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真善良的老百姓们,真是心花怒放啊,《新华日报》《大公报》以及西南、西北的各种报纸,竞相刊载颂扬文章,称国共和谈“给中国人民带来无限的光明和希望”。国民党的《中央日报》趁机大谈“统一军令和政令”,一篇文章中还引用韩非子“木之朽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的典故,历数“国家之败也必因不统一,民族之弱也必因不团结”的害处,高唱“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就这样,一个又酸又甜的果子从冰凉的铁树枝头结了出来,蒋介石和毛泽东精心地为它选定了一个揭幕的好日子——10月10日。这就是后来成为三年决战的根源、而令世人哭笑不得的《双十协定》。
蒋介石胡宗南杀机暗伏,毛泽东彭德怀谈兵论道
就在关于“和平建国”大政方针的《双十协定》公布于世的前两天,一架国民党运输机因迷失方向,降落到八路军控制的河南焦作地界。在这架飞机上,有一封蒋介石给阎锡山的密件并夹带着两册《剿匪手本》。这封刊有国民党军委会关防、经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二组登记并加盖杜锡钧手章的密信,分明写着“中正申篠”的字样,而且签署日期是9月17日。
到《双十协定》出台的第三天,蒋介石特别密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给部队秘密印发这个《剿匪手本》。这个小册子,对于国共两党的老军人们都不陌生。它是过去十年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精神讲话”须臾不离的教典,其中的警句就是“赤匪不灭,军人之羞”,而且竭力推行所谓“革命军连坐法”:“班长同全班退则杀班长”“班长不退而全班退,以致班长阵亡,则杀全班兵卒”……老蒋以军事统帅的身份把这个玩意儿往部队一推,目的是使“全军之中,人人似刀架在头上,似绳子缚住脚跟,一节一节互相顾瞻,连坐牵扯,谁亦不能脱身”。显然,他是要抽掉全军的退路、彻底与共产党决一死战。这不能不叫那些包括部分国民党人在内的幻想主义者触目惊心,出一身冷汗。
但是延安却平静得很。1945年10月17日这天,安全返回延安已有一个星期的毛泽东,把大大小小干部召集到一起,闲唠家常似的向大家介绍重庆谈判。一边是写在纸上的和平协定,一边是直接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80万大军(还不含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军队),口号天天在喊,仗也天天在打,毛泽东就从这个令人疑惑不解的矛盾开始聊起。
第四章 南线与北线(3)
还是那句老话,毛泽东认为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的主意是“老早就定了”,而共产党“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也是“老早就定了”。于是,他就拿前不久的上党战役打比方。他把上党地区比作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中间的一个脚盆,说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13个师去抢,结果,“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他希望“这样的仗,还要打下去”。因为,“订立了《双十协定》以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继续争取和平”。
毛泽东用辩证法的思想回答问题:“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他说得风趣极了:“蒋介石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们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听会的人全都哈哈大笑。只有一个人不笑,他就是坐在前排的彭德怀。
散会之后,毛泽东信步走到彭德怀跟前。他手上夹支烟,边划着火柴边说:“我们的彭大将军又在运筹帷幄是不是啊?”
彭德怀憨厚地咧开嘴,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毛泽东点着烟,熄灭火柴,与彭德怀并肩步出会场,边走边聊。毛泽东说:“老彭啊,你对时局有何高见?”
彭德怀进入严肃的思考,略微沉默后说:“一个字,打!主席判断完全正确,以战求和,则和存。”他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望着远处的清凉山思考了一下:“国民党军有四百万啊,要解决它不是个简单的事。可是不解决不行,蒋介石的尾巴翘上了天。除了打胜仗,我们还有什么法子?”
毛泽东摆一下手:“光靠打还不够。我们有政治优势,还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嘛!三边地委不是有个报告,我们地下组织的统战工作搞得很不错,邓宝珊的一个旅要起义,那个旅长叫什么……”
“曹又参。”彭德怀补道。
毛泽东兴奋地接着说:“派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策应一下。这个起义如果搞成,就是一个‘火车头’,它不但削弱了边区北线敌军的力量,壮大了我军力量,而且也给广大国民党官兵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彭德怀用钦佩的目光盯着毛泽东,意味深长地重复道:“发挥政治优势,以弱胜强!”
