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也可以找到好工作》 目录(1)
要毕业了,往哪儿走
既然职场是无可逃避的归宿,一个你躲不开的江湖,那么你还真得有所规划,越早越好。
职业规划,并不需要弄个什么文案出来。关键是要做到心里有谱,定好大方向,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你才能一路积聚能量,最后在找工作时释放出来,势如破竹。只有“心想”,才能“事成”。
不可或缺的职业规划 / 002
先择业,还是先就业 / 005
第一份工作 / 006
你真想当公务员吗 / 008
要不要考研 / 009
能不能创业 / 011
大城市or小城市 / 012
到中西部去 / 014
求职前的心态
求职者在面对企业时,应该更多地调整自己,不要一切从“我”出发。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看自己,了解企业的需求,适应企业,先得到进入企业的机会,再使“我”在企业提供的环境中发展壮大,实现自我与企业的双赢。这是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思路,只要掌握这个思路,相应的求职技巧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找工作难,难在哪里 / 018
永远的稀缺:人才 / 022
“企业能给我什么”VS“我能给企业什么” / 024
还有没有“铁饭碗” / 025
“我想直接做主管” / 026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 027
没有工作经验怎么办 / 028
突破自己,“野蛮生长” / 031
如果你被拒绝多次 / 033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 / 034
盘点你的优势和劣势
企业最关注的,是你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你与岗位的匹配度。
大学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也是综合素质的教育,即使你找了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并非意味着大学所学一无所用。你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学校不是名牌怎么办 / 038
专业问题 / 040
成绩单有多重要 / 041
第二学位是否有帮助 / 043
证书的分量 / 043
志愿者的经历 / 044
我是“双外生” / 045
户口问题 / 047
贫穷是一笔财富 / 050
企业知多少
其实,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都各有各的好,并且不同的岗位、职位也需要具体而论。还是那句话,根据你自身的情况——专业、学历、兴趣、爱好以及职业理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外在的标准并不重要。
国企,外资,民营 / 056
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 057
500强是怎么回事 / 059
企业内部分哪些部门 / 060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企业的用人标准是“不用错人,不养闲人”,你要向企业证明自己不是“错人”、“闲人”,也就是:对口,有用。你用不着表现得最优秀,但要证明你最合适。
巧诈不如拙诚 / 066
应届毕业生:空白也是资本 / 068
素质最重要 / 069
能力不是唯一的 / 071
企业欢迎能打硬仗的员工 / 072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用人要求 / 073
实习:实战前的练兵
实习得来的经验也是工作经验,应届生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干过活,受过累,适应过企业的氛围,这些都是你的工作经验。几个月的实习期内,你完全可以对自己和工作产生直接的体验和认识,这就是你在应聘时的杀手锏。
实习有没有用处 / 076
实习与正式录用 / 077
实习机会是争取来的 / 079
实习鉴定 / 080
她为什么能进世界500强 / 082
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 / 083
简历不简单
大部分求职简历是相同的,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无外乎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成绩怎么样、获得过某某奖学金、参加过某某社团、在某某公司做过实习,等等。这样的简历要多少有多少,你夹在里面,如同沧海之一粟,想找到你都难。如此求职,成功率微乎其微。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独特,谁都可以替代你。 。。
《你也可以找到好工作》 目录(2)
简历应该突出什么 / 086
如何体现外语、计算机技能 / 089
简历要务实 / 090
危险地带:职业“空白期” / 092
案例分析 / 093
自荐信与推荐信 / 101
网投的技巧 / 102
招聘会投简历要注意什么 / 104
“海投”——缺乏针对性的求职方式 / 104
投简历之后的注意事项 / 107
求职的渠道
