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人财富史钢:金钱的秘密-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贸易带来富足。
  于是商朝取夏而代之,这标志着商业文明取代了夏时代的农耕文明。
  夏朝是那位治水的大禹的儿子夏启搞出来的朝代,故名之曰夏,这是一个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农耕文明朝代,如果不是这样,大禹他干吗要费那么大的力气治水呢?还不是为了多弄两块自留地水浇田吗。
  而契的子孙才懒得去治理洪水,一来他们需要到处乱跑寻找商机,二来呢,商业经济带给他们足够的财富,洪水对他们的财产安全威胁不象对农耕者那样严重。所以王契这一家子商业人士面对洪水时的态度就是你来我走,你进我退。史载,商人自其始祖契至灭夏而代之的四百个年头里,一共迁涉了八次,平均五十年搬一次家。
  历史记载,夏朝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夏桀自我感觉非常不错,以〃夏太阳〃而自居,认为他是全地球上的大救星,假如没有他,地球人还生活在黑暗之中呢。但别人可不这么认为。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王契那靠做生意发了横财的后代商汤,召集全国人民开会说:现在人民群众都说:夏桀啊,你这个破太阳,你什么时候完蛋呢?我他妈的宁肯跟你同归于尽!然后商汤接着说:这可是人民群众的意见啊,群众的意见咱们不能不听,不听群众的意见咱们还算什么领导呢?哪什么,你们大家操家伙,跟我一块去把夏桀干掉算了,搞掉了他,我给你们发劳务费,还有奖金。
  于是大家就跟了商汤一道冲到了夏桀的家里,这位夏太阳正在揽镜自照;好帅的帅哥耶,就凭我这么帅,也有资格再当二百年帝王……还没等他把手里那面照不清面貌的古老铜镜放下,门外已经冲进来一群急着想从商汤那里拿奖金的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揪胳膊扯腿的把夏桀弄湖南的南巢关了起来。
  

史前的文明冲突(2)
于是商汤就顺理成章的填补了夏桀留下来的权力真空。
  但是当时的人民群众到底说没说过要和夏桀同归于尽那种话呢?
  那就谁也不清楚了。
  要知道,这段历史是金钱在说话,是有钱人商汤在说话,人民群众没钱,所以不管商汤怎么说,我们后代人就只能半真半假的听着,不听又能怎么办?
  总之,金钱就是这样战胜了财富,商业文明就是这样取代了农业文明。
  但事情还没完。
  ? 财富卷土重来
  当时的商业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是否真的存在着什么冲突吗?
  不知道。
  但是我们知道当三千年后西方的商人跑来中国的时候,这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是非常激烈的,那是要靠战争才能够解决的问题。当时的大清群情激愤,誓要彻底灭洋,但当时中国人折腾了好久,非但没有把洋人彻底灭掉,反倒是大清帝国自己把自己折腾没了。
  总之,近代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让人家的商业文明把我们的农耕文明彻底解决掉了的屈辱史。
  但是在三千年前,中华的农业文明却曾经彻底的解决了商朝的商业文明。
  关于武王伐纣,历史上一字一句,记载得清清楚楚,总之一句话,纣王的所行所为实在是不象话,杀戮无辜,残虐百姓,这样的昏暴统治,不解决掉是不行的。所以后来齐宣王问孟子:老头,听说周武王把他的帝王纣给宰掉了,历史上有这么一回事吗?
  当时孟老夫子掷地有声的回答:我倒是听说过武王宰掉了一个名字叫纣残虐民众的独夫民贼,没听说杀掉什么帝王。
  孟老夫子认为帝王不仁,民众就完全可以宰而杀之,这是令历代帝王羞恼不已的言论,所以到了朱元璋时代,由朱元璋亲自做《孟子节文》,把这些言论全部删除,替换成君要臣死,臣敢不死就不是东西这一类更符合皇帝心愿的〃治国理念〃……这段历史并非完全与钱无关,但关系并非是那么的直接,所以我们还是要把话题再拉回来。
  孟子回答齐宣王的话,是依据他当时所掌握的历史资料下的判语,因为当时所有的资料都证明了纣王是一个暴君,一个不杀掉实在对不起他的混蛋。
  问题是,这些证明商纣王不是东西的证据,是由谁来提供的呢?
