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认为这是你应该过的生活,但却无力自拔,网络仿佛是麻醉剂,给你一时的兴奋,然后陷你于更大的空虚,如果你是这样的状态,那么你的技艺再高,也只是个失败者。
  人对待自己的家庭,对待自己的职业,对待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标准都只有一个——它是不是你想要的!
  我们无权安排孩子的未来,也无权干涉别人的选择,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标,他只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才是幸福的。
有目标的人生
经常问鲁鲁:“你喜欢做什么?将来想做什么?”他说不知道。
  其实我并不真的想得到答案。在他还这么小的时候,即使他回答你将来想当老板,当明星,当科学家,也不一定真的就是他内心的冲动,就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但我还是要那么问,只是希望他思考,尽管没有结论,但他想了,他就会感觉到生活是有目标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是有所期待和有所结果的。“将来”不是一个茫然的虚空的概念,将来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要做,也有许多实实在在的欢喜回报给你。
  没有目标的人生,终究是场悲剧。
  前年和一个著名的少年大学生接触过,当时他正在读大一。明显感到他有种迷茫,不知道将来做什么,也没有激情和动力。后来听说他出事了,被学校劝退。我一点也不吃惊。
  如果把考上一所好学校作为唯一的目标,那么考上那天,也就是目标终结的一天,下一步又该怎样走呢?他必然会迷茫。迷茫之后如果能够重新找到方向,那还算好,如果找不到,有的人就此失去动力,甚至由此而沉沦。
  我们外人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常常是以他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比较“数字化”的指标来看的。但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判断,却更为复杂。他常常是拿已经获得的和希望获得的去比,这之间如果落差太大,就会觉得失败。所以,“希望获得的”是一个人成就感和快乐度的最重要的指标。
  希望,就是人生的目标,指引着人的行动,衡量着人的成败,影响着人的心情,可以说是人生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让孩子有什么样的希望,树立什么样的目标,对他的一生至关重要。
  人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而中小学正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不仅要考出好分数,还要学会怎样做人,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虚浮无聊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要做怎样的人,知道自己这一生的方向。
  有目标才可能有理想,有信仰,有目标的人生才是有力量的,那是人生更高级的阶段。
  这话听起来很玄,其实也很简单,每天孩子都在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着价值判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对他产生影响。我常对鲁鲁说,人生就像马拉松,路长得很。现在跑在后面,不可怕,将来机会还很多;现在跑在前面,也不可喜,因为路还很长,后面的考验还有很多。不管现在是输是赢,努力地跑,向着正确的方向跑,这就够了,目标终会达到。
  勤奋努力是一种价值观,宽容豁达也是一种价值观。要承认世界充满竞争,也要看到人生的温情和美丽。能享受最高贵的生活,也能承受最大的苦难。始终以一种善意去对待自己,对待世界,生活就总能往好的方面发展。