毛泽东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以弱胜强。十年内战,抗战八年,我们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吗?”毛泽东忽又生起感慨之意,顿一顿,猛吸一口烟,徐徐吐出,“东北的干部都派出去了,斯大林同志若是配合得好,美国就是在大连登陆我也不怕他。华东暂且放一放,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也是迫不得已呀,人家要回南京,我们在南方他就不能安心睡觉,让他八个解放区,共产党要抢地盘的谣言不攻自破。山东嘛,大家都很热闹,胜败有一拼。中原那边有李先念同志在,等王震和王首道过来会合了,我看要大打一下。只要王震他们活着回延安,就算大胜利!现在是华北和西北,傅作义、阎锡山、胡宗南,还有‘二马’,这一班人,老蒋的赌注押得不轻哩!”
见彭德怀许久没接话,毛泽东收住话头,问:“老彭,你对西北怎么看?”
其实,这正是彭德怀思考的焦点。见毛泽东发问,他长长地嘘了口气,“西北问题,我看主要对手是胡宗南和‘二马’。”
第四章 南线与北线(4)
毛泽东点头:“这也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威胁。”
彭德怀分析说:“胡和马又有区别。”
毛泽东点头:“胡有野心,此人的后台老板是蒋介石;马有野性,是地头蛇,带点儿民族色彩,有欺骗性。”
彭德怀又咧开嘴。他对毛泽东看问题一针见血,打心眼儿里敬服。
关于胡宗南的“野心”和马家军的“野性”,彭德怀与毛泽东心照不宣。尤其胡宗南,抗战胜利后,坐大关中的此公,7月中升战区司令长官,10月初加国军上将军衔,的确有点儿飘飘然。他自恃兵多将广,装备精良,实力雄厚,又身在周秦汉唐的帝王之乡,仗着蒋介石的恩宠,一口气调动数十万大军四处出击,在中原、华北、东北及整个北中国地区,几乎无孔不入。这一个多月时间里,他让陶峙岳率部进驻了新疆,陶为新疆警备总司令;又命李铁军率部驻守甘肃的河西走廊,李为河西警备总司令。董钊的第三十八集团军镇守关中,巩固后方基地。高双成的第二十二军据守陕北,谢辅三的第二十七军驻守陕南。同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祝绍周兼陕甘边区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文朝籍兼鄂陕甘边区副总司令。胡自将第一军的第七十六师及第四十军东出潼关,接收郑州、洛阳等中原重镇,以控制津浦、陇海枢纽;派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李文率第十六军、第三军渡河入晋,经同蒲路、正太路、丰汉路,直奔保定与平、津等地受降,进而挺进华北,窥伺察绥方向的动静。胡宗南还让心腹黄正诚带着他最信赖的第一师打入阎锡山的封地晋南,并几经周折,硬是把范汉杰的一个兵团推进到了东北……胡宗南的所作所为,引起中共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
毛泽东和彭德怀两人在窑洞前的小路上默默地行走了一段。朔风吹来,陕北的秋意中已微含肃杀。彭德怀下意识地紧了紧腰带,说:“胡宗南的手长得很,到处伸。上月的22号跑到郑州搞受降典礼,一个典礼,豫北、豫西都成了他的地盘。”
毛泽东举手一劈:“下一步,我们不允许他乱跑,要牵制一下。”他想了想,忽问,“老彭啊,晋绥和晋察冀的绥远战役要他们抓点儿紧,先搞傅作义几万人!”
