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理人的权杖-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总监。X老板后来了解到,Y老板与这位经理人曾有很深的过结。再后来Y老板索性要求X老板把那位总监辞掉,并暗示若不辞退有可能解除合作关系。X老板考虑再三后,逐渐收回了那位总监的权杖。那位总监干不成事情,只得辞职走人。
  当然,我们可以谴责那位Y老板一路追杀的江湖作风,但这也说明经理人权杖被收回的背后原因有时复杂到无法揣测的程度。职场中,也许你得罪了谁,或许你根本没有得罪谁,只是对方自认为你的存在对他是一个威胁,而他刚好又掌握着左右你命运的那位老板的命脉,于是你的权杖莫名旁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2。 恰恰是股权,软化了经理人的权杖(1)
在我接触的离职经理人之中,有不少是因为股权问题。当我问其为什么离开××企业时,回答往往是:“甭提了,老板答应给股份,等企业做得差不多了也不提这回事了。我一提,他就以各种借口搪塞。对这些说话不算数的老板,还给他干什么劲!”
  此时,我就会给这样的经理人讲述那些得到了股份的经理人的遭遇……
  笔 者:你为什么要离开××公司?
  经理人:老板答应给我5%的股份,也给了股权证明。可当了两三年的股东,也没有分到一分钱!问老板,老板说亏损。可明明这几年企业发展不错,老板把报表一摊,说亏损了,分什么红?
  笔 者:真亏吗?
  经理人:不知道,财务我也不管。这几年我成了股东,有什么问题也不好意思提了。稍稍有点意见,老板一句话“你也是股东”就把我给噎回去了。
  笔 者:为什么会亏损?
  经理人:主要是这几年赚的钱又都投进去了。
  笔 者:也就是说股东权益增加了,而短期利润没有。
  经理人:要权益有什么用?我还不是该干啥还干啥?说不定有一天企业倒闭了什么也没有了。
  笔 者:这是事实。企业早晚是要倒闭的,注册成立那天起,就意味着一天天逼近死亡。
  经理人:所以,还不如要现货,多分点红,现在搞得收入还不如前几年。我越干越没劲,就辞职了!
  笔 者:那你辞职后股份做何处理?
  经理人:只能是不要了,本来就没有出钱,是干股,也没什么可惜的。
  笔 者:原来有具体约定吗?
  经理人:有约定,走就要退出股份。即使不退出,有股份也没有用。试想,我天天在公司里股份都没有什么意义,走了就更没有意义了!
  其实,持股经理人离开公司后,股份不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而且还意味着责任和义务,等公司遇到麻烦了,你作为股东是要分担的。
  现实中许多没有做过股东的经理人也许都期盼着能够持股,当上真正的股东,哪怕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也算是股东。但是,做过股东的经理人都明白:做股东意味着什么,尤其做小股东该有多尴尬。
  经理人所要的股份大概主要有期股、分红股、管理股、真正工商注册的股份等。那么,经理人为什么要股份呢?回答是不职业。
  尽管这几年我国经理人队伍在成长,职业经理人却很少,也就10%左右的经理人做到了职业化。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还很低。
  从经理人获取股权的动机来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总想做老板,提高自己的身份,增强自己决策的权力,自己辛苦努力后希望能有所收获,总觉得有股份后自己好像就有了产业,未来不干活也可以得到分红,自己早晚有所挂念等,而这些正是经理人不职业的一种表现。
  什么叫完全职业化?用我的朋友赵琦的话讲:“我读了MBA后就甘心一辈子做职业经理人,而不做老板。”其实做职业经理人只是一种职业,做老板也是一种职业,这完全是两个行当,与挣钱多少没有关系。而既做经理人,又做老板,是很难把两种角色同时扮演好的。完全职业化的经理人,至少从心态上讲就应该心甘情愿地、踏踏实实地做职业经理人,忠诚于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并且以做职业经理人自豪。
  成为小股东—角色的两难
  有个经理人曾对我讲述了自己得到股份前后的故事。
  他在一个企业工作两年后,业绩不错,老板为了兑现承诺,赠送他8%的股份,而且是做了工商注册变更的真股。股权变更后,他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和以前一样仍担任总经理职务,但已然今非昔比:以前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无论是思考问题、做决策、发布指示、执行制度、处理员工关系等都是处在经理人的角色思考、处理一切,变成股东后,双重身份和角色反而使他左右为难,角色混乱。比如,过去给下属发布命令时,他脱口就会说出:“咱们都是打工的,应该站在老板的角度想想,你要是老板你会怎么想。”这样很容易和员工拉近距离,员工很容易接受。可自从有了股份之后,这话就无法说出口,而且员工还会半开玩笑地说“您现在是老板了”等酸溜溜的话,有些过去和自己谈的话现在都不谈了,于是自己得到的真实信息逐渐减少,与员工的沟通效果逐渐下降,说话的力量逐渐衰弱,工作成绩反比单纯做职业经理人时要差。
  

