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隆皇帝做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位“圣明君主”,尤其懂得思想统治的重要。早在继位之初,就开博学鸿词科,扩充科举取录名额,搜罗天下人才,为他的统治效劳。同时开馆修书,先后完成《皇朝文献考》、《续文献通考》等一大批史籍的编纂。到了他继位30年以后,更要宣扬起封建统治的文治武功,进一步笼络天下的文人学子,他下决心要编纂一部囊括中国古今图书典籍的大丛书。在规模上,不但要超过康熙、雍正时编辑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而且要超过明代的《永乐大典》(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创中国亘古未有之伟业。
    可是,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代书籍浩如烟海,若想成此大业,非有学识渊通、博闻强记而且年富力强的奇才,才有可能担此重任。乾隆思来想去,将朝野的文人学士,一个个地排队,确信东阁大学士刘统勋能担总裁之任,并由其他大学士以及各部尚书协理,头脑中形成了总裁、副总裁一班人马的考虑,但总纂一职却无人能够胜任。
    这时,刘统勋向皇上举荐纪晓岚,乾隆准奏。
    这年六月,纪晓岚回到了北京。旧日同僚,一时间拥来庆贺,纷纷置筵,为纪晓岚接风洗尘,庆祝他短短三年,便被赦免还京。
    三年中没有纪晓岚走动,皇上的宫中生活,减少了很多乐趣,见到纪晓岚,显得格外亲切。于是,乾隆命纪晓岚随驾进京,一路上,可以听听纪晓岚在西域的见闻。
    次日进宫宴罢,皇上接到一份八百里驿马快报,说土尔扈特族,从俄罗斯的额济勒河畔,回归伊犁。乾隆十分喜悦,笑着问纪晓岚:“这土尔扈特族的来历,你能否说得清楚?”纪晓岚赶忙回奏:“启奏万岁,这土尔扈特的始祖是元臣翁罕。”“翁罕?”乾隆不清楚翁罕是谁。
    “就是额鲁特蒙古四卫拉特之一。”
    纪晓岚解释说:“他们的部落,本来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雅尔一带,到了明代,才西迁到了额济勒河下游。”“唔!原来如此。”乾隆听纪晓岚讲得有头有尾,清清楚楚,心中更加喜悦,暗想朕果然没有看错,纪晓岚的学识确实渊博宏深,今后要着意重用,遂又接着问他:“他们为何西走,你从详奏来。大清以来的情况,你可知晓?”“据为臣所知,自翁罕七传,至贝果鄂尔勒克,其四个儿子中,长曰珠勒扎斡鄂尔勒克,他又有子曰和鄂尔勒克,居住在雅尔的额什尔努拉一带。起初,卫拉特诸酋,以伊犁为会宗地,各统所部不相属,准噶尔部酋巴图尔珲台吉,游牧阿尔泰,恃其强欲役属诸卫拉特,和鄂尔勒克恶之,挈族西走俄罗斯,牧于额济勒河,俄罗斯因之称为巴属。顺治十二、十三、十四年,和鄂尔勒克子书库尔岱青、伊勒登诸颜、罗卜藏诺颜,相继遣使奉表贡。书库尔岱青之子朋苏克,朋苏克之子阿玉奇,世为土尔扈特部长,至阿玉奇始自称汗,康熙中表贡不绝,五十一年又遣使假道俄罗斯贡方物,上嘉其诚且欲悉所部疆域,遣内阁侍读图理琛等,赍敕往,历三载乃还,附表奏谢。从这时起,因俄罗斯请于中朝,遣所部人赴藏熬茶。至圣上当朝,其表贡更殷,乃至上圣明仁主,威伏四夷,万方朝贺,臣纪晓岚恭颂吾皇万岁,万万岁!”纪晓岚侃侃说来,如数家珍,乾隆便又问他:“你在西域呆了三年,对那边的情况熟悉。你来说说看,如何安置他们才好?”“微臣对西域的山川地理,倒还是熟悉,只是臣闻渥巴锡为汗以后,率部越坑格喇纳卡伦时,受南俄罗斯追击,入国境后,由巴尔噶什淖尔进至克齐克玉子地方,又与哈萨克台吉额勒里纳拉里之众相接,受阻不能行,复向沙喇伯可而进,布鲁特群起劫之,渥巴锡走向沙喇伯可之北,戈壁无水草,人皆取马牛之血而饮,瘟疫大作,死者甚众。在历经劫难而后,土尔扈特尚有多少人马,微臣不太清楚。”乾隆又拿起奏折看看,说:“他们新旧两部,计有七千多人,牲口倒有三万多匹。”纪晓岚略一思索,然后回奏:“伊犁附近的珠克都斯地方,和科布多西南一带,是肥美的大草原,地广人稀,将他们新旧两部,分处两地,既有充足的水草,供他们生活,又可防其坐大,产出后患。愚臣浅见,是否妥当,恭请圣上卓裁!”“好,好!”乾隆高兴地说,“就照你说的,叫他们旧部,到珠克都斯地方去,新部牧居在科布多西南一带。”乾隆眉宇间洋溢着欣慰的笑意,话题一转,说道:“朕将你诏回京来,欲委以重任,只是你刚刚回来,于事体上有些不妥,先复翰林院编修,以后之事,朕自有安排。”“谢圣上隆恩!”纪晓岚感激万分,跪到地上,磕头谢恩。




