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春长征路-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回复:“干嘛呢?”     
  “在论坛上,看‘长征中的女红军’,是你设成‘精品’的吗?”     
  “不是,是另外一个版主设的,可能有麻油问题?”     
  “没有,不过除了二楼一个捣蛋帖以外,还有几个广告也插在里面。”     
  “哦,我再看看,Wait!”     
  我也继续往下看:     
  回复:长征中的女红军     
  红军有严格的规定,行军中夫妻不能一起。不过有个例外,那就是朱德、康克清夫妇,在长征中他们几乎没有分开过一天。这里面有很特殊的原因,康克清是身经百战的射击手,所以没有留在“特殊连队”,而是呆在朱德身边,负责起朱德的保卫任务,甚至还一起指挥作战。康克清是女红军中最强壮的一个,她一般都带着三四支枪行军,通常是两支手枪和一支毛瑟枪,而且她并不觉得特别疲惫。她和其她很多妇女一样分到了一匹马,但是却很少骑,还总是帮助受伤的战士们背着额外的枪支徒步行军。         
※虹※桥※书※吧※BOOK。  
第58节:第十七章:长征中的女子(2)       
  红军进入草地前开始了准备粮食的工作,在一路上不停地停下来,收割农民遗弃在田野中的青稞。收割的时候朱德总是开玩笑说其他战士不能像他那样背个二三十公斤重的粮食。但是他的妻子康克清却是一个例外。康克清收割青稞的时候手不停地挥舞镰刀,丝毫不比朱德逊色。沿途她非常吃苦耐劳,完全和一个男战士一样。     
  她不仅背着自己的皮包、军用地图、干粮,还背着自己的包袱、毯子。过后河的时候,她将自己背的皮包按在膝盖上,为直属队写渡河程序的指示。     
  在到达延安之后,她对斯诺说:“长征并不艰难,就像每天出去散散步一样。”她还告诉史沫特莱:“同那么多可爱的人在一起,每天的行军和出门散步差不多。”     
  作者:风小小     
  2006年3月29日     
  我问青青:“看到没有?”     
  “已经删了广告帖,捣蛋的就算啦,原谅一次。”     
  “这个帖子很不错啊,‘风小小’以前没看过,是新来的么?”     
  青青说:“这个我也不知道,换了个马甲也不一定。”     
  “是啊,是不是马甲只有自己知道。”马甲就是用不同的署名在论坛上发帖子,这是很正常的。     
  “你看完了吗?”     
  “还在继续。”看下去,后一部分讲的是贺子珍:     
  回复:长征中的女红军     
  对于女红军队伍中另外一位英勇善战的神枪手贺子珍来说,长征却显得格外艰难。贺子珍在长征中按照规定没有和丈夫毛泽东一起行军,但在出发时便已怀有身孕,在红军二渡赤水期间,她产下了一个女孩,产后几个小时,部队就必须出发了,小孩没法带走,只有托付给了一对农民夫妇,从此贺子珍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孩子。     
  贺子珍刚生下孩子,又在空袭中为了掩护伤员被炸弹击中,负伤十七处,头部血流如注。当时她遍体鳞伤,脸色苍白,已经不省人事了。有人回忆说,在长征中,贺子珍显得尤其坚忍,她被炸伤后,要求不要告诉毛泽东,以免他分心。行军间隙,她常常吟咏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草地之前,前方部队送来了一头牦牛。宰了以后每个战士分到一点,晒成牛肉干当干粮。毛泽东吩咐首先要照顾休养连。当时分给贺子珍的一份比给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等几位老同志的稍微多了一些。毛泽东知道后生气地说:“贺子珍的怎么可以比徐老他们的多呢?可不能特殊!一定要给这几位老同志补上。”但是肉已经分完了,只好从分到中央几位领导同志的肉里割下来,给几位老同志送去。     
  作者:风小小     
  2006年3月29日     
  青青说:“贺子珍在长征里面真的很辛苦,有好几个在长征中生小孩的都特别不容易。”     
  我回复:“在战火中生孩子还是其次,在那样的条件下只能把刚生下来的孩子送给别人才是最痛苦的。”     
  “长征中的女子真是不容易啊!简直就是把女人当男人使。”     
  “哈哈,比喻还挺贴切,不过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那样的环境下,活着走下去已经是幸运的了。”      
