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疆问路:再不出发,梦就远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只飞鸟自由的地翱翔,眨眼工夫便穿过三个国家飞到江对岸去了。鸟儿的双翅几乎煽起了我对中俄边境线新旅程的幻想,然而那时,我却深深陷入边疆之行几乎进行不下去了的苦恼中。

    跟着老段的车走了十天,一天十二个小时在车上,除了在副驾座上拍风景什么也做不了,拍下的风景还都是那种行进中的不稳定镜头,后期剪辑根本不能用。好不容易逮到停车采访的机会,话题还没来得及展开,他们已然游览拍照完毕,发动车子要出发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老段对于我在“团队”中的角色似乎有另一番理解:既然每个人都有所分工,他负责驾驶和带队,老苏负责下车订旅店饭馆,荣姐负责记账管钱,那么,我一天到晚拿着个摄像机,晚上又笔耕不辍地写博客,自然就是负责摄像和宣传的。所以,每到一处景点,他必定会对着我的摄像机镜头像一位主持人一样大侃特侃,介绍情况或抒发感慨。拍下来的东西就像自驾游的家庭录影。于是我开始有意避开他,抓紧时间采访当地老百姓。终于有一天老段按捺不住了,把车停在路边,直截了当发了怒。“你怎么不拍我了呢?你下车问当地人那些问题有什么意义?”我心想:我又不是你的御用摄影师,自己掏旅费和大家AA制边疆行,凭什么我要拍什么样的纪录片也要由你规定呢?于是便顶了一句:“我是一个导演,摄像机在我手里,就像方向盘在你手里一样。”说完我就跳下车,把车门重重一关,也把他气势汹汹的话语和诧异的表情一起关在了车里。

    不过,老段确实是把这次环边境自驾游看成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壮举,他甚至在出发前专门打印了漂亮的车标:“最传奇的故事在边疆,最壮美的风光在边疆,最险峻的路途在边疆”。光看这三句话,多少能让人感受到老段也是个富有激情的人,所以他对我的拍摄可谓寄予了厚望。可正是这个“厚望”让我从行程之初就感到沉重,我们之间对这次旅行期望值的落差,像一颗定时炸弹,注定在路上的某一刻爆炸。
第8节,
    话说回来,我之所以能踏上这趟旅程,老段是个不容忽视的助推力。

    北京奥组委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解散,我也顺理成章地解除了与这个临时机构的三年聘用合同,被推荐到团市委下属的北京志愿者联合会工作。刚好没过几个月,老段就跟我说起了他的边疆行计划——历时近四个月,行程四万多公里,沿中国的陆路边境线自驾一圈。多么吸引人的计划!可是,问题就是钱和时间。如果仅仅是为了玩儿,这趟行程对我来说未免太奢侈了。不知怎么回事,理性地权衡之后,内心却难以平静——有个声音一直在我耳畔回响:边疆,远方,那里一定有故事!

    作为一个学传媒的人,当时我刚用了三个月时间剪辑完成了在奥组委期间拍摄了三年的一个独立纪录片《我们曾为奥运工作》。做完这部纪录片后,我已然爱上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满脑子全是“再举起摄像机,拍下去,拍下去”的念头。正在这时,老段的邀请来了,我不可能不心动。。xjqi。

    我和老段的相识就是缘于一个纪录片。

    二〇〇五年,老段率领一支十二人的自驾团队穿越青藏高原四大无人区,拍回来二十一盘素材带。经朋友介绍,我帮他做了后期剪辑。可是在交片的时候,老段执意要我按他的想法修改一个段落,而我觉得那样效果并不好,便建议他不要改,老段当时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我就要那么改!”

    我有些无奈,于是提出一个建议:“这样吧,改一版可以,但我建议保留一个海培版,然后你拿着两个版本请你的朋友看,让他们来选择,看是老段版好还是海培版好。”

    老段听完,气消了一半,接受了这个建议。

    后来,他打来电话,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海培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拿咱们俩的版本给好多人看,他们都说你的海培版好看。我算服气了,好吧,就保留你的版本吧。”

    可能是不打不相识吧,此后,我和老段成了忘年交。我们都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的心,都能在旅行中释放着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都愿意在户外探险中磨炼意志、勇敢前行。是的,我们的友谊是基于这样一种共同的爱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之上。

    那么,我们的矛盾为什么会在走边疆的路上爆发?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人性的脆弱,或者跟利益挂上了钩,情谊竟瞬间土崩瓦解。
第9节,决定独自上路
    第二章穿越白桦林,遇见说东北话的蓝眼睛

    决定独自上路

    旅伴们的矛盾集中爆发是在到达鸡西的那个深夜。

    那天我们遇上一段正在维修的边防公路,原本完全可以绕开这段泥泞不堪的路段走另外一条好走的路,老段却坚持开着他所向披靡的丰田四驱按原计划行驶。“我说过,我们这次不管多困难,一定要严格按照最靠近边境的那条路走,不错过任何一个边境乡镇!”