五、纪晓岚方圆避祸之道:做一个有头脑的人

    为官之道,避祸远重于求福。苏东坡诗云:“但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无灾无难”便是人间至福。五代史中的冯道,是一位相当离奇的人物。他历事四朝,三入中书。不管主子是沙陀人、西夷人或汉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或守成之主,他都能够怡然作首相,左右如意。他也能出使契丹,与“戎王“论道而使之心折。他被封公爵五次。既为鲁国公,也为梁国公、燕国公、秦国公和齐国公。人都承认冯道并非因谀见宠,而是因为他有高超的避祸手段,是历史上少有的有头脑之人。纪晓岚熟读史书,对冯道的避祸之道甚为推崇。

方圆避祸之道一:忧先于事,可以无忧;事至而忧,无益于事
    ——一个富有智慧的人,在勾心斗角的宫廷和官场上,要想避祸,必须早有成竹在胸。在一些关键的时刻、关键的事件上,特别是涉及到微妙之处时,一定要有先见之忧。否则,祸来时,就只有任人宰杀了。

方圆实战:要为上级留下为你开脱罪责的余地

    一个人绝对避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问题是要为自己的错误留下开脱罪责的余地。尤其是在有人想陷害你时,你必须予有准备,使保你的人,特别是上级领导有话可说。
    却说纪晓岚,十年含辛茹苦,修成旷古未有的《四库全书》之后,又在皇上60岁的千叟宴上,为皇上的宴会增色生辉,于是就在千叟宴这天,皇上降下谕旨,提升纪晓岚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纪晓岚高兴不迭,上疏恭谢。
    清代都察院是全国的最高监察机构,专司考察官吏,整饬纲常。最高行政长官,便是这左都御史一职,秩为从一品,皇上对纪晓岚的器重,可谓非同一般。
    然而,正所谓“福兮,祸之所倚也。”到了这年四月,出了一件麻烦事儿,叫刚上任不久的左都御史纪晓岚碰上了。员外郎海升的妻子吴雅氏死于非命,海升的内弟贵宁,状告海升将他姐姐殴打致死。海升却说吴雅氏是自缢而亡。案子越闹越大,难以做出决断。步军统领衙门处理不了,又交到了刑部。经刑部审理,仍没有弄出个结果来。原因是吴雅氏之弟贵宁,以姐姐并非自缢,不肯画供。
    经刑部奏请皇上,特派大员复检。
    这个案子本来事并不大,但由于海升是大学士兼军机大臣阿桂的亲戚,审理官员怕得罪阿桂,有意包庇,判吴雅氏为自缢,给海升开脱罪责。没想到贵宁不依不饶,不断上告,一时轰动全国,终致惊动了皇上。这回皇上派左部御史纪晓岚,会同刑部侍郎景禄、杜玉林,带同御史案崇、郑澂和东刑部资深历久、熟悉刑名的王士棻、庆兴等人,前去开棺检验。
    纪晓岚接了这桩案子,也感到很头痛。不是他没有断案的能力,而是因为牵扯到阿桂与和K┒际谴笱考婢蟪迹⑶伊饺擞忻埽て诿髡刀贰U夂I前⒐鸬那灼荩杏址暧⒐穑拖案彝品穑慷竽獗撸娌挥豢习招荩我杂腥绱说浚导适堑玫搅撕瞳|的暗中支持。和哪康暮卧冢渴窍虢杌粑痪铀贤返木紫蟪及⒐稹6瞳|与纪晓岚积怨又深,纪晓岚若是断案向着阿桂,和懿唤杌豢槎幌侣穑吭趺窗欤考拖罢馐倍习福挥性不不恕
    打开棺材,纪晓岚等人一同验看。看来看去,纪晓岚看死尸并无缢死的痕迹,心中明白,口中不说,他要先看看大家的意见。
    景禄、杜玉林、崇泰、郑澂、王士棻、庆兴等人,都说脖子上有伤痕,显然是缢死的。这下纪晓岚有了主意,于是说道:“我是短视眼,有无伤痕也看不太清,似有也似无,既然诸公看得清楚,那就这么定吧。”于是,纪晓岚与差来验尸的官员,一同签名具奏:“公同检验,伤痕实系缢死。”这下更把贵宁激怒了,他这次连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一块儿告,说因为海升是阿桂的亲戚,这些官员有意回护,徇私舞弊,断案不公。
    乾隆看贵宁不服,也对案情产生了怀疑,又派侍郎曹文植、伊龄阿等人复验。这回问题出来了,曹文植等人奏称,吴雅氏尸身并无缢痕。乾隆心想这事与阿桂关系很大,便派阿桂、和嵬滩刻霉偌霸椤⒏囱樘霉伲煌煅椤U庋嚼锏幕鹛堪蛔×耍荒芙嫦嘧嗝鳎何庋攀媳慌苟馈
    于是讯问海升,海升见再也隐瞒不住,只好供出真情,是他将吴雅氏殴踢致死,然后制造自缢的伪象。
    案情完全翻了过来,原验、复验官员几十人,一下儿都倒了霉!乾隆发出诏谕:“此案原验、复验之堂官,竟因海升系阿桂姻亲,胆敢有意回护,此番而不严加惩儆,又将何以用人?何以行政耶?”阿桂革职留任,罚俸五年;叶成额、李阔、王士棻、庆兴等人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皇上在谕旨中一一判明。
    唯独对于纪晓岚,乾隆皇上恐怕军机大臣和峤杌ǜ矗阌幸饪眩谮椭贾姓庋吹溃骸半夼沙鲋拖埃鞠滴抻酶澹蛔憔呤銮宜谛堂燃胤勤舷ぃ夷肯刀淌樱诩煅槭蔽茨芟晗ぴ目矗匆孕滩刻霉偎嫱胶停渚躺杏锌稍徊恳檠霞勇鄞Α!被噬隙荚铝怂墙斜鹑嘶顾凳裁矗恐桓怂龈镏傲羧蔚拇Ψ郑痪糜止俑丛啊:瞳|本想借机把立足未稳的纪晓岚赶下台去,如今看皇上有意回护,只好作罢,没敢挑起什么事端。

