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例:令人捧腹的武汉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
2008年8月,武汉市公布了首部环境卫生作业规范,首次使用精确的量化标准。武汉人精明能干,历来以“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自居,这份作业规范开全国风气之先。它设定的控制底线清晰、明了,很易于考核,如:
一级道路一千平方米内,果皮不能超过两片,痰迹不能超过两处;如有,必须在20分钟内清除。垃圾转运站夏季在可视范围内,招来苍蝇不得超过两只。
这个规范将在9月1日开始试行,明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这个标准可谓精细,但是否有意义呢?
一千平方米内,果皮不能超过两片,那瓜子壳、碎纸片、烟头、塑料袋又应该控制在多少以下呢?
垃圾站里的苍蝇不能超过两只,那蚊子、蟑螂、老鼠、跳蚤又应该在多少以下?如果检查的时候不幸飞来三只苍蝇,应该对环卫工人作何等处罚?
如果让制定规范、发布规范的人,去实际按照这个规范做一个月环卫工人,那他们的表现能打多少分呢?再退一步说,这些制定规范、颁布规范的人,有没有朋友、亲属在武汉市做环卫工人呢?
无独有偶,江苏、上海、太原、大连、绍兴等地的环卫局,都对垃圾转运站的苍蝇规定了两只到六只的不同数量。
说到底,制定规范和颁发规范的人,都是竞底者。他们闭门造车,根本不考虑规范的可操作性,就炮制出一个看起来漂亮的东西,准备以此向环卫工人竞底。而环卫工人作为被竞底者,也只有无奈地默默忍受。这就是中国的普遍现象。
但实际上这种规范,完全是官样文章。如果真的按此规范严格执行,在检查工作时,必须有四名以上工作人员,一个人盯住一个方向,这样才不会冤枉环卫工人。当甲盯住的东面苍蝇向南飞动时,他必须立即对乙喊叫:“喂,我这边的苍蝇飞往你那个方向去了,这一只不算”,或者说:“我这只还在这里,你那里又发现两只?好,这个垃圾站违规了。”
白天检查垃圾站的苍蝇数量还好办,晚上又该如何检查呢,难道要把探照灯支起来,把垃圾站照得通明透亮,然后再逐个角落检查吗?
如果不能这样检查,那么制定规范是开玩笑的吗?
显然,这完全是可笑的规范。可笑之处在于,垃圾站多一两只苍蝇,会有什么本质变化吗?
这,就是竞底!
为什么这条规范令人捧腹呢?因为两只苍蝇根本不构成底线,只是坐在办公室的竞底者,拍拍脑袋简单地把它规定成了底线。这样的底线并不会有权威性,只会成为竞底者向上交差、向下施压的工具。
虚假的底线既然没有权威,为何竞底者还要制定、公布出来呢?因为虚假的底线也可以用来对被竞底者进行竞底。
如前面所列举的武汉环卫规则案例中,派去垃圾站检查工作的检查员,如果想对负责垃圾站卫生的清洁工竞底,可以这样对环卫工人施以颜色:“老张,你也看到了,这里有三只苍蝇,怎么办?”