  下一个帖子是另一个人的回帖:     
  回复:长征中的女红军     
  楼主的很不错,顶一个,偶也来八几句邓颖超和李伯钊。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她身体比较虚弱,在江西苏区时就患有肺病,不适宜这样高强度的行军,1935年春天她患上了肺结核,不停地咳血。周恩来亲自照顾她,但到了夏天,就轮到她照顾周恩来了。到毛儿盖以后,周恩来高烧不退,后来被确诊为肝脓疡,邓颖超在这段时间一直抱病守护在周恩来身边。     
  邓颖超在过草地的时候遭遇了她长征中最惊险的一幕。本来她骑着一匹褐色的马和生病的周恩来走在一起。一天走着走着,马受了惊吓,掉进泥潭里了,她的双脚也陷了进去。这时候,周恩来的担架已经走远了,她喊也喊不应。邓颖超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挣扎,越挣扎只会陷得越深,于是只好骑在马背上静静地等。等到后来一个同志把她从泥潭中拉起来的时候,已经从头到脚被雨水淋透了。那匹可怜的马开始还在挣扎,后来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就一点一点往下陷,只剩下个马头,最后连马头都陷下去了。         
§虹§桥§书§吧§BOOK。  
第59节:第十七章:长征中的女子(3)       
  邓颖超自己生病了非常虚弱,但是仍然很关心战友。过后河的时候,河水暴涨,部队不得不停留在河边。她知道就关心地问战士们:“河水深到什么程度了?”河水退了下来,战士们开始过河的时候,她又鼓励大家:“同志们,大家手牵手过河呀,这是过草地最后的困难了……”     
  杨尚昆的妻子李伯钊是队伍里走路最多的女红军,在长征途中,她肩负着宣传鼓动的任务,每天往返于部队之间,走的路程是别人的双倍。李伯钊不仅背着自己的行李还背着红军剧社的剧本,在行军中负责宣传和鼓动士气,在没有剧本的情况下,她即兴创作了一些小故事来演出。1935年秋天,两大红军主力在懋功会师后,中央红军决定北上时,她在距离总政治部较远的红四方面军驻地筹办文艺训练班。她往回赶的时候中央红军已经出发了,她被张国焘扣留,又第二次过草地。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来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把她调入红二方面军负责宣传工作。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一同北上的时候,她又第三次通过草地。她的长征旅途,比一般战士整整长出一年。     
  作者:DAISY     
  2006年3月30日     
  看完了DAISY的,我告诉青青:“看完了。”     
  青青说:“等一下,再刷新一次。我也回了一个蔡大姐的!”     
  “期待ING。”最新的一个帖子变成了青青的大作:     
  回复:长征中的女红军     
  女红军中最德高望重的莫过于蔡畅,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蔡大姐”。蔡畅早年曾经到法国留学,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是全国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人。蔡畅的哥哥蔡和森,丈夫李富春,都是著名的共产党人。蔡畅的身体瘦弱,但总是积极进行宣传鼓动,提高军队的士气。她总是一身军服,腰佩手枪,脚踏草鞋,非常精神地站在战士们旁边。大家看见她,都非常高兴,有的还兴奋地喊:“欢迎蔡大姐给我们唱法国的《马赛曲》!”她笑呵呵地说:“好的,唱就唱,大家不要闹!”草地上响起了《马赛曲》的歌声:     
  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     
  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     
  我们渴望宝贵的自由,     
  决心为它而战斗……     
  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光!     