  正如早年商汤站在历史的审判台上严厉的指控缺席的被告夏桀的时候一样,当轮到周公起诉商纣王的时候,商纣王也缺席了。
  不是夏桀和商纣王已经供认不讳了,更不是他们放弃了自我辩护的权力,而是他们的自我辩护权力被剥夺了,只能老老实实低头挨骂,不能抬头胡乱讲话。
  至少孔子门下的高徒端木赐就是这么认为的。
  端木赐也不是认为暴君就应该用白米饭喂起来不可以杀,端木赐的意思是说;他严重怀疑武王伐纣这一段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这个子贡就是孔子门下的高徒端木赐了,他这番话被记载在《论语·子张第十九》中,意思是说:
  你们大家赚钱的时候可要小心啊,千万别惹到别人烦你,知道纣王吗你?纣王可是商人的大首脑,就因为大家憎恨他,所以虽然他所行所为并没有象记载中的那样邪恶,可是大家却众口一词的诋毁他,把天底下能够想象出来的脏事坏事一古脑的扣在他的脑袋上。如果你的生意做到这份上那可就惨了,别说钱赚不来,连命都没得有,死后还落个坏名声……纣王的不善良,并不象记载中的那样过份,所以做人处世要当心,千万不要搞到让人家把所有的坏事都栽你头上!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端木赐的这番话是针对于商业人士而言的呢?
  第一个理由是:端木赐是春秋年间富可敌国的大富豪,因为生财有术而受到各诸候国的礼重。孔门七十多个高徒之中,端木赐最为富有,他经常乘坐四马并辔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
  

史前的文明冲突(3)
第二个理由是:商朝是商人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商人建立的国家不可能祟尚农业文明,就如同鸟巢内的生存规则不可能象蚁巢中的规则一样,否则又何来文明冲突可言?
  就算是商朝祟尚农业文明,但周朝立国后的行为却恰恰证明了相反的结论。
  在周朝,人是分为几个等级的:士农工商,商业人士被排在最后一位,这能证明什么?
  只能证明周朝的建立与统治标志着对商业文化的反动。
  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理由:中国文化对于帝王的容忍是无限度的,明代的朱棣逐走建文帝,夺权自立,将那些曾经反对过他的大臣的妻子女儿全部送入妓院,并亲下诏书让每天由二十名精壮的士兵轮奸这些可怜的女人,而且每天还要士兵们轮换。如此邪恶下流的心肠,后人却仍然津津乐道于其文治武功,这种对于邪恶的宽容已经超过了正常人的想象,为何偏偏对武纣王纠缠不休?
  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非我族类!
  于是财富卷土重来,重新搞掉了金钱。
  于是农业文明重新回到了权力的位置上,结束了商业文明的昙花一现。
  端木赐这番话的意思是非常明白的,商人所建立的商业文明无法为当时的农耕时代所容忍,正如穷人总是看有钱人不顺眼一样,所以武纣王身死名裂,被泼一头的脏水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知道这个道理的,只有商人。
  只有那些洞悉金钱规律的智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华商脉隐密传承(1)
? 知情者姜子牙
  说武王伐纣是农业文明对于商业文明的反扑,这种话是没什么根据的,不过幸好我们的历史学家也找不到证据来反驳这一点。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早年的那些事就是神仙来了也拎不清楚,所以我们现在的研究只能是根据历史资料……那些资料的准确性实在是天晓得,至少端木赐就认为这些资料不可靠。
  没有资料就不能乱说,这才是我们的治学态度。
  但我们可以乱猜,并为我们的猜测与判断寻找根据,正面的和反面的证据……这同样是可取的研究态度,至少所有的研究者都是这么做的。
  如果武王伐纣的确是农业文明对商业文明发起的战争的话,那么至少有一个人是知道这个秘密的。
  这个嫌疑最大的知情者,很可能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尚。
  为什么老姜头的嫌疑最大呢?