如果老张没有背景,他就不得不打躬作揖,送上几包香烟,甚至拉对方去馆子里撮一顿,才能让检查员睁只眼闭只眼。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1)
1。法律底线
在各类底线中,由于有国家机器做后盾,法律这种底线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尽管人情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白条等现象时有发生,但和其他底线相比,法律的威慑力依然是最强大的。
在中国的企业里,挑战法律底线通常是为了降低成本。因此,逃税成为对法律竞底的主要方式。中国的企业逃税相当普遍,小到管理人员将私人消费开具发票,记入公司成本以偷逃所得税,大到虚开增值税发票,以偷逃增值税,很多企业都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法律竞底,只是有些竞底得太过分、太疯狂,击穿了法律底线,最终受到严肃查处。
案例:日本富士胶卷在中国的竞底
20世纪80年代,富士胶卷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
到1998年,中国感光行业在富士、柯达的强力竞底下,被打到崩溃的底线,全行业累计亏损近百亿。当时的中国政府希望外资如果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就对感光行业进行全行业合资,富士由于不敢迎接这个挑战,因此拒绝了中国方面伸出的橄榄枝。而柯达则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在中国市场建立了绝对的竞争优势。
为了挽回在中国市场的败局,富士开始了最强有力的竞底——“降价”。每个彩色胶卷市场零售价为13元,国内的批发价在~元之间。而按关税税率,彩色胶卷每卷应交纳关税及增值税元,如果加上胶卷的生产成本和运销成本,元的批发价,绝对击穿了成本底线。
富士的大规模竞底,终于激怒了对手。柯达亚太区总裁安瑞特别申明:“柯达公司是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在中国的生产厂商,我们的全线生产都是在中国进行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并且是可以拿到台面上来的分销体系,当客户拿到这些产品时,很清楚这些产品是从哪里来的,很放心。”
同时,柯达将对手不规范运作的资料,整理上报国家经贸委。
经查明,富士利用其代理商作为前沿阵地,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这种走私主要分三种途径:一是拼装,将胶卷与别的货物混装在集装箱里运进来。二是闯关,一些货船通过海上直接偷运过来。三是化整为零,主要从广东、福建、广西等地,蚂蚁搬家似的偷运上岸,再分送给各地的大经销商。
富士的这次疯狂竞底活动,因而击穿底线,在国内激起轩然大波,被严肃查处。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挑战法律底线的俗语,如以身试法、顶风作案,这些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国社会对法律这条底线采取的不同办法。
案例: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中,各投毒厂家的结果
2008年9月爆发的毒奶粉事件,使刚刚结束奥运会的中国人,在世界面前蒙羞,中国的食品出口在多个国家遭到抵制。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大多数厂家,尤其是那些响当当的名牌大厂,都被揭露出在奶制品中掺加三聚氰胺。
但最终的处罚还是遵循了“枪打出头鸟”和“法不责众”的潜规则,最先曝光、掺毒最多、导致婴儿死亡的三鹿董事长被刑事拘留,而其他各家击穿法律底线的奶制品厂家,却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惩。
如此一来,法律这条底线的权威性何在?这种处罚,是否在鼓励更多的厂家更加激烈地向法律竞底呢?这确实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2。道德底线
道德底线在中国并不陌生,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良心”,中国人爱说“凭良心做事”,指的就是做事情不可逾越道德底线。 。 想看书来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2)
道德是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善恶标准,它的特点是与时俱进。儒家曾教导人们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现代的中国,虽然推崇儒学,却摒弃了这条道德。
道德虽然随时间变化,但有一条相对稳定的底线。
挑战道德底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昧着良心干事,对一个有廉耻之心的正常人,通常会有做贼心虚的感觉。站在道德的悬崖边,也如同站在真实的悬崖边那样,让人心惊肉跳。
但即使如此,仍然有些胆大妄为的竞底者,通常能用名利等富有诱惑力的目标,说服自己和他人,背离道德的底线。
案例:牛根生的道德底线
如果没有毒奶粉事件,牛根生原本不配进入本书的案例,因为他经营的蒙牛乳业,并没有多少特别创新、典型的竞底技术。但由于毒奶粉事件反映出牛根生这个人的道德底线,因此,特设案例进行研究。
牛根生向来以中国企业家中的道德楷模著称,他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他的另外几套著名论点是: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宁可为真话负罪,决不为假话开脱。”
……
显然,单从这些口号来分析,牛根生俨然是一位重德胜于重才,特别强调讲真话的企业家,像他这样的人,在当今中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国老板,讲道德、讲真话,主要是为讲金钱服务的。
对于质量,牛根生也是极其重视的,他也有几套漂亮的口号:
“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生命。”
“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
……
但事实又如何呢?
2008年9月12日,三鹿集团被曝光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导致大量婴幼儿患肾结石,并有数例死亡。三鹿将责任推到奶农身上,引起民众的强烈质疑。
作为奶制品行业的风云人物,牛根生对此事一反以往的“评论家”常态,他未做任何表态,很奇怪。
9月16日,中央电视台公布,蒙牛、伊利、光明等22家企业的乳制品中,也检测出三聚氰胺。民众哗然!
原来蒙牛的奶粉里也有毒!