    结果,那天我们在路上多花了好几个小时,才终于到达可以住宿的边城——鸡西。

    又是在完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老段直接一踩油门就跟着GPS开到了当地最好的宾馆,一个标间至少四五百。

    “老段,我们能不能不要老住得这么奢侈啊?现在出来才十天,每天汽油费、住宿费花得太快了,再这样下去,真的要超出我的承受能力了。”四人中最穷的我忍不住开了腔。☆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我是司机,今天开了一天了,需要很好的休息。再说了,随便找个破店,万一我的车被偷了,或者被人划几道怎么办,更是得不偿失,所以有些钱还是不能省的。”老段把车停进了宾馆的大院,“卸行李!”

    “谁的钱不是钱啊?人家海培容易吗?跟我们摊汽油费、摊住宿费,结果每天十几个小时在车上陪你老段破纪录,自己的纪录片什么都没拍着。本来大家拼车一起旅行就是平等的,现在什么都让你一个人合适了,凭什么呀?”荣姐打抱不平。

    “我可告诉你,我这车上的座位金贵着呢,大把人排着队想上我的车。而且一开始我就把计划说得很清楚,大家都是自愿的!”老段吼道。

    “今天太晚了,大家还是赶紧住下来早点休息吧。”老苏赶紧打圆场,但就连脾气最好的他也忍不住说了一句,“不过,老段,照我们现在的行程进度,我恐怕得提前下车了,还得回去上班呢,假期不够用啊。”

    到了酒店房间,荣姐突然问我:“海培,你说连老苏都要提前下车了,后面的开销岂不是更高了?干脆,我们都跟老苏下车,一起回北京吧。”

    我没有马上回答,坐到床边摊开地图仔细研究起来。我们计划中想去的那些地点,既然在地图上有,那就总有办法到达,我可以坐长途车,先到离边境最近的站点,然后再想办法靠近。“我决定不再坐老段的车了。但不回北京,后面的路我自己一个人走。”我开口道。

    “什么?你一个女孩子,还带这么多设备行李,没有车,能行吗?”

    “应该行得通。我已经上路了,一定要把纪录片完成!”

    荣姐并不知道我最终要拍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片子,但她听完我的决定,有些难以置信:“你真要一个人把整个陆路边境走完?那你可得注意安全,路还好长啊!”

    第二天,我把我的决定告诉了老段,他很平静,但显然不相信我能离开他的车自己走完边疆。“随便你。不过你们都要下车,改变了原计划,也得给我些时间,找到人来接替你们吧。北京现在就等着一个呢。”我想既然要分开走,还是好合好散,便答应再跟车几天。老苏的下车理由还是要赶回去上班,所以也依然会跟车几天,荣姐决定和老苏一起下车,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回北京。

    自从做出这个决定,我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我继续拍摄着边境沿途的人、事、物,不想因为琐碎的纷争而错过任何有意义的素材。

    进入中俄边境,第一个景点就是当年伪满时期日军奴役大批中国劳工建造的军事要塞。

    原来,东宁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竟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战场。当时的苏俄红军调集了上万人的军队攻打日军的东宁要塞,直到苏军伤亡人数达五千以上,才将这座要塞中负隅顽抗的日军打败。参观东宁要塞博物馆,我们重温了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当我们再次上路,看到如今的边境线日新月异,边贸繁荣,边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我明白,和平是以国家强大为基础的。
第10节,乌苏里江上的船歌
    乌苏里江上的船歌

    饶河县以北的四排镇是赫哲族的村落。

    正如歌中所唱:“乌苏里江水长又长”,泛着波浪的乌苏里江绕着村庄的东侧流淌,绵延秀丽。夕阳的余晖中,几条渔船停泊江边,鹅群惬意地游弋。对面山上是俄方哨塔,塔上有两个人影,但是很长时间都一动不动。我感到纳闷,便用摄像机的变焦功能拉近镜头瞧个仔细。

    “你们看,那上面的哨兵好像是两个假人啊!”