人生的走向

我一直喜欢文科。小学的时候,数学很糟,一度落到全班倒数的地步。直到五年级,遇到成老师,才发生了逆转,我突然飞跃,奇迹般地成了尖子。
  但这次转折并没有改变我的本质。到初中,我的数学又一般化了,在班上只能算中等。直到初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已经临近毕业,才突然发力,又是奇迹般地名列前茅。
  进了重点中学,因为是全市唯一的重点学校,学生是全市的精华,竞争非常大。我进去时的成绩是第100多名,属于中等。此后,一直是中等,拼了命也是中等。直到高二的最后一个学期,文理分科,我选了自己擅长的文科,远离数理化,才又突然一跃,再次成为尖子。
  这一点毫不奇怪,语文从来就是我的长项。小时候写作文,几乎每次都要被老师拿到班上念,我的作文几乎成了全班的模版。那时的人本来就很机械,我这样开头“当前,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全班就都“当前,国内外形势……”;我写“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全班都变成“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后来我改成“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全班也变成了“冉冉升起”。
  但是,尽管作文写得好,语文课却是我头痛的。我很害怕上课发言,总是不能正确地分段,不能准确地总结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语文考试也常常不是第一。我从来不是个好学生。
  但这并不妨碍我的爱好。我喜欢语文,并不是语文课本上的那种语文,而是“汉语言文学”意义上的语文。更甚至于,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对广义的“文科”的兴趣,尽管所有这些年的考试让我沉沉浮浮,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我人生的总体走向,我最终还是成了一个专门写作的人。
  是的,不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人,也不是研究文科的人,而是用汉语进行创作的人,写作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由我的本质所决定的。我的人生注定会远离考试,远离那种评价体系。尽管数学可以突击成为尖子,语文也可以拿到全市乃至全专区第一,但我本质上不属于这种价值体系,不擅长这种奋斗方式,我注定会远离它,走我自己的路。事实上,大学本科一毕业,我就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考试,以至于我的最高职称至今也只是个“助理教师”,连个中级职称都没有。幸好我从来不需要手持一大把证书去找工作,幸好我一直活得不错。
  儿孙自有儿孙福啊。当年,父亲很为我担心,高二文理分科时,他就执意要我报理科。那时的形势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科常被讥为“瘟科”,毕业分配的前景也颇不明朗。父亲说,报理科,将来考个医学院,医生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一辈子都有保障。现在看来,父亲很英明。但我却对他说,我不想学医,我这人本来性格就孤僻,自己心情都不好,还要每天看病人,听人说这里痛那里痛,我不烦死了?父亲还想坚持,但母亲比较温和,说还是要尊重我本人。于是我顺利地学了文科,后来读了中文系。
  中文系读到二年级时,父亲和我谈,我那个学校牌子不硬,希望我考个研究生,考到名校去。我说了句石破天惊的话:“我不想做一个研究别人的人,我想让别人来研究我!”那是个文艺复兴的年代,人人都激情澎湃。现在看来,我的话说得不严密,但在那样的语境中,还是清楚地表达了我的理想,画出了一个人生的箭头。父亲也就不再多说。
  后来,我确实在沿着箭头所指的方向前进,虽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一直在向目标靠近。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甚至,我觉得很幸运。芸芸众生,有多少人能按自己的意愿生存呢?我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我做着自己愿意做的事,够了。
  人生的走向,不是外力所能改变的,我们天然地就会往某个方向走。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去除那些与我们天性相抵触的东西,渐渐走到本性所指的地方。不管你走了多少路,最终你会发现,那个方向、那个结果,其实在多年前就已经向你呈现了,你只不过是在曲曲折折地接近它。
家长的许多心血,其实都是白费。我们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顺应天意,顺应自然,顺应孩子本身的成长,平和一些,可能更好。

人生就像一条河

我认识一个孩子,原本在子弟校读书,成绩还不错。他舅舅在北京一所著名的重点中学教书,初二的时候,就把他弄去了重点校,还交了几万块钱。但原本不错的他,到了新学校,距离就出来了,越学越困难,最后实在跟不走,只好转回来。
  原学校不收,做了好多工作,又花了钱,终于收了。但子弟校的进度比重点校慢一点,这孩子已经学过,就不再认真听讲。而且他还发现老师讲错了,还大胆指出来。结果被老师狠狠训了,从此日子很难过。
  渐渐在原学校也待不下去了,他妈妈一气之下让他去读了职高,学修汽车。
  学了一年,他实在不喜欢修汽车,求他妈妈:“我还是回去读书吧,我要好好学了。”
  又花钱去学日本财经。这个专业他还喜欢。学了三年,毕业后在一家著名的通讯公司找了个工作。
  孩子工作很努力,有一次日本客人来咨询,他用日语很热情周到地解答,客户很满意,回去写了封感谢信,他也受到公司表扬。他很珍惜现在的岗位,公司也重视他,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是一个母亲和孩子在现行教育制度下痛苦挣扎的故事,几经挫折和调整,最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人之所以一条道走到黑,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自信,没有目标,不知道要往哪里走,只能盲目地随大流。但世界上每一条河最终都能找到方向,都能形成自己的河道,以自己的方式流向大海。人生其实就是一条河,在不断的曲折中,寻找出路,最终殊途同归。