牛根生的危机公关显然早有准备,9月17日,他迅速抛出一篇长文,这篇文章如牛根生平日的话语那样,铿锵有力,辞藻非常华丽漂亮。但在这篇长长的宏文中,牛根生完全没有明确说:他真的不知道蒙牛产品中添加了三聚氰胺。
不过,他全力向外界暗示:我确实不知道蒙牛的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
那么在事发之前,牛根生到底知不知道蒙牛的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呢?他为什么不敢直说自己不知道呢?这真是个谜。
接着,牛根生在他的宏文中,用一大堆漂亮的辞藻轰轰烈烈地宣布,他和蒙牛为了承担责任,“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但他却没有提一个字,该如何去清查、追究蒙牛产品是如何被添加了三聚氰胺的。
奇怪,被冤枉的人,难道不想洗清自己身上的冤枉?!
此时,民众们虽然认为:广大奶农都知道了添加三聚氰胺的秘诀,而作为蒙牛的董事长却毫不知情,实在无法理解。但他们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也只能停留在怀疑阶段。
直到9月19日,谜底才被揭开。这天,蒙牛在面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恬不知耻地向香港人献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3)
“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
确实,香港政府的检测表明,蒙牛出口到香港的奶制品,不含三聚氰胺。
蒙牛在香港人面前的这段丑表功,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一、蒙牛早已控制着含有三聚氰胺的奶制品销售方向,蒙牛当然知道哪些奶制品中有毒,哪些没有;
二、蒙牛认为内地人的生命,不如香港人和外国人值得重视,因此可以给他们供应含有三聚氰胺的产品。
牛根生之所以不敢在9月17日的公开声明中,明确直接地拍胸脯说:
我牛根生实在是不知道蒙牛的奶制品中含毒,我是被冤枉的!
就是因为,牛根生确实知道:蒙牛的奶制品中是含毒的!
明知有毒,还大肆销给无辜的消费者,这就是牛根生所追求的道德!一时间,舆论大哗。
事情到这里,却还没有完。9月23日,蒙牛乳业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复牌,开盘即暴跌近七成。证券界相信,毒奶事件对蒙牛影响深远,其下跌空间高达81%。
可能有人会幸灾乐祸:这回蒙牛跌惨了,牛根生损失大了。
但实际上,蒙牛管理层早在2008年7月,就明察到9月23日的这次暴跌。他们不仅明察到了,而且由牛根生拥有控股权的银牛及金牛公司,早已选择在公布中期业绩前约一个月,即8月1日透过摩根斯坦利配售旧股,每股净配售价格为元,套现亿元,银牛及金牛公司对蒙牛的持股量,总计降至。
多么高明的预见性啊!牛根生抛售蒙牛股票的时点,掌握得多么恰到好处!
将这前前后后的事情串联起来,人们眼前出现这样的合理推测:就在牛根生张开大嘴,放谈道德高调之时,实际上蒙牛公司的上上下下,早已步调一致,精心控制着三聚氰胺的浓度,众志成城地参与到毒奶粉事件中去了。
不过,牛根生很谨慎,在出口的奶制品中,没有掺毒。
而到了2008年7月,牛根生们看到由三鹿集团引发的三聚氰胺事件,越来越可能遮掩不住,他们凭着自己的小聪明,估计事件的爆发将不可避免地把蒙牛卷入其中,并导致股价大跌,因此在8月1日抢先出售自己持有的蒙牛股票,以便将危机造成的损失,转嫁给香港股民。
一边高唱“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德之歌,一边却将掺毒的奶制品销往市场,以维持公司业绩,维持股价高企,然后再悄悄地暗度陈仓,大幅抛售股票,疯狂聚敛财富,牛根生的举动真可谓“高明”。
而最后当盖子揭开,蒙牛乳制品被查处含有三聚氰胺时,牛根生再以毫不知情的无辜者姿态,继续高喊“自己要全力承担责任”的道德口号。
真是一连串漂亮的策划,只是民众的智商并不只有70而已,他们这回彻底看清了:
牛根生的道德底线,就是没有道德!