32。 恰恰是股权,软化了经理人的权杖(2)
老板有时会不高兴,以为他成了股东后不卖力,有时还会直截了当地说“你思考和处理问题,应该转变角色,你现在是股东了”等。可真正到关键时候,一点股东的权力也没有,还是老板说了算,因为这股份是老板赠的,自己并没有真正出钱,说话也不硬气。自从做了股东以后,不仅没有真正行使股东的权力,更由于老板和员工的双重压力,加上自己的心理作用,反而比较严重地影响到他做职业经理人的权力,搞得他很苦恼,心想还不如不要股权。
  股权带来了角色的变化,导致职业经理人权杖的软化。经理人得到股权后,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叛徒”和“内奸”的两难选择:要么完全站在老板的立场上,这样,员工会把你看成“叛徒”;要么完全站在员工的立场上,老板会说你是“内奸”,吃里爬外;如果还像过去做纯粹职业经理人那样两方面兼顾,那么你就担纲了“叛徒”和“内奸”的双重骂名。因此,职业经理人一旦被老板赠送的股份(成为真正的小股东)“套住”,将会很尴尬。
  股权就像软化剂一样,使职业经理人手中的权杖疲软下来,职业经理人的业绩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成为大股东—自掘的陷阱
  职业经理人成为小股东会遇到上面的尴尬,那么成为大股东是否就好办了呢?还是用事实来说话吧。
  一位老板想投资某一新兴服务行业,刚好遇到了行业内一位经理人A。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注册了一家公司,注册资本500万,现金完全到位。因为此前A经理已经做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500万元就能完全启动,实现正现金流。老板说我不懂这行当,我只派财务人员,其他完全由你经管,法人代表是你,你占55%股份,我占45%股份。前提是不发工资,但报销业务产生的费用。于是A经理欣然上任,正儿八经地做起了老板,大刀阔斧地干起来。除按计划购置常规的办公用品外,招聘技术人员、行政办公人员、筹建网站、印制宣传品等这些基本到位以后,A经理开始高薪大量招聘行业资深人士作业务代表。一时间,该公司人才云集,势头非常凶猛。A经理由于绝对控股,且是法人代表,自然是全力以赴,同时也把自己家中的许多资源都投在了公司上,真可谓是铆足了劲。作为背后投资人的真正老板尽管也在公司留了一间大办公室,但由于忙其他事务,很少到公司来。
  由于A经理过去是业务老总,刚开始公司业务启动很快。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许多管理问题便凸显出来,尤其是业务代表的管理问题。而且A经理过去一直是做经理人,一旦做了老板,处理起问题来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于是便劝说夫人辞职一块加盟,替自己打理内部事务。夫妻俩为了公司,可谓披星戴月,但谁想妻子的加盟反而让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化了,公司上下都有意见。没过多久,许多员工便知道真正的投资人是谁,于是一些有意见的员工便不怎么把A经理放在眼里了,认为你是打工的,还开夫妻店—于是就有人开始找“真老板”告状,此后,背后的投资人出现在公司的概率高了,而A经理的身份便尴尬起来—虽然在员工面前仍是以老板自居,但只要真老板在场,说话也不得不看人眼色,而这些大家当然心领神会,就这样,A经理的权杖一点点地开始软化。
  当然,公司业务自然比最初的计划速度要慢许多;###个月之后,现金流开始吃紧;熬过严冬时,已是账面亏空,开始拖欠员工工资;等到五月份,账面亏损接近200万,同时一些被欠薪两三个月的员工开始找A经理闹,有些员工熬不住已经离开了。A经理好生烦恼,期间找投资人商量了几次,当实在不能强求投资人继续投资时,投资人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两人先按股份比例把亏损的额度补上,二是公司破产关门。A经理夫妻俩一商量只能是同意公司破产。就这样,A经理无奈、伤心、灰溜溜地离开了公司。