彭德怀对此赞同。他告诉毛泽东,晋绥和晋察冀两军区的野战部队,已经在左云、右玉与兴和、天镇一带集中主力5万余人。国民党顽军也在绥东集结了5万余人。彭德怀说:“顽军目的是来合击我张家口的,他们分别驻在集宁、丰镇、卓资山、陶林、凉城、新堂的归绥,摊子铺得比较大。”
“敌人摊子大对我有利。不过,5万对5万,这个仗还要考虑一下。”毛泽东用夹着烟的手在空中划出一个大大的圆弧,“一定不能分散兵力,务必告诉贺、聂,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一口一口地吃。三个吃一个行不行?不行就五个吃一个!总之,要确保胜利,打有把握之仗。”
彭德怀听得出毛泽东话中有话,其间含着对兵员素质的基本估计。年初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谈及1945年任务时,就一再强调须对现有兵员进行整训,并且具体提出1945年要将全部正规军和游击队轮训一次,要按照他过去总结三五八旅“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那一套新的训练方法,搞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彭德怀说:“贺、聂目前已在抓紧整训部队,作好战役准备。我们部队都有群众性练兵的好传统,像三五八旅他们,那么苦,拉到葫芦河搞生产自救,没吃没穿的,战士们都得了夜盲症,小腿肚肿得亮晃晃的,得闲还忙着投弹呀、刺杀呀,3发子弹打11环就是‘朱德射击手’,投弹40米以上就是‘贺龙投弹手’,刺杀勇猛,达到90分,就是‘高岗刺杀手’……”
第四章 南线与北线(5)
毛泽东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站在石级上遥望天际,得意地吸口烟,慢慢品咂:“贺龙同志带兵练兵,那是没的说。”
北出关山贺、聂联手,兵结归绥傅、何下注
部队集合起来拉了一阵歌,贺龙出现了。他像往常那样乐呵呵地捧着烟斗,一出来就钻到干部战士中间。此刻正是秋高气爽,偌大的左云城关广场沐浴着灿烂的朝阳。贺老总一会儿向这个干部询问几句什么,一会儿又同那个战士随便地唠起家常。他总是那样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富有朝气而充满信心,让人感到亲切温暖,踏实可靠。
晋绥野战军司令部的战前动员大会就要开始了。
塞外吹来的季节风一阵阵袭上人们的心头,老总和战士们一样穿着单土布军装,虽有一丝凉意但却精神抖擞。广场上密密麻麻的部队,因为贺龙的到来而显得气氛格外热烈。在这一群军人中间,贺龙便是他们的旗帜和骄傲!那些从湘鄂西(边)跟随贺龙闯过来的老红军战士不用说了,即便刚刚加入这支队伍的新同志,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青春和荣誉与贺龙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广场上笑声不断,有人隔着七八排队列大声喊:“老总,你的腰好利索了吗?”贺龙笑嘻嘻地朝喊声看了看:“嗬,你呀,刘卓甫!”五大三粗的刘卓甫是过去一二○师“战斗篮球队”的主力队员。毛泽东从重庆返回延安的那天下午,贺龙眉开眼笑地把球队一帮小伙子召到一块儿赛了场球,而且还主动要打中锋,结果一不留神闪了腰。当时,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他扶到住处。满头大汗的贺龙躺在床上无可奈何。“年岁不饶人喽!”他感叹着,脸上显出一丝少有的忧伤。但转眼间又笑呵呵地不服气了,“好了再干!”球队的小伙子们每天都要问一下警卫员老总好没好,今天见到贺龙神采奕奕,大家放心了。贺龙被刘卓甫这一喊,来了精神,他使劲拍了拍腰际,烟斗一点一点地笑道:“小鬼头,你莫急,打完这一仗,我们跟老大哥部队好好赛一场!”
这年,贺龙司令员已经49岁。
贺龙在队伍中流连了十多分钟,才健步登上主席台。“同志们!我们要在这里打一仗!任务是同晋察冀兄弟部队配合,反击国民党进攻!”他用力挥动着手臂,声音非常洪亮。
按老规矩,贺龙首先讲述抗战胜利前后的形势,从爷台山反顽斗争一直讲到上党战役的胜利,他说:“我们老大哥部队一仗就干掉阎锡山的13个师哩!敌人进攻38000人,我们出动31000人,敌人的38000被消灭了35000,另外逃掉2000,散掉1000,大胜仗啊!”接着,贺龙讲评晋绥野战军在晋西北和晋中开展工作的情况。谈到眼前的敌我态势,他的大嗓门又亮起来:“绥东解放区是我们绥蒙部队的广大指战员从日伪手中流血牺牲得来的,蒋介石勾结日伪军要抢我们的果实,还要进攻整个华北解放区,我们能答应他吗?不!不能答应!现在党中央命令我们跟他们干,我们要坚决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
会场响起一片掌声。贺龙笑眯眯地吸了口烟,双手把掌声压下去,嗓音平和了些:“同志们啊,这一仗非同小可啊,打赢了,我们晋绥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就会连成一大片。可以说,整个华北我们就算控制住了。如果打不赢,傅作义趁势向陕北压过去,而陕南又有胡宗南,南北合击,中间夹着我们的党中央延安,同志们哪,那是我们的脑壳,后果可怕呀!”