靠关系找工作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仅次于校园招聘。如果你的老师、亲戚、朋友直接推荐你去用人单位,那么你会更容易了解那家公司,比如它的文化背景、管理模式、工资待遇、业务类型、用人需求等。与没有关系的求职者相比,你已经占了很大优势。另外,你的简历肯定会被慎重对待,如果基本符合公司要求,会得到优先面试的机会。
求职渠道有哪些 / 110
校园宣讲会:送上门的offer / 111
社会关系:近水楼台 / 112
淡季和旺季 / 113
企业招聘流程 / 114
超级“霸王面”:从五棵松走到西单 / 115
面试前的准备
对于自己即将面试的公司,以及应聘的职位,必须要有全方位的了解。必须知道这个岗位是干什么的,有哪些要求;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判断一下自己是否符合要求,以便有所准备。
多参加面试,对克服紧张心理确有奇效。面试第一家的时候,你可能很紧张,腿抖、搓手、挠头皮、语无伦次;到了第二家,可能腿就不抖了;第三家,不搓手了;第四家,不挠头皮了……面试几家之后,你已经气定神闲,游刃有余了。
如何应对面试通知 / 120
尽快熟悉对方 / 121
武装到牙齿 / 123
迟到一分钟的代价 / 124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 127
紧张怎么办 / 129
面试流程 / 132
面试进行时
自信而不自满,谦虚而不心虚。这种刚柔并济的心态,会带给你稳健、坦然的气质,最容易赢得面试官的好感。
企业招人,总是希望求职者的目的简单、明确,应聘什么就决心做什么。所以应聘者必须牢记:跟本岗位相关的知识、能力、经验一定要谈,所有话题都必须围绕岗位。
大厅里的沙发 / 136
三把椅子 / 140
面试官的几张面孔 / 141
怎样应对压力面试 / 143
恰当的姿态:不卑不亢 / 146
“我失败了,因为没有展示最擅长的” / 148
面试中的言谈 / 149
面试中的举止 / 153
学会提问 / 155
初试和复试 / 156
笔试考什么 / 157
怎么判断面试结果 / 158
你也可以对企业说“不” / 159
应聘不同职位要注意哪些问题
每个公司的面试标准不同,让你回答的问题也不同,但都有一个核心,就是“岗位”。所以,回答问题的时候,必须表述出两点:第一,对这个岗位的理解;第二,为什么你适合这个岗位。
应聘客服 / 162
应聘销售 / 164
应聘市场部 / 166
应聘行政部 / 167
应聘财务部 / 169
应聘人事部 / 170
应聘研发部 / 171
应聘秘书 / 172
面试官常问的问题
企业在选人的时候,往往从三个角度考核求职者:第一,职业道德;第二,对企业的认同度;第三,岗位匹配度。面试的时候,求职者的回答应该紧扣这三点,不要偏题。
心里时时装着企业,装着岗位——这是求职面试中的“葵花宝典”。无论多么开放的问题,哪怕看上去与应聘无关,其实都围绕着不变的核心:企业,岗位。
“请你做个自我介绍” / 174
“说一下你的学习情况” / 176
“谈谈你的职业规划” / 179
“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情况” / 181
关于职位的若干问题 / 181
薪酬:一个布满“雷区”的话题 / 185
关于道德品质 / 187
关于自我认知 / 188
关于团队合作 / 192
关于时间观念 / 195
《你也可以找到好工作》 目录(3)
离职话题 / 196
怎么评价老东家 / 197
注意:企业不是学校 / 198
集体面试:当面PK
如果面试官让求职者分组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一个人发言,那么代表各组发言的人,往往会得到面试官的青睐。你要知道公司做这种面试的用意所在:他是在寻找一个组织者、领导者。而代表各组发言的人,就是“领导者”,一般是最优秀的,或者说是最有底气的。
熊的故事 / 202
哗众取宠不可取 / 203
该出手时就出手 / 204
扬长避短 / 205
以守为攻 / 206
电话面试
电话面试,其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招聘方会在你不留神的情况下考察你。比如说,面试完,你刚走没多久,电话就打过来了:“你交的简历太粗糙了,能不能找时间再送过来一份呀?”也许你此时已经坐上地铁,还走了一站地。
有的求职者可能会回答,我做的简历就这么一份;有的可能会说,我回去弄好之后,过两天送给你,你看可以吗……
其实,对方最希望听到的回答是:我马上回去重做一份,立即送给你。
企业为什么要采用电话面试 / 210
电话面试中应该注意的细节 / 210
电话里的“喂”、“哎” / 212
试用期:第二次双向选择
试用期内,为什么有人会被辞退?第一,他的业务能力可能比较弱;第二,他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缺乏团队意识。特别有个性、不合群的人,在企业里是没有生存空间的。
事实上,也许你周围的每个人都有权力评价你的工作表现,有权力决定你的去留,甚至连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有表决权,而你却不知道。
接到录用函后做什么 / 214
如何拒绝企业的offer / 215
怎么向主管汇报工作 / 216
试用期的劳动合同 / 218
三方协议 / 219
垃圾筒原理 / 220
试用期的考勤 / 221
十九天转正 / 222
“倒剩饭”与“丢饭碗” / 223
报酬与福利
薪酬不是要来的,是干出来的。企业最讲究平衡,谁值多少钱,应该给他多少,老板心里很清楚。企业最不喜欢“拿多少钱,干多少事”的人。企业希望你拿三千块钱,做五千块钱的事,只有这样,它才能给你涨到五千;如果你永远就干那三千块钱的事,它怎么给你涨?
