军事上那就是它现在所谓欧洲军团或快速反应部队,最后可能建立自己的共同防御体系。外交上,现在讲了,要设一个欧洲总统,它们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样变成一个国家体系了。  王湘穗:    我们要仔细分析判断一下,中国在面对美欧分裂,甚至是美欧争斗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除了入美国的伙,入欧洲的伙,或者两只脚各踩一只船这类选择,有没有自己拉杆子的可能?同时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入美国的伙,或者入欧洲的伙?现在美国比较霸道,还老支持台湾,一般人会觉得咱们与欧洲联手更好些,这种判断对不对?如果美国很快衰落成为一个地区霸权,坐大的欧洲会不会对中国发展更加不利?对中国来说,要把应付眼前威胁和长远威胁结合起来考虑。我总觉得咱们不要老想着“以夷制夷”,这套老把戏从来就不灵,求人莫如求己,中国还是要跟日本、韩国联手,自己拉杆子才行。  李晓宁:    法理上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遵循法律?就是出让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获得更大的利益。在结盟问题上也是这样。结盟本身要遵守盟约,遵守盟约时就要让度一部分利益。于是会出现新原则,联盟的利益高于某一具体盟约国的主权利益。这个原则将会是联盟中充当首领的国家常用的话语。主权国家独立权利将被弱化。新战国将显示这样一种态势。  王湘穗:区域内部的让度,出让部分主权。  乔良:联盟都要进行某种让度才能结成。  王湘穗:    这里有一个经济学原因,坐谁的沙发风险更低?美国人讲欧洲的福利沙发不行,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就把积累消耗完了。在欧洲人看来,你美国的虚拟经济沙发更不牢靠,你整个是虚的,说垮就垮了,连一代人的时间都撑不住。  李晓宁:这里有一个传统问题。美国能强大起来,不是靠欧洲给了它多少钱,也不是靠自己打仗,攻城掠地,抢了多少钱。美国是靠爱迪生、贝尔、福特这样的技术发明家,不断地苦斗发展出来的。你可以比较一下20世纪初的俄国和美国,看看它们都发明了什么。俄国人搞的是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学,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理论,都是抽象的东西。美国不搞这个,而是发明了或发展了麻醉药、灯泡、留声机、飞机、泰罗工作制、汽车,都是实用的东西。美国人发明的东西很快可以变为商品。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学,很费脑子,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理论,到了20世纪中叶,航天技术充分发展之后才有用。美国人的传统是发明有用的技术,做那些有用的事情。它相信自己通过经济刺激,通过金融扶持,可以促使新的技术不断发展。美国立国之本在这儿,美利坚合众国靠什么立国,不完全是靠打仗。  王湘穗:    美国的示范效应,就是实用哲学的世界性普及。现在欧洲如果说要跟美国进行对抗的话,它也要把实用主义搬过去。  李晓宁:美英的科技传统来自于英国皇家学会。17世纪欧洲有两个科技中心,一个是英国,一个是法国。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就是在于英国有很好的,富于实践的科研传统。皇家学会的前身是格雷山姆学院。17世纪的大学里没有工科专业,当时的大学主要教授神学、修辞学、法学、文学、历史等科目。格雷山姆是个商人,他赚了很多钱,死前立下遗嘱,要办个格雷山姆学院。遗嘱特别提到办学宗旨,他要求这所学校除了教授当时所奉行的神学、修辞学、文学、史学、法学等传统学科知识以外,还要教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教授望远镜和六分仪的使用等等。总之,要教授一切有利于商业的科技知识。当时的欧洲大学是不教这个东西的。法国的巴黎科学院只研究怎么建好皇宫里的喷水池,怎么更好地为皇帝服务,它们研究的主要是这样的课题。工科院校是在英国和美国先兴起的。拿破仑时期,法国因为要打仗才建立了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当时工科专业被认为是技工事情,不允许进大学校门。但是商人们、船长、海员都上技工学校,后来就变成了工科大学。  乔良:正是这个学院开风气之先让一群船长、海员都上了大学讲堂,欧洲的大学才破天荒地从象牙塔中走了出来,实用科学才真正获得了学术地位又产生了实用价值。中国在三四百年以前缺的就是这一块。从王阳明上溯到程朱理学直到孔孟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讲授的全是“理”,不讲“科〃也不授“技”,不屑于此,视之为雕虫小技或奇技淫巧,直到大清帝国时都如此。最后被奇技淫巧打痛了,才痛定思痛,但东西方的差距已经拉开。何况,文化上的差异,使你即使跟人家学,也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甲午海战,一群留学英国的舰船长,都并不真懂得海上作战。所以,学学皮毛是没多大用的。  王湘穗:    我们的MBA(经济管理硕士),从美国移过来的工商管理这些东西,就等于是船长教育,现在的船长是什么?是CEO(首席执行官)。  李晓宁:    二战后,欧洲受了很大损伤;主要工业技术都被美国垄断了。欧洲没什么能与美国竞争,欧洲只有英法合作的协和飞机,战斗机开发都是好几个国家一起弄的,只是化工、药品,瑞士的先进趋势保持下来了。德国中小企业这些年掌握了很多关键技术,它的水平一点都不比美国差,这个能力现在慢慢显现出来了。随着商业化不断发展,欧洲人一改原来的空谈理论的特点,增强了实用性,与美国的技术形成了非常强的竞争态势。核心技术方面,美国越来越不占优势了。  王建:    美国股市丑闻暴露很多这样的情况,一个抗癌药,根本没有完成基本的研究,就包装上市圈钱。有人问美国粮药管理局的官员有没有这回事,粮药局的官员明知真相却不置可否,肯定是内部串通,帮他做假。  王湘穗:    安然公司造假,有道德的问题,但主要问题不是道德,而是虚拟经济的评估体系如何创新的问题。晓宁上次谈过这个问题,这么多上市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都造假,为什么?  “为什么贵族要当乞丐,资本家要当小偷?”显然,光从道德上谴责意义不大,还要看到虚拟经济制度层面的问题,包括整个科技创新体系、评估体系的问题,这才能揭示问题的实质,对我们中国的发展也才有借鉴意义。   

英国在美国和欧洲之间走钢丝
欧洲制宪,就是强化欧洲的集权。尤其是加强德、法这样的强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使欧洲变成一个强势的政治统一体,在世界争霸中能占有一席之地。 英国自立国以来国家战略的核心就是不让欧洲大陆统一,这是被英国和欧洲的地缘关系决定的战略选择。 美国的目的是打垮欧元,瓦解欧盟,英国是打软欧元后强化其在欧盟中的地位。   李晓宁:欧洲从刚开始搞经济合作,并没考虑政治联盟。开始只是做买卖,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