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爸爸就不信这个理,他说他就是不信,这孩子不就是想把鸡蛋摞在一起吗,我不相信我有办法把鸡蛋摞在一起后他还不满意。于是,这个爸爸在孩子第二次要摞鸡蛋时,他事先煮好了两个鸡蛋,当孩子拿出鸡蛋要摞起来,摞不起来又大哭要发急时,爸爸跑过来,把两个鸡蛋一磕,鸡蛋真的摞在了一起。孩子愣了一瞬间,把鸡蛋拿起来看一看,发现已经磕破了,接着像疯了一样把鸡蛋砸在地上,用脚踩碎,然后躺在地上大哭。这位爸爸一怒之下将孩子倒夹在腋下,狠狠地打孩子的屁股。
其实这个爸爸恼怒的是自己的失败,但这样一来由于孩子不懂父亲打他的原因是鸡蛋根本没办法摞在一起,他会理解成父亲不让他探索,于是为了不再挨揍,他会放弃探索。如果这个孩子因为爸爸的暴力放弃了探索鸡蛋能否摞在一起的问题,将来也许也不敢探索其他的事情了。
孩子只有固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听成人的话,才能保证他去实施大自然给他的那个计划。因为他还没有能力给你讲道理,表达自己,只有跟成人发脾气,执拗,坚决地按自己的方式在走。但是有的孩子也很乖,他们是那些放弃自己意愿的孩子,乖的结果就是受伤,有一本书叫《乖孩子受伤最重》,这样的孩子放弃了大自然给他的计划,放弃了自己需要发展的模式,去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去顺从别人,变成了另一个人,或者被扭曲了,或者有了心理问题。人们给不乖的孩子也取了非常带有贬义的名称叫“顽皮”或“顽劣”,说明大多数成人不喜欢孩子这样。
其实,固执才是孩子形成自己、不会成为他人的保证,所以固执的行为是孩子自我保护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是固执的,说明他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很乖,你就要当心了。
对周围的一切具有超凡脱俗的敏感
我们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孩子对这个世界都是敏感的,之所以敏感是因为他们的神经没有受到磨砺,他们的经历太少了,他们见过的事物也太少了,再加上大自然赋予他们那份对世界的热爱,所以6岁前的孩子显示出对环境超凡脱俗的敏感性。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新的,而人对新的事物一定是敏感的,假如有两个18岁的孩子,一个从出生起眼睛就很好,一个到18岁眼睛才治好,能看到东西,那么那个眼睛刚治好的孩子一定是敏感的。
敏感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敏感使孩子能够在诸多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所要选择的内容,等这个内容习惯化之后,孩子又会对曾经视而不见的事物敏感,以此类推,一个孩子6岁之前会将他生活中所有的物品轮番探索一遍。
从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身上,我们发现,孤独症的孩子是不敏感的。他只对某一个东西敏感,永远喜欢一个东西,他们可能会在某一方面成为一个专家,但对世界的其他东西都没有适应性。我们发现,当他失去了这种敏感的时候,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的热情。
比如一个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发现了杯子,看到这个杯子就会兴奋得不得了,接着很长时间只玩杯子,见了各种各样的杯子就像见了亲人一样,他们会用杯子玩出各种花样。当他们不再玩杯子时,杯子的本质特征已经印刻在他们的大脑里,连带他们对杯子的情感与杯子相处的经历,对各种杯子的感受,一同沉淀在他们的体内成为精神的内涵。由此,孩子是通过与事物的互动形成精神的实质。如果一个孩子对环境中的事物不曾敏感,这个孩子的精神实质就无法形成。也正是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是敏感的,所以他会把自己所有发展的力量用在发现事物和探索事物上,实际上敏感就是对这个世界无限的热爱。