如何看待零薪酬 / 228
薪酬不是要来的 / 228
五险一金 / 229
违约金问题 / 231
如何识破招聘骗局
正常的企业招聘,第一,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第二,不会押证件;第三,不会霸占你的劳动成果,或者榨取你的劳动价值。
有些公司,向求职者承诺超高的待遇,或者一步登天的前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了,这样的公司99%是骗子。
一步登天的待遇 / 234
永远都通不过的试用期 / 235
交抵押金、保证金,扣押证件 / 236
“你会喝酒吗?” / 237
要毕业了,往哪儿走(1)
既然职场是无可逃避的归宿,一个你躲不开的江湖,那么你还真得有所规划,越早越好。
职业规划,并不需要弄个什么文案出来。关键是要做到心里有谱,定好大方向,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你才能一路积聚能量,最后在找工作时释放出来,势如破竹。只有“心想”,才能“事成”。
不可或缺的职业规划
2008年冬,北京某高校的一位朋友请我过去,给他的学生讲讲职业发展方面的事。一名大四女生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她的专业是中文,当时已经报考研究生,方向是心理学。我问,为什么想学心理学呢?她说,其实她最喜欢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但我妈妈想让我学医,没办法,我就折中了一下,决定考心理学”。
谈话不足十五分钟,从她口中说出来的“我妈妈”有十多次。她说自己高考选专业时,也是因为妈妈认为中文专业是个“万金油”,学起来轻松,所以直接替她报了。四年过后,自己的想法还是无法跟家人达成一致。她现在正为毕业论文犯愁,同时已经为心理学专业课的枯燥而痛苦不已。谈起职业规划,她苦笑说,“还远着呢,走一步算一步,到时候再说吧”。
我很为这样一个迷茫而痛苦的学生担心,即便顺利读研了,但毕业还得面对社会,进入职场,她该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四年的大学生活,不能苛求我们的同学完全明白“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一系列大问题。但你总得有个大方向吧。可是,有明确方向的学生还真不多。找工作的羡慕考上研究生的,考研的担心三年之后自己在工作经验上还是一片空白,创业怕承担风险,出国留学又有贬值为“海带”(待业)之虞……
无论如何,数年之后,我们都要在职场中重逢。既然职场是无可逃避的归宿,一个你躲不开的江湖,那么你还真得有所规划,越早越好。
职业规划,并不需要弄个什么文案出来。关键是要做到心里有谱,定好大方向,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你才能一路积聚能量,最后在找工作时释放出来,势如破竹。只有“心想”,才能“事成”。
在应届大学毕业生里,“心想”而“事成”的例子还真不少,我本人就见过不止一个。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科院的一个研究生。认识他是2007年春,在北京飞往上海的航班上。当时我带了一个比较重的皮箱,他跟我邻座,主动帮我放到行李架上。接下来我们聊得挺投机。他刚刚拿到通用电气中国公司的offer,这次去上海是办理相关手续。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我对他的成功就业非常好奇。通用电气位列世界500强,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进去的。
聊起自己的就业历程,小伙子很平静:
这不是我第一次去GE①,春节前,我已经在那里实习了五个月。而我关注GE,已经三年了。2003年,我在北理工读大三,偶然读了一本杰克?韦尔奇的自传,里面关于GE的描述深深吸引了我。当时就决定:一定要去GE这样的企业!
我从小就喜欢电子、机械,本科读的是计算机。尝试过其他兴趣,最后还是觉得技术人生最适合我。确定了这个大方向之后,我就开始关注各大企业,比如GE、微软、IBM、惠普等等。其实我可能更喜欢微软,不过,我觉得微软里面天才太多,很难进去,即使进去也很难出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要毕业了,往哪儿走(2)
一上研究生,我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先是通过导师介绍,到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做了三个月兼职。这是我第一次工作实践,和想象中很不一样。虽然我的学历、专业都不错,但与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相比,还是差很多。他们的视野、思路比我开阔,他们提出的方案也许技术含量不高,但是都很实用。我的方案似乎很高明,但不实用。
从软件公司出来后,通过努力,我得到了在联想做兼职的机会。在联想,我学到的更多,转变更大,兼职结束后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
研二下学期,我重新回到中关村那家软件公司,职务是技术经理,协助负责整个公司的技术指导。这个工作要求不但懂技术,还得能讲明白。讲明白的难度挺大,非常锻炼人。不少我以为自己很明白的问题,一旦要讲给别人听,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明白。
2006年夏天,我通过网络,得知GE招暑期实习生,于是向其中一个部门投递了简历。经过多轮电话面试、笔试,以及最后的直接面试,我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为实习生。当我第一次坐在GE上海的办公室里时,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3年前,我读了韦尔奇的自传,3年后的今天,我坐在了他的公司里。虽然只是实习,但这种美妙的感觉很强烈。
实习的感觉,并不总是美妙的。工作累倒不要紧,关键是心理压力大。这批实习生有十多个,个个经过层层筛选,个个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这个时候,我以前的兼职经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也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是最有经验的。
我的实习在暑期结束之后又延长了三个月,总共五个月。2007年1月,我拿到了梦寐以求的offer。在我们那批实习生里,我是唯一一个留下来的。
我很幸运。不过,我也承担了不小的风险。为了拿下GE,我放弃了其他所有的求职机会。如果GE不留我,我只能晚于其他同学找工作。但是我不怕,我不但有学历,还有值得大说特说的实践经验,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我的求职过程算是比较顺利的,这可能因为我的目标比较单一和明确。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我想说,对大公司不必有畏惧心理,只要早做准备,多实践,你会发现进GE这种国际级大企业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求职时,凡是有备而来的人,往往会更有水平、更自信,并更能给面试官信心。越是迷茫、越是焦躁不安,肚里往往越没有“货”。这是我多年来在实战中总结出的心得。
正因为多数人的目光短浅,才成就了少数人的成功。
一次和公司刚入职的年轻员工座谈,在谈起“职业规划”这个话题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应该有。我总结了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暂时不要做一辈子的规划,因为年轻人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对社会的体验及对自身的认知,还不够充分。这种情况下,要规划自己的一辈子,是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