  理由非常简单,是他替周王室出力策划,毁灭了商朝文明的,如果他不了解商朝文明,想战胜商朝文明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民间传说中的姜子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虽然他是周王室的主要策划者,但传说之中,他却是封神台上最有权势之人,不论是纣王阵营中还是周王室阵营中的人,只要被对手PK掉,就都跑来封神台上集合,由姜子牙分配新的角色。比如说纣王阵营中的赵公明,这家伙野蛮得狠,骑一只黑色的老虎,把姜子牙一方的人马打得落花流水,但后来赵公明还是被PK掉了,于是赵公明跑来封神台,姜子牙替他安排了一个财神爷的新角色。这个角色可比赵公明以前的角色好玩多了,由此可见,赵公明和姜子牙的关系非同一般。
  所以现代人祭拜的财神,就有一位骑着黑色老虎的赵公明,说起来这都要感谢姜子牙够哥们儿意思。
  但是姜子牙这哥们脑子也有点糊涂,他封这个封那个,所有的人和神都有了位置,等封到最后,姜子牙才大吃一惊的发现,他居然忘了给自己留个位置,这下子姜老头可麻爪了,实在找不到地方去玩,于是他就封了自己做灯笼神,逢年过节的时候就蹲在家家户户的灯笼里边眯一会儿……想一想这老头可真有点可怜。
  可怜的是传说,而现实中的姜子牙,却是一点也不可怜。他非但不可怜,反而比任何人更有智慧。
  ? 历史的预言
  史载,姜子牙辅佐周公消灭了武纣王,于是周公将姜太公封于齐地营丘,将自己的儿子伯禽封在鲁国。五个月后,姜子牙就兴高采烈的从齐地回来了。
  周公问姜子牙:老姜,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姜子牙回答说:治理国家那点事太简单了,不过就是简化行政管理机构,尊重当地民风习俗,所以我很快就把事情搞完了,回来陪你聊天嗑牙玩。
  周公的儿子伯禽却是整整过了三年才回来。
  周公很纳闷,就问儿子:乖儿子,你怎么才回来报告工作?
  伯禽说:我的事情太多啊,要改变当地旧有的习惯风俗,革新当地人的礼节,这活干起来真不容易啊,我三年就回来了,这已经算快的了。
  周公一听大吃一惊,脱口道:我靠儿子啊,你完蛋了,你的鲁国将来肯定要被姜老头的齐国给欺负。
  伯禽不明白:何以见得?
  周公解释说:笨儿子啊,国事政事一定要简易,如果不从这方面着手,你那个破国家就没办法搞定的啊,所以你的后代迟早要吃姜老头的后代的亏。
  很显然,周公一想到姜子牙的后代会欺自己儿子的后代,心里就憋着一股火,于是他就去找姜老头的麻烦,问姜子牙:你如何治理齐国?
  姜子牙回答:我尊敬贤人,祟尚能够建功立业的能人。
  周公一听就乐了:哈哈哈,姜老头你惨了,祟尚有能力的人,那么到了后世,肯定会出现能力比你的子孙更强的人,所以你的齐国肯定会出现篡位弑君的臣子,哈哈哈,姜老头,你就等着倒霉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华商脉隐密传承(2)
姜子牙被周公玩了一把,心里忿然不平,就寻机报复,问周公:那你打算怎么治理鲁国?
  周公美滋滋的回答:我啊,跟你可不一样,我是尊敬贤人,重视自己的亲族。
  姜子牙一听,乐得跌倒,笑曰:哈哈哈,老大,你也惨了,而且比我更惨。你只搞那种任人唯亲近亲繁殖,搞到最后肯定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鲁国的国势肯定是日渐衰弱。
  周公和姜子牙都是古来之智者,话点到为止,说到这里就收住了。换了我们,肯定会继续抬杠下去,直到闹得双方撕破脸皮,闹得不可开交为止。
  如果我们是周公和姜子牙,我们肯定会这以挪揄周公说:
  老大,你的后代肯定会被人家象打落水狗一样欺负,呜呜,好可怜哦。
  如果我们是周公,就会这么回答姜子牙:
  歇菜吧你呐,就算是我的后代被人欺负也轮不到你,因为我现在就要宰了你,来人,把姜老头推出去砍了……
  ……
  但是周公和姜子牙适时而止,没有搞到非把脸皮撕破不可。而且他们能够研判出一种治国之策百代之后所会发生的憋病,可是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他们也没有能力替八百年后的子孙们把所有的问题都给解决。但是他们把这段话记载下来,留给子孙以做警示,可是历史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白搭,全都没用,子孙后代们根本就不理你那个槌子,不好吃懒坐不求上进到了让人家除名为止不算完。
  这当然不足以证明姜子牙是洞悉商业文化之人,但是,接来的证据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
  ? 商业兴国的智者
  姜子牙被封在齐国营丘,那里本来多是盐碱地,人烟稀少,于是姜太公便鼓励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极力提倡工艺技巧,又让人们把鱼类、海盐返运到其他地区去,结果别国的人和财物纷纷流归于齐国,就像钱串那样,络绎不绝,就像车辐那样,聚集于此。所以,齐国因能制造冠带衣履供应天下所用,东海、泰山之间的诸侯们便都整理衣袖去朝拜齐国。
  事实证明,姜子牙真的具有一种即使是现代人也极为缺乏的商业智慧,他将自己的这一智慧运用于治国之上,从而让后人对他萌发了诸多的猜测。他当然不是主宰无尚法力的神仙,但是,他的确知道一些为历史刻意所掩盖了的思想与知识。