那么面对世界上万事万物,敏感的孩子是否都一下子揽在怀里呢?会一下子对一百个东西都感兴趣吗?当然不会,但在这一方面,孩子另外有一个非常巧妙的程序,就是一个孩子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发展期里,只喜欢某一类事物;不同的孩子也会在同一时间,相同的关键期里,选择不同的爱好和不同的发展内涵。
敏感就是热爱,如果孩子失去了这份敏感,就不再去探索这个世界,也不会使用自己的肢体和大脑,那么孩子就失去了发展机会。
这就是处于世界统治地位的人类的个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自然发展节律不可改变
没有人认为一个孩子会一夜之间从1岁长到10岁,于是人们用自己的大脑为人类划分了成长的阶段,人类为这些阶段起名为“岁”,后来人们又将这个“岁”划分为几个大的阶段,这几个大的阶段代表着人类生长的节律。人类也像世间万物一样,有着发展的节律,这个发展节律是不可以人为加以改变的,而人类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改变自然,典型事例就是愚公移山。我们有的人已经把这个用在了孩子身上。
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无论成人怎么努力,都不能改变儿童自然的发展节律,如果强行使孩子跨越了这个发展节律,一定会给儿童带来非常大的伤害,会使他的一生都遭受到某种损失。实际上,凡是人类破坏自然,使孩子超越自然节律的,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应。千万不要试图使孩子超越了自然发展的节律,否则孩子不但感受不到愉快,将来在某一个时刻还有可能会崩溃,那时,已经没有机会重新走这段超越的路程,这有点像高楼大厦盖在了沙滩上,无法为高楼大厦打好深厚的地基。
目前,人们对快速成熟的动植物都表现出担忧和不满,对快速建成的建筑物也表示出不信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已经醒悟不可以拔苗助长,但这并不代表人们的行为不是在拔苗助长。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律,人也一样,所以作为成人的我们一定要像尊重大自然那样尊重孩子的发展。
信任孩子就是信任生命(1)
有位爸爸说孩子固执得让他受不了,他也知道要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就是固执的,可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儿童没有办法故意做一些事情让成人来相信他,如果我们相信孩子是这样的,当他遇到情况,我们会怎么做?如果我们不相信孩子是这样的,当他遇到情况,我们又会怎么做呢?
先来看看一位不信任孩子的妈妈是怎么做的。
这位妈妈很仔细地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宝宝,一会儿拉着宝宝的胳膊,一会儿拉着宝宝的腿,又盯着皮肤看了半天,然后打电话给教育专家:“请问是某某专家吗?我发现我宝宝的胳膊有点短,腿有点长,比例不太对劲儿,胳膊和腿的比例到底是多少才是正确的?还有,刚才我发现我的宝宝的眼睛平均一秒钟眨3下,这合乎不合乎标准?”
放下电话,妈妈又细细地观察宝宝,然后拿起电话又问:“请问是新生儿咨询中心吗?我发现我家宝宝的眼仁和皮肤有点黄,是不是有黄疸?哦,两个月后不太容易出现黄疸啊!可我一会看皮肤黄一点,一会儿看又不太黄。”
刚放下电话,拿起玩具逗弄宝宝,又发现问题,又拨电话:“某某专家吗?我家宝宝怎么还不吃手,他只喜欢啃一个东西,但是啃两下那个东西从手里掉下去了他也不找,我教了他半天还是这样。我应该多长时间给他换一个物品?”
一通折腾后这位妈妈又忙着上网查促进宝宝智力发育的物品有哪些……
结果妈妈累得疲惫不堪,觉得养个宝宝怎么这么累啊!
