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拉拉的潜规则-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DB中国销售部A部当时的销售总监彼得章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
  何好德做生意的观点与彼得章有很大不同,同时彼得章还嫌何好德管得太细,另外还认为他并不了解中国市场,因此明里暗里和他对着干。彼得章为何如此嚣张,敢和大老板叫板?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因为彼得章仗着自己在DB服务了近10年,手上又抓着不小的业务额;其二,是因为彼得章以往有过把总裁逼走的成功经验;其三,是因为彼得章知道大老板要是业绩不好也得滚蛋,所以对于他这样达成关键业绩的下属,必定要掂量着办,不敢轻举妄动。深谙这些门道的彼得章于是便打定主意要挑战何好德的妥协能力,以达到以后按照自己想法做生意的目的。
  在和彼得章的“较量”中,何好德一直很低调,一直在隐忍,就当大家都以为他即将败给彼得章的时候,谁知他不声不响,找个机会突然就把彼得章给炒了。不过,在对员工和外部进行公布时却是这样说的:彼得章有更好的个人发展,因此离开DB,感谢他对DB的长期贡献,we wish him a bright future(愿他有一个光明的前景)。
  何好德知道,老板做得越大,有一项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这项能力就是妥协的能力——做老板的,得在不同的利益中权衡厉害,知道在什么地方做出妥协。这也是他刚开始时一直隐忍彼得章的重要原因。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一旦被触动,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彼得章错就错在了没把握好挑战的尺度,他越界了,所以,他败下阵来是在所难免的。
  在职场中,上司最讨厌的就是不服从自己命令的下属,因为上司会认为这是你对他权力的一种挑战。如果你让上司产生了这种想法,那么你的好日子也快过到头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服从理念的下属不会有好的前途。因此,身为下属,你的第一要义就是要服从上司的命令,但在具体的服从过程中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现: 。 想看书来

不要挑战上司的妥协能力,否则他会“wish you a bright future!”(2)
1.敢于和上司一同承担责任。
  上司也有上司的难处,他们也会碰到很多麻烦事,如果在关键时刻,你能够主动站出来,服从上司的安排,为上司解燃眉之急,无疑会给上司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机会如果把握得好,对你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2.配合有明显缺陷的上司。
  很多上司由于客观原因,文化基础往往并不是很好,专业知识也不是很精通。所以,当他们遇到比自己学历和能力都高一些的下属时,便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自卑心理,因而,他们对下属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也会变得很敏感。在给下属下达命令的时候,他们表现得也非常谨慎。
  这时候下属需要用智慧和才干来弥补上司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在服从他们命令的同时,主动给上司献计献策。这样做的好处是,既积极配合上司的工作,表现出对上司的尊重与支持,同时又能施展了自己的才华,使之有了用武之地,成为上司的左膀右臂。这样,上司不但会记住你,而且会感激你。
  3.在服从中显示才智。
  很多才华出众,精通专业技巧的“专家型”下属经常受到上司特殊的礼遇。如果你也是一位有才华的人,也想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学会认真执行上司交待的每个任务,不管这个任务是多么简单和微小,都要服从并认真去完成,这样,才干加上巧干,很快会使你成为上司倚重的对象。
  4.服从不等于盲从。
  有些人问,上司的决策有错误下属也要执行吗?答案是肯定的,作为下属,你既不能事先加以指责,也不能在事后对上司加以抱怨或轻视他的决定。
  但是,同时你也要记住,服从不等于盲从。在发现上司的决策出现偏差的时候,你可以积极地把你的想法和建议告诉你的上司,让你的上司明白,作为下属的你不是在刻板执行他的命令,而是一直都在斟酌考虑,考虑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和他的利益。当上司知道这一点之后,一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5.永远记住一点:上司才是决策者。
  在执行上司的命令时,你始终都要记住这样一点,那就是你是来协助上司完成经营决策的,而不是来制定决策的。所以,上司的决定,哪怕不尽如你意,甚至与你的意见完全相反,当你的建议无效时,你就应该完全放弃自己的意见,全心全力去执行上司的决定;在你执行任务时,如果发现这项决意的确是错误的,尽可能地让这项错误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才是你应有的态度。
