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零后咸鱼术士-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这就是赵铁柱发现的好办法,用临时的彩钢活动房来作为新移民的临时住所。

    这几天车晨他们几个人都去联系了几个彩钢房销售,以低价购买了一批二手的彩钢房,就是人家建筑工地租用完之后的那种,便宜结实,即使用一段时间扔了卖废铁也不可惜。

    郑铭还雇人从新刷了一遍漆,免得有地方生锈,现在看起来跟新的一样。

    因为车晨的食邑至少五百户,这还没算将来千户所的军户,所以先期按照二百户来准备的,二百个彩钢房每个都是五十平大小,里面挂上帘子铺了床,在外面搭个灶台,很容易就住下一家五六口人,人多的挤一挤也就是了,以彩钢房的坚固,住上一两年绝对没问题。

    现在是建设时期,等基础建筑完成了,就可以放开权限,让各家各自建房了。

    此时的混江龙那边的几十户移民已经住了进去,没想到移民们对这些铁房子竟然都很满意,甚至欢喜不已,要知道普通贫民能有片瓦遮身已经是幸运了,一般都是草屋泥房,一到刮风下雨天就遭罪了。他们在海岛上的各种物资缺乏,更是艰苦,何曾住过怎么密实的铁房子?

    现在有这不惧风雨的铁房子,很多人都打算一辈子不换了。

    得到罗岩消息的车晨他们也上了海神号前往台州,准备为第一次移民运输保驾护航,毕竟这是一次运输数百人,他们也不想出什么意外。

    入秋了,天气渐渐发凉,南明这边因为北方逃民不少,所以一般靠近北边的府城都有流民聚集。

    而台州府因为是沿海重镇,不少渡海南逃的北地汉人也都会在这边上岸讨生活。

    这个时候台州府原来在外面讨生活的流民们也都准备来到城里过冬,不过当地官府惧怕流民太多会聚众闹事,所以派出衙役把大多数流民拦在了城外。

    好在有官府和城中富户组织在城外开设了粥场,搭棚施粥来赈济流民,虽然每天一碗清粥根本吃不饱,但是也能保证饿不死多少人,能救几个是几个吧!

    这个时代虽然吝啬的大户不少,但是不论是真的心善还是为了积阴德也好,起码是做了好事的,数以千计的流民会因此而活。

    所以穿越者们实际上是赶上了好时候,这些年小冰河时期的影响即使是台州府这江南沿海地区,冬天也会下雪,不要说台州了,就是广东都有下雪的记录,可见天气变化莫测,这是全球变冷的时代,跟后世的全球变暖是两个极端。

    这个时候正是流民无依无靠的时候,要想在冬天活下来,就得努力寻求生机,起码也要储存一些过冬的粮食,至于住处可以靠着城墙搭个窝棚,柴火也不缺,到附近林子捡一些就行,府城附近没有那么多野兽怪物,几个人一起野外一些小危险也能平安渡过。

    此时的台州府城外到处都是流民,数量大概有上万,罗岩招揽的流民就被安排在城西的一篇窝棚里,大概有一百户。

    罗岩有些惭愧的对郑铭等人说

    “虽然城外流民不下上万,但是愿意前往东番岛的小弟也只招揽到这不足一百户,而且多数都是失去了青壮劳力的老弱家庭,小弟有失各位恩兄所望……”

    郑铭摆摆手示意罗岩不必在意。

    “玉坚你做的已经很好了,一下子招了太多人,我们岛上也没法子安排,现在让他们吃点东西垫垫肚子,然后准备上船吧!”

    流民的身体都比较虚弱,各个面有菜色,这两天罗岩也都给他们一天两顿一干一稀补回了一些元气,如果不是这样,估计就不是面有菜色那么简单了。

    穿越者们都感叹着看着这些流民,作为现代人看过一些难民图片,但是真正濒临现场,才真正感觉到什么叫做乱世人不如狗。

    不过台州地处南方地区,虽然是小冰河时期,但是现在刚刚入秋还没有入冬,盛夏余温尚在吗,所以温度还算暖和,只有到了夜里会凉一些。

    南明这边还好些,有郑家从南洋贩运来的粮食供给,东南亚那边虽然气候恶劣,不是炎热便是暴雨,但在作物生长上却有着优势,一年至少可以三熟甚至四熟,因此倒是粮产丰富,就连张煌言也从闽浙海商那里收购不少南洋来的粮食,要比从湖广江西等地购买的便宜很多。所以大明粮食是不缺的,早年一些囤积居奇的黑心粮商还想像

    他之前在金华城里见到的流民比这里的要惨多了,起码宁波府这边还有人救济,每天能够喝上两碗粗粮菜粥,清廷掌控的城池里路边都不知道饿死了多少,兵丁衙役们每天当垃圾抬走的枯瘦尸体就不下数十。倒是肥了那城里城外的野狗,一个个眼睛都赤红发绿的在乱葬岗里找食。

    经过城门口的时候,大家发现前面一群人围着,走进一看原来是几个衙役看押着一群关在站笼里的人,里面男女老少破衣烂衫的站着,面露悲哀或者苦楚、绝望的表情。

    。

三百三十九 官僚的威势() 
带着木枷的十几个人的哀嚎悲鸣让人于心不忍,罗岩打听回来之后,穿越者意外发现这些人竟然是匠户?