  在一天劳累的行军之后,蔡畅总是以讲述自己在法国的经历见闻当作每晚的娱乐节目,很多红军战士们在回首往事的时候都记得“蔡大姐”讲过的故事和她一次次高唱的《马赛曲》。     
  “小麻雀”刘英身材瘦小,却有钢铁一般坚强的意志。长征途中,她任红军第二纵队巡视员、三梯队政治部主任、中央纵队秘书长。她先是负责政治宣传工作,后来又分管中央领导人的生活和文书工作。她瘦弱矮小的身体常常在部队里穿梭,宣传形势、鼓舞士气、帮助有困难的同志,被大家形象地称为“小麻雀”。到达延安以后,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佩服她“矮小瘦弱的身躯里竟然有钢铁般坚韧的革命精神”。刘英与张闻天1929年在苏联留学时相识,1933年重逢后,张闻天向她提出求婚,但刘英却提出了“考察期”。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考验,刘英终于答应了张闻天的求婚,他们在瓦窑堡新婚的洞房,就是后来瓦窑堡会议召开的地点。     
  吴仲廉是中央红军中惟一缠足的妇女,但她根本就没有觉得长征不能忍受,而且在爬山走路的时候从来不落后,速度往往还比别人快。     
  长征的途中由于连连征战,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女红军们也顾不上女子爱美丽的天性了。她们一个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头上长满了虱子。每天一到宿营地,有空就捉虱子,有时候手指上都沾满血迹。后来她们嫌麻烦,干脆剃成光头。休息时,一些调皮的红军战士偷偷将女红军们的帽子揭掉,大喊“尼姑,尼姑”取笑她们。     
  中央红军中的三十名女同志,除了三名同志途中留在当地开展革命工作外,其余二十七名同志都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四方面军中妇女的人数就多得多,一共有二千名妇女,组成了一个妇女独立师,这个妇女独立师在长征中曾经历了一些殊死的战斗。         
→虹→桥→书→吧→BOOK。  
第60节:第十七章:长征中的女子(4)       
  月叶雪     
  2006年3月30日     
  长征小故事     
  长征中走出的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南海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其中惟一的女性李贞在一群叱咤风云的男性将帅中非常醒目,李贞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以后,周恩来亲手将少将军衔授予她,握住她的手说:“祝贺你,李贞同志,你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这次首次授衔的将帅中,还有她的丈夫甘泗淇上将。他们是当时新中国绝无仅有的“夫妻将星”。“夫妻将星”令人称道,他们在长征路上相濡以沫的传奇故事,更令人感动。     
  1935年元旦,由任弼时主婚,李贞和甘泗淇举行了简朴而又热烈的结婚仪式。     
  11月,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那时李贞已怀有身孕。     
  长征途中,两个人常常把自己的骡马让给小战士骑。遇到有的小战士患病,他们总是把自己也少得可怜的粮食拿出来救急,而自己则靠吃野菜和草根充饥。两个人的宿营帐篷也几乎成了刘月生、罗洪标、颜金生等小红军的专用帐篷。等他们睡着了,李贞就给他们缝补破旧的衣服。     
  7月中旬,部队进入茫茫草地,不幸的厄运降临到李贞头上。草地气候恶劣,连干净的水都没有,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导致李贞早产了。连吃的都没有,李贞又缺少奶水,孩子经常饿得直哭。热心的战友们送来了破衣服作尿布,送来了自己舍不得吃的青稞面作营养品,但这毕竟非常有限,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还没走出草地,这个可怜的小生命便夭折了。     
  孩子夭折的打击和产后虚脱让李贞倒下了,她常常昏迷不醒。甘泗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不能喝冷水,他就把水壶揣在怀里焐热。她不能骑骡马,他就背着她走。同志们做了副担架,才使甘泗淇从背上放下李贞来。但甘泗淇坚持自己抬担架的一头,以尽可能减少其他同志的负担。     
  长征胜利后,贺龙称赞甘泗淇、李贞夫妇,说他们是“两个模范干部,一对革命夫妻”。这对革命夫妻,一生没有一个亲生子女,但他们却收养了二十多位烈士的遗孤……     
  名人语录     
  刘英:长征的胜利,关键在领导。在“左”倾错误领导之下,我们就遭受挫折,就失败;在毛主席正确领导之下,我们就主动,就胜利。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经过长征的人都有深切的体会。正确的领导是在同错误的领导对比中显示出来的,是在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中确立和巩固起来的。如果没有遵义会议,没有毛主席等批判“左”倾军事路线,取代博古、李德,领导我们的党和红军,我们的党和红军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同样,要不是毛主席等坚持北上方针,同张国焘的逃跑主义、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而又适当的斗争,中央红军的长征就很难说有1936年10月的胜利,更谈不到三个方面军的胜利会师了。     