  总之,无论你是因为上司的决策与你有根本性分歧,或交办的事情对你并无好处且有可能得罪同事,而不愿执行上司的决定;还是因为上司的原因使你的利益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了抵触心理,从而跟上司之间的关系形同水火;或是因为你刚受到上司的批评,所以不服从甚至顶撞上司的命令和安排,等等。总之,无论是哪种情况,作为下属,你都不应该抗拒上司的命令,而应该以宽阔的胸怀明智地服从。你理智地执行了上司的决定,使他得以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暂时的忍耐会让你得到上司意外对你的恩惠。事实上,上司最痛恨那些不服从命令的下属,自然他也不会信任和提拔这些处处与自己作对的下属。
  杜拉拉职场攻略解析
  在职场中,上司永远是决策者和命令的下达者,作为下属,你不能不服从命令,更不能越俎代庖。否则,上司心理上对你的排斥感和厌恶感,以及对于你不懂规矩的气恼,足以毁掉你平时凭借积极努力所换来的上司对你的认同。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正是如此。
   。。

调岗或跳槽之后,别讲原来上司的坏话
职场中,很少有人能够在一个职位上或是一个单位一直做到退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难免会遇到调岗或者跳槽的情况。有时候是升职,有时候是降职,有时候是炒了公司,有时候是被公司炒掉。当然,无论遇到哪一种情况,重新适应新的部门或是重新找工作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这种时候,有一种职场潜规则就是你必须要牢记并遵守的,那就是——千万不要讲原来上司(公司)的坏话。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拉拉曾就这个问题给姚杨上了一课。
  南区小区销售经理李坤上任不久,便遭到了下属们的集体“弹劾”,而事件的始作俑者便是之前在小区经理的竞聘中败给李坤的销售代表姚杨。事情“败露”后,姚杨向拉拉申请,能否给她换一个组,因为她觉得自己跟李坤实在是合不来,言下之意,对李坤颇有怨言。
  拉拉答应姚杨,这件事和陈丰及李坤商量之后会给她一个答复,同时,拉拉还劝诫姚杨:不管调不调岗,换不换组,一定都要好好工作,别再和李坤或是新上司闹不合。尤其当面对新上司的时候,不要说原来上司的坏话,虽然这样做可以逞一时口舌之快,但新上司很可能会对你别有看法——你和原来的上司闹得这么僵,说明你的沟通有问题,说不定以后和我合作也会成问题。如果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一旦产生,那么对于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大大不利的。
  姚杨是聪明人,经拉拉一点拨,她自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也就偃旗息鼓、见好就收了。但是现实的职场中,却有许多人没有这么好的觉悟,当调岗或是跳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往往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结果,等待他们的就很可能是落选的结果。
  米琪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外企,主要生产和销售生物制品,规模不少,仅中国分公司就有十几家,米琪所在的是公司在中国的总部。吉米是公司的HR主管,米琪是HR助理。人力资源部本身就是一个杂事很多的部门,所以尽管米琪每天忙得一刻也不得闲,可还是要经常加班才能完成即定的工作任务。
  因为总是要加班,所以和男朋友的约会米琪总是爽约,搞得两人都有些不愉快。为此,男朋友曾劝她换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可是米琪却不太舍得公司给出的这份不错的待遇,于是也就勉为其难地继续辛苦着。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米琪真有点撑不住了,并不是因为工作忙和累,而是因为主管吉米似乎总是在找她的茬,挑她的毛病。不是说她的岗位申请表没写清楚,就是说她在上一次的招聘中问了不专业的问题,总之,米琪做的哪一项工作他几乎都能挑出问题来。苦点,累点,这也没什么,可是米琪实在是忍受不了吉米的这种“刁难”。因为在米琪看来,办公室里的其他助理干的是和自己一样的工作,而且有的工作完成的还不如自己,可是每一次挨骂的却总是自己,这让她实在没法接受。于是,米琪递交了辞呈。
  在男朋友的朋友的帮助下,米琪到另外一家合资企业应征HR助理,刚开始的初试和笔试米琪都顺利过关。到了最终的面试,米琪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考场。