  这样的证据陆续在历史上出现。
  自姜子牙后,有管仲出。
   。。

商业经济的鼻祖管仲(1)
? 战场上的逃兵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这话的意思是:我们大家都要感谢管仲啊,如果不是他的话,现在我们大家还蹲在山洞里躲避剑齿虎的捕猎呢。
  三国时诸葛亮蹲在他隆中的书屋里,自比于管仲、乐毅。意思是说;哪位有钱的大老板快来聘用我啊,不然的话,你迟早会被搞到山野里去退化成原始人。如果你不想成为原始人的话,就把你的钱分给我点吧。
  总之一句话,管仲这个人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甭管这个文明是农业文明还是商业文明,总之被他推得向前滚进了好大一截的距离。
  那么管仲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这个人说起来有趣得紧,他原本是齐国的一介平民,不耕田不锄地,天天和朋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他们两个人的生意合作很有特点,本钱是由鲍叔牙出,赚了钱归管仲,亏了就算鲍叔牙的。总之,这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一种合作模式,每个人都希望遇到自己的人生中的鲍叔牙,这种生意做得多开心啊。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却总是碰到管仲,遇不到鲍叔牙,这真是没办法。
  齐国与邻国战争,管仲应征入伍,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冲锋的时候跑得比谁都慢,撤退的时候逃得比任何人都快。齐国人民对这种行为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但是鲍叔牙替他解释说:管仲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母,所以动刀子玩枪的这种活,让他凑个人数就算了,重在参与吗!
  总之一句话,你不能指望着管仲干正事。
  但是管仲很幸福的生活在一个拿战争不当回事的时代里,那个时代的人比现代人的脑子更清醒,他们知道打仗杀人不是正常人应该干的事情,鼓吹战争存心险恶打谱想把别人骗到战场上去送死的〃通过战争减少人口〃的理论还没什么市场,更没有大行其道。所以管仲非但没有被送上军事法庭处决,反而稀哩糊涂的成了王诸公子纠的幕僚。而鲍叔牙则跑到了与管仲相反的政治阵营中,替另一个王诸公子小白出谋划策。
  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是这么分配的,管仲支持公子纠,鲍叔牙则支持公子小白,这样的话不管将来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他们两个中的哪一个继承了王位,管仲和鲍叔牙都是赢家,这是最符合人性的也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没什么可以非议的。毕竟谁能够继承王位是王族之间的争夺,关老百姓们什么事?
  但是这种正常的思维却遭受到了王族的仇恨,于是一种否定人性与否定人的自由权力的〃道德规范〃就慢慢的被这帮坏蛋们搞了出来,这种道德的逻辑不是把人当做有选择权力的人,而是将人视为权力与权贵的依附物,甚至是将人视之为狗……狗不嫌家贫,要求那些替王族的打工者们要〃忠君〃,光忠君不行,还不能活着……主辱臣死。其实这一道德的目的就是为了先消灭人的自由选择权力再行消灭人的肉体,是一种背离人性的最为反动的社会规范,最离奇的是这一明显是存心险恶的不良道德还得到一些平民的支持,这样一来中国的社会规则就慢慢的扭曲了,最终人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少,直至被彻底压缩到无有的程度。
  ? 管子的商业智慧
  还是春秋时代的人们幸福啊,所以当齐国政乱,公子小白带着鲍叔牙,公子纠带着管仲,大家伙都逃到别的国家去政治避难了。等到了齐国的政治恢复,王位空悬,于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又忙不迭的往回跑,谁的脚快谁就能够抢到王位,结果这兄弟俩在国境上相遇了,双方打牛狂奔……后世经常有人弄混,以为他们是打马狂奔,那时候的马还不是主要劳动力,拉车这活都是牛来负责……当时管仲瞧着鲍叔牙的牛比自己的牛快,就张弓搭箭,瞄准公子小白,嗖的一箭射了过去。
  射箭就是管仲的弱项了,他在战场上是有名的长腿将军,逃命的本事别人比不过他,可射箭的本事他却比不过别人。所以他那一箭只射到了公子小白的带钩上。公子小白当时是很有心眼的……后来吃肉吃多了,把心眼都吃没了……于是他就哎呀一声大叫,闭目向后便倒,假装被管仲射死了。管仲傻兮兮的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的神箭手了呢,就幸福的放慢了车速……没有竞争对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