  在本案例中,A经理占据了绝对大股东的位置,并出任法人代表,可谓是双保险,但是为什么还出问题了呢?根本原因在于,A经理就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不论他以什么身份出现,都改变不了这一特性。作为职业经理人,虽然占据了绝对大股东的地位,可他没有能量履行大股东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他作为大股东的权力自然无法兑现。但他名义上毕竟又承担着这些责任和义务,所以这势必影响到他作为经理人的权力。更要命的是他还出任法人代表,这更让他作为经理人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他败得很惨,而且败得名不正言不顺。可见股权对经理人权杖更多是起制约作用,甚至是毒害作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32。 恰恰是股权,软化了经理人的权杖(3)
上面讲的是真实股权对职业经理人权杖的软化作用。
  同样起软化作用的还有管理股。管理股不是真正的股份,更多是针对管理层的分红股,在担任管理职务期间享有股份的表决权和分红权。这种股份对经理人有双重作用,可能会在董事会里争取一部分主动性,但是对下发挥权杖产生的仍是制约作用。事实上,管理股就是镜中的烧饼,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分红股对权杖的作用应区别对待。如果分红股只是针对主要高层,其他员工没有,那么这样的股份也会软化权杖;如果是针对大多数员工的,那么对经理人的权杖则有积极作用。因为此时的分红股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把现货转变为期货的分配方式,不仅激励了经理人,更激励了全员,经理人可以较好地运用权杖的作用,激励全员奋斗。
  期股本身就是期货,是现货延期支付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分配形式,也是一种用未来激励经理人和员工奋斗的方式,同时也是企业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期股如果是针对少数经理人的,那么其对权杖的影响是不明显的;如果期股是针对大多数员工的,那么期股就变成有效的激励方式,对经理人的权杖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期股的缺陷是一旦目标实现,激励作用将会大大降低,此时对经理人的权杖起到消极的作用。这个消极作用可能来自经理人自身,也可能来自那些成为富翁的员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3。经理人远离老板“疯狂”的企业(1)
前不久,笔者遇到了一位职业经理人,他说有一位老板非常看重他,多次邀他加盟,但由于担心该企业可能会发生动荡而犹豫不定。我回答道,企业有以下三种情况时,不要进入:第一,老板处于疯狂状态的企业不要进,因为企业离死不远了;第二,企业文化与自己行事风格差异较大的企业不要进,进入后的调整成本太高;第三,企业发展阶段与自身职业经理人类型不一致的不要进,否则进去之后不匹配,会很快被边缘化。
  他接着问:何谓老板疯狂?我回答道:有三个指标,第一,语言疯狂;第二,行为疯狂;第三,“不务正业”—经营疯狂。
  语言疯狂
  俗话讲:言为心声。语言疯狂,可能就是内心疯狂的外在表现。有些老板把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开始疯狂。首先表现在口出狂言,一切都不放在眼里,认为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瞧不起所有人,自己仿佛是世界上最大的英雄。这些人最初并不疯狂,最多只是自信,然而一旦他们超越了自信,便走向了疯狂,开始冒大话,开始出口伤人。其实,是开始伤他们自己。
  行为疯狂
  疯狂起来的人不仅表现在口头上,更进一步表现在行为上。某些早期的民营企业老板发起来后,无视道德法律,无视政府,在自己的地盘里构建权力王国。也有许多老板在逐渐发展起来后,越来越猖狂,行为疯狂到令人发指。
  “不务正业”
  许多老板本来是做实业起家的,但当实业做起来后,便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疯狂跳进资本运作旋涡。资本运作确实可以加速企业的发展,但是许多企业家在尝到了资本运作的甜头后,往往便开始为资本运作而运作,结果是由做实业变为做资本运作为主。最著名的代表是德隆,他的金融帝国的资产规模高达1 200亿,结果很快就土崩瓦解,身陷囹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从做实业转向做资本运作后真正获得成功的案例。资本运作和实业运作完全是两码事,其运作规律是不一样的。