方圆实战:绝不留下“白纸黑字”的证据

    证据是官场上互相倾轧的“香饽饽”,谁都想得到对手犯错误的证据。所以,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定要小心谨慎。
    翰林王介生秉性耿直,不趋炎附势,且嫉恶如仇。这时期,和笱考嫒卫舨可惺椤M踅樯创永床宦蚝瞳|的帐,纪晓岚对此很是欣赏。但是,和安其轮埃彩遣蛔咚怕返娜耍灰捣苫铺诖铮褪怯辛斯γ才坏揭桓鍪等薄
    因此,王介生在翰林院呆了十年,也没有补上一个实位,生活十分清苦。一般同年,早就外放了。只有他一个人,领着很有限的薪俸,养活一家老小,日子拮据难耐。大家虽然都同情他,却也爱莫能助,帮不上他的忙,于是有人出主意,让他找找纪尚书,或许能有办法。
    王介生把他的苦衷,向纪晓岚说了出来。
    纪晓岚听后笑道:“这事本也不难,只要你稍弯下儿腰,到和尚书府上走动走动,就可得到外任的机会。”王介生面有愠色,说道:“纪大人,多谢您指点迷津。介生生活窘迫,但穷且益坚,不会摧眉折腰趋奉权贵。介生拜望大人,是因您与和煌<热蝗绱耍樯娲橇恕!彼倒踅樯酒鹕砝矗潜鸲ァ
    “且慢。”纪晓岚示意王介生坐下,“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你的人品大家都清楚。进京十几年来,未曾做屈节之事,今日要你为之,你哪里做得出来?这事儿有办法,你放心吧,不出半年,定让你补一外任。”接着,纪晓岚说了一通为他不放弃的话,使王介生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在和盏哪且惶欤拖白急噶艘环菔倮瘢硗庥梦谠舳抢锏哪戳艘环舛碳颍耆岱峦鹾擦值谋始:涂谖牵底约喊谝律啦徽幢闱叭グ菔伲骶弑±瘢瓷旰爻馈
    打发一个下人,送到和先ァ
    和戳斯笮λ担骸罢庑∽又沼谘Ч粤耍 辈痪猛踅樯槐蝗蚊蕉д约拖扒Ф魍蛐唬缓蟾吒咝诵俗呗砩先稳チ恕5胶罄春瞳|被弹劾下狱赐死、抄家,凡是跟他有勾结,有过从,经查有据的人,都受到惩罚,但王翰林安然无恙,因为那封短简,用乌贼肚里的墨汁写的,日子久了,字迹自然就消失了。
    话说某年乡试,翰林王某被任为顺天府乡试的主考官。
    纪晓岚位居显要,王某有意攀附,行前到了纪府,拜望纪尚书。王某委婉提出,纪尚书家里此年是否有参加大比的子弟?
    其意十分显明,愿意从中做点手脚,帮一下纪氏子弟。这明明是蓄意做弊,换在别人头上,纪晓岚准会暗骂一通,但这次轮到自己,他不免动了恻隐之心。一边热情地接待王翰林,一边暗暗地想着万无一失的办法。
    历朝的科举考试,都对作弊行为防范甚严,都采取过一些措施。比如唐五代时,试院外墙高一丈五尺,内墙也有一丈高。围墙一周,都种满荆棘,所以考场又被称作“棘院。”