    因为官府盘剥,匠户地位低微无处申诉,于是这十几户同属一个工棚的匠户便暗中串联,决定铤而走险,冒充流民举家逃亡,然后到不远处的桃渚千户所想办法入籍成为军匠。

    因为桃渚千户据说是方圆几百里对待手下军户最和善仁慈的一位卫所武官了,其名声在台州地区很响亮,也因此有着佛爷的名号。

    个别迁过去的匠户都过得不错,让别的地方的匠户心生羡慕。

    只不过这十几户人多口杂,在行动当天就被几个街头喇虎撞见告发,被官府抓捕扣押,据说掌管工房的那位吏员对此大怒,上告了本县老爷,决定处以站枷三日的刑罚,以示效尤。杀鸡儆猴,警告那些有心逃离的匠户。

    站枷就是把身体固定在木枷这种可怕的刑具上,普通人站上一天就半死不活的了,更不要说这里面还有体弱的夫人和老人,连那些个孩子也被绑了手陪着大人受罚,估计不过三天这些人就要死掉一半。

    郑铭申明几个听了心中震惊,以前的人生观几乎为之颠覆。

    现代社会虽然仍有各种不平不公的糟心事,但是起码普通老百姓能够生活安稳,别看大家都在抱怨房价涨上天,物价也在涨,只有工资不涨,但除非是特别偏僻的地区,基本上再穷也能吃口饭。不至于饿死路边,也没有这种古代人吃人的情况发生。

    但是看到今天这一幕,他们才深切感觉到,眼前的世界和自己过往的世界截然不同,更加的从林法则和血淋淋。

    一个小小的县衙工房书吏,在明史上多半连个名字都不会有,在地方文官眼中也只是个屁,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吏,就敢随随便便枷死十几个匠户,掌握一县匠户的生死,而从四周人的话语中来看,最多是有些不满,根本没有人有什么异样念头,官府处罚匠户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从各人的反应来看,枷死这些人,对于官府来说似乎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而且根本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车晨倒是没有郑铭他们那么强烈的震撼,因为他上学时就是研究历史的,早就从书本里了解了一些古代平民的惨状,相比起五胡乱华和蒙元与满清入关那几个黑暗时期,大明世界这边的情况还是好的,起码社会还是稳定且相对富足的。那些黑暗时期才让人知晓什么叫做生不如死。

    所以虽然是第一次亲眼见到这样的场面,但接受度要比郑铭他们更强一些。不过车晨也是于心不忍。

    “这几个都是匠户,正好为我们所用,也没犯什么大罪,无非是要求一条活路罢了,干脆我们出一笔钱把他们买下来……”

    车晨几个沟通一下,然后让罗岩出面。

    程千户的名号在台州地界还是很有面子的,不过那书吏还在气头上,竟然一口拒绝了,于是郑铭让郑一平拿着天象军盐城游击的帖子再次出面,这一次直接找上县衙。

    虽然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武官仍旧要比文官地位不如,但是隆武帝以后武将地位提升,正三品的实权游击起码也是跟五品知府平级相交,县老爷也不敢怠慢,所以郑一平和罗岩得以见到临海知县。

    听闻对方来历,为的就是几个匠户这样一个小事,临海县有些哭笑不得,但是还是拿了郑一平奉上的孝敬,毕竟他这知县老爷在知府眼皮子底下,日子也不宽裕啊!

    郑一平也做过几年幕僚,对官场这一套自然熟悉,就直接给县老爷奉上一份大礼,果然县老爷就派手下师爷跟着他们回到城门外。

    按理说罗岩跟知府衙门的关系更近,但这位临海县令虽然跟台州府同处一城没什么存在感,却也是正经的朝廷七品知县,同进士出身,这种县衙正管的事情是不可能越过他从知府那边直接越权行事的。不是不行,而是面子上不好看,那位知府老爷也不会让自己显得以势压人。

    所以穿越者们付出了二百两白银的代价,买通了官府,得到了这十几户匠户的身契。

    没错,这些匠户被县衙发卖为奴,穿越者们成为了他们的主家。

    而那书吏虽然心中还有怒气,在代表县老爷的师爷面前却不敢放肆,只能任由穿越者将人带走。

    “几位慢走!”