  严格说,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不足以支撑纯粹的资本运作。所以那些想当然地把国际上成熟的资本运作手法移植到国内,开始大肆的资本运作和产业并购的人,失败是必然的。即便是美国资本大鳄索罗斯,也一直专注于资本领域,他投资的目的只是为了赢利,而不是为了所谓的产业整合,进入实业经营。所以,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稳健的专精经营,才能走得更远。那些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什么都想干、什么都能干好的疯狂企业家,等待他的最终结局必将是灰溜溜的惨败。
  能够做起来的老板,都有过人之处,也都不乏自信心。自信心是必要的,但自信过了头,就是自负,自负再发展下去就是疯狂。这个尺度为什么难以把握?客观地讲,随着老板事业的逐步做大,社会各种关联人群为了追逐利益,本来很刚性的机构和人物纷纷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刚性。这时本来就自负的老板看到这些人的低声下气,会更加自负和狂傲,认为金钱的力量多么了不起!到后来,也不认为是金钱的力量,而是认为自己的力量多么了不起!于是对那些接踵而至的鲜花、掌声、赞美都毫不客气地接纳,而对某些批评之声,要么充耳不闻,要么打击报复。这样,他就再也不能直接听到批评之声了。在他的接收世界里,从此失去了平衡。由此,他的思想开始跃出常态体位,开始疯狂起来。
  以上分析了一个老板疯狂的过程。当然,不同的人疯狂基点是不一样的,有人也许有了1 000万的资产就会疯狂,而有人会到100个亿才疯狂。为什么不一样呢?原因在于本身和环境双重因素。
  就环境因素而言,如果周围都是100万元家产的人,也许自己拥有1 000万时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如果周围都是亿万富翁,他或许还能有几年的自知之明。
  就自身因素而言,很简单,因为他已不能“承载”这么多财富了。古人云:厚德载物。人之所以疯狂,就是自身的德不能承载外物了。《易·坤》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这个德就是一个人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综合在一起的产物,物就是指社会评价体系中的权力、荣誉、财富。一个人德不够,是承载不动社会赋予他的所谓成功的。当一个人不能承载时,这个人便会自我疯狂,他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所以人们常说:上帝欲先灭之,必先使其疯狂。
   。 想看书来

33。经理人远离老板“疯狂”的企业(2)
直接毁灭企业
  老板疯狂带来的危害,首先是对企业的直接危害。因为疯狂的结果是,老板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样就会出现真正干事的人才离去,聚集来的大多都是逐利之人。疯狂直接带来的是,干企业组织系统干不了的事情,干大家不能干的事情,干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其结果就是,盲目投资,盲目上马,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疯狂带来的还有民心的失去,周围人都会静盼着其灭亡的一天早日到来。总之,老板疯狂的企业,必将是风雨飘摇,离灭亡不远。
  伤害麾下职业经理人
  有人在入职时不分就里,一猛子扎进去,进去后发现企业老板已然疯狂,企业更是千疮百孔、危机四伏。怎么办?想退出也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职业经理人进入之前要慎重,千万不能眼看着疯狂的老板,还抱着不管三七二十一,进去后再说的心理。如果你另有动机,抱着趁乱捞点的心理,也很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当你看了下面的危害分析后,就会重新思考自己的选择了。
  危害一,或被疯老板干掉,或一同毁灭。一般情况下,老板一旦疯狂,就很难再回到常态来;除非有大的打击,而且这个打击又不能是致命的。如果你是位性格直爽、事业型的职业经理人,那你很可能与老板的思路不一致,你会极力劝诫老板,而老板这时一般是听不进逆耳忠言的,你冒死进谏等于是不识时务,所以没有等到企业危局,也许就已经被疯老板“干掉了”(这或许还是你的幸运)。如果你能够忍受老板的疯狂,希望老板自己清醒,甚至你赞同老板的疯狂,跟着老板一块疯狂,那结果就肯定是一块失败。
  危害二,增加找工作的成本。有这样一位有一定名气的老板,本来软件企业做得好好的,忽然心血来潮,开始在资本市场上运作。运作几个来回后,企业崩盘,大量的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不得不树倒猢狲散,重新寻找新的职场舞台。然而,职业经理人跳槽是要花费成本的,更何况是被动离开已经崩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