    到了后来,凡入试的考生,都被互相隔离,叫做“棘围”,防止扭身转项,交头接耳。金朝时,考场纪律更为严苛,考生入场前,要进行裸体搜身,让考生脱去衣服、鞋帽,打开发结,甚至连鼻孔、耳朵眼也不放过。金世宗完颜雍即位,觉得对考生脱衣检查,实在有些不雅,不利于金朝笼络文士的大局,便开设了官办浴池,令考生脱衣入浴,事后换上统一服装入常这个办法,沿用到金朝终止之时。
    到了清朝,顺治皇帝曾明令规定:“生儒入场,细加搜检。如有怀挟片纸只字者,先于场前枷号一个月,问罪发落;如有请人代试者,代与受代之人一体枷号问罪。”如果搜检员役系知情容隐者,一律问罪。到康熙末年,对考场作弊的防范更加严密,但作弊者仍不乏其人。
    乾隆九年,顺天乡试中,第一、二两场各搜出“怀挟”者二十一人,另有后被搜出“怀挟”、闻风提前散去者二千多人。乾隆帝为消除作弊现象,对考生施行了更为严苛的手段,规定:帽子不准用双层,皮衣去面,毡衣去里,衫袍都用单层,袜用单毡,鞋用薄底,坐具用毡片,卷袋不许装里,笔管镂空,水注用磁,甚至糕饼也要切开。考生入场前,要排成一行,鱼贯而入以利搜身。两人共搜一人,一门、二门各搜一次。二门搜出“怀挟”,其一门之搜检员役要予以处治。考生进入号房后,立即关门上锁,再不得出入号房和传递茶汤等物。
    纪晓岚曾几次主持乡试和会试,对这些规定十分清楚,心想考生方面,“文章”实在难做,但考官作弊是有些方便条件的。四川学政朱荃,曾一次就贿卖秀才九名,得了一笔银子。
    有个叫李为栋的人,也曾向朱荃行贿,使他两个儿子都考中了。安徽歙县,有个叫吴泌的贡生,向巡抚行贿,巡抚令吴泌在卷子上做个暗号,果然中了举人。但这些作弊行为,当时成功了。事后却传了出来,都受到了惩治。纪晓岚清楚,没有泄露的,肯定大有人在。
    王翰林一片诚心,使纪晓岚十分感激,因为皇上对作弊行为的惩治,是极其严酷的。雍正年间,福建学政俞鸿图因考场作弊,被腰斩为两段,而后此刑虽除,但作弊的考官,免不了丢官去爵。纪晓岚思来想去,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于是对王翰林笑道:“有劳王大人惦记,多谢多谢!不过纪氏子弟,都不成器,即使有几个侄孙,参加本科大比,我断定他们不能题名。”“纪大人过谦了,久闻纪氏子弟,个个聪明俊逸,纪大人何出此言?”王翰林狡黠地眨着眼睛。
    “不怕王大人笑话,纪姓这些子侄们,确实很不争气,写个‘也’字,连勾都不会挑。”王翰林也是聪明之人,早把弦外之音记在心里,又闲谈一阵,起身告辞。
    主考官走后,纪晓岚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送回老家献县崔尔庄,告诉家里的人,凡是今年赶考的,写“也”字一律不许挑勾。纪氏子弟依计而行,逢写“也”字时,都不挑勾。
    果然大比揭晓后,纪氏子弟,同科中了七、八个举人。直到几十年以后“也”字不挑勾的事,才从纪氏后人口中传出来,纪晓岚和那年中举的纪氏子弟都已作古了,因而未曾引起什么风波。