  评审们刚开始提出了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米琪回答得都十分出色,毕竟她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两年。而评审们也似乎对她的表现十分满意。就当面试接近尾声的时候,其中一位评审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评价一下你原来的上司。”
  一提起原来的上司吉米,米琪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因为她心里积压了太多对吉米的不满。于是她便开始细数吉米的缺点,专制、刻薄、难以沟通……而且每一种缺点米琪都会举出实际的例子加以佐证。同时,米琪还连带把原来公司或制度、或经营方式上面的一些“缺陷”一一说出来,并附上了自己的“点评”。其实米琪的本意并没有诋毁吉米或原来公司的意思,她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一时之间没有控制好情绪,所以才滔滔不绝起来。
  听着米琪的话,几位评审面面相觑,然后都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米琪。面试结束后,评审让米琪回去等消息,并告诉她如果三天之内没有消息,就说明她落选了。
  米琪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她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被录取。可是三天过后,她却没等到通知。米琪思来想去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落选。后来,通过男朋友的朋友,米琪才辗转得知原来自己落选的原因竟是因为说了太多原来上司和公司的“坏话”,听到这个结果,让米琪大跌眼镜。
  可以说,米琪最初的表现是让新公司的评审们很满意的,他们几乎已经决定录取她了。最后一个问题是公司招聘时必须要过的程序,也就是说每个来应征的人都必须要回答过这个问题之后才能得到最后的“分数”。公司之所以要问这个问题,就是要考量一下应征人员的职业素质。一个职业素质较高的职场人,是绝不会讲原来上司或公司的“坏话”的,因为那样会暴露自身的许多问题。比如说,如果说原来的上司难以沟通,那么也说明你的沟通也是存在着某些问题的;如果说原来的上司总是爱挑毛病,那么也说明你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如果说原来的上司管得过严过细,那么说明你还不够专业,不能达到上司所要求的标准。更重要的一点是,背地里说人是非,本身就是一种极不职业的行为,这也是任何一个公司都不能容忍的一个“大问题”。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种行为都是对职场人士百害无利的。
  因此,如果你也由于某种原因而遭遇到了调岗或跳槽的情形时,千万要记住这个职场潜规则。
  杜拉拉职场攻略解析
  身处职场的你,难免会遇到调岗或跳槽到新公司的时候。这时候你一定要记住,无论你和原来的上司处得多么不愉快,或者和原来的公司存在着多少劳务纠纷,在面对新上司或新公司的时候都不要把这些说出来。如果在应聘的时候说,你很可能会落选;如果在工作中说,那么你很可能会受到新上司更为严重的“打压”,如果不信,你尽管去尝试好了。
  

Tony林的“冒险之旅”:功高盖主不可取(1)
自古以来,在官场、皇室发生的*中,功高盖主的人有几个是落得了好下场的?很少。宋太祖赵匡胤的一招“杯酒释杯权”一直为后世的帝王津津乐道,因为他用了一种最简单的方式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患。明太祖朱元璋采用的更是一种极端的手段,利用各种借口对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常茂、李善长等人进行剥爵和诛杀。按理说,宋太祖和明太祖都是历史上威望极高的明主,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江山,称王称霸,当然与他们的用人之明和容人之度有关,那么为什么在取得江山之后,他们会对昔日的战友、今日的臣子大肆诛杀呢?原因不言而喻,都是“功高震主”惹的祸。能说帝王不仁吗?当然不能,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帝王能做到真正的仁义,即使是再英明的君主,如果他发现身边的人对自己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时,也绝不会考虑这些人曾给他带来什么好处,而是必须除之而后快。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虽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没有机会再去参予历史,在现代职场中,下属和上司之间的斗争也不会再出现那样惨烈的局面,但是,我们却应该做到“以史为鉴”。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商业客户部销售总监Tony林的前途就差一点毁在“功高盖主”上面。原本,Tony林负责的商业客户部在上一年度的销售任务中完成得相当出色,大客户部总监王伟甚至说过,如果Tony林继续发展下去,有可能升为VP。但是,事情发展的趋势对Tony林来说却非常不利。首先,新年刚过,亚太区就派来一个分管销售和市场的VP。如此一来,Tony林要升为VP的希望就成为了泡影,而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拉拉在李斯特那儿了解到,公司马上要做大的架构调整,把Tony林负责的商业客户部一拆为二,分为A部和B部,而Tony将只会负责较小的B部。