儿子在向青春走

放学接鲁鲁时,一个女生来告状,说鲁鲁骂她二愣子。
  这学期鲁鲁已经是第二次因为类似的事情被告状了。
  以前鲁鲁一直是乖娃娃形象,老实,内向,胆小,我一直怕他被人欺负。这学期突然就变了,顽皮,强硬,有了欺负别人的举动。
  一路上我批评鲁鲁,他却很不服气,说别人也骂过他,他就是要骂回来,骂得赢就骂,打得赢就打,反正就这样。“明天我还要骂她,她有本事就来骂我!”
  我还管不住了!
  他眼里含着泪,心里不服气,嘴是一直铁硬着,气狠狠的,说到最后,扔给我一句话:“你又不了解,你来掺和什么?!”
  我一时真还无话可说。
  是啊,我确实不了解,突然感到自己的无力。儿子确实大了,不再是个小男孩,有点男人的味道了。
  男人都好斗,都有暴力倾向,男人的规则和女人不一样。我是女人,我并不了解男人的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活动,不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我没有发言权。
  一个雄性的世界,天然就是由冲突和力量构成,充满着粗野和残酷。
  儿子正在迈向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在我自己的成长期,我是没有遇到类似困惑的,我绝不会因为攻击行为而受到批评。女生的困惑和男生不一样。
  我没有再批评他,一路和他闲聊。他说,这段时间好像很想打架,久了不打就有点不舒服。我吓了一跳,问他是怎么打的。他说就是和同学推来推去,用脚踹,你踹我,我踹你,虽然有点痛,但是觉得很刺激。他说话的神情,真的是很兴奋,当讲到如何把对方逼到角落里去踹时,简直有点手舞足蹈,眼睛都在放光。
  我突然想起电视里的动物世界,一些年轻的动物彼此追逐着,冲撞着,在打斗中玩耍,在玩耍中成长。它们似乎有着无限的精力,无限的灵巧,以及无限的欲望——当他们不再躲在窝里,等着母兽给它们带回食物,当它们冲向原野,开始这种冲撞和打斗的时候,它们就不再是幼兽,青春期来了。
  再过二十天,鲁鲁就满九岁了。
  他的个性中,已经有了争斗欲,或许这就是一个雄性的本能,阳刚之气正是始于此。这是件好事,只是他还不懂得控制自己。我只能告诉他一些很原则的道理,我说:“你长大了,有力量了。力量要令人尊敬,不要令人讨厌。”
  其实,人生的原则很多,我所赞赏的未必都正确。就算是正确的,儿子也未必听得进去。人生的智慧不是听来的,要靠自己感悟。往往是自己经历了,才能懂一些事。我们谁又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
  儿子长大了,他会有自己的世界,我们做父母的,不管在岸上如何着急,如何大喊大叫,在水中游泳的是他自己,我们起不了多大作用。
  想想我们自己当年是如何对待父母的苦口婆心,就会明白我们的孩子也不会全听我们的。我们因为不听老人言,是吃了很多亏,但不是也走过来了吗?失败是必要的,吃苦是必要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必要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痛也是一种感受,你不能只要阳光不要寒风。
  所以我不打算过多地教训他。
  儿子,正在向青春迈进的儿子,他应该自己走。
让男孩更像男孩