第四章 南线与北线(6)
贺龙的战前动员讲话并非危言耸听。中共中央军委让贺、聂联手来对付傅作义,除了用兵数量上的考虑之外,其中也大有攻则必胜的意思。部队集结后,贺龙与聂荣臻已将这次绥远战役的总体作战方案拟妥:贺龙指挥晋绥野战军三个旅(三五八旅、独立一旅、独立三旅)先向内蒙古跨越一步,把凉城、新堂、天成村这几个敌占点一一解决掉,然后集中兵力稳稳地配合聂荣臻的晋察冀野战军,攻打丰镇和集宁。而聂部则由东向西进攻,首先消灭隆盛庄、张镇的敌人,再各个击破丰镇、集宁二城。最终两股兵力合在一处,把敌人压缩到绥东地区铁路三岔口的一小块地域,聚而歼之。
这是抗战胜利后头一次跟国民党军大兵团对阵交战,虽说准备充分,部队士气也高,贺龙心里还是悬悬的不太踏实:“同志们啊,我们过去跟日本鬼子打的是游击战,小分队行动,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现今不一样喽,搞起大兵团,摆起阵势,在运动中歼敌,是个新问题哟。我们一定要同老大哥部队配合好,团结一致,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和地方党组织。只要我们做到这一点,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他国民党绥远部队也是不经打的!”◇米◇花◇书◇库◇ ;__
出击的日子定在10月17日。这一天,贺龙亲率晋绥野战军主力北越长城。
正是夕阳斜照,老总跨上一匹火焰般的烈马,一声“出发”地动山摇。他挥手加上一鞭,战马立刻在夕阳余晖中,朝着古长城斑驳朴拙的烽火台疾驰。山冈上,满坡的红叶透出一团一团庄严,劲风秋意尽在不言之中。队伍分成几路,各自沿着山道多头并进。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结休整,战士们精神好极了,矫健的步伐中显示着信心和力量。整个战役第二天正式打响,24小时内,晋绥野战军便连克凉城、陶林,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和暂编骑一旅,一开打就损兵折将,各被吃掉一部。到10月20日,晋绥部队又拿下了新堂。与此同时,聂总也指挥晋察冀的部队按计划攻占了张皋、隆盛庄。
贺、聂两部激烈的枪炮声,掀翻了傅作义心中的五味瓶。
傅作义对绥远这块土地是有感情的。早在中原大战时,他就由张学良举荐为绥远省主席。当时绥远匪患成灾,傅作义上任的第一件公务就是剿匪。他一个省主席带着队伍东征西讨,硬是把数万人的四大股土匪,一股一股地消灭了。接着,又开始整治金融,开源节流,扩大流通,一个边远省份的破烂财政,让他调理到扭亏为盈的地步。他还把部队发动起来兴修水利,使十年九荒的河套地区,农业生产大为改观。
平心而论,傅作义对共产党并无恶意,当年王若飞在包头被捕,他还给过许多关照,以至彼此的个人情谊日深。但是对日本人,傅作义很不客气。抗战一爆发,他第一个致电阎锡山、张学良和蒋介石,请缨杀敌。后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到绥远来诱降,许诺给他个人赠款6000万大洋,要他出面领导“华北独立”。他毫不含糊地表现了气节,说:“内蒙古是中国领土,不允许任何人来分裂。”结果翻了脸,打出一个“百灵庙大捷”。战后,蒋介石要他“适可而止”,毛泽东则给他发来贺电。
整个抗战期间,傅作义还真像个“战区司令长官”的样子,发动绥南战役,收复五原之战,特别是不避嫌疑学习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制度,有板有眼地在师以上机关设立政治部、营以下设政治指导员,最后博得了一枚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勋章。日本人一投降,蒋介石的密令跟着就到了,傅作义抢占了包头,又从共产党手中夺去了归绥、集宁。他深知国共开战只是早晚的事,一不做,二不休,横下心拉起5万人马进攻张家口。他要为蒋介石把绥远揽在怀里。
第四章 南线与北线(7)
贺、聂一到,傅作义连呼“来者不善”。果然,几天工夫就弄得他不可收拾。看看自己那5万人马星星点点拉了十几摊,傅作义一下子就悟到了险情: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可是八路军打游击的拿手戏呀!与其坐等贺、聂一摊子一摊子地收拾,不如知趣一点儿,先下手为强,主动放弃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城,固守一个点等待来日。他手忙脚乱地下令:“立即收缩兵力,向归绥集中!”
10月21日,傅作义的第六十七军军部及所属新编第二十六师,由丰镇撤到卓资山,第三十二师也撤到了福生庄、三道营,伪蒙骑五师由新堂撤往六苏木。听到侦察兵的敌情报告,贺龙会意地直点头,“傅作义呀,有点名堂哩!他是想收拢五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