  按理说,Tony林在完成全年销售任务这件事情上的表现可谓功不可没,但为什么公司非但没有给他加官进爵,反而想要削弱了他的势力呢?这是因为Tony林在取得优良的销售业绩后,便开始有些飘飘然,不但在薪酬预算这块上与总裁何好德、财务总监柯必得较劲,而且还利用给下属加薪的机会开始明目张胆地拉帮结派,并以此来和公司讲条件。Tony林的这种做法显然正是犯了“功高盖主”的忌讳。所以,何好德决定拆分商业客户部,并让Tony林负责其中较小的B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或许有人会说中,这只是作者为了丰富小说的情节而杜撰出来的,不一定具有真实的职场实用价值。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在现代职场中,“功高盖主”而导致职场前途没有“善终”的例子比比皆是,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蒙牛老总牛根生的亲身经历。
  1998年,时任伊利副总裁的牛根生黯然离开伊利。对于牛根生的离开,外界众说纷纭,其中说得最多、也是最有根据的一个原因就是牛根生犯了“功高盖主”的忌讳,因此才被郑俊怀“扫地出门”的。
  牛根生在任伊利副总裁期间,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非常出色。而且牛根生对手下的员工也特别倚重、特别关爱。他在职期间,员工的福利待遇都非常好,有时候,他甚至拿出自己的奖金分给手下的人。为此,伊利上上下下对牛根生无不是赞赏、敬重有加。虽然那时的牛根生在伊利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面,但是在伊利当时的一把手郑俊怀心里,牛根生却变得越来越不顺眼起来。 txt小说上传分享

Tony林的“冒险之旅”:功高盖主不可取(2)
最后,在郑俊怀的再三“逼迫”下,牛根生不得已递交了辞呈,黯然离开了他为之工作和奋斗了16年的伊利。在离开伊利多年后,牛根生曾在一次采访时说:因为当时的伊利不是民营企业,而是国企,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没有产权,郑俊怀觉得自己已经威胁到了他的个*力,所以才会把自己“扫地出门”的,而自己也正是由于表现得过于“明显”而最终才遭遇职场中的一次“惨败”。牛根生还表示说,如果当年把他换作是郑俟怀,他也会这么做。
  或许,很多人会说,无论之前的是非恩怨,最终还不是郑俊怀成就了牛根生。如果当初他没把牛根生“扫地出门”,那么也就没有日后引领全国乳品行业的蒙牛集团了。当然,牛根生凭着自己打不垮的精神又站了起来,而且他最终成功了。但是,要知道,能够成为牛根生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而对于绝大多数职场中人来说,如果被“扫地出门”,那么“结局”往往不会太好,因为一切都要从头再来,而且很多时候会越混越惨。
  虽然说上司害怕下属超越自己显得过于小器了,但如果站在上司的立场上来考虑,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理解的事情。作为上司,他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毕竟也是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和艰辛的,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采取一些非正常的措施也不为过。因此,作为下属,如果你总是时时处处表现得比上司还出色,甚至忽略了上司的存在,那么就很可能因为“功高盖主”而落得一个“凄凉”的下场。
  如果把不要“功高盖主”引伸一下,就是在告诫职场人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上司争功。下属只有和上司建立起一种良性发展的关系,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
  仔细分析那些能够在职场中成功获得升职加薪的人,你就不难发现,他们大多都是善于和上司进行合作的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们都会积极帮助上级分担一些非本职的工作,替上级排忧解难,更关键的是他们都懂得如何把自己“争来”的风光让给上司。长此以往,上司自然就会把更多的机会交到这些“知心”下属手上,同时也会把自己的一些“职场真经”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他们,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目的。而对于这些“知心”下属来说,积极主动地替上级分担工作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步熟悉上司的工作内容和技巧的一个过程,这也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