    郑一平还是悄悄上前给这书吏和几个衙役塞了些银子,尽管因为穿越者的地盘以后并不归台州地区管辖,按理也不用买通那些个本地官吏衙役,但是混官场的总有相见的那一天,所以为求以后见面好办事,这点银子是不能少的。

    颠了颠手里沉甸甸至少十两的银锭,书吏脸色缓和,露出一丝笑意。

    “你们老爷倒是客气,这事就算了吧。”

    跟勉强放人的书吏不同,几个衙役都是笑出了后槽牙,不过是听命跑一趟罢了,却每人得了至少二两银子,都够家里过一个月的了,简直是白得的便宜,连连作揖感谢。

    就是那书吏虽然仍旧不满,心里却也舒服多了,起码不会结仇,虽然一个书吏看似不起眼,但谁知道以后这人记恨下来会不会坏了事?

    这就是穿越者们用优异条件招揽郑一平作为门客的作用所在,一个熟悉大明官场和三教九流的外管家办事绝对妥当,不给主家留隐患。

    此间事了,不管这些匠户是感激救命之恩还是成为奴仆的怨念,为了活命他们都得跟着穿越者走。

    怕他们身体虚弱,车晨还专门安排人喂了点糖水,然后抬着搀着也都跟流民一起送上了船。

    于是这一趟移民的数量就超过了一百一十户,足有四百多人,好在穿越者们提前准备的彩钢房足够用。

    五艘大船乘风破浪的起航出海,当先打头的是一艘威风的大帆船,正是穿越者们的海神号。

    另外四艘都是二号福船以上的大船,每一艘都能塞下上百人,加上甲板就是二百人也能装下,但现在每艘装了百十个流民,还算是不太拥挤。

    弄来这样的大船来运这些流民太麻烦,花费也不少,尤其船上环境一般都脏乱差,如果不管不顾,估计路上还得死上不少。

    所以穿越者们干脆不怕花钱想办法让移民们在船上舒服一些,并且派人煮了红糖姜茶,可以让一些体弱的人肠胃舒服一些,免得又拉又吐。

    要知道拉肚子在古代也是要人命的病。

    这一趟的全部花费不菲,不过几千两银子撒出去,效果确实不同凡响。

    尽管要迁就其它三艘明代帆船的速度,但是在车晨郑铭他们的法术加持下,船队花了不到三天的世界就感到了千里外的东番岛。

    对于这些移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

三百四十 起名栖霞岛() 
鸡笼河北岸,二百个蓝色的彩钢房排成回字形在河边一块冲击平原上矗立着,每一道一百户,现在还只有回字的下边两道,左右两边和上边还空着,但也看起来十分整齐美观,就好似一个现代小镇一样。

    将来回字形小镇建好,就是一座能容纳八百户数千人的繁华小镇了。

    因为经验丰富的管家伯德提醒,岛上这块气候温和,中秋过后正是种冬小麦的好时候,车晨在询问了混江龙手下几个擅长农活的海盗,得知他们大陈岛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秋收冬种的。

    东番岛的气候比几百公里外的大陈岛只暖不冷,后世弯弯个别地区都可以一年三熟,他们这里跟江南一样一年两熟还是很轻松的,所以这时候播种正是时候。

    郑铭把两台多功能小型农耕机都开到东番岛上,穿越者们轮班上阵玩的很嗨皮,将事先安排作为农田的地方翻耕了几遍,几天下来就开辟出了五百亩新田。

    社寮岛和鸡笼河岸上的废弃码头已经被车晨让人修复了,因为有原来的根基,又暂时不缺石料,所以这次回来大家就能在新码头上下船,而不必再用小船周转了。

    船队停靠在鸡笼河码头边,移民们依次下了船,虽然有三分之一的移民都有了晕船的迹象,毕竟里面多数是北地人,但是因为穿越者们的细心安排,却没有一个死在船上的。

    缓过劲的新移民们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由得纷纷瞪大了眼睛,有胆子大的还小声议论纷纷。

    “各位,这里就是我家爵爷给你们安排的新家,有住处,铁皮房结实的很,有田地,看到那里吗?以后都是给你们耕种的,每亩只收三成租,剩下的都是你们自己的,而且东番岛地方广大,良田沃土有的是,以后还要开垦新田,只要勤勤恳恳做事,主家是不会亏待你的。”