再看一个信任儿童的例子。
同样大的宝宝,同样年轻的妈妈,宝宝在摇篮里啃自己的物品,妈妈一面哼着歌,一面像跳舞一样优美地抖开刚洗过的尿布,把尿布抻平晾在衣竿上,然后坐在摇篮边,边哼着歌边做手工。孩子哭了,妈妈微笑着把孩子抱起来喂奶,喂完奶,把宝宝抱在怀里跳舞,等孩子平静下来,快乐地转一个圈,再把宝宝放在摇篮里。等孩子睡了,妈妈继续唱着歌走向厨房,哼着歌切菜做饭,轻快地打扫屋子,一直都很快乐。爸爸回来了,妈妈撒着娇迎上前,端着饭菜讲述今天孩子的行为……
从前后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信任孩子的家长会很放松很快乐,而不信任孩子的家长很紧张,焦虑,忙碌,疲惫不堪。
再来说那个提出问题的爸爸,那个爸爸想知道有什么办法去帮助自己无比固执的孩子,想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样执拗地去固守一个模式。前面已经说过,孩子天生就是固执的,相信孩子,就应该相信孩子是在按照自己本能的发展机制在发展自己,就应该理解孩子的固执是为了安全起见,因为他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种生存法则。
就像有人带着你进一个小区,告诉你从这个门进去,怎么怎么走,你对这个小区还不熟,你下次来,是会随便进一个门呢,还是走你上次来人家带着你走的那条路呢?肯定是走熟悉的路,因为那个路最安全。在孩子的早年,为了控制这个世界,能使自己安全,他也会固守自己比较习惯的模式,这样他会觉得环境是可控制的。只有他认为环境是可控制的,他才能放松地去探索,否则他就害怕了,不敢去探索。
在儿童执拗期,一般在3~5岁左右,成人就要听孩子的话,而且千万别冒火,也别在孩子背后冒火。不要以为你在孩子身后发火孩子不知道,他是知道的。我们心里的情绪,孩子都是可以感觉到的。我们可以不相信孩子的精神确实是来自宇宙,但是我们如果理解6岁之前他的精神还没有很好地进入身体,孩子与我们有那么多的不同,我们就会用另外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就不会在心里生气的时候还在笑,这样孩子就会糊涂了:我明明感觉到妈妈生气了,她怎么还在咧着嘴笑呢?他就会做出很多坏事来试成人是否真的生气,于是成人就会发现在自己生气时,孩子很不乖。
信任孩子就是信任生命(2)
对一个孩子的信任,跟相信一个桃核只要给它水分,一定会长出一棵桃树,一定会开出桃花,结出桃子一样,相信的是一种生命状态,是大自然。我们只要相信孩子是一颗种子,相信孩子一定会按照一定的自然机制去发展,就不会把自己的焦虑传导给孩子,就会让孩子去发展自己。如果我们不相信婴儿会长成一个成人,我们就会用我们能想到的所有的方法去扭曲儿童,最终破坏他们的自然发展机制,使他们受到身心的伤害,为他们一生带来痛苦。
所谓父母的不良影响是什么?就是按照你自己的观念养育孩子,要孩子走你认为他们应当走的路,或你希望他们走的路。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错,毕竟哪个父母不想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我们希望他们自信,有本事,有才能。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感觉到被爱,被关怀,有价值,我们何曾想打击他们、溺爱他们?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所认为的最好,意味着我们要求孩子根据我们成人的脚本来生活,我们试图创造我们自己的脚本并导演孩子的成长。
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当做父母的不喜欢自己的某些个性或行为,而且发觉孩子的行为和自己一样时,他们担心孩子也经历他们所经历过的失败,就试图纠正孩子这样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实际上是在扭曲我们的孩子天生的形象。很多有关自尊心低落和缺乏自信的问题都源于父母不按孩子天生的形象接纳他们。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调整教养方法以适应孩子的个性需求。一方面,你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塑造他们的个性;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家居环境,使孩子的天性得到伸展。
我们是为了使用而发展,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为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环境,孩子就会发展为什么样的人。我们首先得相信孩子的特质,然后才能够不断地为孩子付出,等待着孩子长大。第二章环境与儿童发展有一种蜘蛛,母蜘蛛将卵生在另一种虫子的身体里,小蜘蛛出生后就开始吃这个虫子的身体,当把虫子吃完后,小蜘蛛就可以离开虫子的身体,自己去寻找食物了。这种蜘蛛世世代代都是这样,在大自然的进化中获得了这样的生存模式,人们管这种情况叫自然赋予。有了这样的完善模式,就能保证小蜘蛛活下来,使这类蜘蛛物种不至于完全消亡。
任何一种生命体都会有这样一个与自己的生命状态相适应的生存模式。
孩子也是这样,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生在一个家庭里,无论这个家是贫穷还是富裕,它的基本功能是一样的。孩子在这样的家里成长,有着自然所赋予的意义。
他们出生后由于生命的力量和身体的渺小,不适合拥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去进行探索,所以大自然的发展模式使一个孩子一定出生在家庭中,这个家是用来遮挡风雨的,在正常条件下可以保证家庭成员的安全。家庭空间是私有的,家庭物质是供人们基本生活的,家庭成员是互相友爱的,家庭范围是容易被掌控的,这样一个家庭最容易被孩子所控制,所以孩子在这个可控制的家庭里先获得了初步的安全感并开始探索家里的物质。当他们把家里的物质探索完毕的时候,孩子的能力就发展到能够探索家以外的世界,那时也到了他们离开家独立地与自己所需要的群体相处的年龄。
如果孩子在形成自己的精神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环境中的所有因素,那么这个环境一定要具有可以使孩子吸收的材料,这就是在成熟的教育中,人们所说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讲是否有意义,如果有意义,孩子就能吸取到可发展的精神内涵,如果没有意义,孩子就吸收不到可发展的精神内涵,这也是国家最近一次课改中要求的学前教育中环境装备的问题。