    “不会,不会,他们不还背着枪嘛!你老盯着人家看,小心把你一枪给崩了!”老苏打趣。

    这时,两个年轻小伙子沿江边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老段忙上前询问哪儿有餐馆可以吃上乌苏里江鲜鱼。一个小伙子指了指北边道:“去我们的新村吧,有好的农家乐餐馆。”既然遇到两位当地人,我自然不会错过机会,连忙举起了我的摄像机。他们一个是赫哲族人,一个是娶了赫哲族姑娘的汉族小伙儿。┳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赫哲族人口稀少,只有几千人,多以捕鱼为生。我问那个汉族小伙子,娶了这么金贵的媳妇儿,以后的孩子算汉族还是赫哲族。他笑答:“让孩子自己选呗。反正现在纯赫哲族人是越来越少,我们都看不出来汉族人和赫哲族人有什么区别了。”另一个小伙子在一旁得意地插了一句:“我们全家都是纯的。我是一个田径运动员,还代表省队参加过全运会呢!”

    我忽然想起自己的一位赫哲族朋友艳。她在不惑之年邂逅了一位法国纪录片导演。两个人语言不通,却相爱至今。一开始,朋友们都不看好,她的家人也反对,她却有勇气不顾一切坚持所爱。我曾在他们实在需要语言交流时充当过他们之间的翻译,随即惊诧地发现,超越语言的爱原来有着如此超凡脱俗的力量。在我没有来到这个赫哲族村落之前,我对赫哲族人的直观印象都来自艳——率真、奔放、坚强。

    我们告别两个小伙子,驱车向新村驶去,遇到镇政府,老段依旧停下车去照相,我和荣姐坐在车里等。突然一个彪形大汉骑着摩托车与我们擦肩而过,紧接着又倒回来在车窗前探头探脑,让我们一阵警惕。

    “嘿,你们北京的啊?”大汉忽然问。

    “是啊。”

    “我看到你们这车是北京的牌子啊!”大汉看上去很兴奋,露出憨厚的笑容,“我在北京工作过。”

    “啊,是吗?做什么工作?”
第11节,
    “保安,就在三里屯。”

    “现在不干了?”

    “是啊,回家乡了。”

    这时老段他们回来了,我们跟这位赫哲族“北京保安”确认了赫哲新村的方位,然后和他挥手道别。

    我查阅过资料,赫哲族人的村落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北部乌苏里江畔的四排、抓吉、黑瞎子岛、八岔和街津口。原本村落里的老房子都是木头结构,屋顶盖着厚厚的茅草。如今赫哲族人都住进政府统一修建的新村。远远望去,新村里全是一幢幢小别墅,别墅周围居然还有几块耕地,而前后左右搭建着鸡棚、晾晒着渔网,显得生机勃勃、活力十足。

    我们在此美餐了一顿,夜宿饶河县城。

    由于饶河县到扶远县的公路正在翻修,第二天,我们不得不绕道建三江垦区,走了一个“U”字形重新回到边境线上。这回,老段没有再强行冒险,因为路是彻底封了。

    这个在中国“雄鸡”版图“鸡嘴”上的小地方,也许是因为鲜有远方来客,人们见到我们都十分热情。几个当地人主动上前和我们打招呼,聊了几句之后,他们竟然热情地给边防哨所的熟人打电话,然后带我们进入了神秘的边防哨所。

    边防连的指导员对我们说,对面是俄罗斯远东的一个小村庄,居民大约只有五百人,但是边防驻军就有六十人。

    我问他和对面的俄罗斯边防军关系如何,他说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会互访联谊,有时候还互相请客吃饭什么的,俄罗斯边防战士尤爱中国菜和啤酒。时间一长,加上两国友好,这两支一江之隔、各守边关的军队,关系日渐融洽。过去要是发生中国老百姓越界捕鱼的事,对方会直接开枪警告,或者把人抓去。但是现在如果再有这样的事发生,只要我们的战士过去解释一番,对方就会把越界百姓放回来。

    指导员还指了指江中心的一个狭长的小岛,告诉我们,这是一九九三年经两国协商,俄罗斯重新归还给我们的中国领土。之前我们这边的人只能以岛西的水面中央为界捕鱼,现在可以延伸到岛东水面的中心线了。