  名人诗词     
  蔡大姐帮做棉衣      
  邹衍(1970年)      
  茫茫寒夜蓑火旺,红军战士备衣忙。      
  明天要过大雪山,今天晚上赶冬装。      
  羊毛纸絮铺满地,翻来掉去没主张。      
  那边走来蔡大姐,红小鬼们齐涌上。      
  手把手教缝衣裤,飞针走线到天亮。      
  个个报告已做好,“棉衣”着身暖心房。      
  五十五年弹指过,大姐关怀实难忘。      
  艰苦奋斗好传统,代代发扬放光芒。     
  长征小百科     
  红一方面军中的三十名女战士的名单:     
  中央局秘书长邓颖超(周恩来夫人);     
  江西省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蔡畅(李富春夫人);     
  中央局妇女部长李坚真(后与邓振询结婚);     
  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长刘英(后来成为张闻天夫人);     
  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长刘群先(博古夫人);     
  前线司令部指导员康克清(朱德夫人);     
  军委机要秘书贺子珍(毛泽东夫人);     
  军委武装总动员部副部长金维映(李维汉夫人);     
  苏维埃国家银行会计钱希钧(毛泽民夫人);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61节:第十七章:长征中的女子(5)       
  苏维埃中央政府艺术局局长李伯钊(杨尚昆夫人);     
  福建省委妇女部长邓六金(后与曾山结婚);     
  兴国县妇女主任危秀英(后与钟赤兵结婚);     
  粤赣省委妇女部长刘彩香(长征途中与毕占云结婚);     
  粤赣省委妇女部副部长李桂英;     
  闽粤省委书记陈慧清(邓发夫人);     
  中央党校学员吴富莲;     
  少共中央青妇干事王泉媛(在遵义与王首道结婚);     
  军委总卫生部兵站医院政委周越华(贺诚夫人);     
  红军大学教官丘一涵;     
  红军大学教官吴仲廉;     
  中央妇女部秘书甘棠;     
  国家政治保卫局机要工作员谢飞(后来成为刘少奇夫人);     
  少共中央巡视员廖似光(凯丰夫人);     
  少共中央局干事肖月华(李德夫人);     
  闽粤赣特委组织干事谢小梅(罗明夫人);     
  苏维埃大学学员钟月林(后与宋任穷结婚);     
  中央机关合作社主任杨厚珍;     
  军委二局报务员李建华;     
  中央政府办公厅秘书危拱之;     
  女红军曾玉(未被批准随队转移,自己跟着丈夫走上长征的道路)。       
→虹→桥→书→吧→。  
第62节:第十八章:走进吴起镇(1)       
  第十八章     
  走进吴起镇     
  “妈妈,我出去了,今天要晚一点回来!”我背好包,冲妈妈喊道。     
  “小丫头,干嘛去啊?”     
  “我和春春去听老红军讲长征的故事!”     
  妈妈无奈地说:“每天围着你爸听还不够啊,还要去找老红军?”     
  我调皮地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嘛。再说老爸都是纸上谈兵,哪有老红军爷爷的真实性高啊?”     
  “你爸又成‘纸上谈兵’了,当心我给他告一状啊!”     
  “您才不会呢,咱们是统一战线。”我嘻嘻哈哈地笑着跑了出去。     
  开始还以为红军爷爷很严肃,没有想到他那么和蔼,第一次看到我就笑眯眯地说:“当时我们通讯连的小红军就像你这样,眼睛笑得和豌豆角似的。”     
  “赵爷爷,她那是傻笑!”春春总是一副欠扁的样子,待会再跟他算账。     
  我不服气地说:“那也总比你强吧!”     
  春春转移话题:“赵爷爷,咱们不跟她一般见识,还是听您讲故事吧。”     
  我问:“您长征的时候,什么时候最开心啊?”     
  赵爷爷回答:“我们一般都挺开心的,不过最开心的时候还是翻过岷山之后那段时间。”     
  春春问:“是攻下腊子口后,红军越过了岷山的那个岷山吧?”     
  “是啊,岷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上山20里,下山30里’,不断有敌人的飞机过来骚扰,但是红军突破了险隘,先头部队又传来消息已经占领了哈达铺。大家都情绪高昂,一路上走得兴致勃勃。大家穿过大草滩,来到了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进入甘肃以后到的第一个比较大的镇子,而且是回民杂居地区,回民就占了当地居民一半以上。这里不过五百多户人家,有一条长长的小街,店铺很多,红军一来就把整个街道都挤满了。老百姓们把红军团团围住,彷佛他们是自己回家的亲人一样。”     
  我说:“我也听过‘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是不是你们过了岷山以后,革命快胜利了,高兴的啊?”     
  赵爷爷笑呵呵地回忆着:“不仅是革命快胜利了,我们经过雪山草地都瘦了一圈,穿过最后一座雪山,到了哈达铺,那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