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并不适宜从事食品行业,因为食品是用来吃的,弄不好就是“人命关天”的事。
案例:不搞贿赂,算不算一种道德底线
在中国的法律中,行贿受贿是明确的违法犯罪,同时也是三令五申要严格禁止的,这显然是一条有威慑力的底线。但另一方面,在如战场般的商场,不花钱就办不了事,也是商人们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即另一类底线。
商人们必须按行业内的潜规则花钱,甚至要琢磨如何多花钱、花好钱,但又要小心翼翼,不碰到另一条威严的法律底线。这使得中国大大小小的商人们,兴趣盎然地生活在处心积虑、如履薄冰之中,演出一场场钩心斗角的活闹剧。 。。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4)
没有人统计过,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中国商人按潜规则花钱,因为这是最顶级的商业机密。但一件事颇有典型性:2003年10月,云南弥勒举行的一次企业家论坛上,主持人询问在座的数百位企业家:“谁敢说你们没行过贿?没有行过贿的请举手。”据当时在场的万科董事长王石记录:“在座的企业家们就开始你看我,我看你,过了一会儿,开始有人举手了,举手的姿势很缓慢,像做贼心虚似的。最后有五六位举手。我想在当时的氛围中,大家都默认:在多数新兴企业中,一定存在行贿,不行贿是不正常的。”
王石的猜测显然是保守的,在中国不论新兴行业或传统行业,行贿早已是潜规则,企业在这方面只存在成本底线和风险底线,道德是不存在底线的。
中国企业家在行贿的问题上,同样处于囚徒困境的竞底局面:
甲乙两个企业的囚徒困境
甲:行贿甲:不行贿乙:行贿乙按潜规则抢单,甲也按潜规则抢单乙获得订单,甲丢失订单乙:不行贿乙丢失订单,甲获得订单乙按公开规则抢单,甲也按公开规则抢单
显然,不论乙的选择如何,对甲最有利的选择,都是“行贿”:如果乙不行贿,甲获得订单;即使乙行贿,甲依然有获得订单的可能性。这种理论模型反映到现实中,就是:
1。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大约有20万宗贪腐案件,第二个十年增加了一倍多,到第三个十年,才下滑到30万宗。
2。国际透明组织发表的指数显示,中国的贪污指数已从1998年的52名增加到2008年的72名。
3。世界银行的指标也显示,中国政府的反贪能力从1996年的削弱到2007年的。这项指数的最低值是,显示中国的贪腐有恶化迹象。
显然,随着经济的增长,在行贿受贿方面的道德底线,已越降越低。
什么时候,法律的底线才能和人们心中的道德底线,合二为一呢?
这,也许需要国家和民众长久的共同努力。
案例:《*》:汤唯突破底线,一脱成名终被封
浙江女孩汤唯应奥斯卡金奖导演李安的邀请,出演《*》中的女主角,她的床上戏表现得非常激情,在这方面获得了极大成功,个人也有了更大的收益机会:
在接拍《*》之前,汤唯的广告身价非常低,接拍一次平面、影视广告,使用两年,叫价只有区区5万元。而在《*》之后,汤唯的知名度迅速攀升。尤其在威尼斯电影节亮相后,更是以国际影星的身份,出现在世界影迷面前,因此,汤唯的身价水涨船高,以前5万元的广告费,陡然翻升到150万元人民币以上,暴涨30倍以上。
可以说,《*》中,超级露骨的10分钟床上戏,将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尽管有很多女性曾经靠一脱成名,但汤唯的成功太有震撼性,也太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了。因此,内地的演艺人员跃跃欲试,纷纷大胆放言自己“可以比汤唯更……”,渴望有机会走一把同样的竞底成功老路。
但突破道德底线的榜样,毕竟是不能让人学习的。虽然中国引进的《*》剪掉了床上戏,但盗版碟还是让内地人了解到:汤唯为什么这样火爆。
广电总局一看势头不对,毫不犹豫地下令对汤唯进行全面竞底:“所有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文艺、广告、直播等节目一律不得炒作与汤唯有关的任何事情。”
第二章三、底线类型(5)
李安和汤唯通过满足人们的窥私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终因偏离道德底线太远,而受到打压,这不能不说是一次相对失败的竞底。汤唯在公众面前消失,而一个月前刚以600万酬劳出任某化妆品代言人的广告,也被彻底取消,击穿道德底线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案例:一个国家的道德底线
1840年,大英帝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是近代基督教文明国家的耻辱。
尽管当时的英国基督徒反对对华鸦片贸易,但世俗化的国家的民众力量,最后还是压倒了宗教的道德底线,国会通过向中国开战的提案。
而开战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地向中国贩毒。
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