    我们就这样“闯”入边防哨所,它神秘的面纱虽然揭开,神圣感却更强烈了。

    从边防哨所回来的当晚,我们夜宿在乌苏镇。

    乌苏镇,听这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伴着波光粼粼的乌苏里江,一座高高的哨塔矗立岸边,被誉为“东方第一哨”。这里属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从地理位置上看,正好处于雄鸡之首的“鸡嘴”部位,当地人自豪地对我说:“这里就是祖国的最东方啦!”
第12节,
    有时候,觉得这世界太大,自己太小,旅行时常让我忘记身在何处,尤其是来到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夜宿乌苏镇为的就是凌晨起来看日出,“中国最东方”的地理位置,为这儿的日出增添了特殊的人文含义:照进中国的第一缕阳光。

    我们住进了全镇唯一的一户人家。镇长就是男主人,唯一的镇民是他的妻子,夫妻俩经营着一家家庭旅店。驻守边关的哨兵们是他们的近邻,傍晚时分,三三两两的边防军人会来到他家的小店买些小零食、方便面什么的。这些边防军的年纪顶多不过二十岁。

    由于没有餐馆,我们一行四人挤在镇长家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卖部里,吃着他们下的饺子。一道厚厚的纱窗门仍然挡不住蚊子的袭击。镇长老婆见我们被咬得够呛,安慰道:“晚上给你们点上蚊香。现在条件就算好的啦,我们小的时候听老人讲,很久以前这一带还有一种刑罚,就是把人绑在白桦林里,三天后,这人就能被蚊子活活咬死,因为毒液太厉害了嘛。”她也许本想告诉我们身上这几个包不算什么,可这故事更让我们不寒而栗。y米y花y书y库y ;http://www。7mihua。com

    半夜两点多,对抗着疲惫困倦硬撑身起床,就是为了迎接照进祖国的第一缕晨光。

    随着壮观的日出,天色渐渐大亮。我们沿着边防哨所旁的一条小土路一直开到尽头,难以想象脚下的土地就是祖国的最东方。随后我们来到乌苏镇的大石碑前,一艘绿色军舰停靠在岸边,几个哨兵正清扫甲板。一条民用游船就停在军舰旁,船头横幅写着“黑瞎子岛旅游”。原来,近年被国人热议的黑瞎子岛就在乌苏镇以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地方。我们决定包一艘小汽艇去一睹此岛的真容。

    黑瞎子岛长七十多公里,宽约五六公里。上世纪六十年代,当中国开发北大荒时,前苏联向黑瞎子岛上移民,这里才有了人烟。

    二〇〇九年我们去的时候,黑瞎子岛尚不允许随意登临,所以只能在船上看中方的红顶哨塔与俄方的蓝顶哨塔相对矗立在树丛之中。四年之后,我的一个导演朋友在微信上晒他登临黑瞎子岛的照片,兴奋地告诉我他是前十万名登岛者之一。

    当地的船夫告诉我们,为了兑现归还的承诺,俄罗斯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说服岛上居民再次搬迁,可以想象其中的难度。但牵扯到领土之争,再难的事也得办。越是在边境线上,就越显得寸土寸金,因为意义不同凡响。这次中俄边界的最终确定的确来之不易。

    我们正面对着黑瞎子岛议论纷纷,船夫兴奋地喊起来:“那儿就是鸡嘴啦!”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处突出的小岛,岛上居然坐着好几个垂钓者,支起的鱼竿儿插了一排,旁边还有宿营的帐篷。不知他们是否特意挑选这个地方——对岸是俄罗斯建筑红红绿绿的屋顶,脚下是中国最东方的土地。在此垂钓真可是别有一番意境啊。

    乌苏镇守着中国最大的大马哈鱼渔场,我们来的时候正好是禁渔期,因此才看到了如此宁静的江面。
第13节,重返“北大荒”的知青
    重返“北大荒”的知青

    分手的时刻快到了。

    老段只找到一位“替补队员”,一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他的时间很充足,经济上也没问题。他们定在几日后在哈尔滨会合。老苏和荣姐确定了后面的日程安排,便着手预订从哈尔滨回北京的车票。

    这时,老段试图游说我跟他们的车走完东北部分。“海培,你看,你的东西又多,放在我车上多方便,你中途下车,一个人带这么多东西怎么去那些边远的地方呢?我也不放心啊。”

    女人容易心软。一个相识多年的朋友,用老大哥的口吻说着关切的话语,对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