    郑一平代表穿越者们站在高处大声对新移民训话。郑铭还好心的给这位管家加了一个扩音法术,免得他喊坏了嗓子。

    不管是北地流民还是之前被救下的匠户,听了郑一平的话,面上全都惊疑不定,既希望这是真的,又害怕是空欢喜一场。

    不过郑一平可没有时间挨个安抚,直接命之前已经迁移过来的混江龙水寨移民和匠户之中选出的几个办事利落的人手,加上已经跟着内管家伯德和郑一平家里的培训有一段日子的男女仆人,在这些人手带领下,这一批移民到了岸边两处搭了草棚的地方,分男女经过统一洗澡和药水消毒,驱除之前存在的寄生虫和脏东西,换上穿越者们在现代服装厂统一订做的棉布衣裤。

    这是那种过去妈妈手工做的棉袄棉裤一样造型的结实棉布衣服,没有用纽扣,古代纽扣掉了不好更换,都是那种用布带系好的,可能年轻人没有见过,不过七零年以前的人们应该都穿过这种衣服。

    这些现在都属于穿越者的子民或者说领民、农奴,一人领了一套衣服加一套白布内衫,加上有点难看但十分耐穿的绿胶鞋,活脱脱好似五十年代的农民。

    不过这些衣服对移民来说可都是新奇的很,因为大人不说了,里面小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没穿过新衣服。

    尽管在现代人眼里这些衣服土气的很,很多人都会嫌丑不肯穿,但是对这些缺衣少食的古代人来说可都是厚实耐穿的新衣服,一个个都有着想哭的冲动。

    “匠户和手艺人这边来!”

    “铁匠跟我走……”

    “木匠在这边……”

    “剩下的都是种田的,你们跟着来,一家一户不要抢……”

    郑一平分派的人手一个个大着嗓子喊话,然后人群按照家庭汇合,一阵乱糟糟的分队之后,带着各自的队伍安排到了两百个蓝房子空着的里面。

    因为怕同来一处人们的抱团组成小势力,所以车晨特别吩咐郑一平,所有移民不论是混江龙水寨还是匠户和流民,都要全部打乱分配,互相参杂,这样才不会形成宗族那种地方势力,方便他们管理。

    “加上心来的移民,二百个彩钢房好像快不够了。”

    看着只剩下五间的空房子,郑铭跟大伙说道。

    “那就再去订吧!”

    申胖子懒懒的说。

    赵铁柱皱皱眉。

    “我去那两家都没有二手的了,再定就只有新的彩钢房,价钱就高多了。”

    郑铭笑着说“滨城地区没有了咱们就往北走,我想这玩意应该有的是。新的彩钢房成本过高,反正这都是过渡性的暂住房,以后都要淘汰的。”

    这些俗事当然不会被车晨放在心上,他现在几乎就相当于甩手掌柜,只是偶尔提一些意见,把烦心事都交给了别人处理,整个人都是咸鱼的状态,唯有修炼每天雷打不动,他也是想要尽快把玄门修行赶上林中术士职业的境界,然后一举完美冲击先天。

    当然到了先天境界就可以更加偷懒,无忧无虑的当一个门面招牌或者说吉祥物,这才是他努力的动力所在。一个门派或者势力要想在大明世界真正立足,最少还是要有先天境界的高端战力才能让人顾忌,减去许多可能存在的麻烦事。

    此时的车晨就在岸边迎着微风,手里捧着一杯枸杞灵茶,看着人们忙忙碌碌。

    虽然大明世界马上就进入崇祯历九月份了,北地已经寒风卷地百草折,不过位于亚热带的东番岛依旧气温不低,人们都穿着薄衫,所以不会耽误领地的建设,大家干着力气活,全都汗流浃背的。

    此时已经快到傍晚,工地两边已经生起了炊烟袅袅。

    因为新移民都刚刚安排好,所以大家还是在一起吃大锅饭,有几十个妇女一起负责每天三顿饭。

    到了下工的时候,几个工头敲响了铜锣,大家排着队高高兴兴的吃起了美味的饭菜。

    现在是工作时期,郑铭他们就安排的一天三顿一稀两干,油水也足,免得做工的人体力跟不上。这种日子虽然劳累,但是对这些古代人来说却过的充实的很,甚至比以往要幸福太多。

    大家都是过过苦日子的,所以很少有人偷奸耍滑,也对得起主家一天三顿饱饭。

    看着橘红色夕阳下,两边工地的人们满足的笑意,咸鱼如车晨,心中也不由升起了一股成就感。

    想起此时还没有社寮岛一说,这个岛在汉人之间还是无名岛,车晨望着晚霞铺洒的瑰丽海面,回身对还在讨论的郑铭几个说道

    “就叫栖霞岛吧!”

    “呃?”

    郑铭几个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