方圆实战:不谈世事逞英雄

    纪晓岚是无书不读的一代通儒,但他并不轻易著书,也不保存自己的著作。原因当然很多,但从文人避祸的角度来看,在清朝乾隆时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高明之举。
    纪晓岚自己曾讲过:“余自早岁即学歌咏,中间奋其意气与天下盛流相唱和,颇不欲后人,今年将八十,转瑟缩不敢著一语,平生吟稿亦不敢自存。盖阅历渐深,检点得意之作,大抵古人所已道,其驰骋自喜,又往往为古人所吟呵,拈须拥被,徒自苦耳。”
    这只是一个原因而已,纪晓岚平生不著书,还有一个很重要而时人又不便说出来的原因,那就是清代施行的残酷的文字狱政策,避免留下祸端是一个不小的原因。
    清代顺治以来,满族统治者为扼制汉族士人反满思想的滋长,推行残酷的文字狱政策,曾给汉族知识分子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思想文化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纵观乾隆盛世,经世的妙文却没留下来多少,倒是谈鬼怪的大家出了不少,蒲松龄是一个,纪晓岚也是一个。除此之外,就是考据学了。
    所以,锐敏的思想家龚自珍就正告说:清帝“积百年之力,以震荡摧锄天下廉耻”,并用“戮心”来形容其手段之残酷:“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
    时人李祖陶就说:“今之文人,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即使在乾隆后期文网渐弛之后,不少人仍心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