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在贫困的山区,人们给了孩子足够的身体营养,又给了孩子自由和爱,但是孩子所生长的环境装备对孩子的发展缺少精神的内涵,孩子在发展中仍然显得精神匮乏,成人显得缺乏精神营养,其精神状态停留在很低的层面,智力水平也停留在比较低的状态。
由此看来,孩子是遗传和环境的综合产物。对于遗传我们无法左右,环境却可以在人为的控制之内。那么我们能够下工夫的部分就是环境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养育儿童的成人就要考虑:自己想让这个环境中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假如我们把一条刚出生的龙交给老鼠抚养,它大概也会像老鼠一样地打洞吧。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类的孩子被动物养大的案例。除了很多狼孩以外,从孩子们常看的《人猿泰山》的影片里,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的孩子是怎样吸收了猿的特质,最终成为一个猿人的。因此,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为他预备什么样的环境。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挑选幼儿园的三大家庭因素
0~6岁是孩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决定了他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幼儿园的选择确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孩子到了3岁左右,家长就要考虑为孩子选择一所幼儿园了。这不仅是为了减轻父母照顾孩子的压力,也出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年轻父母们开始感到迷茫,不知该让自己的宝贝上一所什么样的学校。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无法获得来自同龄人的行为刺激和学习社会能力的机会,缺少一个可供互动的群体。在成人的照看下,孩子处于中心地位,所有的要求都得到顺应。当成人活动的内容无法对孩子构成丰富的刺激,孩子在家里不能获得良好发展,选择一个满意的适合孩子的幼儿园,确实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为了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使他们度过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成人在选择幼儿园时应该考虑到以下三大因素。
。 想看书来
根据孩子的个体特征选园
首先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幼儿园是孩子将来生活的地方,选择不合适,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很难弥补。孩子非常弱小,缺乏经验和阅历,无法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幼儿园的经历和感受,更无法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是否对自己有利,家长就更要从孩子的角度为孩子选园。
孩子的情况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考虑。
(1)孩子的性格特征。
首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属于乐观活泼型的,还是属于细腻冷静型的。乐观型的孩子对事物充满了良好的理解力,很容易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一般的环境就足以使他其乐无穷。这样的孩子天性开朗,一般不太会在身边的事物中寻找不愉快的感觉,即使有,也会很快抛在脑后,因此可以每天都快乐地沉浸在自我选择与陶醉中,不容易受到不利环境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只要没有人逼迫孩子做使他痛苦的事,孩子就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只要他对参与活动和学习的环境不产生严重的厌烦感,就会一如既往地快乐地享受幼儿园所有的学习和活动。乐观型的孩子不会因为看到老师批评其他的孩子而产生紧张情绪,也不会因为达不到老师的过高要求就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从此失去信心,无法做好想做的事。像这样的孩子,家长就不必太紧张,可以轻松考虑选择对家长和孩子都有利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性格敏感,非常容易受到伤害,个人意志又非常强大,性格独特,就要考虑选择一个注重孩子个体发展,并对孩子的心理和人格有特殊关注的幼儿园。
(2)孩子的能力特征。
人的天赋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能力也会不同。有的孩子感受能力特别强,对事物有着精细独特的感觉,并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让身边的人能够感受得到,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所以,家长有必要考虑选择一所对孩子的感受能够进行良好回应,并能从孩子的感觉出发将他引领到其他项目中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智力较高,有很好的数学能力、文字能力以及阅读能力,并对这些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要考虑选择一所以个体特征为本,能够对个体特长进行特殊帮助的幼儿园。
如果孩子的运动能力很好,就应该为他选择一所既能激发智力活动兴趣,又能帮他发展运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