余学红来玩,说到孩子的教育。她买了好几本书,都是写女生的,比如哈佛女孩,还有个北大状元,都是女孩。我们俩一聊,发现好多抛头露面的优秀少年都是女孩,比如作文得奖的、出版日记的、热心公益事业的、独自周游全国的……好多原本是男孩擅长的事,风头也被女孩抢了。在班上,女生也比男生受宠,因为女生更听话,更成熟,女生更符合老师和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女孩更像好孩子,所以女孩成了所有孩子的榜样。
  但是男孩毕竟和女孩不同,男孩又需要怎样的榜样呢?我们如何用适合男孩的方式教育男孩?
  细想之下,觉得男孩很可悲。现在的教育机构,无论幼儿园、中小学,还是各类课外培训班,都是女老师的地盘,男老师数量极少,形不成气候。家庭里主要也是母亲在管孩子。整个成长阶段,男孩一直在女性的包围之下,一直被女性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所左右,最后终于长大了,成人了,社会却要求他们像个男人,去战斗,去负起生活的重担。
  环境会给每个人打上烙印。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不是基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而是随着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改变的。当别人认为你是重量级的人物时,他的态度谦卑,你就不知不觉气宇轩昂,而当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无足轻重,你自己要么畏缩,要么激愤,都难有大度雍容的感觉。
  男孩从小受女性管制,头上不仅有女家长、女老师,甚至还有女同学。班上的“三好生”大多是女生,班干部也大多是女生,事实上形成了女生管男生的态势。男生天性贪玩,又普遍比女生晚熟,在班上不如女生听话、懂事,成绩不如女生,纪律不如女生,必然是听的表扬少,得的批评多,在老师那里不得势。这一切使得男生成了班上的“弱势群体”。
  世界原本是阴阳和谐的,但在女性教育者占绝对优势的教育体系中,价值标准更倾向于女性,使得男生在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这样一种状态下,男生会形成怎样的自我评价?他们的阳刚之气从何而来?他们的自尊、自强、自信又靠什么去形成?
  男孩,他是未来的男人,如果我们希望男人更像男人,就必须从小开始塑造。
  老师是不可选择的,家庭教育却可以改善。在家里我们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阳刚的东西,母亲就不要再唠唠叨叨了,不要过分溺爱,也不要过分严格,让他有机会自己决断,自己负责。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多一些社会生活,让孩子在与同伴、与社会的接触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去发展自己的男性气质。
  此外,父亲应该更多地参与到教育中。在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中,父亲是不可替代的,他象征着一种权威和价值标准,不仅给孩子安全感,更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有父亲存在,这件事本身就是孩子力量的源泉,能和父亲在一起,无形中就受到了熏染,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了父亲的重视,这使得亲情更温暖、更实在,也让他对自己有了更积极的评价。
  男人和女人,性格不同,对世界的着眼点不同,行为的方式也不一样。让男孩接触父亲,就是接触男性的思维、男性的方式,就是在完善孩子的人格,让他更好地成为男人。
  父亲们大多都很忙,但忙不是理由,只要心里真正重视,再忙也能抽出时间,多和孩子待一会儿。

自信的获得

带鲁鲁游了清华,突然就没有神秘感了,突然就破了神话,也不再那么强烈地想要鲁鲁上个名校什么的了。我自己当年没有考上名校,内心始终有一种遗憾,有一个打不开的结。今天当我走在清华的校园里时,我感到自己并没有激动,也没有自卑,我对这里感到熟悉而平易,突然之间,那个死结就瓦解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并没有绝对的尊卑,虽然我的起点不高,但经过这二十年的努力,我已经获得了自信,可以坦然地面对当年的偶像。所有的尊严其实都来自自己,心灵的力量并不完全和所谓的成就、地位有关。
  我眼前的清华园里走着各色各样的人,和我平时周围的人没有两样,看着他们,突然感到人生是那样丰富,读书只是万千出路中的一条,何况在某一个学校读书,更只是人生无数种可能性中的一种。
  上帝指给我们很多路,每一条都是好的。人之所以没有走到天堂,不是路不通,而是没有走到底。

身体是第一的

下午停电,教室里没有空调,天气又特别热,放学的时候,鲁鲁告诉我,有个同学中暑了,中途去厕所呕吐。
  想想也是啊,这大热天,我们大人在家吹着空调,什么都不做,还热得心烦,孩子从一点半到五点,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却坐在那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学英语,一学就是三个半小时。
  鲁鲁还没放学,下一个班的孩子就已经来等着了,很多人手里提着一个口袋,装着面包、火腿肠之类。他们是从五点半到八点的,中途饿了,只有吃点这些。一个家长说,她以前是在楼下的饭店里先订好饭,等课间休息时就把孩子带下去吃。但是孩子也不好好吃,现在改成这些零食。
  看着这些浑身汗透,提着个食品口袋,气喘吁吁赶来上课的孩子,你能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能说现在的孩子不能吃苦?!
  孩子真是不容易啊,这大热的天。我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感受,真得感谢鲁鲁的好身体,壮实也是优势,在这样的重压下,顶住就是一切,身体是第一的。

最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